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60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60
6094
1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現在我們談到 佛家所說的三佛性
00:02:24
在佛光大辭典 這樣告訴我們
00:02:28
三佛性
00:02:30
一 自性住佛性
00:02:36
又作住自佛
00:02:40
即見道前之凡夫位
00:02:45
為眾生未修行 而本具之佛性
00:02:51
此佛性自性常住
00:02:56
二 引出佛性
00:03:00
又作引出性
00:03:04
即發心以上有學之聖位
00:03:09
眾生藉修習智慧禪定之力
00:03:14
引發本有之佛性
00:03:18
三 至得果佛性
00:03:23
又作至得佛性
00:03:27
至究竟果
00:03:29
即無學之聖位
00:03:33
以修因滿足而現果位
00:03:39
為了了顯現 覺悟究竟之天生佛性
00:03:47
那麼這裡面有兩個注解 要跟你們先說明
00:03:52
什麼叫做有學 什麼叫做無學
00:03:55
佛光大辭典這樣告訴我們
00:03:59
有學
00:04:01
即指為斷盡一切煩惱 而修學無漏之戒定慧
00:04:09
亦即佛弟子雖能知見佛法
00:04:15
然尚有煩惱未斷
00:04:18
必須有待修行 學習戒定慧等法
00:04:24
以斷盡煩惱
00:04:26
證得漏盡
00:04:29
以其尚有法可修學
00:04:35
佛光大辭典就這樣說
00:04:38
說有學是什麼
00:04:41
就是來指為了 要來斷盡一切的煩惱
00:04:49
來修學這個 無煩惱的戒定慧
00:04:55
這個漏 漏就是煩惱
00:04:58
無漏就是沒煩惱
00:05:01
要來修學 這個無煩惱的戒定慧
00:05:07
也可以說什麼
00:05:08
說我們學佛的弟子 雖然你會了解佛法
00:05:14
但是仍然有煩惱未斷
00:05:19
必須要等待修行 來學習戒定慧等法
00:05:26
來斷盡我們的煩惱
00:05:29
來證到這個煩惱盡
00:05:34
而且還有這個法要修
00:05:38
因為你要漸漸去修啊
00:05:42
就是先修而後得
00:05:45
因為一步一步一步去修
00:05:48
修到足夠了的程度 才有辦法看出本性
00:05:53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05:56
無學
00:05:57
指已達佛教真理之極致
00:06:01
無迷惑可斷
00:06:03
亦無可學者
00:06:06
佛光大辭典說無學是什麼
00:06:10
就是你自己已經 達到佛教真理的極致
00:06:15
已經可以看出本性 已經什麼道理你都知道
00:06:19
根本就沒有這個迷惑可斷
00:06:23
因為一個人看出本性之後
00:06:26
他所做的事情 絕對不會錯誤的
00:06:29
不用再去斷這個煩惱
00:06:32
而且也沒有什麼好學的
00:06:36
是只有要行而已 不用什麼學習
00:06:40
這就是什麼
00:06:41
這就是先見性 後來再去修功果
00:06:47
就是先得而後修的道理
00:06:51
所以現在 佛光大辭典說這個三佛性
00:06:56
三佛性
00:06:59
第一就是我們自性住佛性
00:07:02
另外一個名字 簡單說叫做住自佛
00:07:10
就是要看出道之前
00:07:18
這些凡夫的位子
00:07:24
為了眾生
00:07:27
還沒修行本來的佛性
00:07:34
這個佛性自性常住
00:07:37
每一個人雖然 你是凡夫俗子來說
00:07:43
還是有佛性存在
00:07:45
不是凡夫就沒佛性
00:07:48
因為這個佛性 就像剛才說的
00:07:50
是讓這個煩惱烏雲 把它覆蓋住而已
00:07:58
若是第二
00:08:03
第二就是引出佛性
00:08:08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引出性
00:08:14
就是我們發心以上
00:08:16
發心要向上去
00:08:20
就是有學的聖位
00:08:22
有學的聖位就是 漸漸 漸漸要去修功果
00:08:27
這個聖位
00:08:30
眾生藉著修習 我們智慧禪定的力量
00:08:37
要來引發本來的佛性
00:08:40
因為來修這個道
00:08:43
來行這個功果 引本來的佛性出來
00:08:49
本來大家都有佛性
00:08:51
因為佛性讓烏雲給覆蓋住
00:08:53
這個烏雲要撥開 這個佛性要把它引出來
00:09:00
第三就是至得果佛性
00:09:04
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至得佛性
00:09:09
就是達到最高的境界
00:09:15
等於就是無學的聖位
00:09:17
你不用再學道理
00:09:20
已經一切都知道
00:09:22
看出本性之後 你一切都透徹
00:09:26
就好比像惠能六祖
00:09:28
只聽到一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0:09:31
祂有再去學什麼
00:09:34
祂這樣子 從五祖那裡出來之後
00:09:38
祂跟誰再學什麼 沒有啊
00:09:40
祂就是用祂的無師智
00:09:44
用祂的無師智 去運用看出了本性之後
00:09:49
祂就不用再學了
00:09:52
看出本性之後 祂每樣自然而然就會知道
00:09:58
來修因滿足
00:10:01
現在這個因 就是要修功果 就是因啊
00:10:04
要修功果達到功果滿足
00:10:09
才顯出這個果位
00:10:12
這個就可以說 已經先得而後修
00:10:15
好比說我買這間 房子先讓我住
00:10:19
錢繳完 所有權給我 就是這個果位呀
00:10:26
為了徹底了解
00:10:28
了了就是徹底了解
00:10:31
來顯現我們道
00:10:35
覺悟究竟天生的佛性
00:10:39
這個我們學道最要緊 你就是看出本性
00:10:45
但是你自己 若沒辦法看出本性
00:10:48
你不用著急
00:10:50
你真正功果修圓滿 自然而然你就看出本性
00:10:58
所以一個人先修而後得
00:11:03
也有一個好處
00:11:05
先得而後修也有一個好處
00:11:10
怎麼說
00:11:13
譬如說你若 先看出本性之後
00:11:17
你再來修
00:11:19
但是有的性命還沒到那裡
00:11:24
比如說我功果還沒滿 壽命到了就死了
00:11:29
死了之後 還要一來果
00:11:33
在聲聞一來果還要 來消你的業 補你的功果
00:11:40
才有辦法達到菩薩的果位
00:11:46
你若先修而後得 你就拚命一直修一直修
00:11:52
修得若不夠 你照著因果循環
00:11:58
看是要去人天去受福報
00:12:02
你若知道說我前世有修
00:12:06
你要在諸天 再補修補到足夠
00:12:09
若補不夠
00:12:11
到諸天若受到快樂 將你迷惑之後會 再墮落
00:12:18
所以說來說去 還是先得而後修比較好
00:12:23
因為比較不會被迷惑
00:12:25
若先修而後得的人 比較容易被迷惑
00:12:31
所以我們對於這個問題
00:12:34
漸漸 漸漸 這個六祖壇經 會慢慢跟我們解釋
00:12:41
我們時間的關係 也已經超過了
00:12:45
下午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12:48
不然最後一句再說完
00:12:50
再過去就換人了 再過去就換人了
00:12:53
最後一句再解釋一下
00:12:56
妙旨因師曉
00:13:02
終亡染污名
00:13:08
現在那個字 不能讀作「亡」
00:13:10
要讀作亡
00:13:14
他說三身四智的妙旨
00:13:20
因為我們師父你的啟示
00:13:25
現在這一句話
00:13:27
等於他要來問這個六祖
00:13:37
這個六祖呢 回答他之後
00:13:41
這個智通和尚 來醒悟來作偈語
00:13:49
來呈上來給六祖說的話
00:13:52
這不是六祖說的 是智通和尚說的
00:13:59
他說這個三身四智 這個妙旨
00:14:03
是因為師父的啟示 我今天才明白
00:14:07
如今我已經悟出 自性的三身四智
00:14:14
既然悟出自性的真諦
00:14:19
藉這個名字來…
00:14:24
知道這個三身四智 本來不是本體的名字
00:14:31
是我們所借來的名字
00:14:35
假使一個人 若執著三身四智
00:14:40
若污染我們心性來說
00:14:45
若這樣就變成 沒辦法看出我們的自性
00:14:55
所以我過去就是 這樣固執地去向外找佛
00:15:01
今天我不會再固執了
00:15:05
終亡染污名
00:15:08
從今天開始
00:15:09
我就不會再去 固執找這個名字了
00:15:12
不會去固執於 三身四智的道理
00:15:17
對於這句話
00:15:18
我們來看 馬祖道一禪師這一句話
00:15:23
道不用修
00:15:26
