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莊朝守主講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54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54
2618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2年12月08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6
另外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02:40
老子云
00:02:42
有名萬物之母
00:02:47
大道本無名
00:02:50
由無而生有
00:02:53
有之始曰一
00:02:56
一即萬物之根
00:02:59
吾人之本心
00:03:02
式 法式也
00:03:04
聖人抱住本心
00:03:07
為天下學道之法式
00:03:11
則道所云
00:03:13
修心鍊性
00:03:15
抱元守一
00:03:17
元猶一
00:03:20
抱元猶抱一也
00:03:23
佛家則曰
00:03:25
明心見性
00:03:27
萬法皈一
00:03:29
儒曰
00:03:30
存心養性
00:03:32
執中貫一
00:03:34
文辭雖異
00:03:36
其義則一也
00:03:38
三家之聖人惟抱住一
00:03:42
為天下古今之法式
00:03:45
故曰
00:03:46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也
00:03:50
這個裡面法式 先來做一個註解
00:03:59
最新增訂本辭海這樣說
00:04:02
法式 標準也
00:04:05
法式等於就是標準
00:04:08
什麼叫做標準
00:04:09
辭海又這樣說
00:04:10
一定之程式可作依據者
00:04:14
曰標準
00:04:15
辭海說
00:04:16
一定的程式 可以讓我們當依據
00:04:20
叫做標準
00:04:22
標準就是一個人很正當
00:04:25
叫做很老實
00:04:26
你做人很標準
00:04:28
假使你一個物品
00:04:30
就像說做的很精緻很好
00:04:33
人也說你這個東西很標準
00:04:35
標準就是可以說沒有缺點
00:04:38
這就可以說標準
00:04:41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個說明
00:04:48
老子這樣跟我們說
00:04:50
若是有這個名
00:04:54
就是萬物的母體
00:04:56
這句話是 道德經的第一章就講了
00:05:01
大道本來是無名
00:05:06
由無名再來生有出來
00:05:12
有的開始就是一
00:05:16
一就是萬物之根
00:05:20
所以道德經裡面才說
00:05:22
一生二
00:05:23
二生三
00:05:24
三生萬物這個道理
00:05:26
一就是萬物之根
00:05:29
這個一是什麼
00:05:30
一就是我們人的本心
00:05:34
你要知道我們 人的本性是如如不動
00:05:38
本來就沒有作用的東西
00:05:41
這個無來生一
00:05:44
生出我們的本心出來
00:05:47
本心再生出意念
00:05:50
意念再分枝
00:05:53
分成千千萬萬妄念出來
00:05:56
這個一就是我們的本心
00:06:00
所以呢
00:06:01
現在說這個式
00:06:03
式就是標準
00:06:04
就是法式
00:06:05
因為聖人抱住本心
00:06:10
不會分散
00:06:12
讓天下學道的人
00:06:16
當一個標準
00:06:18
就是我們道 所說的修心鍊性
00:06:22
抱元守一這句話
00:06:25
元也是一
00:06:28
像我們初一說元一
00:06:31
我們說元旦就是正月初一
00:06:34
元也是一
00:06:37
所以抱元等於就是抱一
00:06:42
