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還鄉直指舊版98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還鄉直指舊版98
213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25年04月10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46
現在再接下去
00:02:49
以言地之博厚
00:02:54
無物不載
00:02:57
泰岱崧華
00:03:02
至重能負
00:03:05
江河溪澗
00:03:08
沖流能受
00:03:11
樹木草石
00:03:15
穿壓能忍
00:03:17
飛禽走獸
00:03:20
踐踏能容
00:03:24
耕鋤挖刨
00:03:30
能順一切變異殘壞
00:03:34
而皆無心也
00:03:37
對本文裡面有一個
00:03:40
泰岱崧華
00:03:44
這四字我們先作說明
00:03:47
再來解釋本文
00:03:49
泰山
00:03:52
世以為五嶽中之東嶽
00:03:56
亦曰泰岱
00:04:02
它說泰山是什麼
00:04:05
泰山是在世間
00:04:11
五嶽
00:04:12
大陸有一個五嶽
00:04:14
五嶽其中的東嶽
00:04:18
泰山有時候叫做泰岱
00:04:22
我們現在看這字岱
00:04:25
辭海這樣說
00:04:26
岱
00:04:27
音代
00:04:28
泰山別稱岱山
00:04:32
岱
00:04:32
音就是這字代
00:04:35
是泰山另外一個名字
00:04:38
所以泰山有時候叫做岱山
00:04:41
所以才說泰岱
00:04:43
泰岱就是東嶽
00:04:48
我們現在再看辭海
00:04:50
崧
00:04:51
山大而高也
00:04:54
崧就是山很大又高
00:04:58
再看辭海
00:05:00
華
00:05:02
戶跨切
00:05:04
山名
00:05:05
詳華山
00:05:08
現在這字不能讀作華
00:05:13
也不能讀作華
00:05:15
現在讀作華
00:05:18
切音
00:05:20
戶跨華
00:05:23
讀作華
00:05:26
這是山的名字
00:05:28
詳細看華山
00:05:32
辭海這樣說
00:05:34
華山
00:05:35
世以為五嶽中之西嶽
00:05:39
華山若是世間
00:05:41
都說是五嶽中的西嶽
00:05:46
現在來看本文的說明
00:05:50
它說你今天 要以地來作比喻
00:05:54
以地
00:05:55
以言地
00:05:56
就是要用地來作比喻
00:05:59
地的博厚
00:06:03
無論什麼東西
00:06:05
它都讓你踩在它的上面
00:06:10
像是泰山
00:06:13
或是華山
00:06:16
它為什麼只說泰山和華山
00:06:20
其它的山怎麼沒說
00:06:23
這是代表中國全部的山
00:06:27
因為一個東嶽一個西嶽
00:06:30
就是東西嶽來當代表
00:06:32
中國的山 若要比喻出來講不完
00:06:36
所以以東西兩大山嶽
00:06:41
來作比喻
00:06:43
說泰山和華山
00:06:46
那麼大座的山
00:06:48
那麼重的山
00:06:50
它都撐住了
00:06:53
它也不會說辛苦
00:06:57
你想江河溪澗
00:07:02
澗就是等於
00:07:08
田中水道就是澗
00:07:11
溪就是比較小條的
00:07:14
像是濁水溪
00:07:16
或是各種虎尾溪
00:07:21
這叫做溪
00:07:22
河
00:07:23
像是淡水河就是河
00:07:25
江
00:07:26
像是中國的長江就是江
00:07:28
大溝就對了
00:07:31
這樣在它的土上流衝
00:07:36
它都可以忍受
00:07:39
樹木草石頭
00:07:43
壓在地上它也沒關係
00:07:48
你想鳥野獸
00:07:51
在那踐踏拉糞
00:07:54
它也沒關係
00:07:55
也可以容納
00:07:57
鋤頭拿起來掘
00:08:01
像是鐮刀拿來
00:08:05
一直割草
00:08:08
它就都沒關係
00:08:10
它可以順一切的變異殘壞
00:08:15
它都無心
