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15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151
180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3月20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7
就像古時候的人說
00:02:41
你既然知道來東土這條路
00:02:46
你要回去西天 這條路不要走錯
00:02:51
同樣
00:02:54
假使你今天出行
00:03:00
不知道要回去
00:03:02
你在這個故鄉出去
00:03:05
不知道要回來故鄉
00:03:07
若這樣就變成流浪異鄉
00:03:10
一個流浪漢
00:03:11
走向迷途的客人
00:03:14
這是描寫說
00:03:16
你既然知道我自無極天來
00:03:20
我們都是老母的孩子
00:03:23
今天來到娑婆世界
00:03:26
像是一個流浪漢
00:03:28
你沒有想說要回去
00:03:31
只有在六道輪迴
00:03:34
在那流轉
00:03:36
變成一個迷途客一樣
00:03:41
那麼一本散萬殊
00:03:44
一而歸
00:03:47
一生二
00:03:48
二生三
00:03:48
三生萬物
00:03:50
現在要怎樣將 萬物再復歸在一本
00:03:56
現在這就是我們一個問題
00:04:01
一是什麼
00:04:03
一就是我們的靈
00:04:08
如 如就是我們的本性
00:04:11
本性是如如不動
00:04:14
現在本性再發出心
00:04:18
這個心就是一
00:04:20
我們常常說一心
00:04:22
心就是一
00:04:24
一再分散成二
00:04:27
二就是什麼
00:04:28
二就是我們人的意
00:04:34
我們常常說
00:04:35
意有一個善意
00:04:37
有一個惡意
00:04:40
這個意再分三
00:04:41
三就是我們的念
00:04:44
三再生出萬物
00:04:46
就是妄念
00:04:48
萬般很多
00:04:50
學道就是現在這個妄念
00:04:53
要歸在純的念頭
00:04:56
純的念頭再歸 回到我們的本意
00:05:00
這個意再回歸 到我們的本心
00:05:03
這個心再回歸 到我們的本性
00:05:05
這樣你才有辦法 回去我們的故鄉
00:05:09
這個意思相同
00:05:11
所以學道你就知道說
00:05:14
一本散萬殊
00:05:16
你就要將萬殊 再來歸一本這個道理
00:05:19
這在瑤池金母經裡面
00:05:21
就有說很清楚了
00:05:23
你若要詳細
00:05:24
將瑤池金母經的 錄影帶再拿來複習一下
00:05:29
因為經沒有說到那
00:05:31
沒辦法分解的很清楚
00:05:35
所以呢
00:05:35
經若有說到那
00:05:37
我就解釋到那
00:05:39
現在這只是作 一個補充的解釋而已
00:05:44
那麼現在說
00:05:46
道生之
00:05:47
德畜之
00:05:48
物形之
00:05:50
最後一句說勢成之
00:05:54
這個勢要怎麼成
00:05:57
今晚已經沒有時間了
00:06:01
只好說到這為止
00:06:04
物形之
00:06:06
勢成之
00:06:08
對於這句話
00:06:10
上期我們有解釋 老子義疏的前半段
00:06:15
現在我們接下來來看
00:06:17
老子義疏第三段
00:06:20
萬物由道生 德畜 物形
00:06:28
而至正式存在的一個階段
00:06:33
可說是全由外在 條件之被動而促成
00:06:41
至於成立以後
00:06:43
這些外在條件 便成附帶之助力
00:06:50
自此一直到 最後之結局為止
00:06:54
主要的就要萬物的自力
00:06:59
這若未成年的 子女當由父母看護
00:07:06
已成年的就要靠自己 之能力來面對現實一樣
00:07:14
從此以後若能經得起考驗
00:07:19
這考驗促其圓滿 結果的旁助之力
00:07:27
這個意思在 老子說就是勢成之
00:07:32
不過這勢成之一句話
