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六祖法寶壇經 57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57
6135
2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23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5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02:19
我們翻到六十三頁
00:02:26
最後一行
00:02:37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40
師曰
00:02:43
汝今後
00:02:45
方可名念經僧也
00:02:50
現在這段就是法達和尚
00:02:55
被惠能六祖將他說破 法華經的宗旨之後
00:03:02
他就大大的醒悟
00:03:06
所以呢 現在惠能六祖才對他說
00:03:10
說你從今天之後
00:03:13
你就可以叫做唸經的和尚
00:03:17
再接下去
00:03:20
達從此領玄旨
00:03:25
亦不輟誦經
00:03:31
這一段你就要注意
00:03:35
不輟 這個不字
00:03:40
像是一種的助詞
00:03:42
你不可以將它讀作不輟
00:03:44
輟就是停止
00:03:45
不輟就會變成沒停止 這樣就不對了
00:03:50
這段應該是說
00:03:53
法達和尚自從聽到 惠能六祖的道理之後
00:04:00
他就領悟到 這個真正的道理
00:04:05
就了解到見乘之法
00:04:07
就這樣呢 他就不再 固執於誦經這樣子說
00:04:13
這個不字 是一種的助語詞
00:04:15
我們現在 看辭海的一個說明
00:04:19
古不 丕通用
00:04:25
丕用為無義之助詞處甚多
00:04:31
故不亦用為助詞
00:04:36
辭海說古代 這個不字和這個丕字
00:04:41
兩個字在通用
00:04:43
但是這個丕字用在 無意義的助詞地方很多
00:04:51
所以這個不字 也一樣用做助詞
00:04:56
像是為了這個字 要平均的關係
00:05:02
因為現在這個地方
00:05:06
你現在 若將它讀作亦輟誦經
00:05:10
就會覺得文這樣怪怪的
00:05:13
所以才會用一個 好比說助詞
00:05:16
亦不輟誦經
00:05:18
這個比較這個文 這樣聽了比較好聽這樣子
00:05:23
所以這是一個助詞
00:05:25
這輟就是停止
00:05:27
等於就是說
00:05:28
從此之後 就不會再固執於唸經了
00:05:31
再接下去
00:05:35
僧智通
00:05:39
壽州安豐人
00:05:42
看楞伽經約千餘遍
00:05:48
而不會三身四智
00:05:52
禮師求解其義
00:05:56
現在有另外一個和尚
00:06:00
他的名字叫做智通
00:06:03
是壽州安豐的人
00:06:07
他看過楞伽經 大約有一千多遍
00:06:13
有一千多次 一千多遍就對了
00:06:16
好比說這個法達 唸這個法華經三千部一樣
00:06:23
他看那個楞伽經啊 有一千多遍
00:06:28
但是他還不會瞭解
00:06:30
楞伽經裡面 所說的三身和四智
00:06:35
這個真正的意義
00:06:38
所以他才來禮拜這個六祖
00:06:41
要求著來解說這個內容
00:06:45
到底是在說什麼
00:06:48
那麼對於這個三身
00:06:51
我們首先來將它解釋之後
00:06:57
再來說明裡面這個專文
00:07:04
什麼東西叫做三身
00:07:06
我們唯識論裡面這樣說
00:07:10
自性身 謂如來真淨法界
00:07:18
受用變平等所依
00:07:22
離相寂然絕諸戲論
00:07:28
具無邊際真淨功德
00:07:32
是一切法平等實性
00:07:36
即此自性亦名法身
00:07:40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00:07:46
我們首先來做說明之後
00:07:50
再來說這個本文
00:07:57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8:00
真淨 謂如來所證之法
00:08:05
真實清淨也
00:08:09
佛學大辭典說真淨是什麼
00:08:13
真淨等於就是 我們這個佛祖
00:08:16
祂所證的法 可以說真正的清淨
00:08:23
那麼當今大家說清淨
00:08:26
要達到真正的清淨 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00:08:32
一般說清淨就是說
00:08:34
我就沒有煩惱
00:08:37
我做什麼事我就 心情自由自在沒煩沒惱
00:08:45
不過你若去遇到什麼
00:08:49
遇到對方理念和我不同
00:08:53
或是對方好比像說 我不喜歡的人
00:08:57
你心就動了
00:09:00
所以那個清淨是一個範圍
00:09:04
譬如說我是佛教徒
00:09:07
我現在佛寺 我每一件事都很清淨啊
00:09:11
對著這些師兄弟 對著這些徒弟
00:09:14
對著這些所有信徒什麼的
00:09:16
我的心情都無掛無礙 什麼事情都好
00:09:21
不過一旦遇到異教徒之後
00:09:23
心裡就開始翻滾了
00:09:25
這樣就不是真正的清淨了
00:09:27
清淨就變成一種 有範圍的清淨
00:09:31
真正的清淨啊
00:09:33
不論順境不論逆境
00:09:36
不論對自己對外人
00:09:38
心都不會浮動 這才叫做真正的清淨
00:09:44
第二這個文比較長 另外做專文說明
00:09:50
注解第三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09:54
實性 真如之異名也
00:09:58
仁王經中曰
00:10:02
諸法實性清淨平等
00:10:06
佛學大辭典說實性是什麼
00:10:10
實性是真如另外一個名字
00:10:13
真如是什麼
00:10:15
真如就是我們的佛性
00:10:18
所以在這個仁王經 的中卷裡面這樣說
00:10:22
說一切法這個實性
00:10:27
可以說是清淨平等
00:10:31
那麼現在唯識論怎麼說
00:10:37
說自性身是什麼
00:10:41
就是我們佛祖
00:10:44
可以說是 真正的清淨的法界
00:10:49
祂所受用是化做平等所依
00:10:56
怎麼樣叫做平等
00:10:58
平等就是 不分你我 不分內外
00:11:03
這樣才叫做這個平等
00:11:07
離開了一切相
00:11:12
可以說是無所住的心
00:11:16
而且呢 一切的戲論
00:11:19
什麼叫做戲論
00:11:20
戲論我們等一下 還會詳細做說明
00:11:25
簡單說就是不正當的言論
00:11:29
不符合著佛祖說的話
00:11:31
就是叫做戲論
00:11:35
它具備著無邊際 真正的清淨的功德
00:11:42
就是一切法平等的佛性
00:11:47
等於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
00:11:50
也可以叫做法身
00:11:53
所以這個自性身 等於就是法身
00:11:58
這樣說比較快
00:11:59
我們現在對這個戲論
00:12:02
來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00:12:07
我們來看 佛學大辭典這段文
00:12:15
戲論 非理之言論
00:12:19
無義之言論
00:12:22
又不問理非理
00:12:24
總斥一切之言論
00:12:27
與俗所謂滑稽同
00:12:31
大日經疏十九曰
00:12:34
戲論者 如世戲人
00:12:38
以散亂心動作
00:12:41
種種身口
00:12:43
但悅前人而無實義
00:12:47
今妄見者 所作者亦同於此
00:12:53
故名戲論也
00:12:56
這裡面這個注解 首先來做說明
00:12:59
辭海這樣說
00:13:01
滑 謂亂也
00:13:04
稽 同也
00:13:07
言辯捷之人
00:13:10
言非若是
00:13:12
說是若非
00:13:15
能亂同異
00:13:18
辭海說滑是什麼
00:13:22
等於就是亂
00:13:25
稽現在這個 不能讀作「稽」
00:13:27
要讀作稽哦
00:13:28
稽跟這個滑意思一樣 就是亂人的心
00:13:36
講話投機取巧的人
00:13:40
說話實在是不對 聽到了好像是對的
00:13:46
他說對的 實在是說不對
00:13:52
所以可以說 讓別人亂說對和不對
00:13:59
卻分不清楚
00:14:02
所以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0:14:07
戲論 就是無理的言論
00:14:12
也是無意義的言論
00:14:16
又不管你對或不對 胡說八道的言論
00:14:24
跟世俗所說的滑稽 意思很相近
00:14:31
所以大日經疏 第十九卷裡面這樣說
00:14:36
戲論是什麼
00:14:38
就好比像是世間演戲的人
00:14:44
為了要讓人家散心
00:14:50
他所做的動作
00:14:53
不論是身體的動作
00:14:57
嘴巴說的動作
00:15:00
都是要讓面前的人歡喜
00:15:04
一種沒有實際的話
00:15:07
就像那個小丑那樣
00:15:11
對不對亂蓋亂講這樣子
00:15:16
當今妄見的人 所做的人和這個一樣
00:15:22
所以叫做戲論
00:15:23
好比像小丑說話一樣
00:15:27
所以法華義疏裡面才說
00:15:32
戲論有二種
00:15:34
一者愛論
00:15:36
二者見論
00:15:39
法華義疏說戲論有兩種
00:15:42
一種叫做愛論
00:15:44
一種叫做見論
00:15:47
所以佛學大辭典這裡面
00:15:50
這個愛論和見論 再做個說明
00:15:55
愛論 愛著之戲論也
00:15:58
由愛著之迷心
00:16:01
而生種種不正之言論
00:16:05
愛論是什麼
00:16:07
舉一個例說我愛一個學說
00:16:13
或是愛某一個宗教的書
00:16:17
為了愛去給那個宗教
00:16:21
或是讓那個書給迷去
00:16:24
就產生種種 不正當的言論
00:16:29
他沒去考證啊
00:16:31
他沒去考證說 這句話對或不對
00:16:34
現在宗教就很多這樣子
00:16:37
現在一句話 說出去沒去考證
00:16:41
老師是一個怪性
00:16:45
