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短篇版】論語10-5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短篇版】論語10-5
25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1月06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0:00
《前情提要》 欲觀看完整影片 請搜尋「論語」
00:00:30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00:33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者
00:00:40
有,音右,通又
00:00:43
夫子聖人
00:00:44
不學而知
00:00:46
而以學生自居
00:00:48
是勉後進也
00:00:51
言,吾年十五 而立志向學也
00:00:55
現在這字不能讀成有
00:00:59
要讀成有
00:01:01
我們辭海這樣說
00:01:03
有,音右,通又
00:01:07
辭海說這字音讀成右
00:01:11
和這字又通用
00:01:15
呂純陽祖師說吾十有五
00:01:21
等於就是說我十歲再五歲
00:01:26
十歲再加五歲就是十五歲
00:01:29
就志於學這句話
00:01:32
現在這字有 和這字右讀同音
00:01:38
和這字又通用
00:01:41
孔子是一個聖人
00:01:44
本來他不用學就懂了
00:01:47
很聰明
00:01:48
不過以學生自居的目的
00:01:51
是要勉勵後進
00:01:53
說你不讀書不行
00:01:56
所以才說 吾年十五而立志向學
00:02:00
說我十五歲 就立志讀書想要求進步
00:02:08
再接下去說三十而立
00:02:14
孔子說我到三十歲
00:02:19
我就立道以學業傳授弟子
00:02:25
話說起來 就是我三十歲就教書了
00:02:29
我十五歲立志向學
00:02:31
三十歲我就出來教書了
00:02:35
等於這段就是孔子
00:02:37
他三十歲就當老師了
00:02:41
我們來看程子一句話
00:02:44
立,能自立於斯道也
00:02:50
程子說立是什麼
00:02:52
就是有辦法 自立在這個斯道
00:02:57
那麼斯道呢
00:02:59
我們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03:02
道之顯者謂之斯道
00:03:05
是指以道教化之跡也
00:03:09
呂純陽祖師說 道顯現在外面叫做斯道
00:03:16
就是指什麼?
00:03:17
就是指用道 來教化學生的行跡
00:03:25
那麼本章 呂純陽祖師才解釋
00:03:29
立,立道也
00:03:31
孔子三十
00:03:33
立道授業
00:03:35
故曰,三十而立也
00:03:38
他說立就是 建立道門來收學生
00:03:46
孔子三十歲 他就設立道門來收學生
00:03:53
授業就是教學生
00:03:55
所以才說三十而立
00:03:58
所以孔子 就是三十歲來教書
00:04:03
接下去說四十而不惑
00:04:10
孔子到四十歲
00:04:13
他就悟出一貫的至理
00:04:17
就這樣他就不會 被塵俗所迷惑
00:04:24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04:27
孔子至四十
00:04:32
悟一貫之至理
00:04:37
不為塵俗所迷惑
00:04:41
故曰,四十而不惑也
00:04:47
孔子到四十歲
00:04:50
他就悟出一貫的道理
00:04:55
他就不會被塵俗所迷惑
00:04:59
所以才說四十而不惑
00:05:04
對於這個一貫
00:05:07
我們來看論語里仁第四篇
00:05:12
子曰,參乎
00:05:16
吾道一以貫之
00:05:20
孔子來對曾子這樣說
00:05:24
參啊
00:05:26
因為曾子的名字叫做參
00:05:29
叫做曾參
00:05:32
所以後來才說曾子
00:05:35
他說曾參啊
00:05:39
我的道只用一來貫通而已
00:05:46
所以後來才叫做一貫道
00:05:49
就是從這句話來
00:05:52
但是對於這個一貫的理
00:05:56
在里仁篇詳細再說
00:06:00
但是只有簡略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說明
00:06:08
一以貫之者
00:06:12
以│貫通一而成十也
00:06:20
一者前後
00:06:22
左右皆謂一
00:06:26
平行之道
00:06:29
所謂人道也
00:06:32
│者
00:06:33
上下通也
00:06:35
直行之道
00:06:37
所謂天道也
00:06:40
子貢曾言
00:06:42
回也聞一以知十
00:06:45
是言顏回之悟力
00:06:48
聞人道則知天道
00:06:51
天人合一
00:06:53
並行不悖
00:06:54