但是佛家說 明心見性 萬法皈一
00:06:50
祂今天抱這個一
00:06:53
這個一抱住就不能讓它走
00:06:56
不能讓它生出意念出來
00:06:59
佛家說你所有的 妄念要歸在本心
00:07:03
也是要歸一
00:07:06
儒家說存心養性 執中貫一
00:07:11
中就是我們的中心點
00:07:14
執也是抱住
00:07:16
要貫通這個一
00:07:19
但是我們 現在所論的三家
00:07:24
但是他們基督教也有說
00:07:28
他們基督教說什麼
00:07:29
說洗心移性 默禱親一
00:07:35
若是回教呢
00:07:36
祂說堅心定性 清真返一
00:07:41
意思都是一樣的
00:07:44
這個文辭看起來是不同
00:07:47
不過意義一樣
00:07:51
三家的聖人 只有抱住這個一
00:07:57
為這個天下自古至今
00:08:01
當一個標準讓人學
00:08:06
所以才說
00:08:07
是以聖人抱一 為天下式
00:08:11
這句話在這
00:08:14
所以我們就要 知道說這個一
00:08:18
是我們人的本心
00:08:20
我們現在來說 這個一來當一個參考
00:08:26
我們來看莊子天地篇
00:08:30
裡面這樣說
00:08:34
萬物雖多
00:08:37
其治一也
00:08:40
人卒雖眾
00:08:43
其主君也
00:08:46
現在這個人卒 的意思你要瞭解
00:08:50
莊子今註裡面說
00:08:53
人卒 即民眾
00:08:57
現在說人卒 等於就是民眾
00:09:00
所以辭海才又說
00:09:03
卒 眾也
00:09:06
莊子秋水
00:09:08
人卒九洲
00:09:10
穀食之所生
00:09:13
辭海說
00:09:14
這字卒就是眾
00:09:17
卒 眾
00:09:19
人卒就是人眾
00:09:21
人眾就是民眾
00:09:24
所以現在辭海 引莊子的秋水篇
00:09:28
這個是天地篇
00:09:30
現在寫秋水是秋水篇
00:09:33
在莊子的秋水篇裡面說
00:09:38
民眾分佈在九洲
00:09:44
這個九洲
00:09:45
因為中國在周朝的時候
00:09:50
全部分成九洲
00:09:52
這以前我曾說過了
00:09:55
這個九洲就是代表全國
00:09:58
中國的全國
00:10:00
所以人分佈在九洲
00:10:04
穀食
00:10:05
穀就是五穀
00:10:08
你若有五穀生長的地方
00:10:12
就有人住
00:10:14
你若沒有五穀生長的地方
00:10:16
人沒辦法住
00:10:18
有五穀生長的地方
00:10:19
就有人住
00:10:22
但是現在的人若說到五穀
00:10:25
就當成米才是五穀
00:10:28
這不對
00:10:31
我們若在以前 這個米還沒在五榖之內
00:10:38
後來這個米進來 之後才變成六穀
00:10:42
所以三字經才說
00:10:47
稻粱菽
00:10:48
麥黍稷
00:10:49
此六穀
00:10:50
人所食
00:10:52
稻就是米
00:10:53
因為我們在周朝以前
00:10:57
這個五穀 米是不在內
00:11:01
所以有的人說
00:11:03
我不吃五穀
00:11:05
我就曾一次 在某某一個場合
00:11:11
我們都不便說人
00:11:12
我一輩子都對事不對人
00:11:15
都是這些道家一些 修行人在討論道的問題
00:11:23
其中人跟我 介紹一位老道長
00:11:28
比我年長
00:11:31
他說這個老道長
00:11:32
好幾十年 都不吃五穀這樣說
00:11:36
我說這樣不得了
00:11:38
都不吃五穀就像水果師
00:11:42
但是快要吃飯的時候
00:11:44
我看他麵線是用煮的
00:11:48
煮一些麵線
00:11:50
配一些麵團麵筋豆雞
00:11:55
我看了怪怪的
00:11:57
說你不是說 這個道長不吃五穀
00:12:02
他說是啊
00:12:04
奇怪
00:12:05
他就在吃五穀啊
00:12:06
怎麼沒有吃五穀
00:12:07
哪有啦
00:12:09
吃這個麵線
00:12:10
吃這個麵筋豆雞
00:12:12