但莫污染
00:15:29
何為污染
00:15:31
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
00:15:35
皆是污染
00:15:38
但是你要注意這個不字
00:15:43
他說道不用修 你不能解釋成道不用修
00:15:47
道若不用修 那麼哪裡還需要學道
00:15:52
這個不字並不是說不用
00:15:55
我們辭海這樣說
00:15:57
不 語助詞
00:16:00
不就是語助詞
00:16:03
我們若一般現代的話 就是加重語氣的意思
00:16:10
說這個道你要認真去修
00:16:13
要努力修
00:16:16
但是你不要被污染
00:16:20
什麼叫做污染
00:16:23
你若有生死心
00:16:26
有造作的趣向都是污染
00:16:30
什麼叫做生死心
00:16:32
生死心就是妄念啊
00:16:34
有的說是生滅 有的說是生死
00:16:38
我們人的心 一起一落一起一落
00:16:42
才叫做生死
00:16:44
我們說生滅也可以
00:16:45
所以我們這個…
00:16:48
很多宗教的術語意思一樣
00:16:53
文詞寫不一樣的很多
00:16:57
什麼叫做污染
00:16:59
你若有妄念的心就是污染
00:17:03
怎麼樣 有造作趣向
00:17:05
我的廟要蓋得很大間 你趕快來大法會
00:17:09
徒弟收很多 緣金收得很多
00:17:13
我就可以得名又得利 這就叫做造作
00:17:17
有那個造作的趣向
00:17:20
通通都是污染
00:17:23
修行人都沒有那個心啦
00:17:25
修行人就是順其自然
00:17:29
就像我常常說的一句口訣
00:17:31
以後老師若是死了 這個就是我口訣
00:17:35
也是我的偈語
00:17:37
來者同修 去者不留
00:17:38
來無歡喜 去無擔憂
00:17:41
這就是我的口訣
00:17:44
我也做有那個紀念品 去年就有一個給你們
00:17:49
那個裡面就有寫了
00:17:54
老師呢 你這個人 要修不修隨便你
00:17:57
因為我不是為了要賺錢
00:18:02
所以說來同修
00:18:04
你若是來 大家都一起 大家來修啊
00:18:09
去了我也不會多留你
00:18:12
不會說某人啊 你就要來聽哦
00:18:14
不來不行的 我也不會啊
00:18:18
你若是什麼 若是開補習班就真的啦
00:18:20
開補習班說 哇 現在哪一個跑掉了
00:18:22
現在又少一份收入了
00:18:25
所以來去自如
00:18:28
這就是沒煩沒惱無掛無礙
00:18:32
這個才有辦法看出本性
00:18:34
假使一個人 若有生死心的話
00:18:35
要看出本性就很為難了
00:18:39
我們現在這個智通和尚 和六祖所談論的三身四智
00:18:46
到這裡就都完結了
00:18:48
下期就是要 來說這個智常和尚
00:18:53
所以這一段都是說 六祖的大弟子的經歷
00:18:59
六祖所有的徒弟
00:19:02
並不是說真的 六祖收他們來當徒弟的
00:19:06
本來他就道理都懂的
00:19:09
是只有一個結打不開
00:19:11
像智通和尚 他對三身四智有研究啊
00:19:15
但是就是 有一個結打不開啊
00:19:17
現在六祖只是 幫他打開而已呀
00:19:21
像是後面有一位玄覺禪師 叫做一宿覺
00:19:26
他根本道理什麼都懂 只是一個竅訣打不開
00:19:31
來到六祖地方
00:19:32
在六祖的佛寺睡了一晚
00:19:37
天一亮就走了
00:19:38
他就成為一位祖師了
00:19:40
才說住了一晚就成道
00:19:42
叫做一宿覺
00:19:44
所以六祖的徒弟
00:19:46
並不是說替他們 授戒 皈依都不是的
00:19:51
都是這些高僧大德 那個癥結打不開
00:19:55
來這裡訪問 六祖幫他們打癥結而已
00:19:58
但是他們真正的高僧來說
00:20:03
他不會說 這個我每一項都會
00:20:05
他不是
00:20:07
去到外面別人問他說 你的師父是誰
00:20:09
惠能
00:20:10
他不敢說 這個道理是我自己會的
00:20:13
只有幫他打開一個癥結 他就認祂為師父
00:20:17
這才是高僧
00:20:19
有的人不是
00:20:20
吃不到三片菜葉 就想要上西天
00:20:23
去到外面都是高高在上
00:20:26
所以學道
00:20:28
是只有一個訣竅而已
00:20:30
我們下午說到說到這裡
00:20:33
下期我們再來 另外換個人
00:20:39
要來說這個智常禪師這樣
00:20:43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20:48
我們現在來翻到六十五頁
00:20:56
第六行
00:21:05
不然我們現在床如
00:21:09
僧智常
00:21:12
信州貴谿人
00:21:17
髫年出家
00:21:20
志求見性
00:21:23
一日參禮
00:21:26
師問曰
00:21:28
汝從何來
00:21:31
欲求何事
00:21:34
這裡面有個字 要首先做說明
00:21:39
說到髫年出家
00:21:41
什麼是髫年
00:21:43
我們常在說的 幼年啦 少年啦
00:21:46
青年 中年 老年
00:21:48
怎麼會有這個髫年 這個髫年是指什麼
00:21:52
現在我們來看 辭海的一個說明
00:21:56
髫 音條 小兒垂髮也
00:22:04
亦用為童年之稱
00:22:08
現在這個字讀作髫
00:22:11
就是小孩子
00:22:13
垂髮什麼是垂髮
00:22:15
以前我們中國
00:22:18
還沒滿十五歲
00:22:21
頭髮都沒有綁起來 都垂到額頭上
00:22:28
所以呢 在十四歲之前 就可以說是髫年
00:22:33
所以就可以 用作是童年的意思
00:22:36
還是兒童就對了
00:22:40
所以這一篇就是說 有一個名叫智常的和尚
00:22:49
他是信州貴谿的人
00:22:54
他在兒童時期就出家了
00:22:57
他立志想要 看出本性這個法
00:23:03
有一天來到 惠能六祖的地方
00:23:08
來參見禮拜六祖
00:23:11
六祖當下就問他
00:23:14
問說你從哪裡來的
00:23:16
你今天來這裡 是要求什麼
00:23:20
現在再接下去看本文
00:23:23
曰學人近往洪州
00:23:29
白峰山
00:23:30
禮大通和尚
00:23:34
蒙示見性成佛之義
00:23:37
未決狐疑
00:23:41
遠來投禮
00:23:43
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00:23:49
現在智常和尚 就這回答樣子說
00:23:53
說我最近
00:23:56
到洪州的白峰山
00:23:59
來禮拜這個大通和尚
00:24:04
雖然師父有指示我 這個見性成佛的道理
00:24:10
不過我的心中 還存著很多的疑問
00:24:17
所以我才從很遠的地方
00:24:20
來這裡參拜祖師
00:24:23
希望師父 你慈悲地為我指示
00:24:28
那麼這段文之中 有一個問題
00:24:33
惠能的師兄叫做神秀
00:24:39
神秀的諡號叫做大通
00:24:44
但是現在這個地方
00:24:47
所說的大通和尚 不是指神秀
00:24:51
若解釋成神秀就不對了
00:24:54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一個說明
00:24:59
今壇經注
00:25:03
亦云大通和尚即神秀
00:25:08
當知神不住洪洲
00:25:11
而住江陵當陽山
00:25:15
且大通為神秀諡號
00:25:20
智常所言之 大通和尚另有其人
00:25:27
我們現在來看 裡面兩個注解
00:25:31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25:35
洪州 清時為江西省南昌府
00:25:42
故治為即今南昌縣
00:25:47
辭海說 洪州在清朝的時候
00:25:52
就是江西省的南昌府
00:25:58
若以前這個洪州 就是當今的南昌縣
00:26:04
所以我們若說洪州 就是現在的南昌縣
00:26:10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26:13
神秀 唐高僧
00:26:17
為禪宗五祖弘忍弟子
00:26:23
忍寂後
00:26:25
住江陵當陽山
00:26:29
那麼這個江陵在哪裡
00:26:31
現在再看辭海
00:26:34
江陵 今縣名 屬湖北省
00:26:39
江陵就是現在一個縣名
00:26:42
是屬於湖北省
00:26:45
所以神秀是在北邊 我們惠能在南邊
00:26:50
所以神秀才叫做北宗
00:26:53
惠能才叫做南宗
00:26:55
叫做北秀南能 這個道理在那裡
00:27:00
辭海說神秀 是唐朝一個高僧
00:27:04
就是禪宗五祖 弘忍大師的弟子
00:27:10
弘忍大師寂滅之後 他就住在江陵當陽山
00:27:19
我們詳細來參考 這個佛光大辭典就了解
00:27:24
這等一下再來引證
00:27:27