我若一句話聽了怪怪
00:16:47
我無論什麼典故 我都慢慢去考證
00:16:50
考證到事實
00:16:51
現在的人不是
00:16:53
我去信這個宗教
00:16:56
宗教的領導人說的話
00:16:58
或是那宗教所著的書
00:17:00
看到那本書之後 他就當成說這就對了
00:17:04
就亂講 這就叫做愛論
00:17:10
第二就是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7:13
說見論為我見邊見等
00:17:17
諸種執見上之戲論
00:17:20
戲論者 無意無義之言論也
00:17:24
現在第二這個見論是什麼
00:17:27
對方的宗教我就討厭它
00:17:30
我就有一個我見 有一個偏見
00:17:34
所以對方無論 說再好的道理
00:17:37
他不會接納啊
00:17:39
不會接納就亂批評 說些沒義沒意的話
00:17:43
說那個十三天外的話
00:17:46
被人聽到好像真的一樣
00:17:49
所以這個戲論是一種 是我愛就亂說
00:17:54
我不愛也亂說 這叫做戲論
00:17:57
好像演戲沒根沒據亂說
00:18:01
譬如說舉一個例子
00:18:03
我就曾聽人說啊 孔子的人很霸道
00:18:07
我說怎麼霸道
00:18:09
說什麼君要臣死 臣不死不忠
00:18:15
父要子亡 子不亡不孝
00:18:20
說當君的人若要臣死啊
00:18:24
臣若沒死 這樣就不忠啊
00:18:27
父親若要兒子死
00:18:30
兒子若沒死不孝
00:18:31
這樣孔子不是霸道嗎
00:18:37
我說這誰說的
00:18:38
孔子說的
00:18:39
孔子說的在哪本書說的
00:18:42
我怎麼知道哪一本書說的
00:18:44
說要不然 你這句話從哪裡來的
00:18:46
我就從演戲的那裡 常常這樣說
00:18:49
我說糟糕了沒根沒據
00:18:51
說一說給孔子一個抵帳
00:18:53
這就是戲論
00:18:55
聽演戲說的
00:18:58
孔子不會那麼霸道啦
00:19:00
這合我就曾說給你們聽過
00:19:02
這個孝道裡面 我就說過了
00:19:04
他說父親若是做錯 做兒子的人可以諫諍
00:19:09
做主人若不對 當臣的人可以諫諍
00:19:13
他怎會和你說 君要臣死 臣不死不忠
00:19:17
父要子亡 子不亡不孝
00:19:19
絕對不會說這樣子
00:19:20
演戲的就亂蓋咧
00:19:22
有的就說你父親對不對
00:19:26
你父親叫你死你就死啦 你要聽你父親的話
00:19:29
做戲的就亂蓋咧 這就叫做戲論
00:19:32
現在宗教就是這樣
00:19:34
宗教這個戲論很多哦
00:19:36
我就愛這個宗教
00:19:38
這個宗教說不對 他也要一直信它
00:19:41
好像上次 美國那個飛碟會說
00:19:44
帶一堆人上帝說 要把他們帶到天上去
00:19:48
他也這樣傻傻地在信 對不對
00:19:51
他聖經也沒讀啊 也沒看聖經
00:19:56
到底聖經裡面說什麼
00:19:57
他也沒研究啊
00:19:59
當今的宗教 也這樣啊 對不對
00:20:02
所以像昨天的報紙 你有沒有看到嗎
00:20:05
有某某一個宗派 在那個南投縣
00:20:10
這樣集中… 有的財產賣一賣
00:20:14
乾脆去那個地方住
00:20:16
這樣成群這樣那個
00:20:18
說的道理聽起來 好像有理 又好像無理
00:20:22
所以這個叫做戲論
00:20:24
所以呢 我們這個自性的心
00:20:31
就是如來真實的心
00:20:35
它絕對不會說戲論
00:20:38
而且有那個平等的實性
00:20:41
所以我們現在說自性的心
00:20:44
自性心是什麼
00:20:45
自性心就是我們的法身
00:20:47
法身就是我們的本性
00:20:50
所以我們人的身體有三身
00:20:53
有的說一個人 怎麼會有三個身體
00:20:55
但是這個身體 它的作用不同
00:20:59
假使一個人 他說話都很正當有憑有據
00:21:04
他說話有平等觀
00:21:07
說話都有真實性
00:21:09
而且他的心 會真正的清淨
00:21:13
這就是你的法身的顯露
00:21:17
那麼第二呢
00:21:19
第二叫做受用身
00:21:21
什麼叫做受用身
00:21:23
我們來看 唯識論裡面所說的
00:21:27
受用身
00:21:30
亦名報身
00:21:33
謂諸如來由平等性智
00:21:39
示現微妙清淨功德身
00:21:44
居純淨土
00:21:47
轉正法輪
00:21:50
決眾疑網
00:21:53
受用大乘法樂
00:21:59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作說明
00:22:02
注解第一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2:06
正法輪
00:22:08
如來所說之教法也
00:22:11
見法輪條
00:22:14
佛學大辭典說見正法輪
00:22:17
就是佛祖所說的道理
00:22:21
我們詳細 再看法輪這個條目
00:22:2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2:27
法輪佛之說法
00:22:30
不停滯於一人一處
00:22:33
展轉傳人
00:22:35
如車輪然
00:22:37
故譬為法輪
00:22:41
佛學大辭典說法輪是什麼
00:22:44
就是佛祖所說的道理
00:22:47
祂不停留在一個人
00:22:50
或是在一個地方
00:22:52
祂在展轉在傳 一個傳過一個
00:22:56
一個地方傳過一個地方
00:22:59
好比像那個車輪 這樣一直轉一直轉
00:23:02
才譬喻叫做法輪
00:23:06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3:11
法樂 對欲樂而有法樂
00:23:17
以法樂神
00:23:19
又行善積德以自娛
00:23:22
亦曰法樂
00:23:25
從這個欲樂首先作說明
00:23:2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3:31
欲樂 五欲之樂也
00:23:34
最勝王經一曰
00:23:37
以諸如來斷諸樂
00:23:39
不取一法
00:23:42
佛學大辭典說欲樂
00:23:45
就是五欲之樂
00:23:48
五欲就是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和我們身體
00:23:55
譬如眼睛看到形形色色
00:23:58
他的心會生起快樂
00:24:03
或是耳朵聽到好聽的話
00:24:05
會生出那個快樂
00:24:08
或是鼻子聞到好的香味
00:24:12
會生出這個快樂
00:24:14
或是我們嘴巴 有的像說抽菸 喝酒啦
00:24:20
他感覺到快樂
00:24:22
或是我們身體 去摸到一切東西生出快樂
00:24:27
這叫做五欲之樂
00:24:30
所以最勝王經 的第一段這樣說
00:24:34
他所有的佛祖都斷諸樂
00:24:39
斷諸樂就是斷一切欲樂
00:24:42
不取一法
00:24:43
這個法就是法塵
00:24:45
不會讓任何一個法塵 將祂拈住
00:24:51
所以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0:24:56
法樂和欲樂是相對的
00:25:03
欲樂和法樂不同
00:25:07
依法樂神
00:25:09
現在這個法 和這個法就不同
00:25:12
這個法是法塵
00:25:14
現在這個法是道理
00:25:17
神是我們人的精神
00:25:21
聽道理講道理 感覺我們的精神很爽快
00:25:26
這就叫做依法樂神
00:25:29
又做善事來積這個德性 自己感到很快樂
00:25:35
這個叫做法樂
00:25:38
那麼現在說 欲樂和法樂不同在哪裡
00:25:43
我們這個法樂 是精神的享受
00:25:47
欲樂是我們身體的享受
00:25:50
所以身體的享受 和精神的享受不一樣
00:25:55
所以唯識論才這樣說
00:26:00
我們前面說法身
00:26:03
現在第二就是受用身
00:26:06
這個受用身 另外一個名叫做報身
00:26:10
就是所有的佛 用這個平等性智
00:26:17
對這個平等性智
00:26:19
我們下面說 這個四智裡面就會說
00:26:24
祂來示現著真正 微妙清淨功德的身體
00:26:32
祂居在純淨的淨土
00:26:37
真正的淨土 就是我們心的淨土
00:26:42
不是外面的淨土
00:26:46
所以呢 住在真正 我們這個心中的淨土
00:26:51
來轉著這個正法輪
00:26:55
來解決所有 迷迷惘惘的疑問
00:27:02
來受用著大乘的法樂
00:27:06
大乘的法樂 就是研究道理的法樂
00:27:10
好比像我在解經
00:27:12
今天是重感冒
00:27:14
剛才也邊說 邊擤鼻涕邊在…
00:27:18
本來他們說老師休息
00:27:20
我說不行我不可以休息
00:27:22
我看你那麼難過 我說哪有難過
00:27:24
若難過我就不會解經啊
00:27:26
若難過我就不會出來了
00:27:28
對不對
00:27:29
若稍微感冒 現在打不倒我啦
00:27:33
以前駝背 我都有辦法出來說了
00:27:36
以前背藥袋 我都有辦法出來說了
00:27:39
這個感冒怎會打得倒我
00:27:41
對不對
00:27:43
我根本…
00:27:45
像這些學生說 老師你真的很辛苦
00:27:47
我說你不要和我說苦
00:27:49
老師就不曾苦過
00:27:51
老師很快樂
00:27:53
這就是大乘的法樂
00:27:56
你若是說做善事來自娛
00:28:01
這就是叫做小乘的法樂
00:28:04
我們法樂有一個 大乘的法樂和小乘的法樂
00:28:08
小乘的法樂就是後天
00:28:11
大乘的法樂就是先天
00:28:14
所以受用身 就是受用這個大乘的法樂
00:28:20
這就是我們 三身之中的第二身
00:28:27
但是最後還有另外一個身
00:28:31
就是叫做變化身
00:28:33
什麼叫做變化身
00:28:35
我們再來看唯識論
00:28:38
變化身 亦名化身
00:28:43
謂諸如來由成所作智
00:28:48
變現無量隨類化身
00:28:52
居淨穢土為二乘異生
00:28:58
稱彼機宜現通說法
00:29:05
令各獲得諸類樂事
00:29:10
這個異生首先做說明
00:29:1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29:15