00:08:18
無心就是無所住心
00:08:20
一個人若學這樣
00:08:22
忍辱道就生出來
00:08:23
對不對
00:08:25
所以現在就是用天比喻
00:08:29
用地比喻
00:08:30
說一個人要忍辱
00:08:31
就是要學這樣
00:08:32
學像是天這樣
00:08:34
學像是地這樣
00:08:37
再來
00:08:40
以言海之容納
00:08:45
匯歸泉水
00:08:48
日夜不息
00:08:50
千年萬載
00:08:52
不見有餘
00:08:55
清濁甜苦之水
00:08:59
來入皆收
00:09:01
魚蝦蟹鱉橫遊
00:09:07
黿鼉蛟龍卵育
00:09:12
均由他
00:09:14
一切污穢濁垢
00:09:18
不潔不淨之物
00:09:20
而無不容也
00:09:24
現在用海來比喻
00:09:26
前面比喻天
00:09:28
現在比喻地
00:09:30
第三步比喻海
00:09:33
它說海容納萬物
00:09:37
所有的泉水
00:09:42
最終都流到海裡去
00:09:45
從早到晚沒休息
00:09:48
幾千年幾萬年
00:09:50
不見海被填滿
00:09:52
水一直流過去一直流過去
00:09:54
就不見海水被填滿
00:09:57
無論乾淨的水
00:09:58
無論骯髒的水
00:10:00
無論甜的水
00:10:01
無論苦的水
00:10:03
海也照常說來
00:10:06
它都沒關係
00:10:09
魚蝦螃蟹毛蟹龜鱉
00:10:16
都在那裡游
00:10:18
在那竄
00:10:22
黿鼉
00:10:26
黿就是大隻的鱉
00:10:28
鼉就是大隻的龜
00:10:30
像是海龜
00:10:31
像是蛟龍
00:10:34
在那生卵生小烏龜小鱉
00:10:40
它也都沒關係
00:10:40
不理你
00:10:43
一切無論再髒的東西
00:10:46
再不乾淨的東西
00:10:48
你流到海裡
00:10:51
它也照常接收
00:10:55
再接下去
00:10:56
學道之人
00:10:58
如能天之量
00:11:02
地之厚
00:11:04
海之寬
00:11:06
便是真修之妙諦
00:11:10
還鄉之捷徑
00:11:13
永無瞋恨
00:11:16
長為仙佛
00:11:18
豈不快哉
00:11:22
它說今天學道的人
00:11:24
像是剛剛跟你比喻的
00:11:26
像天的度量
00:11:29
像地的寬厚
00:11:32
像海容納一切
00:11:36
這就是什麼
00:11:38
就是真正要修真理的人
00:11:40
妙諦就是很奧妙的道理
00:11:43
也是你今天要回到故鄉
00:11:47
佛鄉仙鄉這條路
00:11:51
所以你今天 永遠無瞋恨的心
00:11:55
你就能夠成仙成佛
00:11:59
這難道不是 一件很快樂的事嗎
00:12:04
說很快樂
00:12:05
不過要做大家就像是割肉
00:12:07
很痛苦
00:12:09
你若割得起來
00:12:11
就像是金剛經說的
00:12:12
節節肢解
00:12:13
你若真的割得起來
00:12:15
這樣就是
00:12:16
你若成仙成佛 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00:12:21
再接下去
00:12:24
奈世之好動氣者
00:12:29
不知養氣
00:12:32
或因境遇不順
00:12:34
所謀不遂
00:12:37
物有所失
00:12:39
嫉人之能
00:12:40
性情不投
00:12:42
衣食不足
00:12:43
種種生瞋
00:12:46
或為人觸犯
00:12:48
記人小過
00:12:50
求人不應
00:12:53
人不順己
00:12:55
因而結恨
00:12:57
凡此瞋恨之病根
00:13:00
皆不善養氣者之過
00:13:06
不過很無奈
00:13:09
世間的人
00:13:10
愛動脾氣的人
00:13:13
他今天
00:13:17
不如養氣的人
00:13:19
好動氣的人不如養氣的人
00:13:24
有的人因為環境不順
00:13:29
有的人要做的事
00:13:33
無法完成他的願望
00:13:37
有的人東西不見
00:13:41
有的人忌妒別人的才能
00:13:45
有的人性情不合
00:13:49
有的人吃穿無法滿足
00:13:55
