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莊朝守主講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舊版)136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舊版)136
142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4年11月21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37
我們最後來看 老子義疏的結論
00:02:41
最後一段
00:02:42
在本章上最重要的是
00:02:47
先分清知天下 和見天道之對象
00:02:54
因這知道與見識
00:02:58
並不同於世間之一般學問
00:03:04
並不以物質 文明之物為目標
00:03:09
而以精神文明之道作目的
00:03:15
在世間之一般學問
00:03:18
皆利用耳目來追求
00:03:23
可是
00:03:24
在精神文明所結成的成就
00:03:29
不但不主張耳目見聞 而且積極的主張絕棄物質
00:03:38
因為這物質
00:03:41
可以構成使人沈迷貪欲
00:03:46
只知在生活 經濟上競爭圖存
00:03:51
不信且看
00:03:53
在物質文明之社會中
00:03:56
人類若不擴大巧性
00:04:00
不競爭就難以生存了
00:04:06
現在老子義疏對 這段的結論這樣說
00:04:13
在本章上最重要的是什麼
00:04:19
就是要先分清知天下
00:04:23
和見天道這兩者的問題
00:04:30
因為這知道與見識
00:04:37
並不是世間 一般學問所相同的
00:04:44
根本現在說這知道
00:04:46
不是一般說我知道的知道
00:04:48
不是
00:04:50
現在說見識
00:04:51
你來見識見識
00:04:53
和那個見識也不同
00:04:55
這個知道和見識
00:04:57
是和世間一般的學問不同
00:05:01
它並不是用物質的 文明的東西為目標
00:05:08
而且用我們精神的 文明的道來作目的
00:05:16
在世間一般學問
00:05:20
都利用我們的 耳朵和眼睛來追求
00:05:25
世間人都是用 耳朵和眼睛在追求
00:05:29
耳朵是什麼
00:05:30
聽人說
00:05:32
你讀書也是要聽老師說
00:05:35
你學道也是要聽老師說
00:05:37
這個耳朵
00:05:39
若沒有
00:05:39
沒有你就要看書
00:05:41
就是眼睛
00:05:43
世間人學問
00:05:44
若不是耳朵就是眼睛
00:05:48
不過我們精神的文明
00:05:51
所結成的成就
00:05:54
不但不主張 耳朵所聽 眼睛所看
00:06:00
這個見聞
00:06:01
而且積極的主張絕棄物質
00:06:05
我們說有形有色的
00:06:08
要絕掉
00:06:10
就像金剛經所說的
00:06:13
若菩薩
00:06:14
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00:06:16
即非菩薩
00:06:18
這個道理在那
00:06:20
就要棄掉所有的有形有相
00:06:26
因為這個物質
00:06:30
一個人若有相
00:06:31
就像佛經說有相
00:06:35
你就會構成 我們人沈迷貪欲
00:06:39
有相就有貪欲了
00:06:43
所以只知道 在生活的經濟上
00:06:48
來競爭要計劃生存
00:06:52
修行人不會與人競爭
00:06:55
來就來 去就去
00:06:57
自由自在
00:07:00
所以呢
00:07:01
他就不會與人競爭
00:07:03
不會與人爭名奪利
00:07:07
所以你若不相信
00:07:08
你去說這個 物質文明的社會中
00:07:14
我們人若不擴大巧性
00:07:17
怎樣叫做巧性
00:07:18
用投機取巧的頭腦
00:07:21
不是用單純的頭腦
00:07:25
想盡辦法要打倒對方的人
00:07:31
你若沒有競爭 就沒有辦法生存了
00:07:35
都要不擇手段去競爭
00:07:40
所以我們今晚說到這
00:07:44
對於知道
00:07:48
我們真正先天的知道
00:07:51
和現在世俗人的我知道啦
00:07:55
那個知道不同
00:07:58
你來見識見識
00:07:59
和我們說道理 的見識又不一樣
00:08:04
怎樣叫做知道
00:08:05
怎樣叫做見識
00:08:07
等到下期
00:08:08
再來分別這段
00:08:11
這兩個註解拿出來之後
00:08:14
你就知道 老子義疏整篇的道理
00:08:17
到底在說什麼
00:08:18
我們現在來翻 一百五十九頁