異生 凡夫之異名
00:29:19
凡夫輪迴六道
00:29:21
受種種別異之果報
00:29:25
又凡夫種種變異 而生邪見造惡
00:29:30
為曰異生
00:29:33
佛學大辭典說異生是什麼
00:29:37
就是凡夫的另外一個名字
00:29:40
因為凡夫 輪迴在這個六道
00:29:46
受到種種別異的果報
00:29:50
一下子做人 一下子做牲畜
00:29:53
一下子做惡鬼
00:29:55
種種的有這個果報
00:29:58
又凡夫有種種的變異 來生邪見來做惡
00:30:06
一下子做這樣 一下子做那樣
00:30:09
所以才叫做異生
00:30:12
現在唯識論說
00:30:15
變化身是什麼
00:30:17
變化身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化身
00:30:22
謂所有的佛
00:30:26
由我們的成所作智
00:30:30
對這個成所作智
00:30:32
我們現在下面 四智裡面就會解釋清楚
00:30:37
來變現無量來隨類化身
00:30:44
無論在這個淨土穢土
00:30:47
為了這個二乘
00:30:50
二乘就是…
00:30:52
三善道就說是一乘
00:30:56
三惡道一乘才說是二乘
00:30:59
我們六道分為兩個階段
00:31:02
一個三善道 一個三惡道
00:31:04
為這二乘的異生
00:31:10
稱彼…看到他的程度
00:31:13
看他的善根
00:31:15
機宜 機宜就是說隨時隨地
00:31:19
因時因地來現通說法
00:31:23
好比因人 因地 因人說法
00:31:27
可以讓各類呀 得到樂事 可以得到快樂
00:31:36
所以真正的修行人啊
00:31:39
平等觀 什麼叫做平等觀
00:31:42
現在人說 有善根的人才要度啦
00:31:46
沒有這個不良的嗜好 我才要度啦
00:31:50
若是那種壞行為他不要啦
00:31:53
若是一個人像是說 他的根基不好的人
00:31:58
他也不要
00:32:00
真正的修行人不是這樣子
00:32:02
他是當土匪的 他是一個行為很壞的人
00:32:08
你就是要去度他
00:32:11
才是真正的修行
00:32:13
修行人就不會 嫌棄你好的跟壞的
00:32:18
這才能叫做變化身
00:32:20
所以變化身好比像 觀音普門品裡面所說的
00:32:25
我要度有錢人 變成有錢人
00:32:28
度窮人化成窮人
00:32:30
要度做官的 化成做官的
00:32:33
你若度普通人 化成普通人
00:32:35
你假使要度善人 化成善人
00:32:38
要度惡人 化成惡人
00:32:40
用那個隨宜去說法
00:32:43
這就是我們 修行人去變化身
00:32:46
他隨時隨地 就變化身啊 對不對
00:32:50
你若假使 有的一種人不是咧
00:32:53
只有固執 只有你有善根的人
00:32:57
會來聽道理我才要
00:32:59
但是真正的修行人 就不是這樣
00:33:04
你無論什麼種的人
00:33:06
我都可以和你在一起
00:33:08
無論是善人 惡人 行為好壞
00:33:12
我都可以隨宜說法
00:33:14
這就是我們修行的變化身
00:33:19
所以若要修行 就要具備什麼
00:33:21
具備法身 具備報身 具備變化身
00:33:26
你有這個三身 才有資格修行
00:33:31
所以下午說來到這裡
00:33:35
時間也差不多 暫且告一個段落
00:33:39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0:33:45
我們現在來翻開六十四頁
00:33:55
第三行
00:34:01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4:04
師曰三身者
00:34:09
清淨法身
00:34:12
汝之性也
00:34:16
圓滿報身
00:34:18
汝之智也
00:34:21
千百億化身
00:34:23
汝之行也
00:34:27
現在惠能六祖 這樣告訴我們
00:34:31
說什麼叫做三身
00:34:34
若是有的不知道說
00:34:36
佛有三個身體
00:34:38
把祂當成說 一個身體拆成三個
00:34:42
不是這樣的
00:34:44
這三個身體 都是在我們自己的身體
00:34:50
因為第一 這個清淨的法身
00:34:54
就是我們的本性
00:34:57
因為一個人
00:34:59
你若是看出本性之後 這個就是你的法身
00:35:04
第二這個圓滿報身是什麼
00:35:07
就是我們的智慧
00:35:09
我們若在 運用這個智慧的時候
00:35:13
就是我們圓滿的報身
00:35:16
第三是千百億的化身
00:35:19
這就是什麼
00:35:20
這就是我們的行為
00:35:23
所以有的不知道說
00:35:24
化身可能會 變成男的變成女的
00:35:27
不是這樣的
00:35:30
這化身我們的行為
00:35:33
譬如說你說要度老人 你跟老人說話
00:35:36
不可以說小孩子的話啊
00:35:40
你跟小孩子說話 你就要說小孩子的話
00:35:43
跟他說老人話 也是沒用的啊
00:35:47
你若要跟知識高的人
00:35:49
你就要跟他說知識高的話
00:35:51
你跟他沒知識的話 也沒用的
00:35:54
你若跟沒知識的人說話
00:35:58
就說一些比較 迷信顯化的道理給他聽
00:36:02
你說那個太過高深的道理 他也聽不懂啊
00:36:07
這就是我們的化身
00:36:09
是同一個人
00:36:12
所以才會 我們觀音普門品說
00:36:14
要度老人 化老人
00:36:16
要度小孩子 化小孩子
00:36:17
不是真的變成小孩子 不是這樣的
00:36:20
是我們人的 行為變動不一樣
00:36:25
才叫做我們人的化身
00:36:28
再接下去說
00:36:30
若離本性
00:36:32
別說三身
00:36:35
即名有身無智
00:36:39
若悟三身無有自性
00:36:43
即名四智菩提
00:36:47
這三個身體
00:36:49
本來沒有離開我們的本性
00:36:53
你假使若離開我們的本性
00:36:57
來說這個三身
00:36:59
說我有分身 說我有什麼的啦
00:37:02
這個就是說有身無智
00:37:05
已經是有這身體 沒有那個智慧
00:37:10
你若是悟出這個三身
00:37:12
是同一個本性所分出來的
00:37:17
在我們三個身的中間
00:37:20
都沒有各有的自性
00:37:22
自性是一個而已
00:37:23
絕對沒有分開的
00:37:26
這樣你才明白 這個四智的真正智慧
00:37:33
再接下去
00:37:35
聽吾偈曰
00:37:39
自性具三身
00:37:43
發明成四智
00:37:47
不離見聞緣
00:37:50
超然登佛地
00:37:54
說你今天聽我的偈語
00:37:58
我的偈語這樣說
00:38:01
各人的自性 本來都有這個三身的存在
00:38:07
每一個人都有 這個三身的存在
00:38:10
在這個三身的中間
00:38:14
轉識 轉識就是在談 我們這個六識 七識 八識
00:38:20
這個轉識
00:38:22
在這個轉識才成了四智
00:38:27
你沒離開 我們所看所聽的緣
00:38:32
就是說 你有辦法來接納一切法
00:38:38
我們的思想不要偏向一方
00:38:42
你有辦法來結這個外緣
00:38:46
無所牽累
00:38:48
不會去受這個道的束縛
00:38:52
這樣呢 你就有辦法 上到佛的境界
00:38:58
再接下去
00:39:02
吾今為汝說
00:39:08
諦信永無迷
00:39:13
莫學馳求者
00:39:17
終日說菩提
00:39:21
說我今天要對你說
00:39:26
你要心存著正道
00:39:30
就永遠不會走錯路
00:39:35
世間人學道都沒有專心
00:39:39
好像瞎子摸象
00:39:43
你不要來學一味 要向外去求佛的人
00:39:51
從早到晚
00:39:53
嘴巴說這個道
00:39:55
菩提就是道
00:39:57
你嘴光說道 道 道
00:39:59
你根本就沒辦法 去得到這個大道
00:40:03
就是說修行人
00:40:06
你沒有要向著我們 自性的中間來求佛
00:40:10
你只有向外面去求佛
00:40:14
雖然你從早到晚
00:40:19
來講經說法 也沒辦法得到這個大道
00:40:25
再接下去說
00:40:40
通再啟曰
00:40:43
四智之義
00:40:45
可得聞乎
00:40:48
現在智通和尚 又進一步來問六祖
00:40:53
若這樣三身你已經說完 我就可以了解
00:41:00
但是對這個四智
00:41:02
四個智慧的意義
00:41:05
是不是師父你可以 說一些讓弟子做參考
00:41:12
現在再看本文
00:41:14
師曰
00:41:16
既會三身
00:41:19
便明四智
00:41:21
何更問耶
00:41:24
若離三身
00:41:26
別談四智
00:41:28
此名有智無身
00:41:31
即此有智
00:41:34
還成無智
00:41:36
現在惠能六祖就這樣說
00:41:39
說你既然 已經明白這個三身
00:41:45
你就要明白 這個四智是什麼東西
00:41:49
何必你又再來問四智
00:41:53
一個人你若離開這個三身
00:41:57
你就沒必要 再說四智的道理
00:42:01
假使若是這樣
00:42:03
就是你有這個四智 並沒有這個三身
00:42:08
雖然你有四智
00:42:10
也成了沒智慧的人
00:42:16
好比我們來譬個喻
00:42:20
像說我們現在 要蓋一間房子來作參考
00:42:26
四智就好比像什麼
00:42:28
好比像那個材料
00:42:31
三身就好比像什麼
00:42:33
好比像我們的房子
00:42:36
一個人你若離開三身
00:42:40
你就不用說四智了
00:42:43
這句話你就要了解
00:42:45
好比說 一個人離開這間房子
00:42:48
你只說有那個材料 有什麼用
00:42:52
你只說有那個材料 你就沒蓋房子啊
00:42:54
只有那個材料 會成為房子嗎
00:42:59
這就是什麼
00:43:00
就是變成說 有材料就沒這個房屋
00:43:03
那些材料現成 你就沒動工沒蓋房子啊
00:43:09
假使若說一個人
00:43:11
你若只有 談這個三身來說
00:43:19
只說蓋房子啊 蓋房子
00:43:21
你要蓋房子沒這些材料 你要如何蓋 我問你
00:43:26
所以三身和四智 根本就不能離開啊
00:43:29
三身好比像一間房子
00:43:32
就像要蓋房子一樣
00:43:33
四智就像那些材料
00:43:35