00:07:36
如覺得費解時
00:07:38
簡單的可作 因勢力而成功解
00:07:44
那麼這勢力是什麼呢
00:07:47
茲再不厭的略說如下
00:07:52
現在老子義疏這樣說
00:07:56
萬物由道生 德畜 物形
00:08:05
達到正式存在的一個階段
00:08:10
可以說是全部 由外在的條件
00:08:16
外在就是外面 所幫助的條件
00:08:21
這是被動而促成的
00:08:25
至於成立以後
00:08:28
這些外在的條件 便成附帶的助力
00:08:33
不是真正我們的本性
00:08:38
自此一直到 最後的結局為止
00:08:44
主要就是要 萬物自己的力量
00:08:51
這就像什麼
00:08:53
像孩子還未成年
00:08:56
孩子還未成年 就要由父母看護
00:09:01
但是孩子已經成年了
00:09:05
就要靠自己的能力
00:09:07
來面對現實一樣
00:09:11
宗教上也是一樣
00:09:14
你要靠神靠佛 就像孩子靠父母一樣
00:09:20
一旦你學道以後
00:09:21
就是要靠自己
00:09:25
從此以後
00:09:27
假使你若 有辦法經得起考驗
00:09:31
這個考驗來 促成圓滿的結果
00:09:36
在旁邊幫助的力量
00:09:41
我們還沒自立的時候
00:09:43
有旁力幫助我們
00:09:47
這個意思就是 老子所說的勢成之
00:09:52
不過這個勢成之一句話
00:09:55
我們若覺得不瞭解的時候
00:09:58
現在簡單可以因 勢力而成功作解釋
00:10:07
那麼這個勢力是什麼
00:10:09
到底這個勢力是什麼
00:10:12
我們現在下面
00:10:14
你不要覺得很煩
00:10:16
簡單說一個給你聽
00:10:18
現在來看老子義疏的結論
00:10:24
蓋這勢乃是對 物形上之反向力量
00:10:34
換言之
00:10:36
也就是與道 相背而行之力量
00:10:41
如壓迫衝激來對付 萬物之自然生態者均是
00:10:50
譬如
00:10:51
秋冬之肅殺來 對付萬物之生長
00:10:59
世局之逆轉來 磨煉忠孝之真心
00:11:05
時勢之反悖 來壓迫賢良之立場
00:11:11
以及行道上之種種考驗
00:11:16
立德上之種種誹謗等
00:11:20
這些都稱作勢
00:11:23
所以家貧出孝子
00:11:25
國亂顯忠臣
00:11:28
疾風知硬草
00:11:31
歲寒見松柏
00:11:34
這些傑出之成就
00:11:36
都是在貧 亂 疾 寒之勢中促成的
00:11:43
假若經不起這些勢之考驗
00:11:48
只知在平凡之 順境中發展時
00:11:53
則就鮮有成就了
00:11:56
此理再淺易的說一下
00:12:01
如造就一個學生
00:12:04
在經多年之教導以後
00:12:08
必須經過一次畢業考
00:12:11
這才見出所學之成績
00:12:15
那麼這一次考試 在本章上來說時
00:12:22
就成為勢成之之勢了
00:12:25
明乎出
00:12:27
那麼德高謗興
00:12:30
道高毀來之必然性
00:12:33
也就知其所以然了
00:12:37
這裡面一個註解先做說明
00:12:41
肅殺
00:12:42
嚴酷催敗之義
00:12:46
恒指秋氣而言
00:12:49
漢書禮樂志
00:12:51
秋氣肅殺
00:12:54
現在辭海說肅教是什麼
00:12:58
就是非常嚴酷催敗的意義
00:13:04
就是指秋氣
00:13:07
秋風一起
00:13:08
樹葉就漸漸掉落
00:13:11
這大多數都指大陸
00:13:13
因為臺灣算是亞熱帶地區
00:13:16
比較沒有這種情形
00:13:18
所以在漢書禮樂志裡面說
00:13:21
秋氣肅殺這句話
00:13:26
老子義疏結論這樣說
00:13:30
我們現在說這字勢
00:13:34
勢是什麼
00:13:35
就是對物形上的反向力量
00:13:43
換句話說
00:13:45
也就是與道 相違背而行的力量
00:13:51
和道相反的路線
00:13:55
就像壓迫來衝激 來對付萬物自然的生態
00:14:02
都叫做勢
00:14:05
現在來譬如
00:14:09
秋天冬天的肅殺
00:14:13
來對付萬物的生長
00:14:16
