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弘道探索6台
深度進修7台
入門精華8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頓悟入道要門論 6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頓悟入道要門論 6
6252
5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27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02:20
我們現在翻十三頁
00:02:30
第六行
00:02:35
十三頁第六行
00:02:3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41
問只如清淨體
00:02:47
尚不可得
00:02:50
此見從何而有
00:02:55
答喻如明鑑
00:03:00
中雖無像
00:03:03
能見一切像
00:03:05
何以故
00:03:07
為明鑑無心故
00:03:10
學人若心無所染
00:03:14
妄心不生
00:03:17
我所心滅
00:03:19
自然清淨
00:03:22
以清淨故
00:03:24
能生此見
00:03:27
對本文
00:03:29
對這個我所心
00:03:31
最先來做個注解
00:03:33
現在最先來看 這個佛學大辭典
00:03:39
我所心
00:03:42
想實有我所有 之事物之心也
00:03:50
無量壽經下曰
00:03:53
於其國土
00:03:55
所有萬物
00:03:57
無我所心
00:04:00
佛學大辭典說 我所心是什麼
00:04:03
你就想說有實在肉體的我
00:04:08
所有的東西
00:04:09
這個心
00:04:11
譬如說這間房子是我的
00:04:13
這些錢是我的
00:04:15
這些財產是我的
00:04:17
這些東西是我的
00:04:19
這叫做我所心
00:04:22
所以無量壽經 的下卷裡面一句話
00:04:26
說在西方極樂國
00:04:29
說於其國土就是指西方
00:04:32
說在這個西方的地方
00:04:35
所有的萬物
00:04:37
都沒有這個我所心
00:04:40
這個我所心等於就是私心
00:04:42
這樣說比較快
00:04:44
所以智度論這樣說
00:04:48
我所心
00:04:49
我 是一切諸煩惱之根本
00:04:54
謂先執著五蘊
00:04:56
色受想行識
00:04:59
之妄身為我
00:05:01
而後執著外物 為我所有之心也
00:05:07
智度論說我所心是什麼
00:05:10
我就是我們 所有煩惱的根本
00:05:15
一個人有這個我
00:05:17
所以你才有這個煩惱
00:05:19
你沒有這個我
00:05:21
就沒有這個煩惱
00:05:24
所以我們若有 這個我所心的人啊
00:05:27
他就是最先執著這個五蘊
00:05:30
這個色受想行識
00:05:32
這個妄身 就是肉體的這個身軀
00:05:35
來做我
00:05:36
有這個肉體的我
00:05:38
你就有這個私心
00:05:41
現在你有這個私心 就變成什麼
00:05:44
執著外物為我所有
00:05:47
看到東西就當成你的
00:05:49
這個心
00:05:50
變成貪心出來了
00:05:54
所以世間人 就是這個我所心啊
00:05:58
就是會去害我們人
00:06:01
修行這條路
00:06:05
所以一個人啊
00:06:06
若有這個我所心妄念就多
00:06:09
妄念若多就是阻礙這個道
00:06:13
所以現在本文說
00:06:14
問只如清淨體
00:06:19
尚不可得
00:06:20
此見從何而有
00:06:22
現在是有一個人來問祖師
00:06:26
說你前面所說這個無住心
00:06:29
我們上期所說的
00:06:31
這個無住心
00:06:34
像這個清淨的體
00:06:37
尚且這個三心不可得
00:06:40
過去心不可得
00:06:42
現在心不可得
00:06:43
未來心不可得
00:06:46
若這樣來說
00:06:49
你還有什麼樣的看法
00:06:53
祖師就說
00:06:55
說譬如一面鏡子
00:07:00
明鑑 明鑑就是鏡子
00:07:02
鑑就是鏡
00:07:04
明鑑等於就是明鏡
00:07:08
說你看看這面鏡子
00:07:10
裡面都空空的沒有半樣
00:07:14
這個鏡子雖然 裡面空空沒有半樣
00:07:18
但是有辦法看出一切相
00:07:21
你的人若站在鏡前
00:07:22
那個鏡子裡面就有人影
00:07:25
你鏡子前面 若拿個東西在那裡
00:07:28
就會顯現那個東西
00:07:31
這是什麼原因
00:07:35
因為這面鏡子無心
00:07:39
因為怎樣
00:07:40
你在鏡子面前笑
00:07:43
鏡裡的那個人也在笑
00:07:45
你若走那個鏡子就沒有了
00:07:47
影就沒有了
00:07:48
也沒有在笑
00:07:49
現在一個人來鏡子面前哭
00:07:52
那個鏡裡的人也在哭
00:07:55
人走那個鏡子就又沒有了
00:07:57
沒有半樣
00:07:58
這就是無住啊
00:08:01
所以我們學道的人啊
00:08:04
你若學像這面鏡子
00:08:08
這個心若無所染
00:08:10
這個妄心就不會生了
00:08:13
人會生妄心
00:08:15
就是那個東西黏在那個心
00:08:18
那個鏡子不會黏上去
00:08:21
你無論什麼東西在鏡前
00:08:23
像說一個人 若達到無所住心
00:08:26
像的心若像那個鏡子來說
00:08:30
你罵我 我知道