00:08:21
四十七章
00:08:24
不出戶知天下
00:08:29
不闚牖見天道
00:08:34
對於本文
00:08:35
我們上期有引老子義疏
00:08:39
但是這個老子義疏的第三段
00:08:45
我們有兩個註解
00:08:49
一個就是知道
00:08:52
和一個見識
00:08:54
知道和見識
00:08:56
這兩個註解
00:08:58
有必要我們 現在來做說明一下
00:09:01
註解第一
00:09:02
修真錄這樣說
00:09:04
何謂知道
00:09:07
知者知覺
00:09:10
道者 指常住之道
00:09:13
非一般所謂知道也
00:09:18
在修真錄裡面 還有三個註解
00:09:21
我們先做說明
00:09:24
註解第一
00:09:25
辭海這樣說
00:09:27
感官感受刺激
00:09:31
傳至中樞神經
00:09:35
未及辨其刺激之為何事
00:09:39
此時謂之感覺
00:09:42
若并其所以為 刺激者而知之
00:09:46
始謂之知覺
00:09:49
例如
00:09:50
聞鐘聲時
00:09:53
纔覺其有聲
00:09:55
是為感覺
00:09:57
若知其為鐘聲
00:09:59
即是知覺
00:10:03
現在註解第一說
00:10:05
感官
00:10:06
什麼是感官
00:10:09
無論是眼睛 耳朵 鼻子
00:10:12
我們的身體
00:10:13
一切都叫做感官
00:10:15
可以感覺的地方
00:10:18
眼睛看到東西
00:10:19
我們也會感覺
00:10:20
耳朵聽到話
00:10:22
我們也會感覺
00:10:23
這個肉捏一下會痛
00:10:25
也是感覺
00:10:27
所以這個感官感受到刺激
00:10:32
傳到中樞神經
00:10:35
就是我們的腦神經
00:10:39
但是你還不知道 刺激是從哪裡來的
00:10:44
在這個時候叫做感覺
00:10:49
假使合到所以
00:10:51
這個刺激會知道 刺激是從哪裡來的
00:10:56
這樣才可以說知覺
00:11:00
現在來舉一個例
00:11:03
比如說現在在敲鐘
00:11:06
那個鐘聲
00:11:07
鏘
00:11:09
聽到鐘聲
00:11:11
現在我們覺得有聲音
00:11:14
這個就是感覺
00:11:17
你若沒有感覺就耳聾了
00:11:20
會感覺
00:11:21
但是你知道這是鐘聲
00:11:25
這樣才叫做知覺
00:11:27
敲鐘說不定 沒有聲音也不一定
00:11:31
說不定神桌上
00:11:34
在敲的罄的聲音也不一定
00:11:37
你有辦法分辨這是鐘聲
00:11:39
這樣才叫感覺
00:11:43
比如說我捏你一下會痛
00:11:46
這叫做感覺
00:11:48
但是現在說這是被人捏的
00:11:51
或是說用錐子戳我
00:11:53
或是用東西打我
00:11:55
我知道
00:11:56
這樣才叫做知覺
00:12:00
比如說看人在吵架在打架
00:12:04
看到在打架
00:12:06
這叫做感覺
00:12:07
感覺人在打
00:12:08
但是現在你知道說
00:12:10
是什麼原因在打架
00:12:12
這才叫做知覺
00:12:14
這樣說比較快
00:12:16
比如說我們現在看經書
00:12:20
知道這個書的字會讀
00:12:24
知道在說什麼
00:12:26
這個就是感覺
00:12:29
但是你知道 這句話字是這樣寫
00:12:35
不過道理不是這樣
00:12:37
這叫做知覺
00:12:39
我簡單再舉個例子
00:12:41
你比較聽得懂
00:12:42
比如觀音普門品裡面說
00:12:45
一個人被火燒
00:12:47
唸觀音的名 火會熄滅
00:12:50
我知道啦
00:12:51
假如火災
00:12:53
我唸觀音的名
00:12:57
火就會熄滅
00:12:58
這是感覺
00:13:01
這沒有知覺
00:13:02
是感覺
00:13:03
若有知覺的人
00:13:04
他內心就想說
00:13:05
若真的火災
00:13:07
唸觀音的名
00:13:09
火真的會熄滅嗎
00:13:11
可能不是這樣說
00:13:13
你有辦法頭腦去轉
00:13:16
這個火是說我們的修養
00:13:19
一個人生氣就是怒火
00:13:21
一個人愛東西是貪火
00:13:24
種種我們內心很多火
00:13:28
燒起來的時候
00:13:30
你唸觀音的名
00:13:31
這個火會熄滅
00:13:32
這叫做知覺
00:13:35
知覺和感覺不同在那
00:13:38
現在註解第二
00:13:41
辭海說
00:13:42
法無生滅變遷
00:13:44
曰 常住
00:13:46
什麼叫做無生滅
00:13:48
無生滅就是無生無滅
00:13:51
這個法無生無滅的變遷
00:13:53
