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綜合1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100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100
1509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3年11月30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7
另外我們來看 老子達解的說明
00:02:43
言侯王至尊至貴
00:02:49
不以尊號自名
00:02:52
而自稱
00:02:53
孤 寡 不穀
00:02:56
故曰
00:02:57
致數譽無譽也
00:03:02
老子達解說當一位 諸侯國王是至尊至貴
00:03:10
但是他不會用真正 尊貴的號來取自己的名字
00:03:18
而且自己稱呼孤
00:03:22
孤就是孤單
00:03:24
寡 寡就是寡人
00:03:27
像若老公過世叫做寡婦
00:03:30
不穀就是沒有道德
00:03:33
所以老子才說
00:03:37
致數譽無譽這句話
00:03:43
這樣說明是稍微看得懂
00:03:47
但是道德經淺解
00:03:49
裡面這樣說
00:03:52
故致數與无譽者
00:03:57
无譽是無名之大道
00:04:02
數是後天事物之相
00:04:06
前者是本
00:04:08
後者是末
00:04:12
由末反本同登道岸
00:04:16
是修士應當致力及之者也
00:04:23
道德經淺解
00:04:26
這個是馬炳文的註釋
00:04:31
其他我就沒寫著作者
00:04:34
為什麼這個道德經淺解
00:04:37
我會寫著作者的名字
00:04:40
很多註解本
00:04:44
可能他有註冊
00:04:46
所以他的書名沒有重複
00:04:51
但是道德經的淺解
00:04:54
取這個名 不同作者的四五本
00:04:58
所以你若去 書店買道德經註解
00:05:02
文會不一樣
00:05:04
不同的作者
00:05:06
我就是因為曾有人跟我說
00:05:11
老師這個文
00:05:13
我跑去書店買
00:05:15
就沒有你這個文這樣說
00:05:19
最後我才再去書店翻
00:05:22
有時候是不同作者
00:05:25
我現在為了謹慎
00:05:27
寫馬炳文註釋
00:05:31
你就買這個人註解的書
00:05:34
才有這個文
00:05:35
你若買別人的註解
00:05:38
就不同了
00:05:40
所以我才特別寫 著作者的名字在這
00:05:43
你要注意
00:05:45
不然這我都 沒寫註解者的名字
00:05:50
現在道德經淺解
00:05:54
馬炳文的註釋裡面這樣說
00:05:58
故致數與无譽這句話
00:06:03
無譽就是無名的大道
00:06:08
數是後天的事情
00:06:12
前者是本
00:06:14
前面就是指無譽
00:06:17
這就是本
00:06:18
後者就是指這個數
00:06:21
數就是末
00:06:23
後天就是末
00:06:26
由這個末
00:06:28
末先寫再說數與
00:06:31
由末來反這個本
00:06:34
一同到道的岸上
00:06:38
這是修行人 應該努力要去做的
00:06:44
但是這個文
00:06:46
我也沒辦法圓滿解釋
00:06:49
因為我頭腦不好
00:06:53
另外老子今註今譯
00:06:57
裡面這樣說
00:07:00
人所厭惡的 就是孤 寡 不穀
00:07:07
但是
00:07:08
王公却用來稱呼自己
00:07:13
最高的稱譽是無須誇譽的
00:07:18
所以老子才說
00:07:20
至譽無譽
00:07:23
老子今註今譯
00:07:26
人最討厭的是什麼
00:07:30
討厭孤獨 寡人 沒有道德
00:07:36
這是我們人最討厭
00:07:40
但是當一位諸侯 國王
00:07:44
他用來稱呼自己
00:07:47
所以叫做孤王 寡人
00:07:51
他稱呼自己
00:07:53