00:08:32
我又不是瘋子
00:08:33
你罵我 我怎麼會不知道
00:08:35
你誇讚我 我也知道
00:08:37
不過你一走 我就不會去想它
00:08:40
像那面鏡子影子不見了
00:08:43
若不去想就不會有妄念了
00:08:46
你若想那影子 就還留在上面
00:08:51
所以他這個心清淨的關係
00:08:55
才有辦法 生出這個正見出來
00:08:59
我們現在再看下文
00:09:03
法句經云
00:09:07
於畢竟空中
00:09:10
熾然建立
00:09:12
是善知識也
00:09:16
現在對於熾然這句話
00:09:19
我們首先來做個注解
00:09:22
現在我們來看辭海
00:09:25
熾 通植也
00:09:29
現在這個熾字
00:09:31
和這個植字意思一樣
00:09:36
辭海這樣說
00:09:38
植 根生之屬
00:09:40
皆曰植
00:09:42
無論什麼東西若會生根
00:09:45
都叫做植
00:09:49
現在這句說法句經云
00:09:52
於畢竟空中
00:09:53
熾然建立
00:09:55
是善知識也
00:09:58
他說法句經裡面 這樣跟我們說
00:10:02
一個人修行
00:10:05
完全你達到空的境界
00:10:09
你就會生出這個佛根出來
00:10:12
就成全什麼
00:10:13
成全這個善知識
00:10:17
但是你要注意 這個善知識這句話
00:10:22
善知識可以上面對下面說
00:10:25
也可說叫做善知識
00:10:28
下面對上面說
00:10:30
也可說叫做善知識
00:10:33
這個善知識的分類很多
00:10:36
所以我們現在來 研究這個善知識之後
00:10:40
你今後若讀經書
00:10:43
看什麼場合
00:10:46
這個善知識 是描寫什麼意思
00:10:49
不能解釋錯誤
00:10:51
像六祖壇經 時常在說這個善知識
00:10:55
你假使一個不注意來說
00:10:58
到底這善知識 在指什麼你還不知道
00:11:02
現在最先來看佛學大辭典
00:11:06
善智識
00:11:09
智識者 知其心 識其形之義
00:11:16
知人乃朋友之義
00:11:20
非博知博識之謂
00:11:23
善者 於我為益
00:11:26
導我於善道者
00:11:30
佛學大辭典說 善智識是什麼
00:11:34
智識就是知道這個心
00:11:39
知道我們的形體的意思
00:11:44
知道我們人 就是朋友的意思
00:11:48
現在這個知識
00:11:50
不是指說頭腦很好
00:11:53
很有學問的意思
00:11:55
他說你很有知識
00:11:57
這個知識和那個知識不同
00:12:00
我們一般說的知識就是說
00:12:03
他就頭腦很好很聰明
00:12:05
說叫做有知識
00:12:06
但是現在這個 善知識的知識不是
00:12:10
善就是對我有利
00:12:13
引導我走善路
00:12:16
而且當做大家知道心
00:12:20
知道你所做所為
00:12:22
這叫做善知識
00:12:2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2:28
善 指正直而有德行
00:12:31
能教導正道之人
00:12:35
反之
00:12:36
教導邪道之人
00:12:38
稱為惡知識
00:12:41
善是指什麼
00:12:44
指正直而且有德行
00:12:47
有辦法教導正道的人
00:12:50
反過來 若教我們走歹路的人啊
00:12:53
就要說做惡知識
00:12:5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3:00
三種善知識
00:13:03
一 外護善知識
00:13:07
令我不缺乏佈畏
00:13:10
得安穩修道者
00:13:13
二 同行善知識
00:13:16
與我同道
00:13:18
得互相切磋策發者
00:13:21
三 教授善知識
00:13:23
宣傳聖言
00:13:25
訓誡我令去惡赴善者
00:13:29
見止觀四
00:13:32
佛學大辭典說 有三種的善知識
00:13:38
但是一般說這個善知識
00:13:42
也可以寫這字
00:13:44
也可以寫這字
00:13:46
因為這字你也要讀做知
00:13:47
不能讀做知喔
00:13:50
說三種的善知識
00:13:52
第一就是外護的善知識
00:13:56
這個外護的善知識就是
00:13:59
讓我不用來煩惱
00:14:02
安穩來修道
00:14:04
這個善知識就是指什麼
00:14:05
指一般的信徒
00:14:09
信徒來供養師父
00:14:11
衣食住豐足
00:14:15
有住 有吃 有穿
00:14:17
不用煩惱不能生活
00:14:20
能讓我們能安穩的修道
00:14:23
等於這些學員 學生 徒弟 信徒
00:14:30
這就是叫做外護善知識
00:14:35
若是第二就是同行善知識
00:14:39
就是和我走同一條路
00:14:42
互相在一起研究道理
00:14:47
話若起來 這就是師兄弟啦
00:14:49
師兄弟師兄師弟
00:14:51
互相稱呼也可說是善知識
00:14:54
但是這個善知識 叫做同行善知識
00:14:59
第三教授善知識
00:15:03
就是來說一些古聖人的話
00:15:06
來教我們
00:15:08
能讓我們將惡丟掉
00:15:11
走向善的路去
00:15:14
等於這就是老師 法師 傳道師
00:15:19
這就是叫做教授善知識
00:15:22
這句話是在止觀 第四卷裡面所說的
00:15:28
現在這個善知識呢
00:15:31
老師也可以說叫做善知識
00:15:34
師兄弟 也可以說叫做善知識
00:15:36
學生也可以說 叫做是善知識
00:15:38
這樣說比較快