春 夏 萬物都生長得很快
00:14:22
入秋以後
00:14:24
東西就漸漸衰弱
00:14:30
到冬天之後葉子都掉完了
00:14:34
這都是指大陸方面
00:14:37
因為臺灣比較 沒有這種現象
00:14:41
日本就有
00:14:43
前年
00:14:44
若有跟我去 日本玩的人就知道
00:14:47
到冬天
00:14:50
山上一些草都乾枯了
00:14:53
樹葉也都掉光了
00:14:56
你就知道寒帶跟
00:15:01
我們熱帶地區比較不同
00:15:05
所以呢
00:15:06
秋冬肅殺來 對付萬物的生長
00:15:11
世局的逆轉 就是時代的變遷
00:15:15
來磨煉忠和孝的真心
00:15:21
時勢來反悖 來壓迫賢良的立場
00:15:26
以及行道上有很多考驗
00:15:33
在立德上有很多誹謗等
00:15:38
這都稱作勢
00:15:41
所以家貧窮才會出孝子
00:15:46
國若亂才會顯出忠臣
00:15:50
假使風來的時候
00:15:53
才知道硬草
00:15:57
因為草有的對 疾風承受不住
00:16:03
就像風很大很冷
00:16:07
普通的草承受不住
00:16:09
很硬的草才承受得住
00:16:12
若寒冷的時候 才看出松和柏不會落葉
00:16:19
一般的樹葉掉落
00:16:21
這松柏不會落葉
00:16:23
這都是傑出的成就
00:16:26
都是在貧 亂 疾 寒勢中所促成的
00:16:35
假使一個人若 經不起這些勢的考驗
00:16:41
只知道在平凡 順境中發展的時候
00:16:47
這樣就鮮少有成就了
00:16:49
一個人若沒有磨練來說
00:16:52
很少會有成就
00:16:53
修道也一樣
00:16:55
若沒有種種的逆境來磨練
00:16:58
你沒辦法成就
00:17:01
這個理再來說 一個比較淺的方法
00:17:06
比如造就一個學生
00:17:11
經過很多年的教導以後
00:17:15
必定要經過一次的畢業考
00:17:18
要畢業的時候必定要考試
00:17:22
這才有辦法看出 你今天所學的成績
00:17:26
你若考不過
00:17:27
你就不能畢業了
00:17:29
那麼這一次的考試
00:17:32
在本章上來說
00:17:36
就是叫做什麼
00:17:36
勢成之
00:17:38
這個勢
00:17:41
你若明白說這個問題
00:17:45
你去想說 一個人德性若很高
00:17:49
人就會毀謗你
00:17:51
一個道若很高
00:17:53
毀謗也會來
00:17:57
這是一種必然性
00:18:00
也就知道說勢的意思
00:18:05
這個勢就是 一種逆境的意思
00:18:08
這是老子義疏的說法
00:18:12
現在我們來看 憨山大師的說明
00:18:17
此言道為萬物之本
00:18:23
而造乎至德也
00:18:26
然道為天地根
00:18:30
故萬物非道不生
00:18:33
且道但能生之而已
00:18:39
然非德不畜
00:18:42
畜 長養也
00:18:44
故 道德無形
00:18:47
乃因物以形
00:18:50
形猶見也
00:18:53
苟不知道德之大
00:18:56
但即物而觀
00:18:58
可知已
00:19:00
故曰
00:19:01
物形之
00:19:04
且道之生物
00:19:06
唯一氣流行
00:19:09
苟無四時
00:19:11
寒暑之序
00:19:13
生殺之勢
00:19:15
則生之 畜之
00:19:17
而亦不能成熟之也
00:19:21
所以成萬物者
00:19:25
又因其勢也
00:19:27
勢者
00:19:28
凌逼之意
00:19:30
若夫春氣逼物
00:19:33
穀物不得不生
00:19:35
秋氣逼物
00:19:37
故物不得不成
00:19:40
此皆以勢成之也
00:19:43
這個裡面有一個註解
00:19:46
先做說明
00:19:48
中國道教大辭典這樣說
00:19:51
一氣
00:19:52
道教教義
00:19:55
太極圖說中所稱
00:19:58
無極而太極之意
00:20:01
道本虛無
00:20:03
生一氣而有形
00:20:06
所以又稱為有
00:20:08
或稱為一
00:20:10
指混沌狀態
00:20:13
中國道教大辭典說