所以最高的稱譽 是沒必要去炫耀的
00:07:59
所以老子才說
00:08:01
至譽無譽
00:08:03
若這樣是稍微聽比較懂
00:08:07
也看比較懂
00:08:09
老師是照我的感覺
00:08:12
像剛才那個我不會解釋
00:08:15
老子義疏這樣說
00:08:18
故
00:08:19
真正明道的人
00:08:21
是不願炫露自己
00:08:24
此即
00:08:25
致譽無譽的意思
00:08:28
老子義疏說
00:08:30
真正知道道理的人
00:08:33
是不去炫耀自己
00:08:36
這就是致譽無譽的意思
00:08:39
這也稍微看得懂
00:08:41
但是到底現在這麼多論
00:08:47
由以上跟你解釋 這麼多家的本文
00:08:52
現在不是註解
00:08:53
本文
00:08:54
道德經的本文都不一樣
00:08:58
而且各家各說其理
00:09:01
各人都說他對
00:09:04
但是老師是不知道
00:09:06
到底哪一家說的才真正
00:09:09
老子的原文
00:09:11
老子的原文就是 當時老子著道德經
00:09:15
祂寫的原文
00:09:17
到底是哪一樣
00:09:20
老師是最尊重呂祖師
00:09:23
所以我最後是 引用呂祖師的解釋
00:09:27
來讓大家作參考
00:09:30
呂純陽祖師這樣跟我們說
00:09:34
本句原文
00:09:38
各家不一
00:09:41
亦作至譽無譽
00:09:46
另作故致數與無與
00:09:51
故致數譽無譽
00:09:56
又作故致數車無車
00:10:01
故致數與无譽
00:10:05
亦作故致譽無譽等等
00:10:12
不知何是何非
00:10:15
莊子至樂篇
00:10:18
故曰
00:10:20
至譽無譽
00:10:23
故曰二字
00:10:25
乃引老子之語
00:10:28
至譽無譽應是老子原文
00:10:33
莊子祖述老子思想
00:10:37
在道家哲學史上 築起不朽之學派
00:10:44
名曰老莊學派
00:10:47
由此可見
00:10:49
本文應作 故至譽無譽為善
00:10:55
至者 至高之意
00:10:58
譽者 稱譽之義也
00:11:02
前言
00:11:03
上德不德
00:11:04
是以有德
00:11:06
是故
00:11:08
至高稱譽
00:11:09
是無須誇譽的
00:11:12
故曰
00:11:14
故至譽無譽也
00:11:17
這裡面兩個註解先做說明
00:11:21
註解第一
00:11:22
辭海這樣說
00:11:24
學派
00:11:26
謂講學家之宗派也
00:11:31
辭海說學派是什麼
00:11:33
就是講學家的宗派
00:11:37
等於像佛教
00:11:39
淨土宗
00:11:40
禪宗
00:11:41
天台宗
00:11:42
那個意思相似
00:11:44
學派就像分一個宗派
00:11:48
註解第二
00:11:50
辭海續編這樣說
00:11:52
老莊學派
00:11:53
老子莊子之學說思想也
00:11:57
為道家學說之主體
00:12:01
辭海續編說老莊學派
00:12:06
就是老子和 莊子的學說思想
00:12:12
就是道家學說的主體
00:12:15
道家要研究道家的學說
00:12:19
一定要研究老子和莊子
00:12:22
所以才說道家學說之主體
00:12:27
現在呂純陽祖師
00:12:29
這樣跟我們說
00:12:33
本句這個原文
00:12:37
各家寫不一樣
00:12:41
有的寫至譽無譽
00:12:46
但是也有人寫什麼
00:12:48
故致數與無與
00:12:52
故致數譽無譽
00:12:57
也有人寫說 故致數車無車
00:13:01
故致數與无譽
00:13:04
也有人寫說 故致譽無譽等等
00:13:10
到底何人寫得才正確
00:13:13
何人寫得不對
00:13:16
根據莊子的至樂篇
00:13:20
莊子就是南華經
00:13:23
老子叫做道德經
00:13:25
在莊子南華經 的至樂篇裡面說
00:13:30
故曰
00:13:31
至譽無譽
00:13:33
這個故曰兩字
00:13:36
就是要來引老子的話
00:13:40