怎麼會是五穀
00:12:13
這樣你對五穀就不瞭解了
00:12:17
若飯不在五穀內
00:12:19
飯是在六穀內
00:12:21
有米之後才變六穀
00:12:25
這以前我曾說過了
00:12:28
麥就是麥子
00:12:33
麥子也在五穀內
00:12:37
麵線是麵粉做的
00:12:39
是麥子做的
00:12:40
像麵棗也是麥子做的
00:12:45
豆雞豆鴨
00:12:49
這也是五穀
00:12:50
我們說稻粱菽
00:12:51
菽就是豆子
00:12:54
菽是豆子的全名
00:12:56
無論黑豆白豆 青豆紅豆都叫做菽
00:13:00
菽現在一個草字頭
00:13:04
這個豆子的全名就對了
00:13:07
那也在五穀內
00:13:09
他就全部五穀吃得一肚子
00:13:12
你說他沒有吃五穀
00:13:13
這樣就已經不對了
00:13:14
對五穀你就不瞭解
00:13:17
說一個大家都安靜
00:13:19
真的有的修行人 不知道什麼叫做五穀
00:13:24
你若不吃五穀
00:13:26
除非只有吃水果吃青菜
00:13:28
這樣才能說不吃五穀
00:13:30
若沒有呢
00:13:32
你無論怎麼樣
00:13:33
你若沒有五穀人不能生存
00:13:35
若特殊的身體
00:13:37
說只能吃水果
00:13:38
這是很少數
00:13:39
你台灣
00:13:40
不要說台灣
00:13:41
全世界說不吃 五穀的人有幾個
00:13:44
你這樣去研究
00:13:45
若台灣才聽一個水果師
00:13:48
第二個你曾再聽到過嗎
00:13:50
對不對
00:13:51
這樣說比較快
00:13:53
所以呢
00:13:54
這個叫做你若有 五穀生長的地方
00:13:57
就有人住
00:13:59
這就是莊子 秋水篇裡面說的
00:14:02
這個卒等於就是眾
00:14:05
人卒就是民眾
00:14:06
你要注意這點
00:14:09
現在莊子天地篇說
00:14:12
萬物雖然很多
00:14:15
不過治理萬物什麼
00:14:17
就是一
00:14:19
一就是治理萬物
00:14:22
我們人雖然很多
00:14:25
他的主人是君
00:14:28
若古時候就說皇帝
00:14:30
現在說總統
00:14:32
一個國家總統一個
00:14:34
不可以有兩個
00:14:35
這樣說比較快
00:14:36
所以他的主人就是君
00:14:39
這個萬物雖多其治一
00:14:42
這是說內
00:14:43
這個說外
00:14:46
因為我們道德經就說
00:14:47
一生二
00:14:48
二生三
00:14:49
三生萬物
00:14:51
這個一就是治理萬物
00:14:55
一就是我們的本心
00:14:57
二
00:14:58
二就是我們的意
00:14:59
怎麼樣
00:15:01
我們這個意有兩個
00:15:03
若引佛家說 第七識跟第六識
00:15:07
這就是意識
00:15:08
一個善意識
00:15:10
一個惡意識
00:15:12
所以呢
00:15:13
我們這個一有兩個
00:15:15
才說一生二
00:15:16
一個人本心發出去
00:15:18
就有兩個
00:15:21
意絕對兩個
00:15:22
所以你看
00:15:24
我們人心有 一顆善心跟一顆惡心
00:15:27
你看時鐘鐘擺就知道了
00:15:29
善惡善惡善惡
00:15:32
兩個
00:15:34
你現在在這裡 聽道理就是善
00:15:37
現在回家若要 賭博就變惡了
00:15:41
今晚想要去聽經
00:15:44
這樣又轉為善了
00:15:47
不信你半夜想要去茶室
00:15:51
就又變惡了
00:15:53
明天早上爬起來想要上經
00:15:55
又變成善了
00:15:57
結束出去要去找小姐
00:16:01
又變成惡了
00:16:03
就意兩個
00:16:04
善惡善惡
00:16:07
之後生出這個三
00:16:10
三就那個念就跑出來了
00:16:13
意就生這個念出來
00:16:15
念才生妄念
00:16:17
妄念就千千萬萬
00:16:18
才叫做萬物
00:16:20
這個萬物雖然很多