00:15:41
我們另外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15:45
三善知識
00:15:49
修行之人
00:15:51
欲得道果
00:15:53
必由教授知識以訓誨
00:15:58
同行知識以策勵
00:16:02
外獲知識以資養
00:16:05
三者俱備
00:16:07
方能成就其功
00:16:10
故稱善知識
00:16:14
一 教授善知識
00:16:16
即教授之師
00:16:19
其人內外方便
00:16:21
通塞障礙
00:16:23
皆能決了
00:16:26
二 同行善知識
00:16:28
修行之人
00:16:30
互相策發
00:16:31
切磋琢磨
00:16:34
併心齊志
00:16:36
如乘一船
00:16:38
三 外護善知識
00:16:42
指營理所須以助修行之人
00:16:46
或有外侮而能扞禦
00:16:51
摩訶止觀卷四下
00:16:5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6:59
說三善知識
00:17:03
因為我們修行的人啊
00:17:06
想要得到這個道果
00:17:09
一定要有這個 教授知識來教我們
00:17:15
同行知識互相來勉勵
00:17:20
外護知識來供養我們
00:17:25
這三項若齊備
00:17:27
才有辦法來成就這個功德
00:17:31
所以才稱呼叫做善知識
00:17:35
第一就是教授善知識
00:17:39
就是教授之師
00:17:42
一般就是說這個法師 導師 老師
00:17:47
這個人啊
00:17:49
有辦法內外 因時因地來說法
00:17:57
你所阻塞 所有障礙都給你打通
00:18:01
一切都有辦法跟你解決
00:18:04
這叫做教授善知識
00:18:07
第二就是同行善知識
00:18:11
修行的人互相來勉勵
00:18:14
來切磋琢磨
00:18:16
同一個心同一個意志
00:18:19
好比像坐同一艘船
00:18:22
這個就叫做同行善知識
00:18:26
第三就是外護善知識
00:18:29
就是指有辦法來處理 所需要來幫助修行的人
00:18:39
或是像說修行人
00:18:42
人家在污辱他
00:18:44
人家在欺負他時
00:18:47
你有辦法 去跟他辯解 抵抗
00:18:51
這句話是出在 摩訶止觀第四卷的下面
00:18:58
接下來修真錄這樣說
00:19:01
知識有二
00:19:03
以知識運用善法
00:19:05
則名謂善知識
00:19:08
若以知識運用惡法者
00:19:11
則名謂惡知識矣
00:19:14
修真錄說知識有二項
00:19:18
一項就是知識 來運用善的法
00:19:21
這個名叫做善知識
00:19:24
假使若用你的知識 來用惡法
00:19:28
這個名字叫做惡知識
00:19:32
另外我們 再來看這個法華經
00:19:37
妙莊嚴王品裡面所說的
00:19:41
善知識者是大因緣
00:19:46
所謂化導
00:19:48
令得見佛
00:19:50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00:19:56
對於因緣這兩字 我們先來做個解說
00:20:00
修真錄這樣說
00:20:02
發心學道為因
00:20:05
幸遇教授善知識為緣
00:20:09
現在法華經妙莊嚴王品
00:20:14
這個因緣的解釋
00:20:16
修真錄說
00:20:18
一個人你發心 要學道就是因
00:20:23
你有幸去遇到 教授善知識這叫做緣
00:20:29
所以在這個法華經 妙莊嚴王品裡面注疏
00:20:37
這個妙法蓮華經義解 裡面這樣說
00:20:43
善知識者
00:20:45
是大因緣
00:20:47
也就是想研成真理
00:20:50
並不是一個人的能力 所能作得到
00:20:55
真正能遇到教授善知識
00:20:59
才是珍貴的因緣
00:21:03
說善知識者 是大因緣這句話
00:21:09
現在這個妙法蓮華經義解
00:21:12
要來解釋這個前面這句話
00:21:18
他說也就是說 想要來研成真理
00:21:23
想要來成就大道
00:21:25
並不是你一個人的能力
00:21:28
有辦法做得到
00:21:31
你真正有辦法 去遇到教授善知識
00:21:35
才是真正珍貴的因緣
00:21:40
所以今天呢
00:21:42
法華經妙莊嚴王品說
00:21:47
善知識就是一個大因緣
00:21:50
因為你有福氣
00:21:52
有去遇到這個善知識
00:21:54
你若遇到惡知識就糟了
00:21:57
遇到惡知識
00:21:59
你不但不能成道
00:22:01
花錢又不能消災
00:22:04
被人牽著鼻子走
00:22:06
師父下地獄
00:22:08
徒弟也跟著下地獄
00:22:11
所以你今天有對大因緣 去遇到教授善知識
00:22:16
來為你化導
00:22:17
才有辦法去見佛
00:22:19
才得到無上的 正等正覺的心
00:22:24
對於這個善知識 若要解釋還有很多
00:22:27
但是我們今晚到這裡 就是來做一段落來結束
00:22:31
下文下期 再來做個詳細的分解
00:22:37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22:44
我們現在來翻…
00:22:49
第這個十三頁…
00:22:55
最後一行
00:22:59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23:02
問涅槃經 金剛身品
00:23:08
不可見 了了見
00:23:11
無有知者 無不知者
00:23:15
云何
00:23:19
答不可見著為自性體無形
00:23:28