各種會生出瞋心
00:13:59
有的人來 觸犯糟蹋侮辱我們
00:14:07
吃飽只會想對方的過失
00:14:11
都記在心裡
00:14:16
有時候求人
00:14:19
人家不答應
00:14:21
人家若不順他就結恨
00:14:26
這都是瞋恨的病根
00:14:30
都是不會養氣的人的過失
00:14:35
再接下去
00:14:37
豈不聞至聖躬自厚責
00:14:43
而薄責於人
00:14:47
你們要注意
00:14:48
我們的課本少一個字
00:14:51
豈不聞至聖躬自厚責
00:14:56
少那字責字
00:14:58
少寫了
00:14:59
而薄責於人
00:15:03
它說
00:15:05
我們難道沒聽過一句話
00:15:10
說什麼
00:15:11
說世間人都無法
00:15:13
自就是自己
00:15:16
責備自己
00:15:19
那別人呢
00:15:20
責備少一點
00:15:21
薄就是少
00:15:24
責備別人少一點
00:15:26
責備自己多一點
00:15:29
現在的人都不責備自己
00:15:31
吃飽就只會責備別人
00:15:34
這就像是王善人說的
00:15:36
要找別人的好處
00:15:37
認自己的不是
00:15:39
這句話
00:15:42
所以對於豈不聞至聖
00:15:45
至聖是什麼
00:15:46
至聖就是指孔子啊
00:15:49
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說明
00:15:52
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00:15:55
曰至聖者
00:15:59
即指至聖先師也
00:16:03
孔子嘗言
00:16:06
君子求諸己
00:16:08
故曰
00:16:10
豈不聞至聖躬自厚責
00:16:17
而薄責於人
00:16:20
對本文
00:16:24
我們現在 來看裡面兩個注解
00:16:29
注解第一
00:16:30
辭海這樣說
00:16:33
至聖先師
00:16:35
孔子諡號也
00:16:38
禮中庸謂孔子天下至聖
00:16:42
至聖之號本此
00:16:45
稱先師者
00:16:48
孔子為萬世師表也
00:16:52
對這個師表先作說明
00:16:55
辭海這樣說
00:16:56
師表
00:16:57
為人師法
00:16:59
為世表率
00:17:01
故曰師表
00:17:04
它說何謂師表
00:17:07
可以讓別人學我們的模樣
00:17:11
我們要以身作則
00:17:14
你要叫別人做
00:17:16
叫別人做
00:17:17
我們自己先以身作則
00:17:20
做模範給他看
00:17:22
能夠做才可以說是師表
00:17:24
沒辦法做 就沒資格說師表了
00:17:29
所以辭海說
00:17:31
至聖先師就是孔子
00:17:34
祂歸聖之後所取的名字
00:17:41
在禮記中庸說 孔子天下至聖
00:17:45
至聖這個號就是在這
00:17:48
現在說先師
00:17:50
孔子就是萬世師表
00:17:54
所以人家才 稱呼祂至聖先師
00:17:58
注解第二
00:18:00
辭海這樣說
00:18:02
求
00:18:02
責也
00:18:03
論語衛靈公
00:18:05
君子求諸己
00:18:07
小人求諸人
00:18:09
注
00:18:10
君子責己
00:18:11
小人責人
00:18:15
辭海說求
00:18:16
求就是責備
00:18:19
現在的人不懂
00:18:20
求當作什麼
00:18:21
要求的求
00:18:22
不是
00:18:23
這個求是責備
00:18:26
在論語衛靈公篇說
00:18:29
君子求諸己
00:18:31
小人求諸人
00:18:32
那個注解怎麼說
00:18:34
說君子責備自己
00:18:38
小人是責備別人
00:18:41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18:45
現在說至聖
00:18:47
就是指至聖先師孔子
00:18:53
孔子一句話說
00:18:55
君子求諸己
00:18:56
就是現在辭海所說的
00:19:01
這句話是出自於衛靈公篇
00:19:05
所以才說
00:19:06
豈不聞至聖躬自厚責
00:19:09
躬就是是身體