首先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個說明
00:27:32
說當今六祖壇經的注解
00:27:38
有人注解說 大通和尚是神秀
00:27:44
這根本就說錯了
00:27:47
我們要知道 這個神秀沒住在洪州
00:27:51
他是住在江陵的當陽山
00:27:55
而且這個大通 是神秀的諡號
00:28:02
什麼叫做諡號
00:28:04
諡號就是人死之後 所取的名字
00:28:07
才叫做諡號
00:28:10
總不會我們智常和尚 六祖問他說
00:28:21
你從哪裡來
00:28:22
他說我是大通和尚的徒弟
00:28:25
這樣不合理
00:28:26
為什麼不合理
00:28:27
那個時候大通和尚的名字 就還沒取啊
00:28:31
神秀死後才取的
00:28:33
是皇帝敕封的諡號
00:28:37
也不會直接去稱呼 他師父的諡號不可能
00:28:43
所以大通和尚 根本就不是這個五祖…
00:28:47
這個五祖的徒弟神秀
00:28:51
你若將大通和尚 解釋成神秀這樣就錯誤了
00:28:57
所以你就要知道說 大通就是神秀的諡號
00:29:03
智常所說的大通和尚
00:29:07
是另外 有這個大通和尚的人
00:29:11
所以我們歷代的出家眾
00:29:13
這些師父 取同樣的道號很多
00:29:19
所以有時候 你若沒有稍微查一下字典
00:29:23
朝代稍微調查一下 有時候會搞得迷迷糊糊
00:29:29
像朝代也是一樣
00:29:32
有人一句話若朝代說錯了
00:29:35
道理就離譜了
00:29:38
像我們說唐
00:29:40
堯帝也叫做唐朝
00:29:43
李世明也叫做唐朝
00:29:45
堯帝差李世明 那個差得很遠了
00:29:48
對不對
00:29:50
像說周朝
00:29:52
武則天的國號也稱為周
00:29:55
對不對
00:29:57
周文王那個 也是周 對不對
00:30:00
周 也有西周東周
00:30:04
前周 後周是很多種
00:30:09
所以有時候 我們要說一個人
00:30:12
就要事先考證一下
00:30:15
會合年代嗎 會合地點嗎
00:30:19
若不然的話
00:30:20
一句話若說錯了 就都離譜了
00:30:23
大通和尚 不是我們所說的神秀
00:30:30
你若解釋成神秀 這樣就已經錯誤了
00:30:34
所以呢
00:30:35
我們神秀他的諡號 雖然稱為大通
00:30:41
但是我們現在詳細 來看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30:45
你就會有所了解
00:30:47
佛光大辭典這樣告訴我們
00:30:50
神秀
00:30:52
唐代禪僧
00:30:54
俗姓李
00:30:56
少覽經史
00:30:58
博學多聞
00:31:00
既剃染受法
00:31:03
尋師訪道
00:31:05
後至蘄州雙峰東山寺
00:31:09
參謁五祖弘忍
00:31:12
忍深器重之
00:31:15
令為教授師
00:31:18
因居五祖門中之第一位
00:31:23
有神秀上座之名
00:31:26
弘忍示寂
00:31:28
師遷江陵當陽山傳法
00:31:32
則天武后聞其名
00:31:35
召入內道場
00:31:37
特加敬重
00:31:39
於當陽山建度門寺
00:31:43
禪門乃有南能北秀之稱
00:31:48
神龍二年二月 示寂於洛陽天宮寺
00:31:53
世壽一O二歲
00:31:57
號大通禪師
00:31:59
為禪門諡號最早者
00:32:04
神秀力主漸悟之說
00:32:07
慧能則主頓悟
00:32:10
故禪史有南頓北漸之稱
00:32:16
神秀世稱北宗禪之祖
00:32:21
然其法流僅數代即衰微
00:32:27
現在佛光大辭典
00:32:30
我弄略記是為什麼
00:32:31
因為要全寫 三塊黑板也寫不下去
00:32:36
現在只是要證明大通 不是指神秀
00:32:43
而且說神秀的 簡略重點說給你聽
00:32:49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32:51
神秀是唐朝的時候 一個禪宗的和尚
00:33:00
他的俗姓是姓李
00:33:05
少就是年輕
00:33:07
在年少時 對於經史很有研究
00:33:14
現在說經不是指佛經
00:33:16
而是指四書 五經
00:33:19
對於我們 中國的儒家學說
00:33:23
可以說非常有研究
00:33:25
可以說博學多聞
00:33:27
這個多聞 不是指道理聽很多
00:33:30
多聞就是說指知識很高
00:33:33
他可以說博學知識很高
00:33:37
既然剃染
00:33:39
剃就是剃頭 染就是染衣
00:33:43
出家人穿染衣
00:33:46
我們在家叫做白衣
00:33:47
出家叫做染衣
00:33:49
既然剃頭穿染衣來受佛法
00:33:55
他就要來找師父訪道
00:34:00
後來到蘄州
00:34:01
就是在湖北省 的雙峰東山寺
00:34:07
來參見這個五祖弘忍大師
00:34:12
因為他本來就有滿腹經論
00:34:17
所以弘忍大師非常器重他
00:34:22
命令他當教授師
00:34:25
好比替代師父傳道就對了
00:34:28
也可以說助教一樣
00:34:32
因為在五祖的禪門的中間
00:34:39
可以說排第一位
00:34:42
所以有人稱呼為 神秀上座的名字
00:34:47
弘忍歸空之後
00:34:51
神秀就遷移到江陵當陽山
00:34:56
去傳這個佛法
00:34:59
則天武后
00:35:01
則天武后就是武則天
00:35:03
這個武則天 聽到他的名字
00:35:07
就將他召入 內
00:35:09
內就是宮內
00:35:11
將他召入在宮內的道場
00:35:14
來講道
00:35:17
他可以說特別 尊敬而且器重
00:35:23
才封在當陽山 建一座廟叫做度門寺
00:35:30
這個禪宗的門戶 就有什麼
00:35:34
有南能北秀的稱呼
00:35:37
南就是南方 能就是惠能
00:35:40
北就是北方 秀就是神秀
00:35:43
南方惠能 北方神秀這個稱呼
00:35:48
到神龍二年二月
00:35:52
這個神秀就來歸空 在這個洛陽的天宮寺
00:35:58
壽命剛好活到一O二歲
00:36:03
那個時候皇帝 才封他諡號
00:36:06
叫做大通禪師
00:36:09
就是禪宗的門戶 讓皇帝最早封
00:36:15
以前出家人也有人封
00:36:19
不過禪宗大多數都沒有 都是其他的法門
00:36:23
像淨土宗種種這些大師
00:36:26
但是若禪宗受皇帝的封
00:36:29
就是神秀最早第一個
00:36:33
神秀他生前極力 來主張這個漸悟之說
00:36:41
什麼叫做漸悟
00:36:42
漸悟就是說 不是一世就能解脫
00:36:46
一世又一世 一世又一世
00:36:48
要修無數世才有辦法解脫
00:36:51
這就叫做漸悟
00:36:53
但是惠能就不是
00:36:55
惠能是主張頓悟
00:36:58
頓悟就是說 這一世就要解脫
00:37:02
所以若論真 禪宗的正派
00:37:06
也可以說 受到禪宗的衣缽
00:37:09
要說是惠能
00:37:11
為什麼
00:37:12
因為自從達摩初祖 來到中國
00:37:16
初祖 二祖 三祖 四祖 五祖都主張頓悟
00:37:21
所以惠能主張頓悟
00:37:24
等於就是 來繼承禪宗的正宗
00:37:29
神秀他就是感覺說 頓悟沒那麼簡單
00:37:35
一定要漸悟才有辦法
00:37:38
所以神秀主張漸悟 惠能主張頓悟
00:37:43
所以禪宗的歷史
00:37:45
有南方頓悟 北方漸悟的稱呼
00:37:51
所以神秀在世上
00:37:55
人家都稱呼 是北方禪宗的祖師
00:37:59
但是他的法流
00:38:01
法流就是這個門派
00:38:04
我們這個流 不是河流的流
00:38:06
所以以前中國說有九流
00:38:11
這個流是流派 可以說是宗派
00:38:15
神秀他的道統的流派
00:38:19
只有數代就衰微了
00:38:22
因為怎麼樣 禪宗的主張啊
00:38:24
是頓悟才是正確
00:38:26
他的禪宗 來弄漸悟就不合了
00:38:30
淨土宗就是用漸悟的法門
00:38:35
禪宗是主張頓悟 歷代的祖師都是主張這樣
00:38:40
所以現在我們惠能
00:38:44
祂的法統 才有辦法流傳到現在
00:38:48
現在神秀的流派 到目前未曾聽到
00:38:53
都不見了這樣
00:38:54
因為我們禪宗 沒有主張漸悟的方法
00:38:59
這樣我們就知道說
00:39:01
神秀一O二歲 他來歸空之後
00:39:06
皇帝才叫做大通禪師
00:39:09
現在我們說智常和尚說
00:39:14
我的師父大通 這樣不合理
00:39:18
當時還沒取那個名字
00:39:20
也不能師父的諡號來直呼
00:39:25
所以我們要知道說
00:39:26
現在智常和尚 他所指的大通
00:39:30
是另外一個和尚 不是神秀
00:39:33
你就要注意這一點
00:39:38
再接下去 看我們的本課
00:39:50
師曰
00:39:53
彼有言句
00:39:57
汝試舉看
00:40:01
曰智常到彼