00:16:24
治理萬物是一
00:16:27
你的本心若抓得住
00:16:29
這樣來說
00:16:30
他就不會做壞事了
00:16:32
所以佛教才說萬法歸一
00:16:35
要歸在這個一
00:16:36
道家說抱元守一
00:16:39
這個一要抱著要守著
00:16:42
不能讓它跑掉
00:16:43
意思一樣
00:16:46
所以儒家說
00:16:49
執中貫一
00:16:50
中也是心
00:16:52
你去翻辭典
00:16:53
這個中要抱住抓住
00:16:59
要貫通這個一
00:17:01
這樣你才有辦法成道
00:17:03
對於這個一 是很奇妙的問題
00:17:07
我們現在來翻七十九頁
00:17:12
曲則全
00:17:15
枉則直
00:17:18
窪則盈
00:17:20
敝則新
00:17:22
少則得
00:17:24
多則惑
00:17:26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00:17:32
我們剛說到這為止
00:17:34
但是對於
00:17:37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這句話
00:17:40
我們上期對這個議題
00:17:45
雖然有引證 老子義疏 憨山大師
00:17:52
呂純陽祖師等說明
00:17:54
但是我們本期對於這個一
00:17:58
我們再來稍微補充
00:18:01
我們現在來看莊子一句話
00:18:04
通於一
00:18:06
而萬事畢
00:18:09
无心得
00:18:11
而鬼神服
00:18:15
莊子這樣說
00:18:18
一個人你若 有辦法通達這個一
00:18:23
萬事你就都知道了
00:18:27
所以我們俗語一句話說
00:18:29
一理通 萬理徹
00:18:31
這句話在這
00:18:34
一個人你若無心得
00:18:37
無心得等於就是 佛教在說無所得心
00:18:43
若這樣鬼神就會服
00:18:46
因為我們世間的人 就是有心想要得到福
00:18:53
有心要得到什麼福報
00:18:55
結果呢
00:18:56
才被鬼神抓去團團轉
00:19:00
一個人若無心得
00:19:01
鬼神對我們都沒有辦法
00:19:05
莊子才這樣說
00:19:08
孔子曰
00:19:10
識其一
00:19:11
不知其二
00:19:14
治其內
00:19:15
而不知其外
00:19:19
莊子來引孔子的話
00:19:22
孔子這樣說
00:19:25
你若知道這個一
00:19:27
一就是我們的本心
00:19:29
我們上期有說過了
00:19:31
不知其二
00:19:33
二就是我們的意
00:19:37
所以意有一個善意跟惡意
00:19:41
這個意就有善惡之心
00:19:44
這個一我們 本心就沒有善惡心
00:19:49
所以我們只有 修養自己的內心
00:19:53
內就指我們的內心
00:19:55
但是我就不知道 外面的一切事情
00:19:59
對於這個名利
00:20:01
我絕對不會被它誘惑
00:20:06
所以在通書 聖學篇裡面這樣說
00:20:11
聖可學乎
00:20:14
曰 可
00:20:16
曰 有要乎
00:20:19
曰 有
00:20:21
請問焉
00:20:22
曰 一為要
00:20:24
一者 無欲
00:20:27
通書聖學篇說
00:20:29
我們要當聖人可以學嗎
00:20:33
祂說可以啊
00:20:35
你要學聖人可以啊
00:20:38
這個人又問
00:20:40
說要當聖人有什麼要訣嗎
00:20:45
祖師就說有
00:20:48
你今天要當 聖人有一個要訣
00:20:52
說請問焉
00:20:53
不然我來請教你
00:20:56
今天要當聖人 怎樣才能當聖人
00:21:00
祂就說
00:21:02
說這個一就是 要當聖人的要訣
00:21:07
什麼叫做一
00:21:08
一就是無欲啊
00:21:11
這個無欲就像 孟子說的寡欲
00:21:16
若佛家說無貪欲
00:21:19
一個人若沒有貪欲心
00:21:22
你才能當聖人
00:21:24
你若有所貪欲的心出來
00:21:26