00:19:10
自就是自己
00:19:12
說孔子祂自己
00:19:15
厚就是大大責備自己
00:19:18
自就是自己
00:19:20
而薄責於人
00:19:21
薄就是等於輕輕的
00:19:25
責備別人是輕輕的
00:19:27
責備自己要比較重
00:19:32
不過現在的人不是
00:19:33
都掩護自己責備別人
00:19:36
現在的社會
00:19:38
變成一種相反
00:19:42
那麼
00:19:44
現在在辭海
00:19:46
引論語衛靈公篇說
00:19:48
君子求諸己
00:19:50
小人求諸人
00:19:51
這句話
00:19:53
我們來看一個各家的論說
00:19:57
你就瞭解
00:19:58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篇
00:20:01
子曰
00:20:02
君子求諸己
00:20:05
小人求諸人
00:20:07
這篇剛剛在辭海有解釋過
00:20:11
現在看各家的論說
00:20:14
朱熹夫子這樣說
00:20:16
君子無不反求諸己
00:20:20
小人反是
00:20:23
說君子沒有一個人
00:20:26
不反過來責備自己
00:20:30
小人就相反
00:20:32
小人絕對不責備自己
00:20:35
都是要責備別人
00:20:38
所以邢昺先生才說
00:20:41
此章言君子責於己
00:20:44
小人責於人
00:20:46
求
00:20:46
責也
00:20:47
諸於也
00:20:50
他說這章 就是說君子責備自己
00:20:53
小人責備別人
00:20:56
這個求就是責
00:20:57
責備的責
00:21:00
諸就是於
00:21:01
這字於
00:21:04
現在再看皇侃先生
00:21:07
求
00:21:08
責也
00:21:09
君子自責己德行之不足
00:21:13
而不責人也
00:21:15
小人不自責己
00:21:17
而責人也
00:21:19
皇侃先生說求是什麼
00:21:22
就是責備
00:21:23
君子自己 責備自己的德行不夠
00:21:29
他不會去責備別人
00:21:32
小人
00:21:34
他不責備自己
00:21:36
吃飽就只會責備別人
00:21:40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21:43
君子責己而不責於人
00:21:46
故成其道也
00:21:48
小人則反是
00:21:50
惟知責人而不自責於己
00:21:54
故違道敗德
00:21:56
故曰
00:21:57
君子求諸己
00:21:58
小人求諸人
00:22:00
求
00:22:01
責也
00:22:01
諸
00:22:02
於也
00:22:05
呂純陽祖師說
00:22:07
君子責備自己
00:22:09
他不會責備別人
00:22:11
所以才成全他的道
00:22:14
小人相反
00:22:17
只知道要責備別人
00:22:19
他沒有要責備自己
00:22:22
所以才違背道敗德
00:22:25
所以才說君子求諸己
00:22:28
小人求諸人
00:22:30
這個求就是責被
00:22:32
諸就是於
00:22:34
修真錄這樣說
00:22:37
天下最小人者
00:22:40
但見人過而責於人
00:22:43
責人過者
00:22:45
成己之罪愆
00:22:47
君子反是
00:22:49
但見己過而責於己
00:22:51
責己者
00:22:52
成己之道德
00:22:55
修真錄這樣說
00:22:58
說天下最小人是什麼
00:23:01
就只有看到別人的過失
00:23:03
要責備別人
00:23:06
責備別人的過失
00:23:09
就成全自己的罪過
00:23:12
罪愆就是罪過
00:23:14
君子相反
00:23:17
只有看到自己的過失
00:23:19
來責備自己
00:23:21
責備自己 能成全自己的道德
00:23:27
現在我們再進一步
00:23:29
看王善人一句話
00:23:31
王善人嘉言錄一句話
00:23:36
修好的人多
00:23:40
得好的人少
00:23:44
是因為什麼呢
00:23:47
就因為心裏存的 都是別人的不好
00:23:54
又怎能得好呢
00:23:58
王善人這樣說
00:24:00
說若是修很好的人很多