故成聖人也
00:06:57
這裡面 有三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0:07:01
注解第一 彙音寶鑑這樣說
00:07:06
│,音君二去
00:07:10
上下通也
00:07:13
現在這字 不是阿拉伯數字的一
00:07:17
這字的音,母音讀成君
00:07:21
第二音君滾
00:07:26
子音去
00:07:27
所以君滾去│
00:07:30
現在這字讀成│
00:07:32
這個│的意思 就是上面通到下面
00:07:39
康熙字典這樣說
00:07:42
現在這字音國語讀這樣
00:07:45
我不會讀國語
00:07:47
所以我沒辦法向你解釋
00:07:49
這個意思就是直立
00:07:52
縱就是直立
00:07:54
橫就是橫向
00:07:56
這是直立
00:07:58
怎樣直立
00:07:59
就是上面通到下面
00:08:02
所以彙音寶鑑 和康熙字典意思一樣
00:08:07
注解第二 論語公冶長第五篇這樣說
00:08:13
子貢曰,回也聞一以知十
00:08:17
賜也聞一以知二
00:08:21
子貢說顏回
00:08:24
聽到這個一他就知道十
00:08:29
為什麼聽到一就知道十
00:08:31
就是一以貫之啊
00:08:34
十就是先天啊
00:08:36
一就是後天啊
00:08:38
一就是人道啊
00:08:40
十就是天道啊
00:08:42
他聽到後天就知道先天
00:08:46
但是我
00:08:47
賜就是子貢的名字
00:08:49
說我聽到一只有知道二
00:08:54
二就是相對
00:08:56
像六祖說的三十六對法
00:09:01
你說天堂我就知道地獄
00:09:03
你說光我就知道暗啊
00:09:06
你說善我就知道惡啊
00:09:08
你說神我就知道鬼啊
00:09:11
你說道我就知道魔啊
00:09:14
子貢才知道相對論而已
00:09:17
顏回不是
00:09:18
顏回聽到後天 就知道先天了
00:09:22
這個境界就不同了
00:09:25
注解第三辭海這樣說
00:09:27
悖,亂也,逆也
00:09:30
禮中庸,道並行而不相悖
00:09:35
現在這字 悖就是亂也可以說逆
00:09:40
違背的意思
00:09:42
所以禮記中庸篇說 道並行不能互相違背
00:09:49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09:53
說一以貫之這句話
00:09:57
就用│來貫通一而成十
00:10:07
你想這個一 要如何一以貫之
00:10:13
就是用│來貫通
00:10:16
貫就是從中間穿過叫做貫
00:10:20
一來貫│來說
00:10:28
│貫了一之後
00:10:30
就變成什麼
00:10:31
變成十了
00:10:34
因為這個一是什麼
00:10:37
一就是左右
00:10:39
前後左右都是一
00:10:42
前面走到後面就是一啊
00:10:45
這樣走來就是一
00:10:48
或是右邊走到左邊去左右
00:10:53
這也是一啊
00:10:55
所以這個一就是人道
00:10:59
平行之道 就是這樣平平這樣走去
00:11:03
像這樣平平走來
00:11:05
這叫做一
00:11:07
這│是上面和下面相通
00:11:11
這就直立是直行之道
00:11:14
等於就是天道
00:11:17
子貢曾說一句話說 回也聞一以知十
00:11:21
顏回聽到一就知道十
00:11:24
等於聽到後天就知道先天
00:11:27
這樣我們 就知道顏回的悟力
00:11:30
聽到人道就知道天道
00:11:32
可以說天人合一
00:11:34
並行不會互相違背
00:11:38
所以才變成聖人
00:11:41
所以說到一以貫之
00:11:45
在佛教裡面 也有個很有趣的故事
00:11:49
因為晚上說到這裡 時間已經超過
00:11:53
所以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11:56
我們下文的解釋 等到下期再說明
00:12:02
下文孔子說 五十而知天命
00:12:06
這句話是很重要的道理
00:12:09
什麼叫做天命
00:12:10
天命就是我們的本性
00:12:12
孔子到五十歲 才看出他的本性
00:12:16
有的說他是一個聖人
00:12:19
三十歲就教書
00:12:21
為什麼五十歲才看出本性
00:12:23
這都有典故在
00:12:26
老師說話一定要有典故
00:12:28
有根有據來說給你聽
00:12:31
一句沒有根據的話 我不會亂說
00:12:36
所以對於孔子到五十歲 才看出本性這個道理
00:12:40
等到下期我們再來說明
00:12:43
我們現在來翻六十一頁
00:12:51
第一行
00:12:5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12:5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00:13:06
三十而立
00:13:08
四十而不惑
00:13:11
五十而知天命
00:13:14
六十而耳順