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見也
00:23:33
現在一個人來問祖師
00:23:36
說涅槃經的金剛身品說
00:23:40
不可見 了了見
00:23:42
無有知者 無不知者
00:23:45
這句話是要怎麼解釋
00:23:48
祖師告訴他說 不可見是什麼
00:23:53
就是因為我們 的自性的本體本來就無形
00:23:59
本來就是體空的關係
00:24:02
所以才說叫做不可見
00:24:06
有人說
00:24:07
說不可得 為什麼解釋叫做空
00:24:14
我們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0:24:16
和這個佛學大辭典
00:24:18
我們就知道了
00:24:21
像我們人雖然有生病老死
00:24:26
但是自性是無
00:24:30
生病老死的變化
00:24:34
我們自性的本體是無形
00:24:38
所以我們看不見
00:24:41
假使若說見性的人
00:24:44
知道這個病
00:24:48
他但是病他不覺得病的苦
00:24:52
因為他悟這個空的關係
00:24:55
所以我們所有的事情呢
00:24:58
我們若是覺得苦的人
00:25:00
就是不見性
00:25:01
這樣說較快
00:25:02
一個人若覺得說… 做什麼都有苦的存在
00:25:06
你就是就是不見性
00:25:08
真的見性的人啊
00:25:10
他不會覺得痛若的滋味
00:25:14
我們現在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25:19
不可得
00:25:21
為空之異名
00:25:25
指無論如何尋求
00:25:30
皆不能得
00:25:33
佛教為一切諸法之存在
00:25:37
並無固定不變之形態
00:25:41
如天有成住壞空
00:25:44
物有成住異滅
00:25:47
人有生病老死等
00:25:51
若推察尋求之
00:25:54
皆不可得
00:25:56
稱為不可得空
00:25:59
參閱四不可得
00:26:03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0:26:07
不可得等於就是空
00:26:11
另外一個名字
00:26:14
就是指說無論 怎樣你去找 去要求
00:26:20
就沒有辦法所得到
00:26:24
佛教它為了 一切諸法的存在
00:26:31
並無固定不變的形態
00:26:34
無論什麼東西
00:26:35
就絕對不可能 說不變的形態
00:26:41
就像我們這個天 有成住壞空
00:26:48
因為這個天呢
00:26:50
有成期 住期 壞期
00:26:54
達到空期就又混沌了
00:26:57
若照我們 一貫道說若到十二萬…
00:27:01
十二萬年之後
00:27:04
這個宇宙就又變化了
00:27:08
這個東西有成住異滅
00:27:29
怎樣叫做成
00:27:30
譬如這張桌子 將它做起就是成
00:27:35
現在拿來用就是住
00:27:38
異就是搖搖墬墬
00:27:41
滅就是壞了丟掉了
00:27:45
像這間房子也一樣
00:27:48
房子在蓋就是成
00:27:52
蓋好了搬進來住就是住
00:27:56
年久月深這間房子就舊了
00:27:59
就漸漸的壞了
00:28:02
有一天你這間房子 拆起來就又要重蓋
00:28:06
所以東西就有成住異滅
00:28:11
若人呢
00:28:14
就有這個生病老死
00:28:18
人總是會生
00:28:21
就會病
00:28:23
就會老
00:28:24
就會死
00:28:27
假使你若用推察來尋求
00:28:33
都沒有辦法得到
00:28:37
沒辦法永遠的生
00:28:39
也沒永遠的病
00:28:41
也沒永遠的老
00:28:42
也沒永遠的死
00:28:46
這個叫做不可得空
00:28:49
我們來參考看這四不可得
00:28:5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8:58
四不可得
00:29:01
謂世間有四種 不可能達成之事
00:29:07
一 常少不可得
00:29:10
無法達到常為年少之願望
00:29:15
二 無病不可得
00:29:18
無法達到永保健康之願望
00:29:23
三 長壽不可得
00:29:25
無法達到長生不老之願望
00:29:30
四 不死不可得
00:29:33
無法達到永生不死之願望
00:29:3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9:41
說有四項不可得
00:29:45
第一就是來說 我們這個世間
00:29:49
有四種不可能達成的事情
00:29:54
第一就是說 永遠年輕不可得
00:30:00
沒辦法說永遠年輕
00:30:04
孩子生出來
00:30:06
一會兒就會走會跑
00:30:10
一會兒就要讀書了
00:30:13
學校畢業出社會了
00:30:16
就變大人了
00:30:17
沒辦法永遠年輕
00:30:22
第二這個無病不可得
00:30:27
沒辦法達到說 一輩子都健康這個願望
00:30:35
無論什麼人是病多病少
00:30:41
若說一個人 出生到他死為止
00:30:44
說都沒找過醫生
00:30:46
若有你將他找出來不要緊
00:30:49
說自他出生到死為止 都不曾吃過藥的
00:30:52
你找出來看哪一個
00:30:55
絕對沒有
00:30:57
是大病小病
00:30:59
病長病短這樣而已
00:31:02
大家都會病
00:31:04
所以你要求這個無病 沒有辦法
00:31:09
第三就是長壽不可得
00:31:12
沒辦法 達到長生不老的願望
00:31:15