00:24:05
不過得到好的人很少
00:24:09
何謂得到好
00:24:10
等於說修行的人很多
00:24:14
成功的人很少
00:24:17
王善人是北方的人
00:24:20
所以他講的話有時候你
00:24:22
以我們用國語臺語
00:24:25
有時候聽比較不懂
00:24:28
這是因為什麼
00:24:31
因為他的心裡
00:24:34
都存別人的不好
00:24:37
都他不好他不好
00:24:40
這樣的話你要怎麼得到好
00:24:42
這樣的話你要怎麼成功
00:24:44
這樣說比較快
00:24:48
修的人很多
00:24:49
得到成功的很少
00:24:52
這就是什麼
00:24:53
就是你的心裡 都是別人不好
00:24:55
若是這樣要怎麼成功
00:24:59
六祖壇經這樣說
00:25:02
若真修道人
00:25:03
不見世間過
00:25:05
若見他人非
00:25:07
自非卻是左
00:25:09
他非我不非
00:25:11
我非自有過
00:25:13
但自卻非心
00:25:14
打除煩惱破
00:25:18
六祖說
00:25:20
假使真的要修道的人
00:25:24
他就不會去看 世間別人的過失
00:25:29
無論誰的過失他不看
00:25:33
各人修各人的
00:25:35
他壞是他家的事
00:25:38
假使你吃飽 只會看別人的錯誤
00:25:41
非就是不對
00:25:44
這樣的話 你自己的錯誤更大
00:25:51
別人不對我沒有不對
00:25:55
這樣的話你自己的錯誤
00:25:58
你的過失就很多
00:26:02
假使你自己
00:26:04
能夠將 別人有錯誤的心拿掉
00:26:10
這樣你的煩惱自然就沒了
00:26:13
你吃飽只要找別人的麻煩
00:26:15
你煩惱當然多
00:26:17
你若不要去找別人的煩惱
00:26:20
別人的事
00:26:20
你怎麼會有煩惱
00:26:23
這樣說比較快
00:26:26
六祖壇經又一句話
00:26:29
常見自心過愆
00:26:31
不見他人是非好惡
00:26:36
六祖壇經說
00:26:38
不管何時
00:26:39
你就要看到 你自己心裡的過失
00:26:44
不要去看別人對不對
00:26:46
好壞你不要去看
00:26:49
看你自己就好
00:26:50
不要去看別人
00:26:54
讀書錄這樣說
00:26:57
日省己過之不暇
00:27:00
何暇責人之過
00:27:05
它說每天要 反省自己的過失
00:27:08
就沒時間了
00:27:10
不暇就是沒時間
00:27:12
你哪有時間 再去責備別人的過失
00:27:17
你吃飽曾想過
00:27:18
我哪裡不對我哪裡不對嗎
00:27:21
你自己要責備自己沒時間
00:27:25
你哪有時間 再去責備別人的過失
00:27:28
這是很有趣的道理
00:27:32
再來法語彙這樣說
00:27:35
世人大病
00:27:38
只自己不肯認差
00:27:41
所以多鬱多怒
00:27:44
若能自反自修
00:27:46
則吝氣自消
00:27:50
現在這樣讀作太
00:27:51
不能讀作大
00:27:53
寫大
00:27:53
但是要讀作太
00:27:55
說世間的人毛病很大
00:28:01
是什麼原因你的毛病很大
00:28:05
只有你自己 不肯認你的差錯
00:28:09
自己不對你沒有要承認
00:28:12
所以你的心裡很鬱悶
00:28:16
就很會生氣
00:28:19
假使你有辦法自己反省
00:28:23
自己修
00:28:25
這樣你心裡的吝氣就消了
00:28:29
不然你不管何時
00:28:30
心裡都鬱悶
00:28:32
你若能夠反省自己修
00:28:35
你心裡所鬱悶的就都消了
00:28:40
聶雙江這樣說
00:28:43
聖人過多
00:28:45
賢人過少
00:28:47
愚人無過
00:28:49
蓋過必學而後見也
00:28:52
不學者
00:28:53
冥行
00:28:54
妄作以為常
00:28:56
不復知過
00:28:59
聶雙江這樣說
00:29:01
說聖人的過失很多
00:29:05
賢人的過失就比較少
00:29:09
愚人都沒有過失
00:29:13
講到這句話
00:29:14
有人就感到疑問
00:29:17
聖人哪有什麼過失
00:29:21
愚人怎麼會沒有過失
00:29:24