00:40:04
凡經三月
00:40:07
未蒙示誨
00:40:09
為法切故
00:40:11
一夕獨入丈室
00:40:15
請問如何
00:40:17
是某甲本心本性
00:40:21
現在要解釋這段文之前
00:40:24
首先來了解這個丈室
00:40:27
丈室應該 是這個方丈就對了
00:40:30
我們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一個說明
00:40:35
方丈
00:40:37
一丈四方之室
00:40:42
又作方丈室
00:40:45
丈室
00:40:47
印度之僧房
00:40:50
多以方一丈為制
00:40:55
維摩禪室亦依此制
00:41:02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41:05
方丈
00:41:07
就是一丈四方
00:41:10
一丈四方 就是長寬都是一丈
00:41:15
一丈四方的房間
00:41:19
叫做方丈室
00:41:21
有時候簡單說是丈室
00:41:25
在印度出家人的房間
00:41:29
大多數是一丈四方
00:41:33
來做他的其制度
00:41:39
在這個維摩詰 維摩詰是在家居士
00:41:43
維摩詰 是很有名的在家居士
00:41:49
這維摩詰他的禪室 照著佛制的方法
00:41:54
完全都是做方丈 一丈四方
00:41:59
佛學大辭典這樣子說
00:42:01
方丈 住持之住所也
00:42:05
故寺主曰方丈
00:42:08
古來說維摩居士之石室
00:42:12
四方有一丈
00:42:14
丈室之名始基於此
00:42:20
佛學大辭典說
00:42:21
方丈
00:42:24
就是住持的住所
00:42:25
好比這個廟主 這個寺主所住的房間
00:42:31
所以若是這個 住持寺廟的主人
00:42:36
叫做方丈
00:42:38
自古以來
00:42:40
說維摩詰居士 他的石室
00:42:44
就是完全四方一丈
00:42:46
所以丈室一詞 就是由此開始的
00:42:52
這維摩詰居士
00:42:54
是在釋迦佛祖時期 的一個大居士
00:43:00
他也可以稱做是一尊佛
00:43:04
因為怎麼說呢
00:43:05
釋迦佛祖有很多的徒弟 有的都是投機取巧
00:43:11
釋迦佛祖說的話 有時候不能接納
00:43:14
所以祂都叫他們 去維摩詰居士那裡請教
00:43:19
每個去都被 維摩詰居士轟了出去
00:43:23
轟出去之後
00:43:25
最後才派 這個文殊師利去
00:43:29
唯獨有這位 文殊師利菩薩
00:43:32
和這個維摩詰居士 兩個人談論
00:43:35
才能旗鼓相當
00:43:38
好比說
00:43:39
只有文殊師利菩薩 沒有被他打倒而已
00:43:42
其他的人都被打敗了
00:43:44
你看他的佛理 有多麼透徹呀
00:43:49
所以呢 在這個維摩詰居士啊
00:43:52
雖然他是一位在家居士
00:43:55
但是他的生活 和出家一樣的
00:43:59
傳燈錄這樣說
00:44:02
長老既為化主
00:44:04
即處於方丈
00:44:07
化主是什麼
00:44:08
化主是講道說法的主人
00:44:11
好比是傳道者
00:44:13
長老是他們佛教 一種尊重的稱呼
00:44:18
話若說起來
00:44:19
這些老和尚 都可以稱得上是長老
00:44:22
它說長老你既然 已經是做一個感化的主人
00:44:28
一定要住在方丈
00:44:31
這樣可見我們就知道
00:44:34
修行不可太過享受
00:44:38
若是出家就要受具足戒
00:44:43
具足戒最重要的 就是四婆羅夷
00:44:47
再來就是十三僧殘
00:44:51
在這十三僧殘中 有兩條戒律
00:44:56
一條叫做無主房戒
00:45:00
一條叫做有主房戒
00:45:03
無主房戒就是什麼
00:45:05
就是沒有施主
00:45:07
我用自己的錢 自己蓋房子來住
00:45:10
這就叫做無主房戒
00:45:11
無主啦
00:45:13
有主就是施主蓋給我們的
00:45:15
這叫做有主
00:45:17
但是房間的規定多少
00:45:21
說橫寬
00:45:29
七磔手
00:45:35
長度
00:45:39
十二磔手
00:45:47
一磔手是多長
00:45:52
我剛才特地 拿那個尺去量
00:45:57
在佛學大辭典 和佛光大辭典都說
00:46:03
這個八寸長是一磔手
00:46:06
從大姆指到中指的長度
00:46:09
我剛才量過了是真的
00:46:10
我這裡有尺不信你量看看
00:46:13
真的是八寸
00:46:15
說是八寸有一磔手
00:46:18
若是這樣子的話
00:46:19
橫的七磔手來說的話
00:46:22
可以說是七八五十六
00:46:32
才五尺六寸
00:46:34
若長度的話
00:46:37
就是八尺 九尺多
00:46:42
這樣子就可以了啦
00:46:44
一張彈簧床就比較小呀
00:46:47
彈簧床你去量 彈簧床才四尺半而已
00:46:50
大的彈簧床才四尺半而已
00:46:52
長才七尺而已 對不對 若那個彈簧床
00:46:57
老師都有 按照出家人的規矩
00:47:00
你若不相信
00:47:01
我台北和宜蘭的房子 一些師兄弟都有去過
00:47:06
很多人都在說
00:47:08
老師你口頭在說的 是真的假的
00:47:10
去到我家之後
00:47:11
坐了一下之後就說
00:47:13
老師啊 我可以去 參觀你的禪房舒適嗎
00:47:16
我說好啊 要看轉角那裡就是了
00:47:19
一看就說 你只有 睡這麼大地方而已哦
00:47:21
我說這樣子就很多了
00:47:22
當時我兒子要幫我 弄舒適一點 我說不要
00:47:25
你若是超過一丈四方 我就不要住了
00:47:28
但是我家中 不論橫的直的
00:47:31
都是九尺多 沒有超過一丈
00:47:34
還放了一個衣櫃
00:47:38
還放了一張小桌子 用來寫字的
00:47:41
還剩下多大
00:47:43
剩差不多 三尺寬 八尺長而已
00:47:49
你若是不相信你再去看看
00:47:51
若是台北那裡更小間
00:47:54
台北這一間
00:47:55
寬只有差不多五尺而已
00:47:57
長差不多一丈這樣而已
00:48:00
我的兒子們都住得很舒適
00:48:02
我的兒子說 爸爸
00:48:05
若是你的客人來會說 這些兒子真是不孝
00:48:08
父親住的地方這麼小
00:48:10
我說沒關係 是我自己高興這樣子啊
00:48:12
你若弄大一點的話 我就不住了
00:48:16
所以就有人說
00:48:18
道理說到懂 鬍子都可以打結了
00:48:22
除非你是在家的 就沒有這個限制了
00:48:28
在家的沒有限制
00:48:30
因為在家的是聖凡雙修
00:48:33
要養父親 要養妻子 還要養孩子
00:48:37
他一方面賺錢 一方面來修行
00:48:41
就是聖凡雙修
00:48:43
不過老師不是啊
00:48:45
老師 我人沒有出家 但是我的心卻已經出家
00:48:50
所以心理上我的生活 都是和出家人一樣了
00:48:55
只有一件事 老師有一個缺點
00:48:59
到底是什麼缺點
00:49:01
有的人缺點都怕別人知道
00:49:04
老師的缺點就不怕別知道
00:49:06
怎麼樣
00:49:07
我要吃消夜 一定要喝一杯酒
00:49:11
我才會睡得著
00:49:13
不過若是照是佛教的戒律
00:49:15
殺 盜 淫 妄 酒 這五戒要守
00:49:19
那麼老師 你就沒有守五戒了啊
00:49:21
那是因為我沒有皈依 我也沒有去受戒
00:49:26
是我自己約束我自己
00:49:28
但是佛教的你要了解 了解什麼
00:49:32
上次我也說給你們聽過了
00:49:34
有性戒和遮戒
00:49:37
性戒是不管 你有受戒沒有受戒
00:49:40
不管你是什麼派門
00:49:43
一旦犯了戒就是有罪了
00:49:46
就是殺 盜 淫 妄
00:49:49
若是第五戒的酒就是遮戒
00:49:52
若是有受戒就要守戒 沒受戒就可以不用守戒
00:49:55
所以道家理論 和佛家不同 怎麼樣
00:49:59
佛家說飲酒亂性佛家戒之
00:50:02
道家說飲酒練性道家好之
00:50:06
有酒學仙 無酒學佛
00:50:09
這是自古以來就這樣說了
00:50:11
所以呢 除了我晚上要睡之前
00:50:13
要喝一杯酒之外
00:50:16
其他的話
00:50:17
老師若是 有犯其他的戒律的話
00:50:19
你拐杖拿來打我 也沒關係
00:50:22
這是沒有人敢說的
00:50:24
每個人都說 師父說的就是對的
00:50:27
老師是不會這樣子
00:50:29
若是老師說的 道理有說沒做
00:50:31
就把拐杖準備好
00:50:33
你馬上從後面把我打下去
00:50:35
我不會說什麼的 也不會生氣的
00:50:38
因為我就犯戒了嘛 被你打是應該的 對不對
00:50:42
所以老師沒有出家 可是我的心已經出家了
00:50:45
我老實地告訴你
00:50:47
因此我的房間 也是還維持著方丈的方式
00:50:52
絕對不可以把我打破的
00:50:54
不然我的兒子說 唉喲 現在我們…