你只有說三身 不了解這個四智
00:43:39
就是變成說只有蓋房子 你就沒辦法了
00:43:44
你只談四智不講三身
00:43:47
好比是材料準備好了 你又不去蓋房子
00:43:50
那些房子也不會蓋成 意思就是這樣子
00:43:55
我們現在再接下去
00:43:56
繼續看本文
00:43:59
復說偈曰
00:44:03
大圓鏡智性清淨
00:44:10
現在六祖繼續 再說這個偈語
00:44:14
說大圓鏡智 這個性本來是清淨的
00:44:21
但是只有這樣子說
00:44:23
恐怕你們會不了解
00:44:25
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一個說明
00:44:30
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
00:44:36
謂如來真智
00:44:40
洞照一切
00:44:42
如大圓鏡其智圓悟
00:44:48
又如明鏡顯像
00:44:50
其像不住於鏡
00:44:53
智體清淨也
00:44:57
這個圓悟首先做說明
00:45:0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5:03
圓悟 圓滿覺悟真理也
00:45:08
圓悟這個圓 等於是圓滿
00:45:12
都沒有缺陷
00:45:13
悟就是覺悟
00:45:15
所以可以說是 圓滿來覺悟真理
00:45:19
真理徹底能知道
00:45:22
都沒有缺陷 才叫做圓悟
00:45:25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45:29
轉第八識
00:45:32
因為現在若說佛理
00:45:36
六識 七識 八識 九識
00:45:39
有的聽得迷迷糊糊
00:45:42
這個以前也曾說過
00:45:44
不過再做補充說明一下
00:45:46
你若是沒聽過的人 你會了解
00:45:49
聽過的人再讓你回想
00:45:53
世間不論是什麼人
00:45:56
都要具備六識
00:46:00
什麼是六識
00:46:02
六識就是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 我們的身體
00:46:12
和我們的意念
00:46:13
這樣叫做六識
00:46:16
所以一個人的六識 不能有缺點
00:46:21
一個人的眼識有問題
00:46:25
眼睛就花了
00:46:28
眼識失去之後就瞎了
00:46:30
就看不到東西了
00:46:34
一個人的耳識若有問題
00:46:37
就耳聾了
00:46:40
若耳識沒有之後 聲音就完全聽不到了
00:46:47
我們人的鼻識若有毛病
00:46:51
香臭就沒什麼感覺
00:46:56
鼻識若完全消失之後
00:46:58
香和臭是什麼味道 你就都聞不到了
00:47:03
我們人的口識
00:47:05
有的說舌識 就是舌頭
00:47:07
若有毛病
00:47:10
就變成大舌頭啦 講話哩哩嚕嚕
00:47:12
這樣的不清楚
00:47:14
口識若完全消失之後 就變成了啞巴
00:47:20
我們人的身識若有毛病
00:47:25
這樣來說啊 就變成百病就生出來了
00:47:29
等一下這裡不好 那裡不好 那裡不好
00:47:31
這都是我們的身識
00:47:33
身識若消失之後 就好像植物人一樣
00:47:40
我們人的意識 每一個人都有
00:47:43
冷就知道冷 熱知道熱
00:47:46
肚子餓想要吃東西 口渴想喝水
00:47:49
這就是 我們人的意識在作用
00:47:52
一個人的意識
00:47:54
假使有一點毛病之後 人就稍微痴呆
00:48:02
假使意識有大毛病 就不知人事了
00:48:08
雖然人會活動
00:48:09
但是暈暈的 到底在做什麼都不知道
00:48:12
這就是我們人的六識 一定要具備的
00:48:15
人沒有六識絕對不可能的
00:48:18
變成殘廢
00:48:22
但是這個第七識 就是第六識轉下去的
00:48:28
所以一些音樂家也好
00:48:31
畫家 藝術家也好 或是在講道理的人
00:48:36
有時候說我動到第六感
00:48:39
為什麼去動到第六感
00:48:41
第六感就是我們的意識
00:48:44
動到第六感之後 你就會超智識
00:48:48
所以這些科學家啦
00:48:50
藝術家這些都動到第六感
00:48:54
第六識轉到第七識
00:48:57
這個叫做超智識
00:48:59
我們第六識就是智識
00:49:04
再來現在這個第七識 又轉到第八識
00:49:09
轉到第八識之後就是智慧
00:49:12
第八識就是我們的智慧
00:49:15
所以有的人說
00:49:17
哎喲 做到博士了還在收賄
00:49:20
做到了法官還在貪污
00:49:23
那就是有智識沒智慧
00:49:27
他就是卡在第七識
00:49:30
無論是什麼博士學者 都在第七識
00:49:35
因為這個第八識 是非才分得開
00:49:38
第八識若沒開 你絕對沒智慧
00:49:42
沒智慧來說
00:49:43
你頭腦再好都沒有用
00:49:45
頭腦好是超智識而已
00:49:48
這就是第八識
00:49:51
第八識若轉過去之後
00:49:53
就是看出本性
00:49:56
這就是他們佛家說般若
00:49:58
我們說妙智慧
00:50:00
這就是第八識轉過去的
00:50:03
現在轉的第八識 就是大圓鏡智
00:50:09
一個人的大圓鏡智 要怎麼去看
00:50:13
這個大圓鏡智 就是佛祖的真正意義
00:50:18
有辦法將一切事物 看得清清楚楚
00:50:23
洞照就是說一個角落的
00:50:25
連一根毫毛都看到得
00:50:29
就像一個大圓鏡
00:50:32
一個很圓很亮的鏡子一樣
00:50:37
我們的智慧是圓悟圓滿
00:50:41
覺悟真理沒有缺陷
00:50:45
就好比像一面鏡子 來照我們人的像
00:50:50
照這個萬物
00:50:51
因為這個像 就不住我們的鏡子
00:50:57
這就是真體的清淨
00:51:02
鏡 我們的心 就是我們的鏡子
00:51:06
但是這個鏡子有兩種
00:51:11
若第六識的鏡子是什麼
00:51:15
第六識的鏡子 就好比像是照相機
00:51:19
或是這個錄影機
00:51:21
錄了影像就進去了
00:51:24
進去就留在底片裡
00:51:30
不時影像就會跑出來
00:51:32
像那個錄影機 影像把它錄進去
00:51:34
影像不時會跑出來
00:51:36
我們照完相之後
00:51:39
我們的底片 沖洗之後影像就出來了
00:51:45
這就是什麼
00:51:46
就是我們一般的知識 就是這樣
00:51:49
一般的知識… 這個人罵我 就永遠恨你
00:51:54
這個人跟我很好 我永遠都愛你
00:51:58
那個影像留在底片上
00:52:03
留在那個原片上
00:52:07
大圓鏡是什麼
00:52:09
就是好比像 一面很亮的鏡子
00:52:11
我們站在鏡子前面
00:52:13
你哭哭啼啼 鏡中也是哭哭啼啼的
00:52:18
人若離開了 鏡中是空空的
00:52:20
不會留下來 影像不會留在鏡子裡面
00:52:23
用影印機 影印也印不出來
00:52:27
要沖洗 影像也沖洗不出來
00:52:31
這樣說比較快
00:52:34
假使我在罵你 那個鏡子裡也在罵
00:52:38
你惡 鏡子裡也惡
00:52:40
不過你人走了 那個鏡中也空了
00:52:43
佛祖才會說無所住心 就是這個明鏡
00:52:47
怎樣無所住
00:52:49
你罵我 我當然知道
00:52:50
我又不是笨蛋 你罵我 我怎麼會不知道
00:52:53
好比像你罵我 那個影像就出現了
00:52:56
不過你走了之後
00:52:58
好比像那個明鏡 那個影像也走了
00:53:00
不在心中
00:53:02
你要沖洗也沖洗不出來
00:53:04
這樣說比較快
00:53:05
要影印也印不出來
00:53:07
這個才叫做大圓鏡智
00:53:11
大圓鏡智可以說是圓滿
00:53:13
都沒有缺陷
00:53:15
你要了解是這樣子的
00:53:17
所以大家說道理聽不懂
00:53:19
真的你聽老師的道理
00:53:21
你是讀國民小學 的程度就聽的懂了
00:53:24
絕對不用怕聽不懂
00:53:25
因為我已經 譬喻得很清楚了
00:53:28
對於大圓鏡智
00:53:30
我們再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53:34
大圓鏡智
00:53:37
是轉阿賴耶識所得
00:53:42
顯現法界之萬象
00:53:44
如大圓之智也
00:53:50
現在對於這個佛學大辭典
00:53:54
這個有一個注解
00:53:56
我們來做一個說明
00:53:5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54:02
阿賴耶
00:54:04
又作阿剌耶
00:54:07
心識名
00:54:09
八識之中之第八
00:54:12
舊稱阿梨耶
00:54:14
新稱曰阿賴耶
00:54:21
譯曰藏
00:54:23
含藏一切事物種子之義
00:54:28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0:54:31
阿賴耶
00:54:33
但是有時會稱作阿剌耶
00:54:36
這個字你們要注意
00:54:38
有兩個字差不多一樣 你若是寫錯就糟了
00:54:43
這個字是讀作剌
00:54:47
但是這個字是讀作刺
00:54:52
稍微不一樣
00:54:55
那個剌多一橫
00:54:58
所以說阿賴耶 有時稱做阿剌耶
00:55:06
是人心識的名字
00:55:09
就是八識之中的第八識
00:55:13
就像剛才 呂純陽祖師說的第八識
00:55:16
這阿剌耶就是第八識
00:55:19
舊的稱呼叫做阿梨耶
00:55:23
新的稱呼叫做阿賴耶
00:55:26
這都是翻譯音的關係
00:55:29
翻譯成中國話叫做藏
00:55:33
就是含藏一切事物的種子
00:55:37
不論是善 不論是惡的發動
00:55:42
看是第八識轉到第七識 還是轉到第六識去
00:55:48
所以含藏一切事物的種子
00:55:51
就是叫做阿賴耶
00:55:53
就是我們人心的發動
00:55:57
所以佛學大辭典說
00:55:59
大圓鏡智
00:56:02
這個是轉第八識所得到的
00:56:05
顯現法界的萬象
00:56:09
好比像是一個真圓的智慧
00:56:13
所以這個第八識 若轉到第九識
00:56:18
就好比像是一面鏡子
00:56:21
若轉到第六識 就好比像是錄影機的鏡頭
00:56:25
或是照相機的鏡頭