00:13:17
七十而將心所欲,不逾矩
00:13:23
對這個文我們上期 就是說到四十而不惑
00:13:31
晚上就是從 五十而知天命來說起
00:13:36
因為五十而知天命
00:13:39
就是說孔子他 到五十歲才看出他的本性
00:13:48
但是每樣我們要說話 都要有個根據
00:13:57
沒根據是不能隨便說的
00:14:01
但是現在孔子說 五十而知天命
00:14:05
什麼叫做天命
00:14:08
我們現在先來看 中庸一段文再來解釋
00:14:14
天命之謂性
00:14:18
率性之謂道
00:14:23
他說什麼叫做天命
00:14:26
天命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00:14:29
他們佛教說佛性
00:14:33
率性就是 按照人本性這條路去走
00:14:38
這就是叫做道
00:14:40
所以一個人說要修道
00:14:42
你若沒按照 本性這條路去走
00:14:46
你不能說你是修道
00:14:50
所以在讀經示要裡面說
00:14:54
天命者
00:14:55
本體具萬善
00:14:57
至美者
00:14:59
什麼叫做天命
00:15:01
天命這個本體具備萬善
00:15:05
天命可以說一點惡都沒有
00:15:09
所以我們說人之初性本善
00:15:12
就是說我們人的天命
00:15:14
就是我們的本性
00:15:16
可以至美,最完美的
00:15:21
所以新唯識論裡面說
00:15:24
夫天命者
00:15:27
以其無聲無臭
00:15:30
而為吾人 與萬物所同具之本體
00:15:37
他說什麼叫做天命
00:15:41
天命可以說無聲無息
00:15:46
無影無蹤
00:15:48
沒有那個氣味
00:15:49
無影無蹤
00:15:51
所以金剛經說
00:15:54
若以色見我
00:15:55
以音聲求我
00:15:56
是人行邪道
00:15:57
不能見如來
00:16:00
聲就是音聲
00:16:02
無臭就是色
00:16:06
所以天命就是 沒有聲音沒有形蹤
00:16:12
就是我們人和萬物
00:16:15
因為四生都是萬物
00:16:18
我們人和萬物 所共同有的本體
00:16:22
所以他們佛教才說 四生之內皆有佛性
00:16:27
這個道理在那裡
00:16:29
傳習錄裡面這樣說
00:16:32
問,何者為天命
00:16:38
曰,去得人欲
00:16:40
便識天命
00:16:42
現在很多人 動不動就說我擔天命
00:16:47
這個人有擔天命 沒擔天命不用相爭
00:16:52
傳習錄說什麼是天命
00:16:57
一個人的人欲若拿掉
00:17:02
什麼是天欲
00:17:04
什麼叫做人欲
00:17:07
所以欲有二種
00:17:08
一種叫做天欲
00:17:09
一種叫做人欲
00:17:11
人欲若以佛家說是貪欲
00:17:15
非分之財
00:17:17
不應當得的去得就是人欲
00:17:22
所以一個人,人欲若拿掉
00:17:25
你才知道天命
00:17:28
所以擔天命的人
00:17:30
不能有絲毫一點點的人欲
00:17:33
你若有人欲 你就沒有資格擔天命
00:17:35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0:17:37
這是傳習錄這樣說
00:17:41
另外對於天命 我們來看錢地先生的一句話
00:17:47
孔子言天命是指德命也
00:17:55
德命者何
00:17:58
德命與祿命不同
00:18:02
無論吉凶夭壽禍福
00:18:07
皆能行天賦之德也
00:18:11
如聖門之徒
00:18:14
顏回可代表也
00:18:17
至於祿命非聖門可求
00:18:21
孟子曰,修其天爵
00:18:25
以待人爵是也
00:18:29
錢地先生說孔子來說天命
00:18:37
是指我們的德命
00:18:40
德命是什麼
00:18:43
德命和祿命不同
00:18:47
德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
00:18:51
祿命是我們人強求的
00:18:55
無論你是好
00:18:58
無論你是壞
00:19:00
無論你壽命短或是壽命長
00:19:05
不管你是禍端
00:19:08
不管你是福氣
00:19:10
都有辦法 按照天賜給我們的德
00:19:16
意思就是什麼
00:19:18
要有錢就有錢
00:19:20
要貧窮就貧窮
00:19:20
要長命就長命
00:19:21
要短命就短命
00:19:23
這都由天去安排的啦
00:19:27
例如聖門的徒弟
00:19:31
顏回就可以做代表
00:19:35
顏回三十二歲就死了
00:19:39
人家說做好會長命
00:19:41
顏回三十二歲就死了
00:19:44
做好會富有
00:19:47
顏回最窮
00:19:49
對不對
00:19:50
他就順這個天命在走
00:19:54
天若要我富有我就富有
00:19:55
要我貧窮就貧窮
00:19:57
要我長命就長命
00:19:58
要我短命就短命
00:20:00
我沒有去強求哦
00:20:03
那麼祿命呢?