00:50:57
現在這一次 又蓋這個新房子
00:51:00
現在這間新房子比較舒適
00:51:01
以前老家那是沒話說
00:51:03
現在是新房子 房間當然要弄的好一點
00:51:05
我說不要
00:51:06
你若幫我用彈簧床 我不要睡
00:51:08
你一樣幫我鋪木板
00:51:10
幫我鋪木板 比較涼爽
00:51:12
不然現在去鹿谷啦
00:51:14
跟我去的這些師兄弟說
00:51:16
老師你怎麼那麼搞怪 人家準備彈簧床給你睡
00:51:19
你卻不睡
00:51:20
我跟那些師兄弟說
00:51:22
我們拜託一下 來交換好嗎
00:51:24
你那間通鋪讓我睡 這一間彈簧床的給你睡
00:51:28
哪有學生睡彈簧床 老師你睡木板
00:51:31
我喜歡睡硬木板啊
00:51:33
睡硬木板 比較容易入睡啊
00:51:37
那些跟我去的都知道 我喜歡睡那個硬的
00:51:42
因為我遵守佛制 佛的戒律就是這樣
00:51:48
你不要說什麼 光是受八關齋戒就好了
00:51:52
彈簧床不能睡 沙發不能坐的
00:51:58
你傻傻的
00:52:00
大的沙發坐下去 已經犯戒了
00:52:05
所以戒律是自己要去約束
00:52:10
雖然佛祖有定戒律 你若不遵守也沒辦法
00:52:14
對不對
00:52:15
下午說到這裡 時間的關係
00:52:18
就暫且告一段落
00:52:20
下文等到下期再詳細分解
00:52:23
六祖壇經 是一部很好的經典
00:52:26
你若徹底了解之後
00:52:28
你要了脫生死 是不困難的
00:52:30
我們現在就翻六十五頁
00:52:52
師曰
00:52:56
彼有何言句
00:53:01
汝試舉看
00:53:05
曰智常到彼
00:53:09
凡經三月
00:53:12
未蒙示誨
00:53:15
為法切故
00:53:17
一夕獨入丈室
00:53:21
請問如何
00:53:24
是某甲本心本性
00:53:31
六祖才說
00:53:36
說這個大通和尚 他到底有什麼話
00:53:44
你說出來讓我聽做參考
00:53:49
智常和尚就說了
00:53:52
我到大通和尚的地方
00:53:56
經過三個多月的時間
00:54:01
都沒有得到大通和尚 來跟我開示和教誨
00:54:08
所以我為了要見性
00:54:11
心裡很急
00:54:14
想要知道這個見性的道理
00:54:18
有一晚
00:54:20
我就單獨 到我師父的方丈的室內
00:54:29
來請問大通和尚 說什麼是我的本心本性
00:54:38
現在說這個某甲
00:54:40
這個某就是代表姓
00:54:43
甲就是代表名
00:54:46
說我某人那個意思
00:54:50
而且就是等於指自己
00:54:55
但是我們這個本文
00:54:58
說丈室這兩個字
00:55:02
什麼叫做丈室
00:55:05
丈室等於就是方丈
00:55:08
不然我們再接下去下文
00:55:12
大通乃曰
00:55:17
汝見虛空否
00:55:21
對曰見
00:55:25
彼曰
00:55:26
汝見虛空有相貌否
00:55:32
對曰虛空無形
00:55:35
有何相貌
00:55:43
我們文本 若要用一般的解釋
00:55:49
一般的注解 解釋
00:55:52
虛空就是 指我們這個天空
00:55:57
指這個宇宙
00:56:00
見
00:56:02
它是指眼睛所看到的
00:56:06
假如若這樣來解釋
00:56:10
前後文就矛盾了
00:56:15
前句說見虛空否
00:56:20
後句說虛空無形有何相貌
00:56:27
論理的話若見 若看 就是有相貌
00:56:32
若沒有相貌就是不見
00:56:36
虛空你若當成 是宇宙的天空
00:56:41
前文說見 是有道理
00:56:46
因為天空 有這個日月星斗
00:56:51
但是後句說 虛空無形 有何相貌
00:56:55
若這樣就沒道理了
00:56:59
那麼這個虛空 和這個見要怎麼解釋
00:57:07
前句的見
00:57:10
應該是要解釋 我們人的意識
00:57:15
就是我們的知覺
00:57:18
後句這個見
00:57:22
應該就是要解釋 眼睛所見到的見
00:57:30
而且虛空兩個字
00:57:33
應該要解釋成虛無的意思
00:57:38
因為我們一般的虛和空
00:57:42
兩個字是連結意義一樣
00:57:46
像道家說的練精化氣 練氣化神 練神還虛
00:57:53
虛就是空 空就是虛
00:57:59
所以我們先說明 這句話對於這個見
00:58:10
我說見就是解釋成 意識和這個虛空
00:58:15
這個見和虛空
00:58:17
這兩個我們來 做一個先說明之後
00:58:21
再來說這篇文的涵意
00:58:25
辭海這樣告訴我們
00:58:30
見
00:58:33
甲 記宴切
00:58:39
目睹物曰見
00:58:43
二 略
00:58:46
三 意識也
00:58:48
四 略
00:58:50
五 略
00:58:52
乙 音現
00:58:56
一二三皆略
00:58:58
丙 音諫
00:59:01
一二皆略
00:59:04
對於這個意識 首先做個說明
00:59:08
辭海說 意識
00:59:11
心理學名詞
00:59:15
指精神覺醒之狀態也
00:59:19
一切精神現象
00:59:23
如知覺 記憶 想像等
00:59:27
皆為意識內容之一種
00:59:32
辭海說意識是什麼
00:59:35
就是我們心理學的名詞
00:59:38
就是指精神覺醒的狀態
00:59:44
一切我們精神的現象
00:59:47
例如我們人 的知覺 記憶 想像等
00:59:51
都是意識內容的一種
00:59:58
那麼現在對於這個問題
01:00:02
我們就來看辭海這段文
01:00:10
說這個見字 這個字有三種音
01:00:18
第一種音就是記宴切
01:00:23
國語的音是用切音的
01:00:28
台語是用呼音的
01:00:31
切音就是記宴見 這就是切音
01:00:39
第一就是用眼睛看東西
01:00:42
這叫做見
01:00:45
第二因為這個比較沒有
01:00:47
現在的目的是要你 比較了解重要的地方
01:00:51
這第二就沒有解釋
01:00:53
你自己去翻字典就好了
01:00:56
第三就是解釋 我們人的意識
01:00:59
我們的精神的覺醒狀態
01:01:04
第四 第五略
01:01:09
第二個音讀作現
01:01:13
但是這個現
01:01:15
因為我們本文 就沒有要解釋
01:01:17
就省略了
01:01:19
第三種音讀作諫
01:01:22
但是這也省略了
01:01:26
所以注解經典很困難的
01:01:30
像是昨天在鹿谷 有一位先生在問我道理
01:01:36
他說老師你講的道理 和我看的書就不太一樣
01:01:41
我說你拿來給我看
01:01:44
我說根本你說的這個字
01:01:48
就不是解釋這樣的
01:01:51
很多人都被這個字…
01:01:53
人家說 是被文字相卡住了
01:01:55
那個原因就是一般人 都是比較普遍
01:02:00
你若是看這個字
01:02:01
十個有九點九個人 都是讀作見
01:02:03
都解釋成眼睛看到 每個人都是這樣子的
01:02:07
他不知道 另外還有其他的解釋
01:02:12
難怪六祖壇經 惠能六祖說了一句
01:02:19
度字雖一用處不同
01:02:23
度是一個字
01:02:26
但是用的地方不同 意思也就不一樣了
01:02:30
度什麼是度
01:02:33
角度也是度
01:02:35
一個圓圈 分成了一百八十度
01:02:39
那個也是度
01:02:42
我們用尺在量東西 那也是度
01:02:46
度量衡
01:02:47
那度 尺也是度 對不對
01:02:52
我們要度世 那個也是度
01:02:55
所以你要怎麼樣去解釋
01:02:58
像是這回我在講論語
01:03:00
他們那些人說
01:03:02
老師啊 孔子說的 也是很矛盾耶
01:03:06
我說怎麼矛盾法
01:03:07
我就還沒講 就有人跟我說矛盾了
01:03:10
他說這個
01:03:16
這個舜說 他有亂臣十個天下治
01:03:27
亂臣他解釋成什麼
01:03:29
奸臣啦 亂臣 擾亂的臣
01:03:34
天下會安定 有亂臣天下怎麼會安定
01:03:40
那個亂不是啦
01:03:44
亂就是說賢臣啦
01:03:47
很賢能的臣 很會治理國家臣子
01:03:52
那個亂字可以解釋成治
01:03:54
也可以解釋不治 那你要怎麼說
01:03:59
若是亂 若像說 像詩經說的那個亂
01:04:03
亂是音樂 最後的一曲也叫做亂
01:04:12
所以才會說 你光是用文字一般的用法
01:04:17
你就用了就很慘了
01:04:21
像這個空字的解釋 也有很多種
01:04:25
我們一般說的四大皆空
01:04:27
那就是通通都消失不見了
01:04:32
你說要悟真空 那個空是容納的空
01:04:37
就是不一樣啊
01:04:40
所以呢 你若是真的要解經啊
01:04:42
覺得這經文怎麼怪怪的
01:04:46
最好你就是要去追究
01:04:49
要去看文辭是怎樣的
01:04:55
好比我有一次在看報紙
01:04:57
現在的報紙 也經常都在刊登
01:05:00
常常說這食色性也