至譽無譽應該 就是老子的原文
00:13:46
莊子是全部來祖述
00:13:51
祖述就像來講老子的思想
00:13:59
在道家的哲學史上
00:14:03
可以說建築起 不會改變不滅的學派
00:14:13
這個名就是叫做老莊學派
00:14:16
可以說道家最重要的學派
00:14:20
由此可見
00:14:22
老子現在這個本文
00:14:25
應該來作 故至譽無譽比較合理
00:14:34
這個至的意思
00:14:36
就是至高的意思
00:14:38
譽就是稱譽的意思
00:14:43
我們在道德經的前面
00:14:46
說一句上德不德
00:14:49
是以有德
00:14:50
這是第三十八章講的
00:14:55
為了這樣至高的稱譽
00:14:58
是不需要去炫耀的
00:15:03
所以可以說
00:15:06
至譽無譽跟 上德不德意思相同
00:15:13
至譽就是上德
00:15:15
不德就是無譽
00:15:18
所以這個才比較符合 道德經老子思想的講法
00:15:27
呂純陽祖師是說這樣
00:15:30
但是在座的諸位師兄弟
00:15:35
剛才跟你引證那麼多
00:15:38
見仁見智
00:15:39
你覺得何人說的比較有理
00:15:42
由你自己去採用
00:15:44
老師是不會勉強你
00:15:46
老師不會霸道說
00:15:48
你一定要聽呂祖師的話
00:15:50
我不會這樣
00:15:52
只有你覺得誰講的比較對
00:15:54
比較合理
00:15:56
呂祖師在說的
00:15:58
祂有拿一個根據出來
00:16:00
說莊子有說這句話
00:16:02
莊子是老子的傳說者
00:16:06
就像孔子 孟子
00:16:09
孟子就是孔子的傳說者
00:16:12
才叫做孔孟之學
00:16:15
若老子 莊子
00:16:18
莊子等於就是老子的衣缽
00:16:21
才叫做老莊之學
00:16:25
最後一句
00:16:29
不欲碌碌如玉
00:16:35
落落如石
00:16:38
對於本句
00:16:40
先看本人的解釋
00:16:47
今課本不欲碌碌如玉
00:16:54
碌碌 另本亦作琭琭
00:17:00
亦作祿祿
00:17:02
而下句落落如石之落落
00:17:07
另本亦作珞珞
00:17:10
不知何是何非
00:17:13
請看各家注疏
00:17:17
現在這篇文很花
00:17:20
先來解釋註解
00:17:24
註解第一
00:17:25
辭海這樣說
00:17:27
碌碌
00:17:28
石綵色
00:17:31
現在石字旁的碌碌
00:17:35
是石頭有花紋
00:17:40
石頭有色彩
00:17:42
就像現在的 大理石或花崗石那樣
00:17:47
或是寶石那樣
00:17:49
有色彩
00:17:52
註解第二
00:17:53
辭海這樣說
00:17:55
琭琭 玉貌
00:17:58
老子
00:17:59
不欲琭琭如玉
00:18:02
珞珞如石
00:18:04
按珞珞河上公本作落落
00:18:10
注
00:18:11
琭琭喻少
00:18:13
落落喻多
00:18:15
玉少故見貴
00:18:17
石多故見賤
00:18:20
言不欲如玉為人所貴
00:18:24
如石為人所賤
00:18:27
當處其中也
00:18:31
現在辭海說玉字旁的琭琭
00:18:36
是玉的型態
00:18:40
所以來引老子的話說
00:18:45
不欲琭琭如玉
00:18:47
珞珞如石
00:18:50
照玉字旁的珞珞
00:18:54
河上公的課本 作草字頭的落落
00:19:06
注解說玉字旁的琭琭
00:19:11
是比喻很少
00:19:13
草字頭的落落是比喻很多
00:19:19
玉少
00:19:21
所以才看了很高貴
00:19:24
石頭很多
00:19:26
所以才看了很無價值
00:19:29
就是說不願意當玉
00:19:33
讓人覺得很高貴
00:19:36
就像石頭讓人看不起
00:19:40
修行人應該要處在其中
00:19:46
註解第三
00:19:49
祿祿
00:19:50
隨從貌
00:19:53
辭海現在說示字旁的祿祿
00:19:57
是隨從的型態
00:20:01
註解第四
00:20:03