00:20:05
祿命並不是聖門可求
00:20:10
若修行人 絕對不會去求祿命
00:20:13
祿命就是愛賺錢 要長命要好命要多子孫
00:20:19
那都是我們人 勉強去求來的
00:20:25
所以孟子才說修其天爵
00:20:28
以待人爵
00:20:29
《下集待續》 更精采的內容 休息一下後繼續觀看下一集
【短篇版】論語
59/249部影片
【短篇版】論語01-1
【短篇版】論語01-2
【短篇版】論語01-3
【短篇版】論語01-4
【短篇版】論語01-5
【短篇版】論語01-6
【短篇版】論語02-1
【短篇版】論語02-2
【短篇版】論語02-3
【短篇版】論語02-4
【短篇版】論語02-5
【短篇版】論語02-6
【短篇版】論語03-1
【短篇版】論語03-2
【短篇版】論語03-3
【短篇版】論語03-4
【短篇版】論語03-5
【短篇版】論語03-6
【短篇版】論語04-1
【短篇版】論語04-2
【短篇版】論語04-3
【短篇版】論語04-4
【短篇版】論語04-5
【短篇版】論語04-6
【短篇版】論語05-1
【短篇版】論語05-2
【短篇版】論語05-3
【短篇版】論語05-4
【短篇版】論語05-5
【短篇版】論語05-6
【短篇版】論語06-1
【短篇版】論語06-2
【短篇版】論語06-3
【短篇版】論語06-4
【短篇版】論語06-5
【短篇版】論語06-6
【短篇版】論語07-1
【短篇版】論語07-2
【短篇版】論語07-3
【短篇版】論語07-4
【短篇版】論語07-5
【短篇版】論語07-6
【短篇版】論語08-1
【短篇版】論語08-2
【短篇版】論語08-3
【短篇版】論語08-4
【短篇版】論語08-5
【短篇版】論語08-6
【短篇版】論語09-1
【短篇版】論語09-2
【短篇版】論語09-3
【短篇版】論語09-4
【短篇版】論語09-5
【短篇版】論語09-6
【短篇版】論語10-1
【短篇版】論語10-2
【短篇版】論語10-3
【短篇版】論語10-4
【短篇版】論語10-5
【短篇版】論語10-6
【短篇版】論語11-1
【短篇版】論語11-2
【短篇版】論語11-3
【短篇版】論語11-4
【短篇版】論語11-5
【短篇版】論語11-6
【短篇版】論語12-1
【短篇版】論語12-2
【短篇版】論語12-3
【短篇版】論語12-4
【短篇版】論語12-5
【短篇版】論語12-6
【短篇版】論語13-1
【短篇版】論語13-2
【短篇版】論語13-3
【短篇版】論語13-4
【短篇版】論語13-5
【短篇版】論語13-6
【短篇版】論語13-7
【短篇版】論語14-1
【短篇版】論語14-2
【短篇版】論語14-3
【短篇版】論語14-4
【短篇版】論語14-5
【短篇版】論語14-6
【短篇版】論語14-7
【短篇版】論語15-1
【短篇版】論語15-2
【短篇版】論語15-3
【短篇版】論語15-4
【短篇版】論語15-5
【短篇版】論語15-6
【短篇版】論語16-1
【短篇版】論語16-2
【短篇版】論語16-3
【短篇版】論語16-4
【短篇版】論語16-5
【短篇版】論語16-6
【短篇版】論語17-1
【短篇版】論語17-2
【短篇版】論語17-3
【短篇版】論語17-4
【短篇版】論語17-5
【短篇版】論語17-6
【短篇版】論語18-1
【短篇版】論語18-2
【短篇版】論語18-3
【短篇版】論語18-4
【短篇版】論語18-5
【短篇版】論語18-6
【短篇版】論語19-1
【短篇版】論語19-2
【短篇版】論語19-3
【短篇版】論語19-4
【短篇版】論語19-5
【短篇版】論語19-6
【短篇版】論語20-1
【短篇版】論語20-2
【短篇版】論語20-3
【短篇版】論語20-4
【短篇版】論語20-5
【短篇版】論語20-6
【短篇版】論語20-7