聖人你絕對不用想當
00:21:29
所以一個人你貪名貪利
00:21:32
若要當聖人還離你很遠
00:21:35
若佛家說你要 了脫生死還離很遠
00:21:41
在困學紀聞裡面這樣說
00:21:45
夫道
00:21:47
一而已矣
00:21:50
為善而雜於利者
00:21:53
非善也
00:21:55
現在這不能讀作夫
00:21:57
這個夫就是一種助語
00:22:01
說你要知道什麼叫做道
00:22:03
這個道是只有一而已
00:22:08
所以一個人你若要做善
00:22:12
你若有雜在這個利
00:22:15
這樣就不是善了
00:22:18
比如說我在這裡講道理
00:22:22
我內心若想有利益
00:22:24
若這樣我就不是善了
00:22:27
你做善事是想要得到福報
00:22:31
這樣你就不是善了
00:22:34
你今天做善在講道理
00:22:38
要想做生意
00:22:40
就像很多人 講道理兼賣東西
00:22:44
這樣就不是善了
00:22:46
你站在台上講道理
00:22:49
前面若設緣金箱讓人投錢
00:22:52
這樣你就不是善了
00:22:54
這個善就沒有雜在利
00:22:56
這樣說比較快
00:22:58
所以呢
00:22:58
說為善而雜於利者
00:23:00
非善也
00:23:01
這樣就不是一了
00:23:03
你就沒有全心
00:23:05
你的心也要為道也要為俗
00:23:08
你的心就分成二了
00:23:11
變成二
00:23:12
不是一
00:23:14
韓非子才這樣說
00:23:16
聖人執一以靜
00:23:19
說聖人來執一
00:23:21
所以祂的心就會靜
00:23:24
一個人若二心就不會靜了
00:23:28
為了這個一
00:23:29
你心才會靜
00:23:31
在讀經示要裡面說
00:23:34
一者 正謂本心耳
00:23:36
什麼叫做一
00:23:37
一就是我們的本心
00:23:38
這個上期也有說過
00:23:41
我們現在對於一
00:23:44
說到這為止
00:23:45
我們現在接續下文
00:23:49
不自見故明
00:23:55
但是對於見
00:23:59
但是也有人解釋叫做見字
00:24:04
因為這字
00:24:06
若辭典有去翻就知道
00:24:12
可以讀作見可以讀作見
00:24:15
你若說不自見的解釋
00:24:18
跟不自見的解釋
00:24:19
就不同了
00:24:22
現在我們來引各家的論說
00:24:25
先來看河上公的說明
00:24:31
不自見
00:24:33
故明者
00:24:35
聖人不自以其 目視千里之外
00:24:41
乃因天下之目以視
00:24:44
故能明達也
00:24:47
對於明達
00:24:50
我們先來看 國語辭典的說明
00:24:53
明達
00:24:55
識見明察
00:24:58
通達事理
00:25:02
國語辭典我很少引
00:25:07
我大多數都辭海為主
00:25:10
不過有很多成語
00:25:15
辭典不一定 每一個成語都有
00:25:20
所以我在辭海 沒有明達的名詞
00:25:25
再翻辭彙又沒這個名詞
00:25:28
所以我才翻國語辭典
00:25:31
所以才說辭典 一個人要預備很多本
00:25:36
你不能當作 每一個文辭
00:25:40
每一個辭典都有
00:25:41
不一定這樣
00:25:43
有很多文辭都 沒辦法集中在同一本辭典
00:25:48
有時候這本有那本沒有
00:25:49
那本有這本沒有這樣
00:25:51
所以我現在這個明達 是採取國語辭典裡面說的
00:25:58
它說這個明達就是
00:26:01
他的知識有辦法看出一切
00:26:07
有辦法明白察覺事理
00:26:11
所以他才有辦法 通達一切的事情
00:26:15
所以河上公說
00:26:18
不自見
00:26:19
現在這個就不讀作見
00:26:22
讀作見
00:26:24
故明這句話
00:26:26
因為聖人祂 不會說自己的眼睛
00:26:32
有辦法看千里之外
00:26:36
這個自見
00:26:38
等於自己有遠見的意思
00:26:44
聖人絕對不會說 我眼睛所見都沒有錯