這句話是一種
00:29:27
自己反省的話
00:29:31
也像是
00:29:34
一種諷刺的話
00:29:38
聖人為什麼過失多
00:29:40
我來舉一個堯帝就好
00:29:43
有一次說萬歲爺
00:29:46
現在某某地方飢荒
00:29:49
受災難
00:29:50
百姓都在受苦
00:29:54
堯帝怎麼說
00:29:55
這我的過失
00:29:58
一些大官說奇怪
00:30:00
乾旱
00:30:03
地方災難
00:30:04
這是天做事的
00:30:05
怎麼說萬歲爺祢的過失
00:30:07
祂說這是我的過失
00:30:10
因為寡人德行薄
00:30:12
我德行不好
00:30:15
因為我德行不好
00:30:18
致使天責備我的子民
00:30:21
責備我的百姓
00:30:23
這個罪過都是我這樣說
00:30:26
這樣聖人過失有沒有很多
00:30:30
有一次抓到一個賊
00:30:33
來見堯帝
00:30:35
堯帝說這都是我的錯誤
00:30:38
他說萬歲爺
00:30:40
這個當賊 怎麼會是你的錯誤
00:30:42
說是
00:30:43
因為寡人德行很薄
00:30:47
德行很薄
00:30:48
我無法感化世人
00:30:52
今天我政治不好
00:30:55
他才會去當賊
00:30:57
假使我政治好
00:30:59
百姓安居樂業
00:31:01
誰要當賊
00:31:04
今天社會亂成這樣
00:31:05
都是寡人的錯誤
00:31:07
都是我一個人的罪過
00:31:10
這樣聖人真的過失很多
00:31:13
這是自責的過失
00:31:16
不是別人責備他的過失
00:31:17
假使現在的人當官
00:31:19
你若能夠責備
00:31:21
今天治安不好 都是我的過失
00:31:23
事情就很好解決了
00:31:26
不是
00:31:26
都責備別人
00:31:28
你不對你不對
00:31:30
那賢人呢
00:31:32
賢人過失比較少啊
00:31:34
為什麼賢人的過失比較少
00:31:37
我若不對我會承認
00:31:41
我若是沒有不對
00:31:42
我不會承認
00:31:43
過失就比較少
00:31:45
他自己不對會承認
00:31:47
不過別人的不對
00:31:48
他不會承認
00:31:49
這樣賢人的過失比較少
00:31:51
若是愚人
00:31:52
愚人都無過失
00:31:55
為什麼無過失
00:31:57
舉個例來說
00:31:58
某人啊
00:32:00
你不要對你父親大小聲
00:32:03
為什麼我哪裡不對
00:32:06
別人在打父親你有看到嗎
00:32:08
有的不讓父親吃飯
00:32:09
你有看到嗎
00:32:10
我對父親頂嘴兩句而已
00:32:12
是哪裡不對
00:32:14
他沒有要承認啊
00:32:15
對不對
00:32:17
某人啊
00:32:18
你做生意有天良一點
00:32:20
你這樣一斤秤不夠
00:32:24
以前都用秤子
00:32:27
你這樣一斤 差不多才十五兩
00:32:30
很天良很天良
00:32:32
世間做生意的人 沒有我這麼天良
00:32:34
別人一斤十三兩十四兩的
00:32:36
你有看過嗎
00:32:37
我是比較少一點而已
00:32:39
十六兩還是可以算的
00:32:41
天下我最有良心
00:32:43
哪裡不對
00:32:44
他沒有要承認
00:32:46
這就是愚人無過失啊
00:32:49
這是很諷刺的話
00:32:53
你要知道
00:32:55
過失就要學道之後
00:32:57
才看得出來
00:33:00
若不學道的人呢
00:33:02
他就亂走啊
00:33:04
就像是瞎子亂撞
00:33:06
若是做錯當作吃飯碗
00:33:11
就像是三餐吃飯
00:33:12
做錯就像是三餐吃飯
00:33:14
就是平常
00:33:16
大家都這樣
00:33:17
不是只有我一個而已
00:33:20
這樣你就不知道過失
00:33:22
我們現在翻二十三頁
00:33:30
第一行
00:33:33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3:36
豈不聞至聖 躬自厚責而薄責於人
00:33:45
你要注意課本少一個字
00:33:49
要說自厚責而薄責於人
00:33:54
這個意思就是說