辭海這樣說
00:20:05
落落
00:20:06
喻多也
00:20:08
河上公本老子
00:20:10
不欲琭琭如玉
00:20:12
落落如石
00:20:14
注 落落 喻多
00:20:17
亦作 珞珞
00:20:19
現在辭海這個 草字頭的落落
00:20:23
是比喻很多
00:20:25
所以河上公的 課本道德經說
00:20:33
不欲琭琭如玉
00:20:34
落落如石
00:20:36
註解草字頭的落落
00:20:39
是比喻很多
00:20:41
但是有的課本 作玉字旁的珞珞
00:20:47
註解第五
00:20:49
辭海這樣說
00:20:51
珞珞
00:20:52
石堅貌
00:20:54
老子
00:20:55
不欲琭琭如玉
00:20:56
珞珞如石
00:20:59
辭海現在這個 玉字旁的珞珞
00:21:03
是說石頭很硬的型態
00:21:07
所以老子說
00:21:09
不欲琭琭如玉
00:21:10
珞珞如石
00:21:13
現在來看本人的解釋
00:21:18
這個愚叟翁是 我本人的道號
00:21:22
有人說大家 道號取的很響亮
00:21:26
老師你的道號 怎麼寫愚叟翁
00:21:30
愚就是愚蠢
00:21:32
叟就是老人
00:21:34
所以我這個愚蠢老人
00:21:36
所以呢我的 道號取名為愚叟翁
00:21:41
說當今的課本說
00:21:45
不欲碌碌如玉
00:21:47
這個碌碌
00:21:50
石字旁的碌碌
00:21:53
有的課本寫玉字旁的琭琭
00:21:57
也有人作示字旁的祿祿
00:22:01
但是下句這個落落如石
00:22:04
這個落落
00:22:06
草字頭的落落
00:22:08
另外課本也有人 作玉字旁的珞珞
00:22:13
不知誰說的比較正確
00:22:16
也不知道誰說的才不對
00:22:19
我們現在來看各家的注疏
00:22:22
讓大家來判斷
00:22:24
判斷看誰說的比較對
00:22:28
因為道理就要抓真理出來
00:22:34
因為課本有不一樣的型態
00:22:39
當然我們就要取 誰說的比較合理
00:22:43
課本怎麼說比較正確
00:22:47
我們自己要去裁判
00:22:50
先看河上公解釋
00:22:54
不欲琭琭如玉
00:22:59
落落如石者
00:23:02
琭琭喻少
00:23:05
落落喻多
00:23:08
玉少故見貴
00:23:11
石多故見賤
00:23:14
言 不欲如玉
00:23:16
為人所貴
00:23:18
如石 為人所賤
00:23:21
當處其中也
00:23:23
琭並音祿
00:23:29
現在河上公說
00:23:33
不欲琭琭如玉
00:23:36
落落如石這句話
00:23:39
這個玉字旁的琭琭
00:23:42
是比喻很少
00:23:44
草字頭的落落
00:23:46
是比喻東西很多
00:23:50
因為玉少
00:23:52
所以才比較有價值
00:23:55
石頭很多
00:23:57
所以才看不見價值
00:24:00
就是說不願意當玉
00:24:05
讓人覺得很有價值
00:24:08
就像石頭讓人看不起
00:24:12
應該要處在其中
00:24:18
這個玉字旁的琭
00:24:21
跟示字旁的祿同音
00:24:26
另外看憨山大師的解釋
00:24:33
道本無貴賤高下之分
00:24:39
故侯王當體道忘懷
00:24:44
不可執貴高之名
00:24:48
而取顛蹶之患
00:24:52
故誠之曰
00:24:55
不欲琭琭如玉
00:24:57
落落如石
00:24:58
謂不可視己
00:25:00
琭琭如玉之貴
00:25:02
視物落落如石之賤也
00:25:06
苟忘貴賤之分
00:25:08
則人人皆為我用矣
00:25:14
這裡面有一個註解
00:25:21
先做說明
00:25:23
辭海這樣說
00:25:25
忘懷
00:25:27
謂心不係戀於事物也
00:25:31
忘懷就是他的心
00:25:35
不會留戀一切的事情
00:25:40
現在看憨山大師的說明
00:25:44
祂說道本來 就沒有貴賤高低之分
00:25:58
所以當一位一國之君
00:26:02
應該要體道
00:26:06
將世事忘掉