00:26:51
聖人就是用 天下的眼睛來看
00:26:57
所以祂才有辦法明達
00:27:00
話若說的比較簡單
00:27:04
聖人祂不會以 自己的意見當意見
00:27:09
會提眾人的意見來當意見
00:27:13
所以當今的人 都是說我說的就對
00:27:18
我說的才對
00:27:20
這不自見的解釋
00:27:22
就等於獨裁
00:27:24
自己我說的才對
00:27:27
別人的事情我都不接納
00:27:31
但是聖人是用 天下的眼睛來看
00:27:35
眾人的意見來當意見
00:27:37
所以祂才有辦法明達
00:27:41
它這個明就解釋明達
00:27:44
這個見就是遠見
00:27:47
說自己不會說我有遠見
00:27:51
所以祂才有辦法明達事理
00:27:53
這是河上公祂的解釋
00:27:57
另外看
00:27:58
憨山大師的說明
00:28:01
知巧衒耀於外曰見
00:28:06
自見者不明
00:28:08
故不自見乃為明耳
00:28:13
現在憨山大師 祂的說法就不同了
00:28:17
現在這字讀作見字
00:28:20
我們現在來看辭海
00:28:22
見 音現
00:28:24
顯露也
00:28:26
現在這字音讀作現
00:28:29
就是顯露
00:28:31
就像表露於外的意思
00:28:34
現在憨山大師說
00:28:37
一個人知巧
00:28:39
知巧就是自作聰明
00:28:41
他的自作聰明若顯露在外
00:28:45
什麼都覺得他很聰明
00:28:48
這個叫做見
00:28:51
假使一個人 你若自顯就沒智慧
00:28:56
現在不明
00:28:57
明就是智慧
00:28:58
不明就是沒有智慧
00:29:01
所以呢
00:29:02
才說不自見乃為明耳
00:29:06
一個人你若沒有自見
00:29:10
這樣你才有智慧
00:29:12
所以俗語才說一句
00:29:15
十個炫耀九個落鏈
00:29:18
世間人不是說你最厲害
00:29:22
別人都不懂
00:29:23
不能有這種的心理
00:29:25
這是憨山大師祂的說明
00:29:29
另外看老子義疏
00:29:33
真是個遠識高見的人
00:29:37
那麼你一定不會輕露
00:29:41
如好以機智勝人
00:29:46
這就不是 真正有遠識的人了
00:29:51
故言
00:29:52
不自見 故明
00:29:55
現在老子義疏 這字換讀作見
00:30:00
祂說真正一個 遠識高見的人
00:30:04
等於就一個有遠見的人
00:30:07
那麼你就一定不會 輕易顯露你的眼光
00:30:17
就像一個很有頭腦的人
00:30:23
覺得你很聰明很會
00:30:26
若這樣你就不是 真正有遠識的人
00:30:30
不是你有遠見的人
00:30:32
所以才說不自見 故明
00:30:36
那麼現在老子義疏 跟河上公它這字是讀作見
00:30:42
憨山大師是讀作見
00:30:45
到底誰說的比較對
00:30:49
見仁見智
00:30:52
我本人是比較 注重呂祖師的解釋
00:30:57
所以我們最後 來看呂祖師的說明
00:31:01
見 音現
00:31:04
顯露也
00:31:06
聖人常抱一
00:31:09
而不自衒露
00:31:12
是有明哲
00:31:14
故曰
00:31:15
不自見 故明也
00:31:19
這裡面兩個註解先做說明
00:31:22
註解第一
00:31:24
辭海這樣說
00:31:26
衒露
00:31:27
謂有才而自顯於外也
00:31:34
辭海說衒露是什麼
00:31:36
就是說一個人你有才能
00:31:40
自己愛炫耀
00:31:44
顯在外面
00:31:45
這就叫衒露
00:31:48
註解第二
00:31:49
辭海這樣說
00:31:52
明哲 猶言明智
00:31:56
辭海說明哲
00:31:58
等於就是明智
00:32:01
書經說
00:32:03
知之 曰明哲
00:32:06
一個人什麼樣你就會知道
00:32:08
就是叫做明哲
00:32:11
韓非子才這樣說
00:32:13
知微之謂明
00:32:16
一個人一點點的事情
00:32:18
他都看得出來