叫做常住
00:13:56
那麼無生無滅 的變遷是什麼
00:14:00
等於就是不生不滅的道理
00:14:03
不生不滅的道理
00:14:05
就是叫做常住
00:14:08
註解第三
00:14:09
辭彙這樣說
00:14:11
知道 明瞭
00:14:13
一般說知道啦
00:14:15
知道就是知道的意思
00:14:19
現在來看註解第一
00:14:24
什麼叫做知道
00:14:28
知就是知覺
00:14:31
道
00:14:32
道就是指不生不滅的道
00:14:36
不是一般所說的知道
00:14:39
這個知道是感覺
00:14:41
現在所說的知道
00:14:44
是在說知覺
00:14:45
知覺和知道
00:14:47
和感覺不同
00:14:49
所以你就要注意這點
00:14:51
所以很多這個文
00:14:53
你若用真理去解釋
00:14:56
和用一般世俗下去解釋
00:14:59
就不一樣了
00:15:02
那麼現在註解第二說見識
00:15:06
什麼叫做見識
00:15:07
我們現在看修真錄的說明
00:15:09
註解第二
00:15:12
修真錄這樣說
00:15:14
何謂見識
00:15:17
見者
00:15:18
見道
00:15:20
識者
00:15:20
指純陽之識
00:15:23
非一般所謂見識也
00:15:28
這裡面有三個註解
00:15:30
先做說明
00:15:32
註解第一
00:15:33
辭海這樣說
00:15:35
初生無漏智
00:15:38
照見真諦理者
00:15:40
謂之見道
00:15:43
辭海說一個人學道
00:15:50
剛生出無漏智
00:15:54
什麼叫做無漏智
00:15:56
無漏 漏就是煩惱
00:15:59
無漏就是沒有煩惱
00:16:01
沒有煩惱的智慧
00:16:03
等於可以說般若
00:16:07
他有辦法看出真理
00:16:11
真諦理就是真理
00:16:13
這個叫做見道
00:16:17
註解第二
00:16:19
修真錄這樣說
00:16:21
第九識
00:16:22
道以九為陽之極
00:16:26
故曰
00:16:26
純陽識
00:16:28
佛家曰佛識
00:16:30
此識之妙
00:16:32
中乘智者
00:16:34
猶不了悉
00:16:36
故仙佛對凡愚絕口不開演
00:16:40
惟對上乘大智慧者言之
00:16:47
祂說這個第九識
00:16:51
若道家說九就是陽的至極
00:16:57
因為陽從一開始
00:17:00
一三五七九
00:17:03
九就是陽的至極
00:17:06
所以才說
00:17:06
純陽識
00:17:10
佛家說佛識
00:17:15
因為第九識的奧妙
00:17:20
若中乘的智者
00:17:23
還沒辦法全部瞭解
00:17:27
因為怎樣說
00:17:29
我們中乘
00:17:31
中乘就是只有學後天
00:17:33
只有想受到人天福報
00:17:37
最多是讓你進到阿羅漢果
00:17:41
這叫做中乘
00:17:43
若下乘是一般初學者
00:17:48
上乘就是了脫生死
00:17:50
已經要成菩薩道
00:17:53
所以呢
00:17:54
我們這個仙佛
00:17:56
對於凡夫俗子
00:17:58
祂絕對不說
00:18:01
只有對上乘大智慧的人
00:18:04
祂才說
00:18:06
因為講給你聽
00:18:07
你不瞭解
00:18:09
講給你聽你也聽不懂
00:18:12
除非你想說真正 要學的人再來說
00:18:17
不然一般所有在 講道理都說到第六識
00:18:24
若是這些 有研究佛理道理的人
00:18:29
最高說到第八識
00:18:31
這個第九識是很少人說
00:18:34
因為講有的也不會體會
00:18:37
體會不出那個話出來
00:18:40
所以呢
00:18:40
這個第九識可以至高
00:18:43
我們人的智慧
00:18:45
就是我們佛家說的
00:18:46
般若這個道理
00:18:49
註解第三
00:18:51
辭彙這樣說
00:18:52
見識
00:18:53
對事物的認識和經驗
00:18:56
見識就是對於 事物的認識和經驗
00:19:00
就像說我們看到一個東西
00:19:02
會去認識一切的事情
00:19:06
所以修真錄說
00:19:08
什麼叫做見識
00:19:11
見就是見道
00:19:13
識就是指第九識的純陽識
00:19:17
不是一般所說的見識
00:19:20
我們一般說的見識是講皮
00:19:24
我們無論看 什麼都看這個皮
00:19:28
若現在我們 所說先天的見識
00:19:32
就看到骨髓進去
00:19:35
這樣你聽不懂
00:19:36
我講明白一點
00:19:38
比如說我來去科學館
00:19:42
看一些科學的東西
00:19:45
看一些太空梭 太空船
00:19:47