00:26:11
不能固執很高貴很高的名
00:26:20
來取到失敗的後患
00:26:25
所以才說誠心這樣說
00:26:29
不欲琭琭如玉
00:26:32
落落如石
00:26:34
這句話就是解釋
00:26:37
說不能看自己 像玉那樣高貴
00:26:42
看別人就像石頭般下賤
00:26:47
假使你忘記貴賤的分別
00:26:51
這樣人人就會服從我們
00:26:57
一樣都是不欲琭琭如玉
00:27:00
落落如石
00:27:02
因為憨山大師跟 河上公文是一樣
00:27:06
但是意思不同
00:27:09
河上公意思就是說
00:27:12
你不能看自己很高貴
00:27:17
你當作自己很下賤
00:27:20
但是現在 憨山大師的講法不是
00:27:24
祂說你不能看自己很高貴
00:27:27
看別人很下賤
00:27:29
這樣
00:27:34
河上公就是說 你看自己很下賤
00:27:38
但是現在憨山大師說
00:27:40
你不能看別人很下賤
00:27:42
這兩個一樣解釋
00:27:45
那個含義就不同了
00:27:48
另外來看 老子達解的說明
00:27:52
不欲琭琭如玉
00:27:56
珞珞如石
00:27:58
言
00:27:59
不願如玉之少而高貴
00:28:04
寧可如石之多而下賤
00:28:07
貴以賤為本也
00:28:11
老子達解說
00:28:13
不欲琭琭如玉
00:28:16
珞珞如石
00:28:18
現在老子達解下的珞珞
00:28:25
用玉字旁
00:28:27
前面的落落是作草字頭
00:28:31
這字就寫不一樣
00:28:35
意思就是說
00:28:36
不願意像玉那樣
00:28:39
很少很高貴
00:28:41
寧可像石頭這麼多
00:28:45
被人看不起
00:28:47
這就是什麼
00:28:49
就是貴就是賤為根本
00:28:53
現在這 老子達解的說明是這樣
00:28:57
現在看道德經的淺解
00:29:01
不欲祿祿如玉
00:29:03
落落如石
00:29:05
美玉稀少是珍品
00:29:09
易遭非人之窺伺
00:29:13
石塊眾多是為賤物
00:29:18
例遭眾人之輕視
00:29:21
聖人對外齊物等觀
00:29:25
對內中道自居
00:29:28
對於窺伺
00:29:30
先做說明
00:29:33
辭彙這樣說
00:29:34
窺伺
00:29:35
窺人動靜
00:29:37
以伺其隙
00:29:40
辭彙說窺伺是什麼
00:29:43
偷看
00:29:45
看對方的動靜如何
00:29:49
再來找隙縫找機會這樣
00:29:55
現在道德經淺解說
00:29:59
不欲祿祿如玉
00:30:01
落落如石
00:30:03
現在前面的祿祿
00:30:06
就作示字旁的祿祿
00:30:10
這個就不同了
00:30:14
祂說玉很稀罕又很少
00:30:19
是珍貴的東西
00:30:22
是容易遇到一些壞人
00:30:27
找機會
00:30:29
找機會要做什麼
00:30:31
要偷拿
00:30:34
石頭是很多
00:30:37
是一個不值錢的東西
00:30:40
是眾人輕視不要的
00:30:46
聖人若對外
00:30:50
看出一切的平等
00:30:54
對內是走中道
00:30:58
自己來守住
00:31:03
所以現在道德經淺解
00:31:06
意思和前面的 說法就稍微不一樣
00:31:13
再接下來
00:31:16
來看老子今註今譯的說明
00:31:21
不欲琭琭如玉
00:31:24
珞珞如石
00:31:25
言
00:31:27
不想做美玉一樣高貴
00:31:30
寧可做堅石一樣的低賤
00:31:35
老子今註今譯說
00:31:41
不欲琭琭如玉
00:31:44
珞珞如石
00:31:45
就是說不想做 像玉一樣的高貴
00:31:50
寧可做一個很硬 的石頭一樣的下賤
00:31:57
老子義疏說
00:31:59
故真正明道的人
00:32:02
是不願炫露自己 如同美玉似的碌碌名貴
00:32:08
也不願如同 珍石般的珞珞高潔
00:32:15
唯能如此在結果上 才能得到真正的高貴
00:32:22
老子義疏說
00:32:24
所以真正明白道理的人