00:20:15
一氣是什麼
00:20:17
就是道教的教義
00:20:21
在太極圖說裡面所說的
00:20:25
無極而太極這個意思
00:20:30
道本來是虛無
00:20:32
無形無體
00:20:34
來生一氣才有形
00:20:38
所以呢
00:20:41
太極有時候稱呼為有
00:20:45
有時候稱呼為一
00:20:48
就是指混沌的狀態
00:20:50
就是對於天地還混沌
00:20:53
這個一裡面就包含陰陽
00:20:56
一才生兩儀
00:20:58
所以混沌狀態就像 對陰陽裡面還在轉
00:21:05
現在我們來看 憨山大師這個文
00:21:13
勢成之這句話
00:21:18
我們現在就要知道 道就是萬物的根本
00:21:23
而且造就這個德
00:21:27
但是這個道就是天地的根
00:21:31
所以萬物若不是道
00:21:34
絕對不會生長
00:21:36
且這個道有辦法生而已
00:21:41
若沒有德沒辦法畜養
00:21:45
畜就是長養
00:21:48
所以道德是無形
00:21:52
因為這個物才生出形
00:21:56
形等於就是看出來
00:21:59
眼睛看得到的
00:22:01
無形眼睛就看不到了
00:22:03
所以你若 不知道道 德到底多大
00:22:09
只有看物就知道道多大
00:22:14
萬物一切都是道
00:22:16
所以呢
00:22:17
你看這些東西就知道說
00:22:19
道有多大
00:22:21
所以才說物形之
00:22:24
而且道來生物
00:22:28
只有一氣來流行
00:22:31
流行就是一直擴一直開去
00:22:35
假使若沒有四時
00:22:38
春夏秋冬
00:22:40
寒暑的順序
00:22:43
生殺的勢
00:22:47
若這樣生之 畜之
00:22:50
也沒辦法成熟
00:22:53
所以這個萬物
00:22:56
就要因為勢
00:22:58
勢就是一種凌逼的意思
00:23:02
就像什麼
00:23:03
春氣來逼物
00:23:06
萬物不生不行
00:23:10
就像你看
00:23:13
春天所有萬物都復生
00:23:16
不生不行
00:23:17
到秋氣逼物之後
00:23:19
萬物不收成不行
00:23:22
你收成之後
00:23:24
所有又凋零
00:23:26
在座同修大家晚安
00:23:30
我們現在來翻 一百六十九頁
00:23:33
道生之
00:23:37
德畜之
00:23:40
物形之
00:23:42
勢成之
00:23:45
對於本文
00:23:46
我們上期有引老子義疏
00:23:49
今晚看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3:53
道者
00:23:55
指不生不滅之道
00:23:59
之者
00:24:01
指萬物
00:24:03
老子曾言
00:24:06
道生一
00:24:08
一生二
00:24:10
二生三
00:24:12
三生萬物
00:24:15
故曰
00:24:16
道生之
00:24:19
德者
00:24:21
四時之旺氣也
00:24:24
畜 養也
00:24:27
道生萬物
00:24:30
萬物須依四時 之旺氣長養而萌
00:24:36
故曰
00:24:38
德畜之
00:24:41
物萌而定形
00:24:43
胎 卵 濕 化 植等物
00:24:49
各形其形
00:24:51
故曰
00:24:52
物形之
00:24:54
這裡面三個註解先做說明
00:24:59
註解第一
00:25:00
德
00:25:02
四時旺氣也
00:25:04
禮月令
00:25:06
某日立春
00:25:08
盛德在木
00:25:11
現在說這個德
00:25:13
不是道德的德
00:25:16
這個德就是四時
00:25:18
四時就是春夏秋冬的旺氣
00:25:24
所以禮記月令篇說
00:25:27
某日立春
00:25:28
盛德在木
00:25:29
詳細來看禮記
00:25:34
禮記第六月令
00:25:38
某日立春
00:25:41
盛德在木
00:25:43
天子乃齋
00:25:46
立春之日
00:25:48
親帥三公九卿諸侯 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00:25:57