讓你年紀很大 說活到百餘歲
00:31:18
但是你也老得要拿枴杖
00:31:22
不可能說你達成說 永遠我都不老
00:31:26
永遠都那麼年輕
00:31:28
不可能的事情
00:31:31
第四不死不可得
00:31:33
說要求一輩子 你永遠不死的
00:31:39
彭祖說最長命
00:31:40
活到八百多歲他也是死
00:31:43
世間人 絕對沒有那個不死的
00:31:47
沒辦法 達到永生不死的願望
00:31:50
這叫做四不可得
00:31:52
這個不可得就是叫做空
00:31:56
我們另外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32:01
不可得
00:32:03
空之異名也
00:32:07
智度論五十二曰
00:32:11
空中前際不可得
00:32:15
後際不可得
00:32:17
中際不可得
00:32:19
涅槃經德王品曰
00:32:23
一切諸法本性自空
00:32:26
何以故
00:32:27
一切法性不可得故也
00:32:31
對這個注解最先做說明
00:32:3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2:37
三際
00:32:39
頌疏九曰
00:32:42
一前際是過去
00:32:45
後際是未來
00:32:48
中際謂現在
00:32:53
佛學大辭典說三際是什麼
00:32:56
在這個頌疏第九卷裡面說
00:33:00
前際就是指過去的事情
00:33:04
後際就是說未來
00:33:07
中際就是說目前這個現在
00:33:11
所以這個佛光大辭典才說
00:33:16
他說不可得是什麼
00:33:18
不可得就是 空的另外一個名字
00:33:22
這略就是剛才 佛光大辭典有說過
00:33:26
將它簡略起來
00:33:28
他說這個智度論 的五十二卷裡面一句話
00:33:34
說我們這個空的中間前際
00:33:37
過去的事情不可得
00:33:43
後來的事情不可得
00:33:46
目前的事情不可得
00:33:48
這就和金剛經所說的
00:33:50
說過去心不可得
00:33:53
現在心不可得
00:33:54
未來心不可得
00:33:56
那個意思很相像
00:34:00
他說在涅槃經 的德王品裡面說
00:34:03
說一切的諸法
00:34:05
本性本來就是空
00:34:07
是什麼原因
00:34:09
因為一切的法性 沒辦法得到的關係
00:34:17
我們現在看下文下去
00:34:21
然見不可得者
00:34:27
體寂湛然
00:34:32
無有去來
00:34:35
不離世流
00:34:37
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
00:34:41
即是了了見也
00:34:46
但是你今天要來 看出我們本性的體空
00:34:52
需要我們的自性要寂靜
00:34:57
心如止水澄清
00:35:00
達到無住之心
00:35:04
在這個外
00:35:06
沒有離開世流
00:35:08
是於空離空
00:35:11
在內不會讓 這個世流污染我們
00:35:16
是於相離相
00:35:18
一切順任自然
00:35:21
若能這樣來做
00:35:24
就是了了見
00:35:26
對本文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35:31
體 指本性
00:35:34
寂 謂寂定
00:35:38
湛然者
00:35:40
如如不動之謂
00:35:43
無有去來者
00:35:45
無去無來
00:35:47
即無住之心
00:35:51
世流 世俗之流也
00:35:54
言一切有相之儀式
00:35:57
為下乘凡夫所好
00:36:01
如水之下流
00:36:03
愈下愈廣也
00:36:06
見性之人
00:36:08
所行中道
00:36:10
於空離空
00:36:13
可者不拒
00:36:15
於相離相
00:36:17
不可者拒之
00:36:19
故曰 不離世流
00:36:21
世流不能流也
00:36:24
坦然自在者
00:36:26
心平
00:36:28
順任自然之謂
00:36:31
若能如此者
00:36:33
即名了了見也
00:36:36
這裡面六個注解 首先做個說明
00:36:39
注解第一
00:36:4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6:44
體 梵語馱都
00:36:50
譯曰體 界 性等
00:36:54
佛學大辭典說體是什麼
00:36:58
梵語叫做馱都
00:37:02
翻譯中國話 可以解釋說做體
00:37:05
也可以叫做界
00:37:06
也可以叫做性
00:37:09
佛學大辭典又說
00:37:11
體大 一切眾生之心性
00:37:15
不生不滅
00:37:16
真實如常為體
00:37:19
周遍法界而無限量為大
00:37:25
佛學大辭典說體大
00:37:28
我們一切眾生我們的心性
00:37:31
是不生不滅
00:37:33
可說真實
00:37:36
可說是永久不生不滅
00:37:41
所以才叫做體
00:37:44
但是這個體可以周遍法界
00:37:47
無所不在
00:37:49
所以就是無限量 就是叫做大
00:37:53
注解第二
00:37:5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7:57
寂定 離妄心 妄想云寂定
00:38:02
佛學大辭典說 寂定
00:38:05
離開我們的妄心 妄想叫做寂定
00:38:09
寂定 等於就是我們的心 一點妄念都沒有
00:38:13
這樣叫做寂定
00:38:16
注解三辭海這樣說
00:38:19
湛 澄也