00:32:28
他是不願意炫出 自己像玉一樣高貴
00:32:36
也不願意像珍貴的 石頭一樣珞珞的高潔
00:32:44
只要這樣在結果上 才能得到真正的高貴
00:32:52
現在老子義疏
00:32:54
對於前句及下句
00:32:59
都作高貴
00:33:01
我們前面說的 珞珞都說是下賤
00:33:06
現在老子義疏 的解釋就不是
00:33:09
前面的碌碌也高貴
00:33:11
後面的珞珞也高貴
00:33:14
前面碌碌是說 像玉一樣高貴
00:33:17
後面這個珞珞是說真正 珍貴的石頭那樣的高潔
00:33:25
所以呢
00:33:26
為了這樣
00:33:28
這篇可以說很花
00:33:30
各人註各人的
00:33:33
字寫不一樣
00:33:35
文法也不一樣
00:33:37
那麼怎麼樣說才會圓滿
00:33:41
就是最後來看
00:33:43
呂純陽祖師祂的解釋
00:33:46
才瞭解說這句話 原來就是說這樣
00:33:53
本句原文承接上句
00:33:59
此其以賤為本耶
00:34:02
非乎
00:34:04
故至譽無譽
00:34:08
故文法以不欲琭琭如玉
00:34:13
落落如石為善
00:34:17
不欲即不願也
00:34:19
琭琭者
00:34:21
喻物之少
00:34:23
落落則喻物之多
00:34:27
玉少而貴
00:34:29
石多而賤
00:34:32
自古至今
00:34:34
仙佛聖人
00:34:36
皆謙卑處下
00:34:38
故
00:34:39
不願如玉高貴顯揚
00:34:42
寧願如石低賤無彩
00:34:47
故曰
00:34:48
不欲琭琭如玉
00:34:50
落落如石也
00:34:54
這個裡面兩個註解
00:34:56
先做說明
00:34:57
註解第一
00:34:59
辭海這樣說
00:35:00
文法 謂語文之程式也
00:35:05
將措字造句之習慣
00:35:09
歸納為一定之程式
00:35:12
現在說文法就是 我們在造文一種的程式
00:35:18
我們每一字 組合造句的習慣
00:35:24
都歸納有一定的程式
00:35:28
註解第二
00:35:29
對於謙再另外作專文說明
00:35:34
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35:38
現在最後這句
00:35:42
是要承接上句
00:35:46
上句說這難道 不是用賤為根本
00:35:52
難道不是嗎
00:35:54
所以最高的榮譽
00:35:58
是絕對自己 沒想說要有榮譽感
00:36:06
所以若照文法是 用不欲琭琭如玉
00:36:12
落落如石比較好
00:36:15
因為過去有 很多說法不同之處
00:36:20
不欲就是不願
00:36:23
就是不希望
00:36:25
琭琭就是比喻東西很少
00:36:29
落落是比喻東西很多
00:36:33
這個就是我們上期 已經有註解講很清楚了
00:36:39
因為玉很少才高貴
00:36:43
石頭很多就感覺比較賤
00:36:49
自古至今
00:36:52
無論當仙當佛當聖人
00:36:56
都真正謙虛 頭都比較低
00:37:01
人都卑下
00:37:06
所以祂就不希望像 玉一樣高貴來炫耀
00:37:12
祂寧願當石頭感覺很下賤
00:37:16
沒有色彩
00:37:18
所以才說
00:37:19
不欲琭琭如玉
00:37:21
落落如石這句話
00:37:25
所以現在呢
00:37:27
我們來說謙這句話
00:37:36
呂純陽祖師說從歷代
00:37:39
無倫當仙當佛
00:37:41
無論你是聖人
00:37:43
大家都很謙虛
00:37:45
現在我們對於謙字
00:37:47
來做幾個引證
00:37:49
先來看六祖壇經的講法
00:37:54
教是先聖所傳
00:37:59
不是惠能自智
00:38:03
願聞先聖教者
00:38:06
各令淨心聞了
00:38:09
各自除疑
00:38:11
這裡面這字教
00:38:13
你要注意
00:38:15
這字教不是佛教的教
00:38:18
不然這個教要解釋怎樣
00:38:22
佛學辭典說
00:38:23
教
00:38:24
梵語阿含
00:38:27