某日立夏
00:25:59
盛德在火
00:26:01
天子乃齋
00:26:03
立夏之日
00:26:05
親帥三公九卿諸侯 大夫以迎夏於南郊
00:26:12
某日立秋
00:26:13
盛德在金
00:26:15
天子乃齋
00:26:17
立秋之日
00:26:18
親帥三公九卿諸侯 大夫以迎秋於西郊
00:26:25
某日立冬
00:26:27
盛德在水
00:26:28
天子乃齋
00:26:30
立冬之日
00:26:31
親帥三公九卿大夫 以迎冬於北郊
00:26:37
這個略是怎麼樣
00:26:39
因為內容有寫很多事情
00:26:42
對於春天要做什麼
00:26:44
夏天要做什麼
00:26:46
秋天要做什麼
00:26:47
冬天要做什麼
00:26:48
現在目的是要讓 你知道說這個德
00:26:51
就是四時的旺氣
00:26:53
所以呢
00:26:54
對於無關四時旺氣的文
00:27:01
將它簡略
00:27:02
不然光是這篇月令篇
00:27:07
十塊黑板還寫不下去
00:27:10
光是春天要種什麼菜
00:27:12
春天人就要怎麼樣
00:27:15
就理論這樣
00:27:16
全說人的生活和 一切眾生的動態
00:27:21
實在沒辦法寫
00:27:23
是只有讓你 瞭解四時旺氣而已
00:27:28
它說某日立春
00:27:31
因為立春每年都不同天
00:27:35
每年都不同天
00:27:36
所以它不能寫哪一天
00:27:39
某日就是說每年的立春
00:27:43
盛德在木
00:27:47
比如春天的旺氣
00:27:52
立春就是春天的旺氣在木
00:27:56
所以中國的五行
00:27:59
金木水火土
00:28:01
若以四季來說
00:28:04
春天屬木
00:28:06
夏天屬火
00:28:07
秋天屬金
00:28:09
冬天屬水
00:28:12
怎麼沒有土
00:28:16
交季日就是土
00:28:19
比如春天一月 二月 三月
00:28:25
夏天是四五六
00:28:28
秋天是七八九
00:28:31
冬天就十 十一 十二
00:28:36
那麼現在說土
00:28:39
五行屬土就是
00:28:40
三月 六月 九月 十二月
00:28:43
這叫做轉季
00:28:46
這個都屬土
00:28:48
所以呢
00:28:49
它說某日立春
00:28:52
春天的旺氣在木
00:28:59
皇帝
00:29:00
天子就是皇帝
00:29:02
就要吃素
00:29:04
古時候的齋寫這樣
00:29:06
但是現代字 又多一豎多兩撇
00:29:11
現代字就多一豎兩撇
00:29:15
齋就是吃素
00:29:17
天子就要吃素
00:29:19
不是只有天子吃素
00:29:21
要去拜拜的人都要吃素
00:29:24
所以我就特別說
00:29:26
平常吃葷沒關係
00:29:30
不過你若要祭典
00:29:32
必定要吃素
00:29:35
有的說沒有拜 牲醴要做什麼
00:29:37
拜牲醴以前我就曾說過了
00:29:40
而且你專題 錄影帶拿去看就知道
00:29:43
牲醴是要超渡畜生的
00:29:47
所以你若殺畜生就是說
00:29:50
你前世欠人的債
00:29:52
你往生
00:29:55
你的債我幫你負擔
00:29:57
是這樣
00:29:58
不是要拜給神明吃的
00:30:00
若要拜給神明吃來說
00:30:03
你說豬也是生的
00:30:04
羊也是生的
00:30:06
若這樣來說
00:30:08
也沒有刀
00:30:09
也沒有砧板
00:30:09
也沒有鍋子
00:30:10
也沒有灶
00:30:11
也沒有碗
00:30:11
也沒有筷
00:30:12
要怎麼吃
00:30:13
對不對
00:30:14
不是這樣
00:30:15
那是要超渡牠
00:30:17
你就要知道是這樣
00:30:19
所以呢
00:30:21
你拜牲醴
00:30:23
才說古時候皇帝 才有在拜大牲醴
00:30:29
諸侯就拜中 中座的
00:30:32
百姓不能拜牲醴
00:30:34
你若對於拜牲醴的事
00:30:38
我有解釋過了
00:30:40
百姓只能拜素的
00:30:41
不能拜葷的
00:30:44
因為怎樣說
00:30:45