這些科學儀器
00:19:49
我也去哪裡看什麼
00:19:51
這叫做見識
00:19:53
但是這個原理從哪裡來
00:19:55
要怎麼做才會 成就這個東西
00:19:59
這才是真正的見識
00:20:02
會瞭解那個事情
00:20:05
我們看是看那個皮
00:20:07
一般的見識是看那個皮
00:20:09
說見識見識 你看看
00:20:12
那是一般說的見識
00:20:14
真正的見識 就要瞭解那個理
00:20:17
比如學道也一樣
00:20:19
只有知道那個皮
00:20:21
這是一般的見識
00:20:23
真正的見識
00:20:24
你知道就要 有辦法去實行去實踐
00:20:28
你沒辦法去實踐
00:20:30
不可以說真正的見識
00:20:32
這樣說比較快
00:20:34
這段就是 老子義疏說法的註解
00:20:39
我們現在進一步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20:43
戶者
00:20:46
家之出入處也
00:20:50
出戶而知者
00:20:52
不過知其可知之 形而下之事而已
00:20:59
天下之事至廣
00:21:03
形而上之道至玄
00:21:06
豈能凡夫俗士 皆可得而知耶
00:21:13
天下之事雖廣
00:21:16
凡夫俗士雖不可盡知
00:21:20
但見性之人
00:21:22
可不出戶而知
00:21:25
何以故
00:21:28
因見性之人
00:21:29
非知天下之事
00:21:32
而知天下之理也
00:21:36
故曰
00:21:37
不出戶
00:21:38
知天下也
00:21:41
牖 助明之窗也
00:21:44
天道則形而上之常道
00:21:49
窺牖而見者
00:21:50
不過見其可見之 形而下之現象而已
00:21:57
天道至微
00:22:00
形而上至玄
00:22:03
豈能凡夫俗士 皆可得而見耶
00:22:08
天道微妙而玄
00:22:12
凡夫俗士雖不可盡見
00:22:15
但見性之人
00:22:18
可不窺牖而見
00:22:21
何以故
00:22:22
因見性之人
00:22:24
非見天下之現象
00:22:27
而見天下之常道
00:22:29
故曰
00:22:31
不窺牖
00:22:32
見天道也
00:22:34
這裡面有三個註解
00:22:36
先做一個說明
00:22:39
註解第一
00:22:41
戶為居室出入之所
00:22:46
因謂凡出入處曰戶
00:22:50
祂說什麼叫做戶
00:22:53
就是住在裡面
00:22:56
要出去進來的地方
00:23:00
叫做戶
00:23:03
因為可以 出入的地方都是戶
00:23:08
戶
00:23:10
我們現在說門
00:23:14
門就是戶
00:23:16
出入門戶
00:23:18
就像我們現在 落地窗也叫做戶
00:23:20
打開可以出入
00:23:22
這個叫做戶
00:23:25
註解第二
00:23:29
因為對於註解第二
00:23:31
要說這個形而上這個道理
00:23:35
因為這個形而上
00:23:37
這是在中國最高的經典
00:23:41
這個易經裡面說的
00:23:44
易經一般有的說叫做易經
00:23:48
但是這個易經 裡面說這句形而上
00:23:51
這是真正奧妙的道理
00:23:55
因為這要用一個專題說明
00:23:58
光是兩句話沒辦法解決
00:24:01
所以這個形而上等於 就是了脫生死的道理
00:24:07
再來註解第三
00:24:10
道德經第十五章這樣說
00:24:13
微妙玄通
00:24:16
深不可識
00:24:19
道德經第十五章
00:24:21
過去有說過了
00:24:23
差不多幾年前
00:24:27
在座的人大多數都沒聽到
00:24:33
而且儘管你有聽到
00:24:35
你也忘記了
00:24:38
所以這個學而時習之
00:24:40
再向你解釋一遍
00:24:43
呂純陽祖師說
00:24:45
微者
00:24:46
理趣精微
00:24:49
微極而妙
00:24:51
妙而玄
00:24:52
玄則無所不通而深不可識
00:24:56
故曰
00:24:57
微妙玄通
00:24:59
深不可識
00:25:03
什麼叫做微
00:25:06
微的意思就是說
00:25:10
道理非常的奧妙
00:25:14
可以說非常的詳細
00:25:19
真的細緻
00:25:24
可以說這個道理
00:25:26
有的有粗的
00:25:27
有的有細的
00:25:29
粗的眼睛看一下就有了
00:25:33
所以微來說
00:25:35
就要詳細去看才看得懂
00:25:37
很細的東西
00:25:40
但是這個微達到極點
00:25:43
才叫做妙
00:25:46
這個妙達到極點才叫做玄
00:25:51
所以道德經 第二章裡面就有說了