00:56:27
一樣是鏡子 但是就有所不同
00:56:29
這都是第八識 看是轉到上面
00:56:32
或是轉到下面
00:56:34
那個問題在那裡
00:56:37
這是佛學大辭典所講的
00:56:42
我們另外來看 三藏法數的一句話
00:56:46
大圓鏡智
00:56:49
謂如來真智
00:56:52
本性清淨
00:56:54
離諸塵染
00:56:57
洞徹內外
00:56:59
無幽不燭
00:57:01
如大圓鏡
00:57:03
洞照萬物
00:57:04
無不明了
00:57:06
是名大圓鏡智
00:57:11
它說這個大圓鏡智是什麼
00:57:15
就是佛祖真正的智慧
00:57:19
因為我們的本性清淨
00:57:23
一點點六塵都染不到
00:57:28
這個塵就是指我們的六塵
00:57:31
六塵無法沾染我們的心
00:57:37
道理無論內外 都徹底知道
00:57:41
徹底地了解
00:57:45
因為不暗就不用拿蠟燭
00:57:49
好比像一個人迷迷惘惘
00:57:52
要別人牽要別人帶路
00:57:56
一個人的智慧若開來說
00:57:59
不用別人的指導
00:58:01
自己自然就知道了
00:58:03
你就是暗才要拿蠟燭
00:58:05
若不暗就不用拿蠟燭
00:58:08
好比像一面 很大很圓的鏡子
00:58:12
可以照出萬物
00:58:15
看得清清楚楚
00:58:18
這個名字叫做大圓鏡智
00:58:22
頓悟入道要門論這樣說
00:58:26
第八含藏識
00:58:28
獨成大圓鏡智
00:58:32
我們第八識的含藏識
00:58:37
有辦法獨成大圓鏡智
00:58:41
所以一個人 大圓鏡智就是什麼
00:58:44
就是轉第八識
00:58:45
第八識若是沒轉
00:58:48
我們的般若妙智慧 就生不出來了
00:58:51
你的本性就沒辦法看出來
00:58:55
唯識論這樣子說
00:58:58
大圓鏡智者
00:59:00
轉第八識之含藏識
00:59:03
其智體清淨
00:59:05
如大圓鏡
00:59:06
即如來萬德之總本也
00:59:10
唯識論說大圓鏡智是什麼
00:59:14
就是轉我們的第八識 這個含藏識
00:59:19
因為它的智慧 的本體是清淨的
00:59:22
都沒有污穢
00:59:25
好比像一面很大很圓 沒有缺陷的鏡子
00:59:32
就是佛祖 一切的德行之總根本
00:59:40
唐朝慧海禪師這樣說
00:59:44
湛然空寂 圓明不動
00:59:47
即大圓鏡智
00:59:50
一個人的心 你若是有辦法很清淨
00:59:54
空寂就是很清淨
00:59:57
你非常的亮圓 一切事的心都不會動
01:00:03
好比像那面鏡子
01:00:06
你罵我 笑我 我知道
01:00:08
知道不過…
01:00:10
你人離開 那個影像就沒有了
01:00:12
這就是大圓鏡智
01:00:16
有的人說老師 你引那麼多要做什麼
01:00:21
就像剛才 跟你們說的我的道理
01:00:23
你讀國民小學 的程度就聽得懂
01:00:26
不是只有這樣而已
01:00:27
真的沒讀書的人 也一定要讓你聽得懂
01:00:32
聽不懂你再問我
01:00:34
我會再跟你說得清清楚楚
01:00:37
現在繼續看下文
01:00:53
平等性智心無病
01:01:03
那麼說這個 平等性智心無病這句話
01:01:12
我們現在呢
01:01:14
來看呂純陽祖師 一個說明
01:01:19
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
01:01:25
此智觀一切法悉皆平等
01:01:30
無人我之見
01:01:32
無隔礙相
01:01:35
萬法流通
01:01:37
常行大慈大悲
01:01:39
故心無病也
01:01:44
那麼現在的人
01:01:46
動不動若說起話來 就滿口慈悲啦 慈悲
01:01:51
真的我敢說 當今慈悲的人沒幾個
01:01:57
不要說大慈大悲
01:01:59
光是小慈小悲 有的就都還做不到
01:02:05
但是慈就還比較有辦法
01:02:08
這個悲是很不可能的
01:02:12
怎麼樣叫做大慈大悲
01:02:14
智度論這樣說
01:02:17
大慈與一切眾生樂
01:02:20
大悲拔一切眾生苦
01:02:25
什麼叫做大慈
01:02:28
大慈是可以 讓一切的眾生快樂
01:02:32
怎麼快樂法
01:02:34
他生病 我拿錢叫他去看醫生
01:02:42
但是那個病有好了
01:02:44
不過病根沒有好來說
01:02:46
病一發作起來就又苦了
01:02:49
又開始痛苦了
01:02:51
沒有一個人好比說 子孫一輩子每天在生病
01:02:56
能一直幫你醫治的
01:02:57
不可能
01:02:58
援助你是有限的
01:03:02
譬如說你有困難 沒有錢
01:03:05
我布施 拿一些錢給你
01:03:08
而那些錢 暫時幫你渡過難關
01:03:12
渡過難關之後
01:03:14
那些錢也花了 一樣痛苦又來了
01:03:20
所以使人樂
01:03:22
並不能讓對方的人 得到…真的遠離痛苦
01:03:29
大悲是要拔除眾生的苦
01:03:34
大悲是要來 拔除一切眾生的苦
01:03:40
譬如說我生病了
01:03:44
道理講到 讓他心會安的時候
01:03:48
他就不會怨天尤人
01:03:50
雖然生病了來說
01:03:53
他會說啊 這是我的業障
01:03:56
他的心就不會痛苦了
01:03:59
譬如說他沒有錢
01:04:02
現在你先給他樂之後
01:04:04
他若了解道理
01:04:06
他說讓別人援助 這不是長久之計
01:04:10
再怎麼說 也是要靠自己努力
01:04:13
雖然身體很痛苦 不過他的心很安然
01:04:18
他不會痛苦
01:04:22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1:04:26
轉到我們的第七識
01:04:29
這就是平等性智
01:04:34
此智 此智就是指平等性智
01:04:38
來看一切的事物
01:04:41
這個法就是指法塵
01:04:43
通通都是平等的
01:04:48
就沒有這個人我之見
01:04:51
一個人有人我之見 就會分別
01:04:55
你 我就是喜歡
01:04:57
不管你對或不對 我都會跟你摸頭
01:05:01
我就是不喜歡你
01:05:03
不管你對或不對 我都會排斥你
01:05:07
這就是有人我之見
01:05:10
所以假使這個平等性智
01:05:13
通通都是平等的
01:05:15
沒有人我之見解
01:05:18
沒有隔礙相
01:05:20
怎麼叫做隔礙
01:05:21
隔礙就是有一道牆隔著
01:05:24
有你和我的分別
01:05:27
若是我 我就跟你好
01:05:31
若不是我 我就不跟你好
01:05:36
所以真的你達到平等性智 就萬法流通
01:05:40
什麼事情都會通達
01:05:43
常行這個大慈大悲
01:05:47
你要行大慈是比較容易
01:05:52
你無論是什麼善事 你都有辦法去做
01:05:58
但是你無法 讓對方得到快樂
01:06:04
假使你行了大悲之後
01:06:08
他這個心就不會有病
01:06:12
心若沒病就不會痛苦了
01:06:16
我來簡單地譬喻
01:06:19
但是你要注意
01:06:21
我現在說譬喻
01:06:22
譬喻是沒有絕對的
01:06:25
譬喻是舉一個例子 來講給你們聽
01:06:28
你若是要挑毛病的話 就不可能
01:06:31
譬喻是舉一個事物 好比說來講你聽
01:06:35
什麼是悲 什麼是慈
01:06:37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06:41
我常會引陳進興的故事
01:06:46
當時陳進興 那樣的為非作歹
01:06:50
最後為了走投無路 去威脅外國的大使館
01:06:57
去威脅那個武官
01:07:02
那時候那武官一家人 就真的是悲心
01:07:08
拿出真正的悲心出來
01:07:11
言語不通哦
01:07:14
你若稍微動一下 他就會把你幹掉
01:07:18
女兒又長得很漂亮 也會順便被強暴
01:07:24
但不是這樣子
01:07:26
他好好的用善意跟他溝通
01:07:30
和他比手畫腳
01:07:34
到最後陳進興心軟
01:07:37
小孩子在哭 也叫他們去泡牛奶
01:07:39
他也不威脅他們
01:07:41
雖然他有開一槍 去打到武官
01:07:45
但是他不是故意要打他的
01:07:47
是外面有騷動 緊張才會走火
01:07:52
但是呢 當時 他的心平靜下來之後
01:07:57
就感覺說他要來自首
01:08:03
現在人家打他 罵他 一味只說他不對之外
01:08:07
他就不會這樣意念翻滾了
01:08:09
因為他的心已經沒有痛苦
01:08:13
我做錯 應當接受法律的制裁啊
01:08:17
他的心就會達到了平靜
01:08:19
這個就是用悲心去感化他
01:08:22
而且他要銬手銬 要抓去的時候
01:08:26
這個武官的女兒 還靠過去親他的臉頰
01:08:30
說上帝會保祐你
01:08:33
什麼人有辦法 這樣做 我問你
01:08:36
就像另外有一個某人
01:08:38
我都對事不對人啦
01:08:40
好人的我都說名字
01:08:42
若是投機取巧的人 我都不說名字
01:08:44
但是你也大概知道在說誰
01:08:48
他女兒被人家綁票 被人家撕票後
01:08:52
恨就是恨
01:08:54
後來 記者問他說
01:08:58
人家武官的女兒原諒他
01:09:00
你難道沒辦法原諒他嗎
01:09:01
那個我做不到
01:09:03
那就沒有悲心了這樣說
01:09:07
那他也相當了解道理的人
01:09:10
也相當拜那個大法師 當師父的人
01:09:14
他就還沒有那個慈悲出來
01:09:16
還不如一個基督教徒
01:09:21
所以一個人的悲心啊
01:09:23
就是有辦法去原諒敵人
01:09:26
才是大悲心 對不對
01:09:30
這個故事 我以前曾經引過
01:09:32
我們再來 做一個共同的參考
01:09:36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學生
01:09:39
這個顏回 子貢和子路三個人
01:09:47
在那裡談事情
01:09:51
子路說人家若對我好 我就對人家好
01:09:56
人家若對我不好 我就對他不好
01:09:59
子貢說人家若對我好
01:10:02
我就對他好
01:10:04
人家若對我不好
01:10:05
我就勸解他
01:10:07
要聽就聽 不聽我就不理他
01:10:09
就離開他
01:10:12
顏回說人家若對我好
01:10:14