【短篇版】論語21-1
【短篇版】論語21-2
【短篇版】論語21-3
【短篇版】論語21-4
【短篇版】論語21-5
【短篇版】論語21-6
【短篇版】論語21-7
【短篇版】論語22-1
【短篇版】論語22-2
【短篇版】論語22-3
【短篇版】論語22-4
【短篇版】論語22-5
【短篇版】論語22-6
【短篇版】論語23-1
【短篇版】論語23-2
【短篇版】論語23-3
【短篇版】論語23-4
【短篇版】論語23-5
【短篇版】論語23-6
【短篇版】論語23-7
【短篇版】論語24-1
【短篇版】論語24-2
【短篇版】論語24-3
【短篇版】論語24-4
【短篇版】論語24-5
【短篇版】論語24-6
【短篇版】論語24-7
【短篇版】論語25-1
【短篇版】論語25-2
【短篇版】論語25-3
【短篇版】論語25-4
【短篇版】論語25-5
【短篇版】論語25-6
【短篇版】論語25-7
【短篇版】論語26-1
【短篇版】論語26-2
【短篇版】論語26-3
【短篇版】論語26-4
【短篇版】論語26-5
【短篇版】論語26-6
【短篇版】論語27-1
【短篇版】論語27-2
【短篇版】論語27-3
【短篇版】論語27-4
【短篇版】論語27-5
【短篇版】論語27-6
【短篇版】論語28-1
【短篇版】論語28-2
【短篇版】論語28-3
【短篇版】論語28-4
【短篇版】論語28-5
【短篇版】論語28-6
【短篇版】論語29-1
【短篇版】論語29-2
【短篇版】論語29-3
【短篇版】論語29-4
【短篇版】論語29-5
【短篇版】論語29-6
【短篇版】論語29-7
【短篇版】論語30-1
【短篇版】論語30-2
【短篇版】論語30-3
【短篇版】論語30-4
【短篇版】論語30-5
【短篇版】論語30-6
【短篇版】論語31-1
【短篇版】論語31-2
【短篇版】論語31-3
【短篇版】論語31-4
【短篇版】論語31-5
【短篇版】論語31-6
【短篇版】論語32-1
【短篇版】論語32-2
【短篇版】論語32-3
【短篇版】論語32-4
【短篇版】論語32-5
【短篇版】論語32-6
【短篇版】論語33-1
【短篇版】論語33-2
【短篇版】論語33-3
【短篇版】論語33-4
【短篇版】論語33-5
【短篇版】論語33-6
【短篇版】論語34-1
【短篇版】論語34-2
【短篇版】論語34-3
【短篇版】論語34-4
【短篇版】論語34-5
【短篇版】論語34-6
【短篇版】論語35-1
【短篇版】論語35-2
【短篇版】論語35-3
【短篇版】論語35-4
【短篇版】論語35-5
【短篇版】論語35-6
【短篇版】論語35-7
【短篇版】論語36-1
【短篇版】論語36-2
【短篇版】論語36-3
【短篇版】論語36-4
【短篇版】論語36-5
【短篇版】論語36-6
【短篇版】論語37-1
【短篇版】論語37-2
【短篇版】論語37-3
【短篇版】論語37-4
【短篇版】論語37-5
【短篇版】論語37-6
【短篇版】論語38-1
【短篇版】論語38-2
【短篇版】論語38-3
【短篇版】論語38-4
【短篇版】論語38-5
【短篇版】論語38-6
【短篇版】論語39-1
【短篇版】論語39-2
【短篇版】論語39-3
【短篇版】論語39-4
【短篇版】論語39-5
【短篇版】論語39-6
【短篇版】論語40-1
【短篇版】論語40-2
【短篇版】論語40-3
【短篇版】論語40-4
【短篇版】論語40-5
【短篇版】論語40-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31227005483
18d4ceb0-e9ee-401f-b500-c35b86392d1a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