00:38:21
湛就是澄
00:38:23
什麼叫做澄
00:38:25
辭海說
00:38:26
澄 水清不流貌
00:38:28
澄就是那水清不流
00:38:31
所以呢
00:38:32
它現在跟你說
00:38:35
這個湛然就是 如如不動就是這樣
00:38:38
因為水清不流 就是如如不動了
00:38:42
現在我們來 接下來說注解第四
00:38:5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8:53
無去無來
00:38:55
謂如來法身
00:38:57
湛然常住
00:39:00
湛然常住者
00:39:01
常住清淨心也
00:39:05
佛學大辭典說無去無來
00:39:08
就是說佛祖這個法身
00:39:12
可以湛然常住
00:39:14
湛然常住是什麼
00:39:16
就永遠住在這清淨的心
00:39:21
所以金剛經裡面才說
00:39:23
應如是生清淨心
00:39:26
不應住色生心
00:39:29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00:39:32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0:39:36
金剛經莊嚴淨土分第十說
00:39:40
應該照著我跟你說的這樣
00:39:44
要生出清淨的心
00:39:47
不應該來住這個色來生心
00:39:51
也不應該來住這個 聲香味觸法來生心
00:39:56
應該要無所住而生其心
00:39:59
現在說生其心是什麼
00:40:02
就是住在清淨心
00:40:05
等於就是菩提心
00:40:08
注解第五
00:40:10
辭海續編這樣說
00:40:12
坦然 平穩無阻貌
00:40:17
後用於形容內心平靜
00:40:20
無所顧慮也
00:40:23
說坦然是什麼
00:40:25
就是我們的心平穩
00:40:27
都沒有受阻礙
00:40:29
那個形貌
00:40:31
後來就形容什麼
00:40:33
說我們的內心平靜
00:40:35
無煩無惱的意思
00:40:38
注解第六
00:40:4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0:42
進退無礙
00:40:44
謂之自在
00:40:45
又心離煩惱之繫縛
00:40:48
通達無礙
00:40:51
謂之自在
00:40:54
佛學大辭典說 要進要退都沒有阻礙
00:40:57
這個叫做自在
00:40:59
也可以說我們的心
00:41:01
來離開煩惱的束縛
00:41:04
可以說做什麼都沒有阻礙
00:41:07
這個叫做自在
00:41:09
現在呂純陽祖師就這樣說
00:41:14
說體是什麼
00:41:15
體就是指我們的本性
00:41:19
寂就是身無妄念
00:41:24
湛然就是如如不動
00:41:28
無有去來 等於就是無去無來
00:41:32
就可以說心都清靜
00:41:36
等於就是無住的心
00:41:39
現在說世流
00:41:41
世俗的流
00:41:43
就是一切的有相這個儀式
00:41:47
像這個法會種種
00:41:49
就是這個下乘凡夫所愛
00:41:54
就像水流到下面
00:41:57
愈下面水愈寬
00:42:00
你若不相信
00:42:02
水源頭來說
00:42:04
那水才一點點而已
00:42:06
一直流一直流
00:42:07
流到後來來說
00:42:08
到大海裡去
00:42:10
愈流就愈寬
00:42:13
所以我們見性的人啊
00:42:15
他所行是中道
00:42:18
於空離空
00:42:20
雖然我是學先天
00:42:23
不過你不能靠你說先天
00:42:26
有為之法就都不理
00:42:29
你於空離空
00:42:31
只有若可以
00:42:33
可以就是說不傷害道義
00:42:35
你不能去拒絕
00:42:39
於相離相
00:42:41
假使若有傷害道義
00:42:43
不可以你要拒絕
00:42:45
這就是中道
00:42:47
所以才說不離世流
00:42:49
世流不能流這句話
00:42:53
坦然自在就是我們的心平
00:42:57
順任自然的意思
00:43:00
假使你若有辦法這樣來做
00:43:02
這個就是叫做了了見
00:43:06
今晚說到這裡
00:43:08
這個時間的問題
00:43:10
我們就暫且告一段落
00:43:13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0:43:17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43:22
我們現在來看十三頁
00:43:28
今晚就是從這裡接下去
00:43:31
無有知者
00:43:33
為自性無形
00:43:36
本無分明是名無有知者
00:43:43
他說無有知的人
00:43:46
因為自性本來是沒有形相
00:43:51
沒有分清楚這個自性 是生成什麼樣的形狀
00:43:59
所以才叫做無有知的人
00:44:04
再接下去
00:44:06
無不知者
00:44:08
於無分別體中
00:44:12
具有恆沙之用
00:44:14
若欲分別一切
00:44:16
即無事不知
00:44:18
是名無不知者
00:44:22
他說無不知的人
00:44:26
在無法分別 這個自性的中間
00:44:33
他具備無法計算的作用
00:44:37
所以呢
00:44:38
有智慧的人
00:44:40
他想要來分別一切
00:44:44
所以他無所不知
00:44:46
這才叫做無不知的人
00:44:53
那麼簡單解釋 說無有知的人
00:44:56
等於就是無智慧的人
00:44:59
無不知的人
00:45:00