我就對他好
01:10:15
人家若對我不好 我也對他好
01:10:18
加倍對他好
01:10:21
三個人問孔子
01:10:23
孔子說子路是凡夫啦
01:10:28
是一般的人
01:10:30
一般的人 大家都這樣
01:10:32
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啊
01:10:33
你對我不好 我就對你不好
01:10:35
這是一定的 對不對
01:10:38
若是子貢
01:10:40
子貢是賢人 賢的人
01:10:44
你對我好 我也對你好
01:10:46
你若對我不好 我跟你勸解
01:10:48
你不聽 我就不理你
01:10:51
這是一個賢人
01:10:55
若是顏回呢
01:10:56
顏回就是聖人
01:10:59
因為你對我好 我就對你好
01:11:01
你對我不好 我就對你比我好的更好
01:11:06
來對你好
01:11:07
那就是慈悲 那個悲心
01:11:11
我們慈心是對一般人
01:11:14
悲心是對惡人
01:11:17
你罵我 我不會生氣
01:11:20
你糟蹋我 我也不會生氣
01:11:23
你討厭我 我不會討厭你
01:11:26
這才是真正的悲心
01:11:30
所以一個人 要達到大慈大悲
01:11:32
這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01:11:34
有辦法去原諒他人
01:11:37
好比像基督教 聖經裡的一句話
01:11:41
它說愛你的仇人
01:11:45
為你的仇人禱告
01:11:48
看哪一個人做得到
01:11:50
若要愛你的愛人 那個比較快啦
01:11:53
要愛你的仇人
01:11:55
就很有得拚了 愛你的仇人
01:11:58
仇人沒有向他報仇 就很好了
01:12:01
愛你的仇人
01:12:03
愛你的仇人 就是愛你的愛人
01:12:06
所以一個人的言論 你聽了就知道說
01:12:09
這個人的程度到哪裡
01:12:12
假使若說 那個人那麼惡劣
01:12:16
我才不管他
01:12:18
那這個人就是凡夫
01:12:21
他說那個人那麼壞 我們就做不到
01:12:24
若做得到我們也去勸化他
01:12:26
那這個人就是賢人
01:12:29
那個人做壞事
01:12:31
我還要去親近他
01:12:33
盡我的力量去勸化他
01:12:36
這就是聖人
01:12:39
所以呢 我在昨天 就是和這些師兄弟
01:12:44
在討論一個問題
01:12:47
他說到底文王…
01:12:50
一樣是聖人嘛
01:12:51
武王是聖人 文王也是聖人
01:12:54
兩個人的境界 哪一個比較高
01:12:58
我說文王的境界比較高
01:13:01
為什麼武王的境界比較高
01:13:03
文王在生前的時候
01:13:06
很多他的大臣 一直鼓勵征伐
01:13:10
因為這個紂王無道 你一定要征伐 解救百姓
01:13:16
但是文王一直不肯
01:13:18
怎麼樣他都不肯
01:13:21
文王死後 武王就起兵征伐
01:13:26
但是他也是聖人
01:13:27
為什麼是聖人
01:13:28
他解救百姓啊
01:13:29
因為紂王無道啊 百姓受苦啊
01:13:33
所以變成一個聖人
01:13:36
若論境界是文王比較高
01:13:39
什麼原因比較高
01:13:41
文王是要用 那個自然來淘汰
01:13:46
若武王是強制的淘汰
01:13:49
那就不一樣了
01:13:50
什麼原因
01:13:52
因為武王不是不關心百姓
01:13:56
因為他是臣 紂王是君
01:14:00
臣伐君就已經不忠了
01:14:05
而且他怎麼樣 才是自然淘汰
01:14:07
他用德性在感化各國君王
01:14:12
在當時八百位諸候
01:14:16
有分為九州九個角落
01:14:22
在這九個角落來說
01:14:24
我們在歷史上來看
01:14:26
在當時紂王無道的時候
01:14:31
三分之二歸順文王
01:14:36
怎麼樣叫做三分之二
01:14:37
九州的中間 有六州全都歸順文王
01:14:44
後面才剩三州
01:14:46
三州扣掉紂王 自己的一州只剩兩州
01:14:51
但是假如文王慢一點死
01:14:58
那兩州若再歸順文王 不理紂王
01:15:03
剩下他單獨一州而已
01:15:08
他的民眾若不服從他
01:15:13
他的兵若反抗他
01:15:15
他就自找死路 自己就滅亡了
01:15:18
哪裡需要去征伐他
01:15:20
這樣說比較快
01:15:22
所以呢 文王是取法自然 讓他這個國家滅亡
01:15:27
不用暴力征伐
01:15:30
武王他是為了要解救百姓 去征伐他
01:15:34
這個也沒有錯
01:15:36
但是作風就不同了
01:15:38
所以呢 文王可以說 是一個大聖人
01:15:42
若武王是只有聖人而已
01:15:45
所以我們說了脫生死
01:15:47
所以我們說聖人 什麼叫做聖人
01:15:49
我也曾引過啊
01:15:51
佛是聖人 菩薩也是聖人
01:15:54
羅漢也是聖人
01:15:56
境界不同 對不對
01:15:58
若是武王好比像什麼
01:16:00
好比像是菩薩的境界
01:16:04
文王就好比像佛的境界
01:16:06
就是不思善 不思惡
01:16:08
真正達到至聖的境界
01:16:11
所以孔子 才一直讚嘆文王
01:16:15
一直讚嘆
01:16:17
那個原因在那裡
01:16:18
不然有的人說 紂王的百姓在受苦
01:16:22
應該像武王 那樣征伐他才對
01:16:25
沒有錯 武王也沒有錯
01:16:27
不過還沒辦法 達到至聖的境界
01:16:31
因為文王也一再去關心 紂王所有的百姓
01:16:40
所以紂王的百姓 一直跑 一直跑
01:16:42
都跑來到這個西岐 來投靠文王
01:16:45
所有的都來投靠文王
01:16:49
所以我們就要來了解 聖人 聖人境界不同
01:16:55
文王已經達到什麼
01:16:59
達到大圓鏡智的境界
01:17:02
所以才說 道理很深奧的問題
01:17:05
現在這個四智 要如何去分別清楚
01:17:08
一個人有這個三個身 要有四智
01:17:12
三個身才三個智 要怎麼會有四個智
01:17:15
這是很奧妙的道理
01:17:17
你要從頭聽到尾
01:17:19
你若沒有從頭聽到尾
01:17:21
對於這個三身和四智 永遠你都分不清楚
01:17:25
三個身才三個智 怎麼會變成四個智
01:17:29
你就要知道三身和四智
01:17:32
本來是合為一體的東西
01:17:33
四智要如何去分別
01:17:37
大圓鏡智 等於是我們的法身
01:17:41
現在這個平等性智 就是他的報身
01:17:46
那麼剩下兩個智
01:17:48
這個內容要如何解釋
01:17:50
期望我們下期 再來做解釋
01:17:55
在座同修 大家午安
01:18:01
我們現在來翻六十四頁
01:18:08
最後一行
01:18:20
不然我們開始
01:18:23
復說偈曰
01:18:27
大圓鏡智性清淨
01:18:32
這一句話 我們上期已經說明過了
01:18:37
現在第二句
01:18:39
平等性智心無病
01:18:45
說這個平等性智 就是要心無病
01:18:51
對於這一句話
01:18:53
上期我們有引證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18:58
下午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解釋
01:19:04
平等性智 是轉末那識所得
01:19:15
成諸法平等作用之智也
01:19:23
佛學大辭典說 平等性智是什麼
01:19:30
是轉這個末那識
01:19:34
末那識就是 等於我們的第七識
01:19:40
因為來轉這個 第七識而所得
01:19:44
才會生成諸法 平等作用的智慧
01:19:50
對於這個末那識
01:19:52
我們來作個詳細的說明
01:19:5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19:59
末那識
01:20:01
八識中之第七識
01:20:05
以由第八識為所依
01:20:09
末那識譯為意識
01:20:14
佛學大辭典說
01:20:15
末那識是什麼
01:20:17
是我們八識 的中間的第七識
01:20:23
因為這個第七識 是來靠這個第八識
01:20:32
所以呢 這個末那識翻譯叫做意識
01:20:38
因為這個第七識若轉
01:20:43
好比說轉
01:20:46
它第七識 一定都轉到第八識去
01:20:51
所以第七識 由第八識為所依
01:20:57
但是末那翻譯成為中國話 就是叫做意識
01:21:03
我們詳細 來看修真錄的說明
01:21:06
第七識亦名意識
01:21:11
梵語曰末那
01:21:14
此識以思量為自性
01:21:19
與第六識以了別 為自性者不同
01:21:25
第七識與第六識 同名為意識
01:21:30
而實有異
01:21:33
然第六識 與第七識有何分別
01:21:38
第六識為對一切事物
01:21:41
而指揮前五識為其作業
01:21:46
第七識能斷惑證真 轉於第八識之心識
01:21:52
而得道果
01:21:55
故亦名曰媒識
01:22:00
六祖壇經云 五八六七果因轉
01:22:05
是第七識為因
01:22:09
而第八識為果也
01:22:13
現在我們修真錄這樣說
01:22:18
他說這個第七識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意識
01:22:25
若是梵語叫做末那
01:22:31
第七識是用這個思量
01:22:35
思量也可以叫做思考 為我們的自性
01:22:41
因為這個第七識 都是經過我們的腦筋
01:22:46
下去思考 去思量 而轉到第八識
01:22:52
和這個第六識
01:22:54
用這個了別 來做自性不一樣
01:22:58
因為第六識就是說 這樣好 那樣好
01:23:01
眼睛一直看到下面去
01:23:03
眼睛看低不看高
01:23:08
所以第七識和第六識 兩個都同名叫做意識
01:23:15
第六識是意識
01:23:17
第七識也是意識
01:23:20
不過實在 名字相同 意義不同
01:23:28
我們要知道 這個第六識的意識
01:23:31
和第七識的意識 怎麼樣分別
01:23:36
這個第六識 就是對於一切事物
01:23:40
來指揮這個前五識 為其作業
01:23:44
前五識就是眼睛 耳朵 鼻子 嘴巴和我們的身體
01:23:53
第六識的意識 就是在指揮前五識
01:23:57
譬如說 看到一個女孩很漂亮
01:24:02
那第六識就指揮