00:33:55
你難道沒有聽過
00:34:00
孔子說一句話
00:34:02
至聖就是指孔子
00:34:05
說我們自己要責備自己
00:34:09
厚責就是說 要重重責備自己
00:34:13
責備別人 我們就輕輕去責備
00:34:18
對這句話我們上期
00:34:20
已經有引證很多事例
00:34:24
所以今晚
00:34:26
我們最後再來引一段文
00:34:29
我們來看
00:34:31
王善人嘉言錄一句話
00:34:34
王善人嘉言錄
00:34:38
君子求己
00:34:41
小人求人
00:34:45
君子無德怨自己
00:34:49
小人有過怨他人
00:34:53
嘴裏不怨
00:34:56
心裏怨
00:34:58
越怨心裏越難過
00:35:02
怨氣有毒
00:35:04
存在心裏
00:35:06
不但難受
00:35:08
還會生病
00:35:10
等於自己服毒藥
00:35:14
王善人嘉言錄這樣說
00:35:17
說君子責備自己
00:35:21
你們要注意這字求
00:35:23
這個求一般人若不知道
00:35:28
當作要求的求
00:35:30
但是這字求是責備
00:35:32
我們上期有講過了
00:35:36
說君子是責備自己
00:35:40
小人是責備別人
00:35:44
君子自己說自己沒德行
00:35:50
都怨歎自己
00:35:53
做什麼不順利
00:35:56
他都怨歎自己
00:35:57
說自己沒德行
00:36:00
小人若有過失
00:36:03
他做錯
00:36:05
不責備自己
00:36:07
反而要怨歎別人
00:36:11
雖然有的人嘴上沒有怨歎
00:36:16
不過他的心裡在怨歎
00:36:20
越怨他的心就越難過
00:36:25
怨氣有毒
00:36:29
怨氣若放在心裡
00:36:32
不但有時候很難受
00:36:36
結在心裡很痛苦
00:36:39
而且也時候結了還會生病
00:36:43
就像是自己吃毒藥一樣
00:36:46
這是王善人嘉言錄裡講的
00:36:52
另外我們來看
00:36:54
中庸第十四章
00:36:58
裡面這篇文
00:37:02
在上位
00:37:04
不陵下
00:37:06
在下位
00:37:08
不援上
00:37:10
正己而不求於人
00:37:13
則無怨
00:37:15
上不怨天
00:37:17
下不尤人
00:37:20
中庸第十四章裡面這樣說
00:37:24
說我們若在上位
00:37:26
何謂上位
00:37:28
當官的話就是可以說上司
00:37:32
以一個團體來說
00:37:34
就是這些幹部
00:37:37
以公司來說
00:37:38
等於就是老闆主管
00:37:42
你若在上位
00:37:44
不會欺負下面的人
00:37:48
若在下位的人
00:37:51
不會對上位的人諂媚
00:37:55
糾正自己
00:37:58
他不會去責備別人
00:38:01
這樣的話就無怨
00:38:05
若在上不怨歎天不公道
00:38:09
在下不會怨歎別人陷害我
00:38:12
這就是中庸裡所說的
00:38:20
另外孟子離婁章句下
00:38:23
裡面一句話這樣說
00:38:26
有人於此
00:38:29
其待我以橫逆
00:38:32
則君子必自反也
00:38:36
我必不仁也
00:38:38
必無禮也
00:38:40
此物奚宜至哉
00:38:44
在孟子離婁章 句下裡這樣說
00:38:49
說假使有一個人
00:38:52
遇到一個環境
00:38:56
人家對待我橫逆
00:39:00
人家侮辱我們
00:39:02
糟蹋我們
00:39:03
欺負我們
00:39:06
若是君子呢
00:39:09
一定自己反省
00:39:12
反省什麼
00:39:13
說我一定不仁
00:39:17
因為別人欺負我
00:39:19
我就當作
00:39:19
大概我對別人不好
00:39:22
別人侮辱我
00:39:23
有可能我得罪別人
00:39:26
所以我必不仁也
00:39:28
我必無禮也
00:39:30
我絕對對別人不好
00:39:32
人家才會侮辱我
00:39:35
不然此物
00:39:37
此物就是指橫逆
00:39:39
說不然橫逆
00:39:41
他怎麼 不橫逆別人要橫逆我
00:39:45
這句話要記得
00:39:46
所以世間人若遇到
00:39:48
別人侮辱我們
00:39:49