譯曰教
00:38:29
聖人之言
00:38:32
被於下者
00:38:33
在心云法
00:38:35
法發於言云教
00:38:40
佛學辭典說教是什麼
00:38:43
就是梵語叫做阿含
00:38:47
翻成中文叫做教
00:38:49
是聖人的話
00:38:53
來傳給下面的人
00:38:56
放在內心就是法
00:38:59
這個法發出嘴
00:39:02
這個叫做教
00:39:04
所以這個教
00:39:05
就可以描寫教導
00:39:08
或是說道理那個意思
00:39:14
六祖壇經行由品說
00:39:17
我說的道理
00:39:21
是古聖人所傳的
00:39:25
不是我惠能自己有智慧
00:39:30
我說的
00:39:32
六祖說我說這 不是我自己厲害
00:39:36
我是拿古聖人 的話說給你聽
00:39:41
你若願意要聽 古聖人的道理
00:39:48
各人心放淨
00:39:50
聽之後
00:39:52
各人除去自己心的懷疑
00:40:00
所以你看一代祖師
00:40:03
祂說的道理 不敢說這我說的
00:40:07
這是古聖人說的
00:40:11
所以六祖壇經 機緣品又一句話
00:40:16
一僧問師云
00:40:19
黃梅意旨
00:40:21
甚麼人得
00:40:23
師云
00:40:24
會佛法人得
00:40:27
僧云
00:40:28
和尚還得否
00:40:31
師云
00:40:32
我不會佛法
00:40:36
六祖壇經機緣品說
00:40:39
有一位出家人 來問惠能六祖
00:40:44
黃梅就是五祖
00:40:46
他說五祖的衣缽
00:40:50
意旨就是衣缽
00:40:52
說五祖的衣缽什麼人得到
00:40:56
普通人隨時都說我得的
00:41:00
我六祖
00:41:02
但是惠能六祖不是這樣
00:41:05
祂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41:10
這個出家人說 師父祢怎麼這樣說
00:41:13
明明祢就六祖
00:41:16
祢就得到衣缽
00:41:17
祢就乾脆說祢得到就好
00:41:20
你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41:22
所以又進一步問祂
00:41:25
說師父祢有得到嗎
00:41:28
惠能六祖回應什麼
00:41:29
說我不知道佛法
00:41:34
祂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41:37
祂說就祢得到
00:41:38
乾脆說祢得到就好
00:41:40
祢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41:42
祂說我不知道佛法
00:41:45
意思說你今天要得衣缽
00:41:47
知道佛法就得到了
00:41:49
不限定什麼人得的
00:41:51
這樣說比較快
00:41:53
所以現在人
00:41:55
有的都高高在上
00:41:57
動到好像會飛上天這樣
00:42:01
很多你看古聖人說的話
00:42:04
很謙虛
00:42:06
不是只有惠能六祖
00:42:08
釋迦佛祖也一樣
00:42:10
我們看金剛經一段文
00:42:14
如來在燃燈佛所
00:42:19
於法實無所得
00:42:24
如來就是指釋迦佛祖
00:42:28
等於就是說我
00:42:31
佛經大多數 都寫如來 寫佛
00:42:39
道經就不會寫這樣
00:42:43
道經一定都寫吾
00:42:46
像瑤池金母經
00:42:50
祂寫吾
00:42:51
旁邊才寫老母
00:42:54
像覺世真經或是帝君經
00:43:01
祂寫吾
00:43:02
旁邊才寫帝君
00:43:05
祂不敢說我如來
00:43:07
絕對不敢這樣說
00:43:09
這是後來祂的弟子
00:43:11
這些信徒幫祂寫的
00:43:13
這經是信徒寫的
00:43:16
不是祂本人寫的
00:43:19
所以這個如來 就是表達我那個意思
00:43:25
說我在燃燈佛的地方
00:43:31
我的心實在什麼都沒得到
00:43:35
這個法是法塵的法