01:24:05
欸 看詳細一點
01:24:07
就目不轉睛一直看
01:24:10
那個賊眼就跑出來
01:24:14
譬如這個耳朵聽到 人家在說他的壞話
01:24:20
現在這個第六識 的意識就指揮
01:24:24
指揮這個嘴巴說 把他罵回來
01:24:26
就把他又咒又罵
01:24:28
這就是第六識 在指揮這個前五識
01:24:34
但是若第七識就不是了
01:24:37
第七識 它有辦法來斷惑證真
01:24:41
來轉到第八識
01:24:43
什麼是斷惑證真
01:24:45
比如看到 一個女孩子很漂亮
01:24:49
現在這個眼睛 就會來報告意識
01:24:52
意識就轉到第七識去
01:24:56
一樣意識啊
01:24:57
你若轉到下面 就是第六識
01:24:59
轉到上面就是第七識
01:25:01
轉到意識的時候 就會經過思量
01:25:06
唉 不要看她啦
01:25:08
臉轉到旁邊去啦 這樣子
01:25:10
現在就這樣指揮 它自然就轉到第八識去
01:25:18
這個第七識 就有辦法斷這個迷惑
01:25:21
來證這個真理
01:25:23
轉到第八識的心識 才能得到道果
01:25:28
所以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媒識
01:25:32
好比像在做媒人
01:25:34
轉到上面去
01:25:37
所以六祖壇經有一句話說
01:25:39
五八六七果因轉
01:25:44
五就是五識 前五識
01:25:49
八就是第八識
01:25:50
六就是第六識
01:25:52
七就是第七識
01:25:54
為什麼會叫做果因轉
01:25:56
因為前五識 和第八識都是果
01:26:03
第六識和第七識都是因
01:26:06
才會叫做果因轉
01:26:08
因為第六識會轉到第五識
01:26:11
第七識會轉到第八識
01:26:13
所以五識 八識就是果
01:26:15
六識 七識就是因
01:26:19
這就是第七識為因 第八識為果
01:26:23
這個原理在那裡
01:26:26
我們另外來看 三藏法數一句話
01:26:37
平等性智
01:26:40
謂如來觀一切法
01:26:44
與諸眾生皆悉平等
01:26:50
以大慈悲心
01:26:52
隨其根機示現開導
01:26:56
令其證入
01:26:58
是名平等性智
01:27:03
三藏法數說平等性智
01:27:07
就是佛祖 看著一切的事物和眾生
01:27:18
祂都視為平等
01:27:22
不管你是善人或惡人
01:27:26
不管你是聰明的或愚笨的
01:27:30
祂全都用那個平等的心
01:27:33
用這個大慈悲的心 隨著祂的根機
01:27:40
因為每個人 的根機不同啊
01:27:42
有的人聰明 有的人愚笨
01:27:44
有的腦筋轉得快 有的腦筋轉得慢
01:27:50
祂照著眾生 這個性欲來開導
01:27:58
可以讓他進入這個果位
01:28:03
這個名字叫做平等性智
01:28:07
所以六祖前面才說
01:28:10
不思善 不思惡
01:28:12
則明上座本來面目
01:28:15
因為一個人 若有那個平等的心出來
01:28:18
就不會有善惡的觀念
01:28:22
但是我這樣說 曾有人向我質詢
01:28:26
說老師 你說修行 若達到平等性智啊
01:28:31
就不會有善惡的心
01:28:34
假使說那個人 要搶你 要害你
01:28:40
若這樣說你也不會生氣嗎
01:28:44
所以你就要了解這一點
01:28:46
現在道理聽了 會走火入魔也是這樣子
01:28:49
道理聽了之後 會偏了也是這樣子
01:28:52
為什麼老師講話
01:28:55
這樣話會一直重複一直講 一直重複一直講
01:28:58
單單一個問題
01:29:00
引這樣引那樣 引好幾百樣
01:29:02
就是要讓你們了解
01:29:05
不然很多人道理聽一聽
01:29:08
說什麼不知道啊
01:29:10
不知道聽什麼
01:29:13
老師若真正在這裡說 讓你不知道聽什麼
01:29:17
我在這裡說了一個多鐘頭
01:29:21
都浪費了
01:29:22
你聽一個多鐘頭都浪費
01:29:25
一定要讓你聽懂
01:29:27
你聽不懂可以再問我
01:29:30
我很親切 很高興跟你解答
01:29:36
那個人雖然很惡
01:29:39
你們不要怨恨那個人
01:29:45
你所討厭 是討厭他做壞事
01:29:49
你說這個人去搶人
01:29:52
我所討厭是討厭他搶人
01:29:55
但是這個人 我不會討厭他
01:29:58
這樣說你若聽不懂 我舉例子
01:30:03
歷代古聖賢都要用譬喻
01:30:05
我說一個譬喻 你就聽得比較懂
01:30:09
例如說這一回所發生 陳進興的案件
01:30:15
他進去外交官的家裡
01:30:22
押那位外交官夫婦小孩
01:30:29
但是我們看到 也咬牙切齒說很可惡
01:30:35
但是我說厲害 就是他們裡面的人
01:30:39
那位武官失誤被打中一槍
01:30:44
若論理來說 肉可以將他咬起來
01:30:48
但是他女兒不是
01:30:49
用好言跟他溝通
01:30:52
他是討厭那種行為 不是討厭那個人
01:30:57
若討厭那個人 就不會跟他溝通了
01:31:00
對不對
01:31:01
就討厭他了 怎麼會跟他溝通
01:31:03
他就慢慢跟他溝通
01:31:05
溝通到最後 他才甘願投降
01:31:11
當時刑事進去 手銬腳鐐要銬起來之後
01:31:17
她過去親他的臉頰
01:31:19
說上帝原諒你
01:31:22
這就是平等性智
01:31:24
這樣跟你說 你聽得比較清楚
01:31:27
因為他所怨恨 是怨恨他作惡
01:31:31
不是怨恨那個人
01:31:33
另外一個就不是哦
01:31:35
另外一個記者跟她訪問說
01:31:39
若像這種場合你做得到嗎
01:31:41
那個我做不到
01:31:42
面目兇惡說我做不到
01:31:45
那也是一個高僧的徒弟
01:31:48
我說一個佛教徒 還不如一個基督教徒
01:31:51
我不是說全部的啦
01:31:53
是兩個來比較
01:31:58
所以呢 一個人有平等性智
01:32:00
和沒有平等性智 就是這樣子
01:32:03
譬如你若有 平等性智就是說
01:32:05
我所討厭 是討厭他為非作歹
01:32:08
但是他這個人也很可憐
01:32:10
他所有的下場 就是要捉去關
01:32:15
捉去槍決 將來要下地獄
01:32:17
你反而要可憐他
01:32:19
這才是叫做平等性智
01:32:21
不是恨那個人 是恨那個罪
01:32:25
你這個人 我很討厭你犯這個法
01:32:28
不是你並不是那一種
01:32:31
所以才會說
01:32:33
一個人你若有辦法 達到平等性智之後
01:32:36
就沒有善惡觀了
01:32:39
老師才會強調
01:32:40
來者同修 去者不留
01:32:42
來無歡喜 去無耽憂
01:32:43
這個道理在那裡
01:32:46
善的人和老師在一起 我也有這個心一樣
01:32:51
惡的人和我在一起
01:32:53
我這個心也是一樣
01:32:55
不會說善的人 我對你比較好
01:32:58
惡的人我對你比較不好
01:33:00
我不會這樣
01:33:02
不是老師厲害 我是學 學古聖賢
01:33:08
但是有人也曾問我
01:33:12
老師啊 萬一那個人明知道惡
01:33:17
你和他在一起 你不怕說被他利用
01:33:22
讓他陷害了
01:33:26
我說我不怕
01:33:30
當一個老師
01:33:32
當一個傳教者 你要有智慧
01:33:38
雖然說眾生平等
01:33:41
我們所討厭的是惡的
01:33:44
不是討厭人
01:33:46
但是呢 一樣要教眾生
01:33:49
就像現在三藏法數說的
01:33:53
隨其根機示現開導這句話
01:33:59
譬如說一位馴獸師
01:34:02
馴獸師就是全部在教牲畜
01:34:05
那個老師就對了
01:34:12
現在若要 教一隻兔子來表演
01:34:16
教一隻狗來表演
01:34:20
他只能摸摸頭來教牠
01:34:24
但是若你要教一隻虎 教一隻豹
01:34:28
那個如果稍為不小心 就會讓牠咬走了
01:34:31
所以手上就是拿一隻鞭子
01:34:34
要注意啦 看到要咬就鞭打下去
01:34:38
那是討厭牠的惡
01:34:39
為什麼討厭牠的惡
01:34:41
你要咬我 我就鞭打你啊
01:34:42
討厭牠的惡
01:34:44
但是鞭打之後 牠若乖就摸摸牠頭
01:34:49
所以呢 你再惡的人 也沒關係啊
01:34:52
你若善的人 我們可以睡同一張床
01:34:56
不善的人呢
01:34:57
不善的人來說
01:34:58
親近我們 也要好言引導啊
01:35:01
再惡來說我們也要勸化他
01:35:04
對不對
01:35:05
但是我們心裡 要有警覺心
01:35:08
看他行動作惡的時候
01:35:10
我們就要想辦法幫他轉
01:35:13
這就是傳道師轉變的問題
01:35:18
所以呢 假使你說要來
01:35:22
什麼人都不拒絕
01:35:25
你若要走 不管你是善人 惡人
01:35:28
所以我常強調什麼
01:35:30
啊 老師某人和你那麼好
01:35:33
你就會特別照顧他
01:35:35
某人我不時看見他 和你唧唧咕咕舉旗造反
01:35:41
你可能會很討厭他
01:35:42
我說不會
01:35:45
真正說你這樣對我很好
01:35:48
老師不高興
01:35:50
真正你拿東西送我 我也不高興
01:35:54
無論你怎麼樣恭敬老師 老師也不高興
01:36:01
你真正對我很不好 我不會生氣
01:36:05
你糟蹋我 我也不會生氣
01:36:08
老師會高興 怎麼樣才會高興
01:36:11
老師會高興就是 你照我的腳步去走
01:36:15
照古聖賢說的話去走
01:36:18
這樣我才會高興
01:36:20
你若為非作歹 我是討厭你那種行為
01:36:23
但是人 我並不會討厭
01:36:25
你來我照常和你在一起
01:36:28
這才是真正平等性智
01:36:32
所以呢 才會說來者同修
01:36:34
你若來善人 惡人 我不管你
01:36:37
去者不留
01:36:39
你若要走 善人 惡人我也不管你
01:36:41
這才是真正叫做平等性智
01:36:45
若一般傳道師不說這樣子
01:36:47
說這樣財源就斷了
01:36:50
我供養你 你不高興
01:36:52
我對你好 你不高興
01:36:54
我何必和你在一起 對不對
01:36:56
這樣就很奇怪
01:36:58
但是老師 是真正的心說出來
01:37:01
我是要跟 古聖賢的腳步來走
01:37:04
所以我才會說這種話
01:37:06
你若有智慧的人 要跟我走就走