00:25:57
玄之又玄
00:25:59
眾妙之門
00:26:01
這個玄就是眾妙的門戶
00:26:04
這個玄就是可以說至高
00:26:09
這個玄就無所不通
00:26:12
一個人道理 若達到玄的境界
00:26:15
你就可以說無所不通
00:26:19
若說到玄的道理
00:26:22
深沒辦法讓你徹底瞭解
00:26:28
所以才說
00:26:29
微妙玄通
00:26:31
深不可識
00:26:33
一個人你若達到玄的境界
00:26:36
你就看出你的本性
00:26:40
但是這個本性
00:26:43
有辦法說
00:26:46
沒辦法表達
00:26:49
所以若有人問說
00:26:52
你怎麼看出本性
00:26:54
有辦法說給你聽
00:26:57
你若追求徹底
00:26:58
沒辦法說
00:27:01
這樣聽到
00:27:02
有時候聽到一頭霧水
00:27:06
最近南部有一位先生
00:27:09
打電話給我
00:27:12
問我說老師啊
00:27:13
見性是什麼
00:27:16
要怎樣才有辦法見性
00:27:19
我就提出佛經 道經種種的道理
00:27:24
引證給他聽
00:27:26
結果他也還聽不懂
00:27:31
然後我才跟他說
00:27:33
這個見性是 你自己要去體悟
00:27:38
你若沒有去體悟來說
00:27:41
說十年 八年
00:27:43
說幾百年你還是聽不懂
00:27:47
當時對方問我一句話
00:27:50
老師你有見性嗎
00:27:53
說我沒有
00:27:55
他說你沒有見性
00:27:56
你怎麼有辦法說給人聽
00:28:01
見性不是用嘴說的
00:28:04
六祖壇經你有看就知道
00:28:08
有一個人
00:28:11
來問六祖
00:28:14
說黃梅的意旨什麼人得到
00:28:21
黃梅就是五祖
00:28:24
意旨就是祂的衣缽
00:28:27
說黃梅的衣缽誰得到
00:28:32
六祖回應他什麼
00:28:35
祂不是說我得到
00:28:38
假使六祖若說
00:28:40
五祖的衣缽我得到
00:28:41
這樣祂沒有見性
00:28:43
這樣說比較快
00:28:45
祂說知佛法的人得到
00:28:48
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28:50
這裡若有六祖壇經
00:28:52
你拿去看就知道
00:28:54
這個人很嘔氣
00:28:56
明明五祖的衣缽就祢得的
00:28:59
祢怎麼說知道 佛法的人得到
00:29:02
祢怎麼不說祢得到
00:29:04
這個人又進一步問祂
00:29:07
師父 祢知道佛法嗎
00:29:12
祂說知道佛法的人得到
00:29:14
他就說祢明明得到衣缽
00:29:17
他說祢知道佛法嗎
00:29:19
六祖回他說
00:29:20
我不知佛法
00:29:23
我不知道佛法
00:29:25
不知道佛法要怎麼當祖師
00:29:28
衣缽明明就祂得到
00:29:29
祂怎麼說沒得到
00:29:32
說得到就沒得到了
00:29:35
所以你若有聽我的 金剛經錄影帶就知道
00:29:38
金剛經釋迦佛祖說
00:29:40
我在燃燈佛所
00:29:42
於法無所得
00:29:44
奇怪
00:29:46
釋迦佛祖是 燃燈佛受記的
00:29:49
祂怎麼說我在 燃燈佛的地方
00:29:53
都沒有得到
00:29:55
所以你就要注意這點
00:29:58
假使有一個人說我得道了
00:30:00
我是活佛
00:30:01
我是名師
00:30:03
根本都沒得到半樣
00:30:06
所以金剛經才說
00:30:08
無得之得
00:30:09
無說之說
00:30:11
這個道理
00:30:12
真正看出佛性的人
00:30:14
不是用嘴在表達的
00:30:17
用嘴表達出來
00:30:18
你心就動了
00:30:21
佛性是如如不動
00:30:24
假使人問你說
00:30:25
你有見性嗎
00:30:26
你若說看出見性
00:30:27
這都騙人的
00:30:30
這在古典所有的佛仙聖人
00:30:38
全部強調
00:30:39
這樣說
00:30:42
人問孔子
00:30:45
他說祢是聖人
00:30:47
孔子回應什麼
00:30:50
說你若說我是聖人仁者
00:30:54
我不敢擔當這樣說
00:30:57
明明祂就聖人
00:30:58
祂怎麼不敢擔當
00:31:00
祂若說我聖人
00:31:01
已經不是聖人
00:31:03
這樣說比較快
00:31:05
你若說活佛
00:31:06
根本就不是活佛
00:31:09
所以六祖壇經裡面 又再說一句話怎樣說
00:31:16
六祖說一個人 你若是會瞭解真理
00:31:31
凡夫若覺就是佛
00:31:38
佛若迷就是凡夫
00:31:41
有的說奇怪
00:31:44