等於就是有智慧的人
00:45:04
我們現在再接下文下去
00:45:08
般若偈云
00:45:10
般若無知
00:45:13
無事不知
00:45:16
般若無見
00:45:17
無事不見
00:45:21
他說在這個般若偈 的裡面這樣說
00:45:25
說般若自性
00:45:28
就是這個第九識
00:45:30
生成什麼形狀
00:45:32
是沒有人知道
00:45:35
但是般若 所發出來的妙智慧
00:45:40
他是無所不知的
00:45:43
般若自性是無形
00:45:46
是沒有人有辦法看出來的
00:45:49
但是般若 所發出來的妙智慧
00:45:52
是無所不見的
00:45:56
所以現在說這個般若
00:45:57
等於就是我們人的本性
00:46:00
就是所有的 眾識的中間的主
00:46:06
等於就是我們人的第九識
00:46:09
所以初學的人
00:46:10
對第六識還有辦法了解
00:46:16
但是你若要說 談到第七識 第八識去
00:46:19
很少人知道
00:46:21
你要說到第九識
00:46:22
就很少人知道了
00:46:26
什麼叫做第九識
00:46:28
我們現在來 研究這個自前五識
00:46:34
第六識 第七識 第八識 第九識
00:46:37
我們在這個經的裡面
00:46:39
常常要說 第幾識第幾識這個話
00:46:44
我們就來研究 自這個前五識
00:46:47
來說到這個 第九識這個順序
00:46:50
才讓你了解說
00:46:53
我們說要發什麼識
00:46:55
是到底是怎樣去運用
00:46:58
要來了解這個問題
00:47:00
現在最先來 了解這個第六識
00:47:03
若第六識
00:47:05
人人都有
00:47:07
你再笨的人 也有這第六識
00:47:11
所以我們現在來看 這個佛學大辭典
00:47:15
對這個六識的解釋
00:47:19
六識
00:47:22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也
00:47:31
言六根如其次第
00:47:36
對於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境
00:47:42
生見聞嗅味 覺知之了別作用者
00:47:5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7:53
說這個六識是什麼
00:47:56
就是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00:48:04
就是說我們人的六根
00:48:08
照著他的順序
00:48:10
照著他的順序就是這個
00:48:12
眼根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意根的順序
00:48:20
對於這個色聲 香味觸法這個六境
00:48:26
六境有時說叫做六塵
00:48:31
才生出 見聞嗅味覺知
00:48:35
這了別的作用
00:48:38
現在說比較明白就是說
00:48:41
我們人的眼睛這個眼根
00:48:45
來對這個色塵
00:48:49
對色塵之後
00:48:51
就生出了看
00:48:53
看之後
00:48:55
才產生這個眼識
00:48:59
譬如我們這個耳根 耳朵
00:49:04
看人在說話這個聲
00:49:07
聽到 聽到之後才生出耳識
00:49:12
就是照順序這樣
00:49:15
這個就是說
00:49:17
這個六根來對六塵
00:49:20
生出我們六個感覺
00:49:26
才生出這個六識
00:49:28
所以對於這個六根
00:49:33
和這個六塵以及六識
00:49:37
這合起來叫十八界
00:49:40
這個是中間所產生那個境
00:49:47
我們現在再看修真錄
00:49:50
六識 識者 了別之義
00:49:54
即眼耳鼻舌身意等之六根
00:49:59
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
00:50:03
生見聞嗅嘗覺思 等之了別作用
00:50:09
而生眼耳鼻 舌身意等六識也
00:50:17
修真錄說這個六識
00:50:20
識就是會了別 會去分解的意思
00:50:27
就是我們這個眼睛 耳鼻舌身意
00:50:31
這個六根
00:50:33
來對這個色聲 香味觸法這個六塵
00:50:38
生出了看聽嗅
00:50:42
你說這兩字 怎麼寫不一樣
00:50:45
因為這兩字就是 有時我們中國的字
00:50:51
不一樣的字很多
00:50:54
有時候這字也會寫這樣
00:50:59
意思都一樣
00:51:01
這個意思都一樣
00:51:03
就是用鼻子聞的意思
00:51:07
這個嘗和味一樣
00:51:11
嚐那個味
00:51:12
嘗也是嚐那個味
00:51:15
這個知
00:51:16
知道和這個思
00:51:19
意思也一樣
00:51:21
所以有很多 有時候這個文法寫不同
00:51:26
我們看了會覺得怪怪的
00:51:29
這個若要解釋
00:51:31
就是和佛學大辭典一樣
00:51:33
是只有文法不同而已
00:51:37
那麼對這個六識
00:51:40
我們再來看我們道家
00:51:43
這個道教大辭典裡面所說的
00:51:46
六識
00:51:48
雲笈七籤
00:51:51
六情起而生六識
00:51:54
謂因喜怒哀樂愛惡六情
00:51:59
引起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之識別作用
00:52:05
成為六識 眼識 耳識 鼻識
00:52:10
舌識 身識 意識等六識也
00:52:16
道教大辭典說六識
00:52:20
他來引我們道家的道書
00:52:23