00:32:20
這個叫做明
00:32:22
大乘義章說
00:32:24
知法顯了
00:32:26
故名為明
00:32:29
現在這個法
00:32:31
不是佛法道法的法
00:32:36
這個法就是法塵
00:32:37
等於就是一切事物
00:32:40
知道一切事物看得很清楚
00:32:43
這個叫做明
00:32:45
佛地論說
00:32:47
慧能破闇
00:32:49
故說為明
00:32:51
祂說人的智慧會破迷癡
00:32:56
這個闇就是 闇昧就是迷癡
00:32:59
所以叫做明
00:33:01
明等於就是智慧
00:33:03
這樣說比較快
00:33:04
明哲
00:33:05
明哲也是智慧
00:33:07
所以韓非子說知微
00:33:09
一點點就看出來
00:33:11
才是明
00:33:12
這也是智慧
00:33:14
明智
00:33:14
明智也是智慧
00:33:16
所以現在這個 明就可以指智慧
00:33:20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33:24
說這個見音讀作現
00:33:28
見就是顯露
00:33:30
顯露就像愛炫耀愛現功夫
00:33:36
這就是顯露
00:33:38
聖人時常都抱一
00:33:42
抱這個一就是 只有看到祂的本心
00:33:46
祂自己不會衒露
00:33:50
不會說有意念出來
00:33:55
祂就是有智慧
00:33:58
所以才說
00:34:00
不自見 故明也
00:34:02
那麼現在本文這字 可以讀作見可以讀作見
00:34:07
你要讀作自見也可以
00:34:09
讀作自見也可以
00:34:11
這是見仁見智
00:34:13
這是只有 寫在黑板給你參考
00:34:15
各家理論不同
00:34:17
讓你瞭解一下
00:34:20
現在接下來看下文
00:34:24
不自是故彰
00:34:29
我們現在來看河上公的解釋
00:34:33
不自是
00:34:35
故彰者
00:34:37
聖人不自以為是
00:34:41
而非人
00:34:44
故能彰顯於世
00:34:51
河上公說 不自是故彰這句話
00:34:55
因為聖人 祂不會說自己才對
00:35:01
別人都不對
00:35:04
所以呢
00:35:05
祂的人格才顯在這個世間
00:35:12
祂不會一直說我才對
00:35:15
別人都不對
00:35:17
所以祂才會被人稱呼聖人
00:35:21
被世間人尊重
00:35:24
憨山大師這樣說
00:35:27
執己為必當曰是
00:35:30
自是者
00:35:32
不彰
00:35:33
故不自是乃彰耳
00:35:35
彰者 盛德顯於外也
00:35:39
憨山大師說
00:35:43
固執自己的行為
00:35:46
己為就是自己所做的
00:35:49
固執自己所做
00:35:51
必定覺得自己對
00:35:54
無論對不對
00:35:56
一味認為自己 做的就是對的
00:36:00
你自己若認定自己是對的
00:36:03
這樣就沒辦法彰顯在世間
00:36:09
所以你不自是 才有辦法彰顯
00:36:13
什麼叫做彰
00:36:15
彰就是我們的 德性顯在外面
00:36:20
你若說自己才對
00:36:22
這樣你沒有德性
00:36:24
你要將別人的 意見拿來當意見
00:36:27
你要去接納別人的意見
00:36:29
不能一昧說自己對
00:36:31
別人全都不對
00:36:32
不能這樣做
00:36:34
這是憨山大師的說明
00:36:38
另外我們來看 老子義疏的看法
00:36:42
你本來就站在合理立場上
00:36:49
但你若能謙虛從事
00:36:54
並不以自是凌人
00:36:57
也不再修飾己是
00:37:00
這樣你將來
00:37:02
定會發揚光大
00:37:04
可是你一旦有了 自是處強以勝人之態度
00:37:10
小視一切時
00:37:13
則合理反倒成為無理了
00:37:17
故言
00:37:18
不自是 故彰
00:37:22
現在老子義疏這樣說
00:37:25
你本來就站在 合理的立場上
00:37:33
本來我就沒有錯
00:37:35
本來我做的事全都對