00:43:40
我在燃燈佛的地方
00:43:42
燃燈佛跟我授記
00:43:44
以我的心
00:43:45
我什麼東西都沒得到
00:43:49
所以說無所得
00:43:51
怎樣叫做無所得
00:43:53
涅槃經說
00:43:54
無所得者
00:43:56
則名為慧
00:43:58
有所得者
00:43:59
名為無明
00:44:03
假使一個人若說無所得
00:44:06
這樣你就是有智慧
00:44:09
假使你若說有所得
00:44:11
你這個人沒有智慧
00:44:14
明就是智慧
00:44:16
無明就是沒有智慧
00:44:19
所以我們這些道親
00:44:21
你就要注意
00:44:23
很多人去入教門之後
00:44:26
說我得到了
00:44:28
這樣你沒智慧
00:44:31
有智慧的人 說你求道了嗎
00:44:35
沒有啦無得道
00:44:39
真正一個人說得到
00:44:42
就是沒有智慧的人
00:44:43
才會說得到
00:44:46
所以涅槃經又一句話
00:44:49
有所得者
00:44:51
名生死輪
00:44:53
一切凡夫輪迴生死
00:44:56
故有所得
00:44:58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00:45:01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00:45:07
一個人若有所得
00:45:09
這就生死輪迴
00:45:11
生死輪迴
00:45:15
一切凡夫
00:45:17
凡夫就是指六道
00:45:19
一切所有六道凡夫
00:45:23
都在輪迴生死
00:45:25
所以才有所得
00:45:28
所以無論什麼人
00:45:30
入什麼教都不管它
00:45:33
你若入教之後
00:45:34
我去求道得到了
00:45:37
這樣你一定要輪迴生死
00:45:40
修菩薩行的人
00:45:42
永遠要斷生死輪迴
00:45:45
所以修菩薩行的人
00:45:47
根本沒有所得
00:45:50
什麼東西都沒得到
00:45:52
所以有人說 修先天和修後天
00:45:56
你若說我沒得到
00:45:58
這個人就修先天
00:46:01
你若說我得到了
00:46:02
你這個人修後天
00:46:06
所以很簡單
00:46:07
要分先天後天 就這樣分而已
00:46:10
所以金剛經這句話
00:46:13
你就要注意
00:46:14
若有人言
00:46:16
如來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46:20
須菩提
00:46:21
實無有法
00:46:23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46:27
這個法就是法塵
00:46:29
你要注意
00:46:30
剛才說完了
00:46:32
假使有人說
00:46:36
說我得到無上的正等正覺
00:46:41
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00:46:43
就是見性
00:46:45
祂說假使若有人說我見性
00:46:49
祂說須菩提
00:46:51
實在沒有心說我得到
00:46:56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0:46:58
實在我沒那個心說
00:47:00
我已經見性了
00:47:03
所以假使有人說見性
00:47:05
這個人還是凡夫
00:47:08
真正見性的人
00:47:11
祂絕對不敢說祂見性
00:47:13
就像惠能六祖說
00:47:15
我不得佛法
00:47:17
所以學道一個技巧而已
道德經(舊版)
100/136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20928003637
42adc9f8-1b9d-4dee-a69b-3505323c9312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