01:05:03
他說啊 若是那個黃色場所
01:05:08
為什麼要取締 孔子也說這個食色性也
01:05:14
女人和吃 就是我們的本性
01:05:17
我的頭都痛死了 我不會講了
01:05:21
我曾經一次
01:05:24
寫一篇文章給教育部
01:05:28
一篇給報社
01:05:31
另外一篇寄給那個作者
01:05:37
說你們不要隨便亂講
01:05:40
你經書看好
01:05:43
食色性也 是孔子說的嗎
01:05:48
你有讀過四書嗎
01:05:51
我跟教育部說 希望你們若這些記者…
01:05:58
不是教育部啦 我忘記了 是新聞局啦
01:06:01
說這些記者 就稍為注意一下
01:06:05
要說話就不要隨便亂說
01:06:08
對不對
01:06:10
這是孟子告子篇說的
01:06:15
這句話是告子說的
01:06:19
我們中國
01:06:22
戰國時代 有三個理念不同的
01:06:27
孟子是主張 人之性是本是善的
01:06:35
若是荀子就相反了
01:06:37
荀子說人之性本是惡
01:06:43
若是告子就是說 人之性是可善可惡
01:06:50
三個人的理念都不同
01:06:53
這句話是出自荀子說的
01:06:57
告子說的
01:06:59
這句話是出自於告子說的
01:07:01
告子的理念就是說 人的性可善可惡
01:07:06
因為孟子所說的 是我們人的本性
01:07:11
荀子說的 就是我們人的秉性
01:07:16
若是告子說的理念 是說我們人的習性
01:07:20
習性就是習慣
01:07:22
或是好比說我們人 學習來的後天的性
01:07:29
食 食不是吃啦
01:07:32
這個我也有 一片專題光碟嘛
01:07:36
你若是說食就是吃
01:07:39
像現在 寫食日你要怎麼說
01:07:47
要吃太陽喔 要吃太陽嗎
01:07:52
食月 要吃月亮嗎
01:07:57
這不是啦
01:07:58
後來現代字 就多了一個虫字旁了
01:08:03
是這一邊的樣子
01:08:09
就是日蝕 月蝕啦
01:08:12
不是吃啦
01:08:15
但是這個食字 又解釋成什麼
01:08:18
解釋成迷惑 迷惑的意思
01:08:27
我們在這個 好像是書經的樣子
01:08:33
那裡面有一句話說
01:08:36
明君在上 這個奸人不能食其君
01:08:43
說明君 有道的明君若在上位
01:08:48
奸臣無法迷惑他的主人
01:08:51
那是解釋成迷惑
01:08:53
這樣說比較快
01:08:54
那個食字就解釋成迷惑
01:08:59
你把食當成吃嗎
01:09:01
若是色呢 色也不是女人啊
01:09:06
不然金剛經說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01:09:10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01:09:12
一位一代的佛祖 也在講女人嗎
01:09:16
那個色字 是形形色色叫做色相
01:09:25
所以現在告子怎麼說呢
01:09:28
食色
01:09:31
他說一個人 迷惑在那個色相之中
01:09:37
每個人都迷惑在色相之中
01:09:38
廟這麼大間佛祖這麼大尊
01:09:41
這麼熱鬧 全都是色相嘛
01:09:44
世間的人 都迷惑在這個色相之中
01:09:48
這是我們人的習性
01:09:51
不是說本性 說的是習性
01:09:53
迷惑在色相之中 是人的習性
01:09:57
這樣子說哪裡不對了
01:09:59
是注解的人亂注一場
01:10:02
什麼吃和女人 是我們人的本性
01:10:05
侮辱聖人啊
01:10:07
也不是孔子說 是告子說的
01:10:12
希望在座的各位 看經書的時候要很注意
01:10:15
老師雖然是比較很笨 不過老師有一種責任感
01:10:20
這句話讓我覺得怪怪的 我一定把資料搜集齊全
01:10:26
我才敢出來說
01:10:28
不然現在眼睛稍微不行了 我就不敢講了
01:10:31
怎麼樣
01:10:33
一句話解釋錯了 誤了自己沒有關係
01:10:37
誤了眾生就是罪過了 我沒有騙你
01:10:43
所以現在這個空字 虛空並不是指宇宙的虛空
01:10:51
所以我們就要了解說 這個虛空是什麼
01:10:56
首先看佛光大辭典
01:11:00
虛空 容受之義
01:11:05
北本涅槃經 卷十六梵行品載
01:11:12
譬如虛空 廣大無對
01:11:15
悉能容受 一切諸法
01:11:21
但是對於 這個虛空是什麼
01:11:25
容受 容納的意思
01:11:29
有辦法容納接受的意思
01:11:33
等於就是佛教說的 無所住心
01:11:36
無所住心 才有辦法容納接受
01:11:41
北本涅槃經
01:11:44
你要注意 我有時候引這個經說
01:11:49
老師啊 你說的 那句話我怎麼找不到
01:11:53
這個涅槃經 有分北本和南本
01:11:57
你若去翻南本的涅槃經 就沒有這句話了
01:12:01
為什麼 因為翻譯者 有時候文辭寫不一樣
01:12:06
你就要注意這樣子
01:12:09
這在北本涅槃經 的十六卷梵行品裡面說
01:12:16
譬如像虛空 廣大無相對
01:12:23
它有辦法 能夠容受一切諸法
01:12:27
你看像宇宙來說日月星斗
01:12:30
一切萬物都在虛空
01:12:33
在這個宇宙中
01:12:34
我們人的心也是一樣
01:12:36
我們人的心你若有辦法 達到虛空的境界
01:12:39
有辦法容受一切諸法
01:12:42
這個法你也要注意
01:12:44
這個法 不是佛法 道法的法
01:12:47
這個法是法塵 有辦法容受一切的法塵
01:12:52
什麼叫做法塵
01:12:54
你罵我 侮辱我 糟蹋我 這都是法塵 對不對
01:13:01
你無論跟我說好話壞話
01:13:04
我一切有辦法容納你
01:13:07
這個就是虛空境界
01:13:10
你就要了解就樣子
01:13:12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說
01:13:17
虛與空者 無之別稱者也
01:13:22
虛無形質 空無障礙
01:13:25
故名虛空
01:13:28
它說虛與空 本來就是無的別稱
01:13:32
這個無也不是無半樣的無
01:13:35
這個無就是 無住 無念 無相的無
01:13:39
才說達摩西來一字無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13:46
它說這個虛是無形質
01:13:50
空就是無障礙
01:13:52
為什麼無障礙
01:13:54
你罵我一句 我心情翻滾就有障礙了
01:13:58
對不對
01:14:00
你若嫌我一句 我心情翻滾也有障礙了
01:14:04
沒障礙來說 心情就放輕鬆了
01:14:07
罵儘管讓你去罵
01:14:08
糟蹋儘管讓你去糟蹋 忍辱波羅密 對不對
01:14:13
道理你若沒認真去研究 會很麻煩
01:14:17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虛空
01:14:22
那麼現在進入本文說
01:14:27
大通乃曰
01:14:30
汝見虛空否
01:14:34
對曰 見
01:14:39
彼曰
01:14:41
汝見虛空有相貌否
01:14:45
對曰
01:14:46
虛空無形有何相貌
01:14:51
這句話要怎麼樣解釋才對
01:14:55
大通和尚這樣說
01:14:58
你有意識到虛空的真理
01:15:03
話說起來你有沒有悟出 虛空的真理
01:15:09
智常和尚說我有意識到
01:15:14
見就是說我有意識到
01:15:17
我知道虛空的道理
01:15:20
大通和尚又回答他
01:15:22
你看這個虛空有相貌嗎
01:15:27
這個虛空等於就是 我們的本性 無所住心啊
01:15:32
智常和尚說 虛空本來就無形啊
01:15:36
空無一物啊 哪有什麼相貌啊
01:15:40
現在這個對答就是這樣
01:15:41
這是在說我們內性的事情
01:15:44
你說到外面出去 就亂七八糟
01:15:47
真正禪宗的道理不說外面
01:15:50
全說我們的心境
01:15:52
你就要注意這個
01:15:55
再接下去看下文下去
01:16:04
彼曰
01:16:07
汝之本性
01:16:09
猶如虛空
01:16:12
了無一物可見
01:16:18
是名正見
01:16:22
大通和尚說
01:16:25
你的本性就和虛空一樣
01:16:29
空空的什麼都沒有
01:16:32
等於就是心無一物
01:16:36
這個就是什麼
01:16:38
就是正法的知見
01:16:43
你有意識知道說 虛空就是無所住之心
01:16:48
虛空就是我們的本性
01:16:51
他就說汝之本性猶如虛空
01:16:56
所以這是接上文的
01:16:57
上文你若說宇宙的虛空 就和這篇文不合了
01:17:01
對不對
01:17:04
他說你的本性 就和虛空一樣
01:17:07
什麼都無法看到
01:17:10
心空無一物
01:17:12
就像六祖說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01:17:18