凡夫若有覺
00:31:46
就是佛
00:31:51
佛怎麼迷
00:31:53
佛迷則眾生
00:31:55
佛若迷就是眾生
00:31:57
你就是凡夫
00:32:00
現在所說的佛
00:32:02
不是真正仙佛的佛
00:32:04
是自己稱呼佛
00:32:09
他說眾生若有辦法知覺
00:32:11
你就是佛了
00:32:12
但是你自己說我活佛
00:32:15
但是你若迷
00:32:15
你也是眾生啊
00:32:17
這樣說比較快
00:32:19
所以一個人 見性不是用嘴去表達的
00:32:23
所以才說這句
00:32:26
玄則無所不通
00:32:28
但是深不可識
00:32:30
沒辦法去說的
00:32:32
真正沒辦法用嘴去表達
00:32:34
所表達的是只有用比喻
00:32:38
用一個比喻說給你聽而已
00:32:40
沒辦法跟你說
00:32:41
你若問說什麼叫做本性
00:32:43
實在說不出來
00:32:45
你怎樣看出本性
00:32:46
實在沒辦法去表達
00:32:48
你自己去開悟
00:32:50
要怎樣悟
00:32:52
以前有一個問說
00:32:54
師父什麼叫做佛
00:32:57
他說問我是誰
00:33:00
這樣他就知覺了
00:33:03
你去想說
00:33:04
惠能的大弟子
00:33:06
這個惠明
00:33:09
算來是惠明(口誤)的師兄
00:33:12
在五祖那邊道理聽一大堆
00:33:15
沒辦法看出本性
00:33:18
後來要來爭奪六祖的衣缽
00:33:25
五祖問六祖
00:33:27
什麼是本性
00:33:31
六祖回應祂一句說
00:33:34
不思善 不思惡
00:33:36
則明上座本來面目
00:33:39
這樣祂就看出祂的本性
00:33:41
向祂道謝就走了
00:33:44
所以本性是 一個很妙的問題
00:33:47
本性是如如不動
00:33:49
是沒辦法用嘴去表達的
00:33:53
所以道理是很微妙
00:33:56
你道理慢慢聽
00:33:58
你就會體悟這個事情
00:34:01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00:34:04
戶是什麼
00:34:06
戶就是家裡出入的地方
00:34:11
你若出去門戶知道
00:34:15
不過是知道什麼
00:34:17
知道形而下的事情
00:34:21
形而下就是 有形有色的事情
00:34:26
天下的事情很廣
00:34:30
形而上之道至玄
00:34:35
不是凡夫俗士 能夠知道的
00:34:39
什麼叫做俗士
00:34:41
俗士就是一般的修行人
00:34:43
不是你們這些凡夫和 一般的修行人會瞭解
00:34:50
不過天下的事情雖然很廣
00:34:54
這些凡夫俗士 雖然沒辦法全部知道
00:34:59
不過你若見性的人
00:35:02
祂不用出門戶會知道
00:35:06
不用出去外面祂會知道
00:35:09
怎樣
00:35:09
祂會去體悟
00:35:11
不是去外面看東西才知道
00:35:14
祂自然會知道
00:35:17
是什麼原因
00:35:19
因為見性的人
00:35:22
不是知道天下的事情
00:35:25
祂是知道天下的理
00:35:29
事和理是不同
00:35:32
所以才說這句
00:35:33
不出戶
00:35:34
知天下這個道理
00:35:38
牖
00:35:38
什麼叫做牖
00:35:40
牖就是助明的窗戶
00:35:43
戶就是出入門戶
00:35:46
牖就是窗戶
00:35:47
叫做牖
00:35:51
天道就是指 形而上的不生不滅之道
00:35:56
常道
00:35:57
常道是不生不滅的道
00:36:01
窺牖而見
00:36:02
什麼叫窺牖而見
00:36:04
窗戶打開
00:36:07
眼睛看窗外
00:36:10
讓你窗外看得到的
00:36:14
都不過是看到 他看得到的東西
00:36:18
像那有山有河有海
00:36:21
只有看到形而下
00:36:24
所有現象而已
00:36:27
天道至微
00:36:30
形而上是至玄
00:36:33
怎麼讓一般的凡夫和 一般的修行人能瞭解
00:36:39
可以看得出來
00:36:41
那是很細的東西
00:36:45
不是讓你肉眼看得到
00:36:47
你若沒有慧眼 是沒辦法看出來
00:36:52
所以這個天道是微妙而玄
00:36:57
凡夫俗士雖然 沒辦法全部看出來
00:37:04
但是見性的人
00:37:06
祂不用開窗
00:37:08
祂就有辦法看
00:37:10
是什麼原因
00:37:13
因為見性的人
00:37:15
不是看天下形形色色
00:37:19
有形有相的東西
00:37:22
祂是看到天下 不生不滅之道
00:37:26
所以才說
00:37:27
不窺牖
00:37:28
見天道這句話