因為百姓的福薄擔不起
00:30:49
你當皇帝 當大官
00:30:51
福大
00:30:52
所以才擔的起
00:30:55
所以有的你看
00:30:56
有的殺豬公
00:30:57
豬公拿去豬公架而已
00:31:00
人就死了
00:31:02
他那就是怎樣
00:31:03
福報不夠
00:31:04
你就要知道才好
00:31:06
所以呢
00:31:07
才說你若要祭典都要吃素
00:31:11
拜好再食葷
00:31:13
現在你若作醮就這樣
00:31:15
作醮就要先吃素
00:31:17
等到普渡結束之後
00:31:20
再來開葷
00:31:23
你就要知道這個意思
00:31:25
所以呢
00:31:26
現在皇帝就要吃素
00:31:29
立春之日
00:31:32
親自領導
00:31:34
現在這不能讀作帥
00:31:36
帥就是元帥的帥
00:31:38
現在讀作帥
00:31:40
帥是什麼
00:31:41
帥就是領導
00:31:43
皇帝親自領導三公九卿
00:31:48
三公等於現在的議長
00:31:54
九卿就是現在的縣長
00:31:57
諸侯就是地方的國王
00:32:02
他就親自來領導 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等
00:32:09
來迎春於東郊
00:32:13
因為怎樣呢
00:32:14
中國照五行來說
00:32:23
東屬木
00:32:25
西屬金
00:32:28
南屬火
00:32:31
北屬水
00:32:34
所以這個都是我以前 送你一張五行運轉的圖
00:32:40
你詳細看就知道
00:32:42
迎春要到東郊
00:32:45
因為它盛德在木
00:32:47
盛德在木
00:32:49
它迎春要在東郊的地方
00:32:53
某日立夏
00:32:58
四時盛德的旺氣在火
00:33:05
皇帝就吃素
00:33:08
立夏那天
00:33:09
親自領導三公九卿大夫
00:33:14
來迎夏於南郊
00:33:18
有的說這怎麼沒有寫諸侯
00:33:21
皇帝領諸侯只有春秋而已
00:33:24
春和秋
00:33:26
夏和冬
00:33:28
只有統領內閣
00:33:31
他並沒有統領諸侯
00:33:36
它說某日立秋
00:33:39
四時的旺氣
00:33:42
秋的旺氣在金
00:33:45
天子就要吃素
00:33:48
立秋之日
00:33:50
親自領導三公 九卿諸侯大夫
00:33:53
來迎秋於西郊
00:33:58
它說某日立冬
00:34:00
四時的旺氣
00:34:02
冬的旺氣在水
00:34:06
皇帝就吃素
00:34:08
立冬那天
00:34:10
親自領導三公九卿大夫
00:34:13
來迎冬於北郊
00:34:16
現在你就知道這個德
00:34:19
不是指道德的德
00:34:21
這個德是指四時的旺氣
00:34:24
你要注意這點
00:34:26
註解第二
00:34:28
辭海這樣說
00:34:29
畜 養也
00:34:31
論語鄉黨
00:34:33
君賜生
00:34:34
必畜之
00:34:37
現在這字畜
00:34:39
現代字上面 多一個草字部
00:34:43
古時候沒有草字部
00:34:44
古時候只有寫這樣
00:34:46
若畜生
00:34:47
畜生也寫這字畜
00:34:49
但是現在這個場面
00:34:50
這個畜不能說畜生
00:34:53
這個畜就是養
00:34:55
畜養
00:34:57
所以才引論語鄉黨篇
00:35:00
君賜生
00:35:02
這個生是什麼
00:35:02
這個生就是指畜生
00:35:07
就像皇帝賜你一隻雞
00:35:10
賜你一隻狗
00:35:11
賜你一隻馬這樣來說
00:35:14
皇帝賜這個生
00:35:16
必畜之
00:35:17
你就要拿回家養
00:35:19
拿去畜養
00:35:22
註解第三
00:35:23
辭海這樣說
00:35:24
萌 始也
00:35:26
萌就是開始
00:35:29
現在我們來看全文
00:35:36
道就是指 不生不滅的道
00:35:42
現在這字之
00:35:44
就是指萬物
00:35:47
老子曾說一句話
00:35:50
道生一
00:35:54
一才生二
00:35:56