你就要靜靜地 去領悟這個道理
01:17:21
這才是真正的正見啊
01:17:25
無一物可知
01:17:28
是名真知
01:17:31
你這個也要注意哦
01:17:34
這個知你解釋成什麼
01:17:37
解釋成知道
01:17:39
解釋成無一物可以知道
01:17:41
這個才是 真正的知道就糟了
01:17:46
不然這個知要如何解釋
01:17:49
這個知就是我們的心
01:17:54
沒有一樣 有辦法黏住你的心
01:17:59
這才是真正的真心
01:18:03
有人說
01:18:05
無一物可知 為什麼老師你解釋成心
01:18:11
又說是名真知
01:18:14
這個真知 你怎麼解釋成真心
01:18:18
我們現在來看 禪源諸全集裡面這句話
01:18:26
設有人問
01:18:30
每聞諸經云
01:18:34
迷之即垢
01:18:36
悟之即淨
01:18:39
縱之即凡
01:18:41
修之即聖
01:18:43
能生世間出世間
01:18:47
一切諸法此是何物
01:18:51
答云 是心
01:18:54
愚者認名
01:18:57
便謂己識
01:19:00
智者應更
01:19:04
問 何者是心
01:19:09
答 知即是心
01:19:12
今時學禪人多疑云
01:19:17
達摩但說心
01:19:19
荷澤何以說知
01:19:23
云 此聞井中有水
01:19:27
云何今日忽覺井中濕也
01:19:32
思之 思之
01:19:34
直須悟得水是名不是濕
01:19:38
濕是水不是名
01:19:41
以例心是名不是知
01:19:45
知是心不是名
01:19:48
那麼這本禪源諸全集 是誰著作的
01:19:5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9:57
禪源諸全集四卷
01:20:01
唐宗密著
01:20:04
佛學大辭典說 禪源諸全集總共有四卷
01:20:08
是唐朝這個高僧 宗密禪師所著作的
01:20:18
對於這個本文
01:20:22
我們就了解說
01:20:25
這個名…
01:20:27
大多數 都讓這個名給黏住
01:20:33
禪源諸全集
01:20:37
它說假使有一個人來問
01:20:45
說每每聽到所有的經典
01:20:49
比如說迷就是污穢
01:20:54
垢就是骯髒
01:20:57
若是悟就是清淨
01:21:02
縱就是放縱
01:21:04
放縱就是嫖賭飲等等
01:21:06
這就是凡夫
01:21:09
若是修行就是聖人
01:21:14
所以呢 一個人
01:21:18
有辦法生出世間法
01:21:20
有辦法生出出世間法
01:21:23
世間就是後天
01:21:27
出世間就是脫出世間
01:21:30
等於就是先天
01:21:34
一切的諸法
01:21:37
一個人 你會生出世間 出世間
01:21:41
所有一切的諸法 這是什麼東西
01:21:46
這個人會墮落世俗 會成為聖人
01:21:50
到底這是什麼東西
01:21:54
祖師就說了啊 這就是心
01:22:00
若是愚昧的人 就認這個名字
01:22:05
祂就跟他說 這個心就是我們的知識
01:22:10
若是有智慧的人
01:22:14
祂就不是
01:22:15
祂會跟他見解說 這是心不是知識
01:22:22
所以當今的人 對於這個心很多曲解
01:22:26
我就曾遇到一個人
01:22:28
老師啊 我怎麼想都想不通
01:22:32
說你為什麼想不通
01:22:36
他說你心想清楚一點
01:22:40
我們在想事情 是頭腦在想
01:22:43
不是心臟在想
01:22:45
為什麼說 叫你的心想看看
01:22:49
我說現在要命了 這個心你當成心臟的心
01:22:56
不然我們演講中心的心 也說是心臟嗎
01:23:02
人家說菜心的心 也是心臟嗎
01:23:07
不是這樣啦
01:23:11
這個心 是指我們人的智慧啦
01:23:17
用頭腦去想的啦
01:23:19
是我們人的精神 去想的啦
01:23:21
我們人的精神 就是指心啦
01:23:25
他說這樣 我才說心是心臟啊
01:23:31
道理很亂紛紛啦 你只說心你看什麼心
01:23:35
若是說你的筆心壞掉了 那個也是心臟嗎
01:23:39
不是這樣子
01:23:44
他說這個人又問他 什麼叫做心
01:23:48
你說心我就聽不懂
01:23:51
他說知就是心啊
01:23:55
知就是我們一般說良知
01:23:58
良知就是智慧
01:24:01
這就是心啊
01:24:05
當今的人 在學禪的人 有很多疑問
01:24:13
達摩初祖祂只有說心
01:24:17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
01:24:20
荷澤
01:24:22
荷澤就是宗密禪師
01:24:27
祂說荷澤你為什麼說知
01:24:32
大家都說心你為什麼說知
01:24:37
這個宗密禪師就說
01:24:42
比 這比字
01:24:45
你不要說成比較 那就糟糕了
01:24:48
你不要說成比較 或比賽那就糟糕了
01:24:53
這比字就是譬如 要拿一件事情來作比較
01:25:02
聽到說井裡有水
01:25:07
因何說 你今天感覺井裡面有濕…
01:25:13
濕就是濕氣
01:25:15
像牆壁上有濕氣 手一摸就有水
01:25:19
說你感覺井裡面有水 為什麼說感覺井裡面有濕
01:25:27
你想想看 你詳細想看看
01:25:33
你若直須悟出這個道理
01:25:38
那個水就是名
01:25:41
不是濕
01:25:46
這個濕就是水 不是名
01:25:51
有這個水 才會有這個濕氣
01:25:55
水是名 不是濕
01:25:58
濕就是水不是名
01:26:04
用這個例子來比較
01:26:08
我們的心是名不是知
01:26:15
這個知就是心 不是名
01:26:20
這樣說比較快
01:26:22
或許你聽不懂 就靜靜地再去想
01:26:26
靜靜想你就會 悟出這個道理出來
01:26:33
下午說到這裡 時間過得很快
01:26:37
一下子就過去了
01:26:39
總之下午說到這裡 暫時告一個段落
01:26:44
現在我們來看六十六頁
01:26:48
六十六頁
01:26:52
第二行
01:27:0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27:07
彼曰汝之本性
01:27:12
猶如虛空
01:27:15
了無一物可見
01:27:18
是名正見
01:27:24
無一物可知
01:27:28
是名真知
01:27:32
現在彼就是指這個大通和尚
01:27:37
現在這個智常 來對這個六祖說
01:27:42
大通和尚對他這樣說
01:27:46
你的本性 就好比像虛空一樣
01:27:51
空空的無一物 可以看見一切
01:27:58
就是正法的知見
01:28:02
無一物可以 卡在我們的心
01:28:07
這個知 我們上期也解釋過了
01:28:10
知就是指我們的心
01:28:12
無一物會卡在我們的心
01:28:16
這才是真正的心
01:28:20
從這裡接下去
01:28:24
無有青黃長短
01:28:29
但見本源清淨
01:28:33
對於本文
01:28:35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1:28:39
青黃者
01:28:42
在外曰種種色相
01:28:48
在內曰種種妄念也
01:28:53
長短者
01:28:54
是非之心也
01:28:57
本源者即吾人之佛性也
01:29:02
言吾人之本性
01:29:06
外不著色相
01:29:09
內不起妄念
01:29:11
若能如此者
01:29:13
即能見出本源清淨之佛性
01:29:18
故曰無有青黃長短 但見本源清淨也
01:29:27
對於這個本文
01:29:31
現在裡面呢 有三個注解
01:29:36
我們首先作說明
01:29:40
注解第一
01:29:42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9:44
色相
01:29:47
一 即形質相狀 為宇宙間一切色法
01:29:54
二 指色身之相貌 現於外而可見者
01:30:02
這裡面的色法 再首先作說明
01:30:0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0:08
色法 在五蘊中稱為色蘊
01:30:14
佛光大辭典說
01:30:15
色法若在五蘊 色受想行識的中間
01:30:22
就是指色蘊
01:30:25
所以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1:30:28
色相是指兩樣
01:30:32
第一樣就是有形質相狀
01:30:38
等於就是宇宙的中間一切
01:30:42
所有形形色色的東西
01:30:45
都叫做色相
01:30:49
第二就是指我們肉體 在我們人身體的外貌
01:30:57
顯現出來
01:30:59
等於是我們外貌 這個叫做色相
01:31:05
那麼注解第二 最新增訂本辭海這樣說
01:31:10
長短 是非好壞如議長短
01:31:17
現在說長短是什麼 對不對 好或壞
01:31:21