00:37:31
所以一個人若 想說要看出本性
00:37:36
怎樣你才有辦法看出本性
00:37:38
簡單說
00:37:40
你心沒有妄念
00:37:43
才有辦法看出本性
00:37:45
因為本性是如如不動
00:37:49
一個人你的心若 被名利的事情綁住
00:37:57
本性永遠你都看不出來
00:38:01
但是我說名利 兩字你就要很注意
00:38:05
若不注意
00:38:06
有的道理都聽到偏離
00:38:10
人說看破名利
00:38:12
這我常常說
00:38:13
因為不常常跟你說
00:38:16
有的永遠 沒聽到就偏去了
00:38:21
假使有人說 某人你做人這麼好
00:38:24
你來我們這 當一位領導人好不好
00:38:27
不要不要
00:38:28
我看破名了
00:38:29
不當領導人
00:38:31
這樣你的名根本沒看破
00:38:33
你很重視這個名
00:38:36
你愛清靜的名
00:38:39
你根本沒看破名
00:38:43
但是呢
00:38:44
這個領導人一個人要當
00:38:47
十幾個人要競爭
00:38:50
人要競爭
00:38:51
要競爭就給你
00:38:52
我不與你相爭
00:38:54
這才是真正看破名
00:38:57
就是老子所說的
00:39:00
得其時則駕
00:39:01
不得其時
00:39:02
蓬累而行
00:39:03
這個道理
00:39:05
或是孔子所說的
00:39:07
用之則行
00:39:08
舍之則藏的道理
00:39:11
來就來 去就去
00:39:13
有的覺得很奇怪
00:39:15
老師你常常一個口頭禪
00:39:17
來同修 去不留
00:39:19
來不歡喜 去不擔憂
00:39:22
這個就是什麼
00:39:23
這個就是自然的法則
00:39:26
來就來 去就去
00:39:28
就像老師起初 在道德會的時候
00:39:32
當時人才比較少
00:39:36
領導人找不到
00:39:38
結果我也擔當理幹事
00:39:41
後來一些年輕人一直出來
00:39:45
我趕快將理幹事辭掉
00:39:47
讓這些年輕人去做
00:39:50
不過一個教學組長
00:39:53
沒有一個人負擔
00:39:54
所以我就勉強 擔任教學組長
00:39:58
後來有一個 學校的校長退休
00:40:02
來加入道德會
00:40:04
我就知道
00:40:05
若校長來當一個 教學組長有資格
00:40:09
我趕快將組長卸任
00:40:11
趕快給他
00:40:14
但是以前我也做
00:40:16
怎樣
00:40:17
沒人才我就做
00:40:18
有人才我就退掉
00:40:21
現在的人不是
00:40:23
叫你做你不做
00:40:25
明明就知道你會
00:40:26
叫你做你不做
00:40:28
不讓你做 你要與人相爭
00:40:31
你名看很重
00:40:33
怎麼會有辦法了脫生死
00:40:37
不是叫你不要賺錢
00:40:40
你若說在家的人沒有賺錢
00:40:43
你妻小要餓死嗎
00:40:45
不行
00:40:46
我們是聖凡雙修
00:40:48
錢要賺
00:40:50
正正當當的錢去賺
00:40:53
若對於不義之財
00:41:00
或是不是本份的錢財
00:41:03
你不要去得
00:41:06
該當賺的去賺
00:41:08
不應當賺的我不要
00:41:10
這就是來去自然
00:41:12
這就是看破利
00:41:14
對不對
00:41:16
假使你一個人說
00:41:17
某人 你就會做這個工作
00:41:20
今天我那邊有一點工作
00:41:22
你幫我做
00:41:23
不要 我看破利了
00:41:25
我不賺錢
00:41:26
這樣也不對
00:41:29
但是不應當的錢
00:41:31
你要與人競爭
00:41:32
不擇手段要得到
00:41:34
這樣也是不行
00:41:36
你對利看很重視
00:41:39
真正若要看破利
00:41:42
該當得就得
00:41:43
不應當得就不要得
00:41:45
比如說一個出家人來說
00:41:48
一個修行人
00:41:50
若眾生供養你
00:41:53
你拿沒關係
00:41:55
但是你不能 開口說我要做什麼
00:42:00
這樣不行
00:42:02
所以老師
00:42:03
四十年來
00:42:05
不曾開口跟人談錢
00:42:09
錢是來自然 去自然
00:42:13
像在錄影
00:42:14
人若要捐款做錄影帶
00:42:16
我們全是免費供應
00:42:19
但是他要捐款
00:42:20
那是你的誠心
00:42:22
他就接受
00:42:23
但是若問說
00:42:25
你這錄影帶怎麼賣
00:42:27
你若跟我說一片多少錢
00:42:28
我馬上不讓他錄
00:42:31
我的宗旨就是這樣
00:42:33