二生三
00:35:58
三生萬物
00:36:00
這是第四十二章說的
00:36:03
所以才說道生之
00:36:06
萬物都道生的
00:36:10
這個之就是指萬物
00:36:11
道來生萬物
00:36:15
德呢
00:36:17
德就是指四時的旺氣
00:36:20
剛才就解釋完了
00:36:22
畜就是養
00:36:25
道生萬物
00:36:28
萬物必定要靠四時的旺氣
00:36:34
長時間的畜養之後
00:36:37
萬物才會開始生出來
00:36:44
我們才說
00:36:46
子時開天
00:36:48
丑時闢地
00:36:50
這就是什麼
00:36:51
這就是道生之
00:36:53
當時道正要生
00:36:56
寅時生人
00:36:58
這個人是萬物之靈
00:37:01
所以這個人包含畜生
00:37:04
包含一切
00:37:05
這樣說比較快
00:37:08
所以在子時開天
00:37:10
丑時闢地
00:37:12
就要長時間去畜養
00:37:17
就像一顆地球要混沌
00:37:19
要開的時候
00:37:20
一顆地球可以說很熱
00:37:23
裡面都沒有人
00:37:24
都沒有東西
00:37:25
現在長時間
00:37:28
春夏秋冬去支配
00:37:30
去畜養之後
00:37:32
萬物就漸漸開始生出來
00:37:36
所以才說德畜之
00:37:40
東西開始生之後
00:37:43
就定形了
00:37:45
怎樣定形
00:37:45
人有一個人形
00:37:47
狗有一個狗形
00:37:49
牛有一個牛形
00:37:51
樹有一個樹形
00:37:53
生出來就有一個形態
00:37:57
所以胎生
00:37:59
胎生就是什麼
00:38:00
就是懷胎生子
00:38:04
比如像人
00:38:06
或是猴 馬 牛 羊
00:38:12
這都屬於胎生
00:38:14
卵生
00:38:16
就是雞 鳥
00:38:19
生蛋孵蛋的叫做卵生
00:38:22
濕生就是水底的
00:38:24
魚 蝦 水卒
00:38:26
化生
00:38:27
什麼叫化生
00:38:28
化生就是化的
00:38:30
舉一個例
00:38:31
像蝴蝶
00:38:33
蝴蝶下蛋
00:38:35
牠不會生蝴蝶
00:38:37
生什麼
00:38:37
生毛毛蟲
00:38:40
毛毛蟲才化蝴蝶
00:38:43
像水蛙青蛙
00:38:47
牠現在下蛋不會生水蛙
00:38:49
生什麼
00:38:50
生蝌蚪
00:38:52
蝌蚪前腳長出來
00:38:55
後腳長出來
00:38:56
尾巴退化不見才變水蛙
00:38:59
蟾蜍種種
00:39:01
這叫做化的東西
00:39:03
用化的
00:39:05
像蚊子來說
00:39:09
蚊子下蛋之後不會生蚊子
00:39:11
生什麼
00:39:12
生孑孓
00:39:14
孑孓再化蚊子
00:39:16
叫做化
00:39:18
化生
00:39:19
植生
00:39:20
植就像五穀 樹 水果這都是植生
00:39:26
這些東西
00:39:28
各形其形
00:39:30
都沒有一樣的形態
00:39:32
不一樣的形體
00:39:34
才說物形之
00:39:37
這個意思在那
00:39:39
所以前半段就是說
00:39:41
道生之
00:39:43
德畜之
00:39:45
物形之
道德經(舊版)
151/152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道德經(舊版)137
道德經(舊版)138
道德經(舊版)139
道德經(舊版)140
道德經(舊版)141
道德經(舊版)142
道德經(舊版)143
道德經(舊版)144
道德經(舊版)145
道德經(舊版)146
道德經(舊版)147
道德經(舊版)148
道德經(舊版)149
道德經(舊版)150
道德經(舊版)151
道德經(舊版)152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40205005708
b87b317e-92fd-4d6b-a5db-3c4a0e8e2efb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