所以一般話說如議長短 好比說我們在議論好壞
01:31:29
注解第三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1:33
本源 指自性清淨心
01:31:37
亦即根本之處
01:31:41
蓋眾生之自性本來清淨
01:31:45
然為後起之客塵 煩惱所污染
01:31:51
得聞聖法賢者了知此事
01:31:56
即精勤修習心性
01:32:00
還其清淨而得解脫
01:32:04
佛光大辭典說
01:32:08
本源 就是指什麼
01:32:12
是指自性清淨的心
01:32:17
就是我們人根本的所在
01:32:21
我們要知道眾生的自性 本來就是清淨
01:32:26
但是後來客塵 什麼叫做客塵
01:32:30
因為我們人的妄念 好比像客人
01:32:33
才叫做客塵
01:32:35
讓客塵的煩惱所污染
01:32:41
所以我們今天 有辦法來聽到這個聖法
01:32:46
賢者他知道這件事情
01:32:50
所以就認真來修習 我們的心性
01:32:55
還原我們本來 清淨的心而得到解脫
01:33:02
所以現在 呂純陽祖師才這樣說
01:33:09
青黃是指什麼
01:33:11
青黃若要對外來說
01:33:16
就是種種的色相
01:33:19
若要對內來說
01:33:21
就是種種的妄念
01:33:24
這些都叫做青黃
01:33:27
若是長短呢
01:33:28
就是是非的心
01:33:31
本源呢
01:33:32
本源就是我們人的佛性
01:33:37
現在說到我們人的本性
01:33:40
在外不要 讓這個色相來污染了
01:33:48
一般的人若有色相之後 心就會產生妄念
01:33:55
所以對外 若不要接觸到色相
01:33:58
我們內心就不會產生妄念
01:34:02
所以你若有辦法這樣來做
01:34:05
你就有辦法來看出 我們本源清淨的佛性
01:34:10
所以他才說 無有青黃長短
01:34:14
絕對沒有說這個外相 來引起我們的妄念
01:34:19
所有…這個好壞 來污染我們清淨的本性
01:34:28
若這樣來說
01:34:30
你就看出我們人 清淨的本性出來
01:34:35
這段就是六祖 祂來對智常和尚來說明
01:34:45
我們人自性清淨這個問題
01:34:51
現在再接下來 再看下文下去
01:35:05
覺體圓明
01:35:07
即名見性成佛
01:35:11
亦名如來知見
01:35:15
學人雖聞此說
01:35:19
猶未決了
01:35:25
剛才那一段 我匆忙間說錯了
01:35:28
不是六祖對他說
01:35:30
是這個大通和尚 他來對智常和尚解釋
01:35:37
現在就是智常和尚
01:35:40
將這個大通和尚說的話
01:35:43
要來報告 給六祖知道就對了
01:35:48
現在大通和尚又進一步說
01:35:52
只要你這個覺悟的本體
01:35:59
你若有辦法圓融光明
01:36:04
這就是什麼 就是名字叫做名心見性
01:36:09
也可以叫做如來知見
01:36:14
我雖然有聽到我師父 大通和尚這樣告訴我
01:36:21
不過總是感覺到很多疑問
01:36:26
無辦法了解
01:36:29
所以我今天 就是要請求師父
01:36:32
你能夠再跟我 開示得更清楚一點嗎
01:36:37
那麼現在這段文裡面
01:36:41
說到如來知見
01:36:44
我們對於這個如來知見 再跟你們說明更清楚一點
01:36:47
再來說下文下去
01:36:49
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段說明
01:36:55
所謂如來知見
01:37:00
亦名佛知見
01:37:03
亦名佛慧
01:37:07
這裡面 這兩個注解首先作說明
01:37:11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7:16
佛知見
01:37:18
指諸佛如來
01:37:21
照見諸法實相 妙理之知見慧解
01:37:28
佛光大辭典說
01:37:31
佛知見是指什麼
01:37:34
是指我們佛祖
01:37:37
祂來看出 一切法的實相妙理
01:37:43
所有真正的智慧
01:37:46
這個知見就是智慧
01:37:50
佛知見等於是佛的智慧
01:37:54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7:58
佛慧 即佛之智慧
01:38:02
乃最高無上之聖智
01:38:07
指諸佛所證之平等大慧
01:38:11
又作佛智 佛知見 佛智慧
01:38:18
如來出現於世
01:38:20
即為說了此佛慧
01:38:25
佛光大辭典說佛慧
01:38:28
就是佛祖的智慧
01:38:31
是最高無上的聖人智慧
01:38:38
是指所有的佛祖 所證悟平等的最大智慧
01:38:46
所以這個佛慧 有時候叫做佛智
01:38:51
有時候叫做佛知見
01:38:53
有時候叫做佛智慧
01:38:58
所以佛祖出現在這個世間
01:39:02
目的就是要叫我們人 了解這個佛慧
01:39:08
佛慧就是般若 這樣說比較快
01:39:11
或是說最高的妙智慧
01:39:15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1:39:19
今天所說的如來知見
01:39:24
它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佛的知見
01:39:27
也可以說是佛慧
01:39:32
現在這一段
01:39:34
就是我們大通和尚
01:39:39
他來對智常和尚所解釋的
01:39:47
那麼對於這個問題
01:39:51
現在智常和尚問他
01:39:54
問六祖說 我雖然聽我師父說這些話
01:39:58
但是我還是完全不了解 到底裡面在說什麼
01:40:03
他還是不了解
01:40:07
現在六祖要如何回答他
01:40:10
我們來看下文下去
01:40:20
師曰彼師所說
01:40:28
猶存見知
01:40:32
故令汝未了
01:40:36
吾今示汝一偈
01:40:40
不見一法存無見
01:40:46
大似浮雲遮日面
01:40:52
現在六祖這樣說
01:40:55
大通和尚他今天所說的話
01:41:01
還有說不清楚的地方
01:41:07
所以才讓你 不了解這個道理
01:41:14
你才沒辦法徹底了解 本身的本性
01:41:23
我今天特別 來指示你一首的偈語
01:41:34
他說無法看出自性的一法
01:41:42
心存本性
01:41:46
就好比像那個虛空
01:41:50
了無一物可見這句話
01:41:57
現在說這句話就是 前面我們六十六頁第二行
01:42:02
所說的那些話
01:42:06
假使這樣來說 就好比像什麼
01:42:09
好比像雲 來遮住這個太陽一樣
01:42:16
現在祂六祖就針對 大通和尚說的話
01:42:21
要來跟他解釋
01:42:24
就是說你今天 無法明白一法的道理
01:42:31
你不要有這個無見 兩個字存在你的心中
01:42:38
就是說心中 你若存著無見的念頭
01:42:45
就好比像天上那個雲 來遮住我們人這個…
01:42:53
好比天上那個雲 來遮住太陽
01:42:56
就是我們的妄念 來遮住我們智慧的太陽
01:43:05
對於這個問題呢
01:43:10
我們下面呢 就會詳細再跟你解釋
01:43:16
大通和尚今天所說的
01:43:19
本性猶如虛空 了無一物可見
01:43:24
這句話
01:43:26
六祖以前所說的
01:43:28
莫聞吾說空 便即著是空
01:43:34
就是這個意思
01:43:36
所以我們今天 要學無為之法
01:43:40
是順任自然
01:43:44
我們人的心 時常就要存這個正念
01:43:50
不能有一點點的邪念
01:43:55
也就是惠能六祖 今天所說的
01:43:58
無念者於念而無念 這都是過去所說的話
01:44:07
所以呢 今天 我們就要了解很多問題
01:44:14
道是本來自然的法則
01:44:17
現在大通和尚跟他說 好比像有一種拘束的道理
01:44:24
那麼對於說一法
01:44:27
什麼叫做一法
01:44:31
因為我們下午 要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01:44:35
不是說簡單 兩句話就能解決
01:44:39
所以還是留到下期 我們再詳細作一個分解
01:44:45
你才會了解 大通和尚所說的
01:44:49
和六祖所說的
01:44:51
在哪裡有差別
01:44:53
若以我們的感覺來說 大通和尚講這樣就很好了
01:44:58
大通和尚說這些話
01:45:00
就已經 將我們的本性說出來了
01:45:03
但是六祖說這樣還不行
01:45:07
因為我們一個人 修行的境界不同
01:45:12
所以下午雖然還有幾分鐘
01:45:17
但是到這裡就告一個段落
六祖法寶壇經
60/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65
3c58a307-19ba-4ae3-9e67-89cd344cd894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