01:37:10
不跟我走 老師沒辦法
01:37:13
所以有的頭腦 轉不過去的人
01:37:16
老師說那種話 說對他好他也不高興
01:37:20
這樣我們何必對他好
01:37:22
他的心理就變成這樣子
01:37:24
隨你的第六識和第七識
01:37:29
這兩個意識的轉變
01:37:32
現在六祖壇經 這裡就是全部要說
01:37:34
這個三身四智 就是全部要說這個
01:37:37
你儘管從頭到尾慢慢聽
01:37:39
聽完之後就知道說
01:37:40
我們的意識要怎樣轉
01:37:44
第六識和第七識的意識 要怎樣去轉
01:37:48
若轉得過去
01:37:49
就成佛 成仙 成菩薩
01:37:52
若轉不過去
01:37:54
若稍微出差錯 就到六道去了
01:37:59
這是在你的觀念而已
01:38:03
這個就是三藏法數所說的
01:38:07
再來
01:38:09
我們就看 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句話
01:38:14
第七識獨成平等性智
01:38:22
說這個第七識 獨立成為平等性智
01:38:27
所以現在若說平等性智
01:38:29
等於就是指第七識
01:38:33
那麼這個第七識 詳細再說個清楚
01:38:38
佛學大辭典這樣告訴我們
01:38:41
七識 八識中之第七識也
01:38:46
名末那識
01:38:48
末那為意
01:38:50
意為思量之義
01:38:52
了別第八識思量
01:38:55
我痴 我見 我慢 我愛
01:38:59
故名意識
01:39:03
此識為識體意
01:39:06
故名意識
01:39:08
前之第六識 以此意為所依
01:39:13
故名意識
01:39:15
因為別二識存梵名也
01:39:20
現在呢 這個裡面有四個注解
01:39:26
首先做說明
01:39:2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9:32
迷於無我之道理為我痴
01:39:37
但是現在這個無我 你就要注意哦
01:39:41
這個無我並不是指 無人 無我那個無我
01:39:45
這個無我就是說
01:39:48
根本呢 就沒有我的存在
01:39:53
迷於人若死掉 什麼都完蛋
01:39:57
人若死掉什麼都沒有了
01:40:00
現在世間這種理論很多
01:40:03
啊 人若死掉 什麼都沒有了
01:40:07
什麼有前生 什麼有後世
01:40:12
根本說這個無我
01:40:17
就是沒有因果論的人
01:40:20
人若死掉就都沒有了
01:40:22
等於我們說 是一種斷見的意思
01:40:28
無我就是斷見
01:40:30
一世都完蛋
01:40:31
一死都沒有了
01:40:34
不相信三世因果 不相信前後
01:40:40
這個就是叫做 迷於無我的道理為我痴
01:40:45
注解第二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0:48
指五蘊假和合之心身
01:40:53
視為常一之義
01:40:55
謂之我見
01:40:59
他來看這個五蘊
01:41:01
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
01:41:04
這個五蘊假和合 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的心
01:41:09
把它看成常一
01:41:12
常一就是永遠存在
01:41:16
人就是人
01:41:17
這個道理就是叫做我見
01:41:21
這個若依佛學 也可以說叫做常見
01:41:28
現在這個理論也有
01:41:29
我也常聽人這樣說
01:41:32
哪有什麼六道輪迴
01:41:35
人若死掉 下輩子出世再當人
01:41:40
猴子就是猴子 雞就是雞
01:41:43
雞若死掉 下輩子再當雞
01:41:45
猴子若死掉 下輩子再當猴子
01:41:48
當佛不是怎麼修養
01:41:51
我以前 就曾聽人家理論這樣說
01:41:54
他說這個人 就是一世又一世
01:41:58
無始劫來出世才會當佛
01:42:00
現在這一世你看
01:42:02
傻傻的 就是頭一個來出世
01:42:04
後世就聰明一點
01:42:06
再下一世又更聰明
01:42:08
再下一世又更聰明
01:42:09
修百世 千世 萬世之後 自然就當佛
01:42:13
這個就是叫做什麼
01:42:16
叫做這個我見
01:42:20
這個就是等於說 人死掉後就沒有了
01:42:23
這個就是說 人死掉後永遠都是人
01:42:27
這兩個就是相反的道理
01:42:32
注解第三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2:35
我慢
01:42:36
恃我而自貢高慢他也
01:42:41
我慢就是好比說 靠著我很聰明
01:42:44
靠著我很會 眼光高 看不起人家
01:42:48
這就叫做我慢
01:42:51
注解第四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2:56
我愛
01:42:58
於己妄執之我
01:43:00
深為愛者也
01:43:04
俗所謂自愛心
01:43:08
我愛就是自己 有一個妄執這個我
01:43:17
就像看到我自己 不會去顧慮別人
01:43:21
若說到我不舒服 我要去給醫生看
01:43:26
沒錢我要去爭取 肚子餓要來吃飯
01:43:29
別人餓死我不管他
01:43:33
世俗所說的叫做自愛心
01:43:37
在我們歷史上 以前這個墨子叫做兼愛
01:43:45
楊子叫做自愛
01:43:47
做善事說拔一毛而不施
01:43:51
拔一根頭髮來做善事 他都不肯
01:43:53
那叫做自愛
01:43:56
所以若自愛的人 他不會做善事
01:44:00
人家說某人啊
01:44:01
誰就很困苦 要不要援助他
01:44:04
要有錢自己不會去賺
01:44:07
要援助他什麼
01:44:08
錢拿不出來
01:44:10
若自愛的人啊 他根本愛我自己除外
01:44:17
別人我不要愛
01:44:19
別人若生病躺在地上 他也不理他啦
01:44:23
假使人家在喊救命 他也不理
01:44:27
這一種叫做我愛
01:44:29
這都是我們修行 一個很大的毛病啊
01:44:35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4:39
第七識
01:44:42
是八識的中間的第七識
01:44:46
名字叫末那識
01:44:49
末那翻成中國話叫做意
01:44:52
應該要說意識
01:44:54
意思就是思量的意義
01:44:59
它會了別這個第八識
01:45:03
來思量什麼
01:45:04
思量說我痴 我見 我慢 我愛
01:45:08
這不是修道的
01:45:09
這些都不可以
01:45:12
所以才叫做意識
01:45:15
這個識 就是我們識體的意
01:45:18
識體就是向上的意
01:45:21
所以這個名字 才叫做意識
01:45:24
不過這個之前的第六識
01:45:27
也叫做意識
01:45:30
因為前六識啊
01:45:31
這個意 是來依靠這個第七識
01:45:36
一個向上 一個向下
01:45:38
所以這個第六識 也叫做意識
01:45:42
為了要來分別這個 第六識和第七識這兩識
01:45:46
才存這個梵名
01:45:48
所以第七識 一般不說意識
01:45:51
第七識都說末那識
01:45:54
末那識也是意識
01:45:55
不過現在說 第七識也是意識
01:45:58
第六識也是意識 這樣就複雜了
01:46:00
所以它才將它分別
01:46:03
分別這兩識 才存這個梵名
01:46:06
梵名就是梵語 等於叫做末那識
01:46:10
末那識也是意識
01:46:13
第六識也是意識
01:46:16
但是一個是向上 一個是向下
01:46:21
那麼說到這個平等性智
01:46:25
我們現在來引這個 唯識論裡面一句話
六祖法寶壇經
57/103部影片
六祖法寶壇經 01
六祖法寶壇經 02
六祖法寶壇經 03
六祖法寶壇經 04
六祖法寶壇經 05
六祖法寶壇經 06
六祖法寶壇經 07
六祖法寶壇經 08
六祖法寶壇經 09
六祖法寶壇經 10
六祖法寶壇經 11
六祖法寶壇經 12
六祖法寶壇經 13
六祖法寶壇經 14
六祖法寶壇經 15
六祖法寶壇經 16
六祖法寶壇經 17
六祖法寶壇經 18
六祖法寶壇經 19
六祖法寶壇經 20
六祖法寶壇經 21
六祖法寶壇經 22
六祖法寶壇經 23
六祖法寶壇經 24
六祖法寶壇經 25
六祖法寶壇經 26
六祖法寶壇經 27
六祖法寶壇經 28
六祖法寶壇經 29
六祖法寶壇經 30
六祖法寶壇經 31
六祖法寶壇經 32
六祖法寶壇經 33
六祖法寶壇經 34
六祖法寶壇經 35
六祖法寶壇經 36
六祖法寶壇經 37
六祖法寶壇經 38
六祖法寶壇經 39
六祖法寶壇經 40
六祖法寶壇經 41
六祖法寶壇經 42
六祖法寶壇經 43
六祖法寶壇經 44
六祖法寶壇經 45
六祖法寶壇經 46
六祖法寶壇經 47
六祖法寶壇經 48
六祖法寶壇經 49
六祖法寶壇經 50
六祖法寶壇經 51
六祖法寶壇經 52
六祖法寶壇經 53
六祖法寶壇經 54
六祖法寶壇經 55
六祖法寶壇經 56
六祖法寶壇經 57
六祖法寶壇經 58
六祖法寶壇經 59
六祖法寶壇經 60
六祖法寶壇經 61
六祖法寶壇經 62
六祖法寶壇經 63
六祖法寶壇經 64
六祖法寶壇經 65
六祖法寶壇經 66
六祖法寶壇經 67
六祖法寶壇經 68
六祖法寶壇經 69
六祖法寶壇經 70
六祖法寶壇經 71
六祖法寶壇經 72
六祖法寶壇經 73
六祖法寶壇經 74
六祖法寶壇經 75
六祖法寶壇經 76
六祖法寶壇經 77
六祖法寶壇經 78
六祖法寶壇經 79
六祖法寶壇經 80
六祖法寶壇經 81
六祖法寶壇經 82
六祖法寶壇經 83
六祖法寶壇經 84
六祖法寶壇經 85
六祖法寶壇經 86
六祖法寶壇經 87
六祖法寶壇經 88
六祖法寶壇經 89
六祖法寶壇經 90
六祖法寶壇經 91
六祖法寶壇經 92
六祖法寶壇經 93
六祖法寶壇經 94
六祖法寶壇經 95
六祖法寶壇經 96
六祖法寶壇經 97
六祖法寶壇經 98
六祖法寶壇經 99
六祖法寶壇經 100
六祖法寶壇經 101
六祖法寶壇經 102
六祖法寶壇經 103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23000462
414ee2b8-36f5-4afe-8632-5e6ab23dd5e5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