00:37:37
不過你若 有辦法謙虛做事情
00:37:42
不會說每樣都我對
00:37:44
來欺壓人
00:37:48
若這樣呢
00:37:53
修飾就像是 自己不對也要爭到對
00:37:58
要裝潢起來
00:37:59
說我對
00:38:01
你若不會這樣
00:38:04
這樣你將來 一定會發揚光大
00:38:09
這很重要
00:38:11
你若在一般私人 不會有這種情形
00:38:15
你若假使有加入團體財團
00:38:20
有與很多人在一起
00:38:23
這個最重要
00:38:25
時常在會議上
00:38:29
有的人本來我就對
00:38:31
但人要跟我爭
00:38:33
但是我們也不要與人硬爭
00:38:37
我們多少採納人家的話
00:38:40
我們若覺得對方說的有理
00:38:45
我們就採納
00:38:46
無理我們也不用與他爭
00:38:48
不要用就好
00:38:51
或是說我們不要採用他的
00:38:53
或是我們不要參加就好
00:38:55
不用跟他硬爭到贏
00:38:58
所以一個人 雖然在合理的立場上
00:39:02
不過你若 有辦法謙虛做事情
00:39:05
不要說每樣都我對
00:39:07
硬要欺壓人
00:39:10
你也不會再修飾自己才對
00:39:13
這樣你將來 一定會發揚光大
00:39:16
這樣你才會成功
00:39:19
假使說你一旦 有自是的地方
00:39:24
硬要贏人的態度
00:39:27
看輕一切
00:39:28
別人的事情都說你算什麼
00:39:32
若這樣你實在 合理變成無理
00:39:36
本來你是合理也變成無理
00:39:39
因為大家說你霸道
00:39:42
所以才說不自是故彰
00:39:45
這句話在這
00:39:48
這句話我們最後來看
00:39:50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9:53
自是者
00:39:55
自以為是
00:39:58
彰顯德於外也
00:40:02
自是其是
00:40:04
是理未必服人
00:40:07
是故不彰
00:40:09
聖人不自以為是
00:40:12
其是合以自然
00:40:15
故其德日彰
00:40:17
故曰
00:40:18
不自是 故彰也
00:40:22
呂純陽祖師說
00:40:24
什麼叫做自是
00:40:26
自是就是認定我對
00:40:29
什麼都說我才對
00:40:33
彰就是我們的 德性顯在外面
00:40:37
假使若自是其是
00:40:40
根本不對你不認錯
00:40:43
對不對都說你對
00:40:46
對也你對
00:40:47
不對也你對
00:40:49
若這個理不一定你會服人
00:40:53
為了這樣
00:40:55
你的德就沒辦法顯出來
00:40:59
聖人不會自己說我才對
00:41:04
所以呢
00:41:05
祂的道是合在自然
00:41:08
所以祂的德性 日日就會顯露在外面
00:41:15
所以才說不自是故彰
00:41:19
所以一個人
00:41:20
不要做什麼都硬要與人爭
00:41:24
人說的話都要反對
00:41:26
無論什麼話 你聽進去你的耳朵
00:41:30
對你也反對
00:41:32
不對你也反對
00:41:33
若這樣來說
00:41:34
我們的德性 就顯不出來
00:41:37
所以呢
00:41:37
我們真正修行的人
00:41:39
就是說我對
00:41:42
人若反對我
00:41:43
我也不與人硬爭
00:41:45
我不對
00:41:46
人若說
00:41:47
我們要承認
00:41:48
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00:41:51
所以對於這句 到這裡就是全部完畢
道德經(舊版)
54/136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11107001223
a8dd3223-d45f-41c4-b5c9-4eb2bb10d802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