我們就想說
00:39:51
絕對不會
00:39:52
我們沒做錯
00:39:53
而別人侮辱我們
00:39:54
也不會我們沒得罪人
00:39:55
而別人侮辱我們
00:39:56
絕對不會這樣
00:39:58
我們一定有得罪人的地方
00:40:02
這樣來說
00:40:03
我們的心就會平靜
00:40:04
我們就不會去責備別人
00:40:08
我們現在看下文
00:40:11
看二十三頁第一行
00:40:16
倒數第十二字
00:40:21
顏子犯而不校
00:40:27
無瞋無恨
00:40:30
可以為聖
00:40:33
有瞋有恨
00:40:35
不免為狂
00:40:37
此聖狂之所由分也
00:40:44
說顏回
00:40:50
人家冒犯祂
00:40:55
祂不會計較
00:40:58
祂沒有瞋恨的心
00:41:01
所以祂可以當聖人
00:41:05
一個人若有瞋恨的心
00:41:09
這樣的話你這人就暴躁
00:41:12
狂
00:41:12
狂就是暴躁
00:41:14
這就是聖人和暴躁的凡夫
00:41:19
有所分別
00:41:23
若講到顏子犯而不校這句話
00:41:26
本來是出自於論語
00:41:30
所以論語我們有說過
00:41:33
不過我們每一課
00:41:37
有時候引證難免會重複
00:41:40
為什麼
00:41:40
因為這篇文有引
00:41:43
顏子犯而不校這段文
00:41:45
當然我們在本經
00:41:48
也是要引證
還鄉直指(舊版)
98/100部影片
還鄉直指舊版 01
還鄉直指舊版 02
還鄉直指舊版 03
還鄉直指舊版 04
還鄉直指舊版 05
還鄉直指舊版 06
還鄉直指舊版 07
還鄉直指舊版 08
還鄉直指舊版 09
還鄉直指舊版 10
還鄉直指舊版 11
還鄉直指舊版 12
還鄉直指舊版 13
還鄉直指舊版 14
還鄉直指舊版 15
還鄉直指舊版 16
還鄉直指舊版 17
還鄉直指舊版 18
還鄉直指舊版 19
還鄉直指舊版 20
還鄉直指舊版 21
還鄉直指舊版 22
還鄉直指舊版 23
還鄉直指舊版 24
還鄉直指舊版 25
還鄉直指舊版 26
還鄉直指舊版 27
還鄉直指舊版 28
還鄉直指舊版 29
還鄉直指舊版 30
還鄉直指舊版 31
還鄉直指舊版 32
還鄉直指舊版 33
還鄉直指舊版 34
還鄉直指舊版 35
還鄉直指舊版 36
還鄉直指舊版 37
還鄉直指舊版 38
還鄉直指舊版 39
還鄉直指舊版 40
還鄉直指舊版 41
還鄉直指舊版 42
還鄉直指舊版 43
還鄉直指舊版 44
還鄉直指舊版 45
還鄉直指舊版 46
還鄉直指舊版 47
還鄉直指舊版 48
還鄉直指舊版 49
還鄉直指舊版50
還鄉直指舊版51
還鄉直指舊版52
還鄉直指舊版53
還鄉直指舊版54
還鄉直指舊版55
還鄉直指舊版56
還鄉直指舊版57
還鄉直指舊版58
還鄉直指舊版59
還鄉直指舊版60
還鄉直指舊版61
還鄉直指舊版62
還鄉直指舊版63
還鄉直指舊版64
還鄉直指舊版65
還鄉直指舊版66
還鄉直指舊版67
還鄉直指舊版68
還鄉直指舊版69
還鄉直指舊版70
還鄉直指舊版71
還鄉直指舊版72
還鄉直指舊版73
還鄉直指舊版74
還鄉直指舊版75
還鄉直指舊版76
還鄉直指舊版77
還鄉直指舊版78
還鄉直指舊版79
還鄉直指舊版80
還鄉直指舊版81
還鄉直指舊版82
還鄉直指舊版83
還鄉直指舊版84
還鄉直指舊版85
還鄉直指舊版86
還鄉直指舊版87
還鄉直指舊版88
還鄉直指舊版89
還鄉直指舊版90
還鄉直指舊版91
還鄉直指舊版92
還鄉直指舊版93
還鄉直指舊版94
還鄉直指舊版95
還鄉直指舊版96
還鄉直指舊版97
還鄉直指舊版98
還鄉直指舊版99
還鄉直指舊版10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道德經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瑤池金母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舊版)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40220005734
ae52e75d-7d35-4b34-b02e-568ffd399859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