那是自然的法則
00:42:35
假使你拿十片 八片 一百片 一千片
00:42:40
你都沒拿錢給他
00:42:41
他就不能跟你說一句
00:42:43
他若跟你說一句
00:42:44
這樣他就已經看利重了
00:42:48
所以呢
00:42:49
這就是來同修 去不留的道理
00:42:54
不要計較名
00:42:55
不要計較利
00:42:57
來就來 去就去
00:42:59
這就是自然的法則
00:43:01
這樣你才有辦法看出本性
00:43:04
你若看名重 看利重
00:43:07
你若要看出本性
00:43:09
人說阿婆生子
00:43:11
真拚
00:43:12
我沒騙你
00:43:14
所以呢
00:43:15
希望我們在座這些師兄弟
00:43:18
我們來共同勉勵
00:43:21
真正你若想要了脫生死
00:43:24
要重視這個道
00:43:25
你若沒有重視這個道來說
00:43:28
大家說要看本性
00:43:31
本性說要看是很容易
00:43:33
實際要下功夫
00:43:35
這是很困難的
00:43:38
不然我們今晚時間就到
00:43:40
對於註解第一
00:43:42
形而上這個道理
00:43:45
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道德經(舊版)
136/136部影片
道德經(舊版)01
道德經(舊版)02
道德經(舊版)03
道德經(舊版)04
道德經(舊版)05
道德經(舊版)06
道德經(舊版)07
道德經(舊版)08
道德經(舊版)09
道德經(舊版)10
道德經(舊版)11
道德經(舊版)12
道德經(舊版)13
道德經(舊版)14
道德經(舊版)15
道德經(舊版)16
道德經(舊版)17
道德經(舊版)18
道德經(舊版)19
道德經(舊版)20
道德經(舊版)21
道德經(舊版)22
道德經(舊版)23
道德經(舊版)24
道德經(舊版)25
道德經(舊版)26
道德經(舊版)27
道德經(舊版)28
道德經(舊版)29
道德經(舊版)30
道德經(舊版)31
道德經(舊版)32
道德經(舊版)33
道德經(舊版)34
道德經(舊版)35
道德經(舊版)36
道德經(舊版)37
道德經(舊版)38
道德經(舊版)39
道德經(舊版)40
道德經(舊版)41
道德經(舊版)42
道德經(舊版)43
道德經(舊版)44
道德經(舊版)45
道德經(舊版)46
道德經(舊版)47
道德經(舊版)48
道德經(舊版)49
道德經(舊版)50
道德經(舊版)51
道德經(舊版)52
道德經(舊版)53
道德經(舊版)54
道德經(舊版)55
道德經(舊版)56
道德經(舊版)57
道德經(舊版)58
道德經(舊版)59
道德經(舊版)60
道德經(舊版)61
道德經(舊版)62
道德經(舊版)63
道德經(舊版)64
道德經(舊版)65
道德經(舊版)66
道德經(舊版)67
道德經(舊版)68
道德經(舊版)69
道德經(舊版)70
道德經(舊版)71
道德經(舊版)72
道德經(舊版)73
道德經(舊版)74
道德經(舊版)75
道德經(舊版)76
道德經(舊版)77
道德經(舊版)78
道德經(舊版)79
道德經(舊版)80
道德經(舊版)81
道德經(舊版)82
道德經(舊版)83
道德經(舊版)84
道德經(舊版)85
道德經(舊版)86
道德經(舊版)87
道德經(舊版)88
道德經(舊版)89
道德經(舊版)90
道德經(舊版)91
道德經(舊版)92
道德經(舊版)93
道德經(舊版)94
道德經(舊版)95
道德經(舊版)96
道德經(舊版)97
道德經(舊版)98
道德經(舊版)99
道德經(舊版)100
道德經(舊版)101
道德經(舊版)102
道德經(舊版)103
道德經(舊版)104
道德經(舊版)105
道德經(舊版)106
道德經(舊版)107
道德經(舊版)108
道德經(舊版)109
道德經(舊版)110
道德經(舊版)111
道德經(舊版)112
道德經(舊版)113
道德經(舊版)114
道德經(舊版)115
道德經(舊版)116
道德經(舊版)117
道德經(舊版)118
道德經(舊版)119
道德經(舊版)120
道德經(舊版)121
道德經(舊版)122
道德經(舊版)123
道德經(舊版)124
道德經(舊版)125
道德經(舊版)126
道德經(舊版)127
道德經(舊版)128
道德經(舊版)129
道德經(舊版)130
道德經(舊版)131
道德經(舊版)132
道德經(舊版)133
道德經(舊版)134
道德經(舊版)135
道德經(舊版)13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130816004857
981d7819-caf3-4343-b955-820204957a4f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