這個雲笈七籤裡面所說
00:52:28
說六情一生出來
00:52:31
就生出這個六識
00:52:34
就是說我們人的高興
00:52:36
生氣 悲哀 快樂 貪愛 討厭
00:52:42
這個六情
00:52:44
來引起眼睛 耳朵 鼻子
00:52:48
舌 身軀 意這個六根
00:52:51
來識別的作用
00:52:54
像我們眼睛來看到高興
00:52:58
或是耳朵來聽到高興
00:53:01
才成為眼識 耳識
00:53:04
你眼睛看到高興
00:53:07
眼識就生出來
00:53:10
耳朵聽到高興
00:53:12
也會生出眼識出來
00:53:15
才會生出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00:53:19
這個六識
00:53:22
但是你要注意這個文
00:53:26
我們中國的文
00:53:29
有時說這個六情
00:53:32
有時說七情
00:53:35
有時說四情
00:53:38
若中庸說喜怒哀樂
00:53:41
叫做四情
00:53:44
若七情說
00:53:46
喜怒哀這說叫做懼
00:53:49
喜怒哀懼愛惡欲
00:53:51
叫做七情
00:53:53
所以我們這個情啊
00:53:57
不是只有說什麼 四情 六情 七情
00:54:00
這個情
00:54:01
百百萬萬種情
00:54:02
是只有所引的 不一樣而已
00:54:05
是那個重點寫出來而已
00:54:09
所以這個六情
00:54:10
辭海說
00:54:12
六情 喜怒哀樂愛惡也
00:54:16
白虎通情性
00:54:18
六情者何謂也
00:54:20
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00:54:25
辭海說六情
00:54:27
是喜怒哀樂愛惡
00:54:30
白虎通情性篇
00:54:32
說六情是什麼
00:54:34
就是這個喜怒哀樂愛惡
00:54:36
這個六情
00:54:39
有的說你要研究 這個學問就頭痛了
00:54:43
一會兒這樣
00:54:44
一會兒那樣
00:54:44
一會兒又那樣
00:54:46
有時寫不一樣的字
00:54:51
意思一樣
00:54:54
有時寫一樣的字
00:54:58
意思不一樣
00:55:01
所以就有人曾說
00:55:03
中國人最麻煩
00:55:06
怎麼說也是學英文
00:55:09
二十六字而已
00:55:13
若日本字才五十音而已
00:55:17
何必要那麼麻煩做什麼
00:55:20
這樣寫幾千字
00:55:24
實在中國字將來噢…
00:55:29
全世界通用中國字
00:55:32
中國字每一字都有涵意
00:55:36
外國字一字沒有涵意
00:55:39
不是你英文 只有一字沒有涵意
00:55:43
若日本的五十音
00:55:46
(日語)
00:55:47
只有一字
00:55:48
也沒有涵意
00:55:50
像我們的ㄅㄆㄇㄈ 一樣要有那個拼音下去
00:55:57
意思才會出來
00:55:58
不然出不來
00:56:01
簡單啦比如…
00:56:03
英文我不會啦
00:56:04
什麼原因
00:56:05
我就沒有讀英文
00:56:06
英文我不會
00:56:08
不過我年輕時讀日本書
00:56:10
若說日本的話我就會說了
00:56:13
我去日本不用翻譯啊
00:56:15
譬如說
00:56:21
你要解釋什麼
00:56:23
我們陳先生 他說有遇到日本的尾巴
00:56:28
(日語)
00:56:30
講話
00:56:32
他說這個
00:56:33
(日語)叫做講話
00:56:42
可是我不說講話
00:56:46
這個(日語)是花
00:56:52
這個(日語)是死
00:56:56
一株花死了
00:56:59
但是我也說
00:57:02
(日語)就是花四蕊
00:57:10
也叫做(日語)
00:57:14
這你要怎麼說
00:57:17
很費事的
00:57:19
說(日語)
00:57:20
鼻子也是(日語)
00:57:22
我們的這個鼻子
00:57:24
鼻子也叫(日語)
00:57:28
像說你
00:57:30
(日語)
00:57:32
就是說筷子拿來
00:57:34
(日語)
00:57:35
橋也是
00:57:37
我們走路的那個橋也叫做
00:57:39
(日語)
00:57:41
對不對
00:57:45
所以呢在這個日本話啊
00:57:48
有時會鬧出很多笑話
00:57:54
這是說一些給你們聽
00:57:55
不然你們 常說中國字很麻煩
00:57:58
我才說外國字也很麻煩
00:58:12
日本有一間百貨公司
00:58:20
生意很不好
00:58:23
有個中間人這裡說
00:58:26
是你的電話號碼害死你
00:58:30
因為你的電話號碼牽扯到
00:58:35
你生意才會不好
00:58:36
他說怎麼說
00:58:39
這若照日本音讀說
00:58:41
(日語)
00:58:45
(日語)
00:58:46
就是品
00:58:50
(日語)
00:58:50
就是無
00:58:55
他們說品就是百貨
00:58:59
說你店內沒有貨
00:59:04
所以你生意才會不好
00:59:06
他說不然要怎麼辦
00:59:09
換一支
00:59:11
我的就不好了
00:59:12
誰要跟我換
00:59:14
他說沒關係
00:59:15
我幫你介紹
00:59:16
你一點讓我賺就好了
00:59:20
他說好啊
00:59:21
拿點佣金給他
00:59:23
他就走了
00:59:24
走到一間醫院
00:59:26
說我介紹你一隻電話
00:59:27
很好
00:59:30
他說怎樣好
00:59:32
4771
00:59:34
他說怎樣好
00:59:36
你也要解釋一個好給我聽
00:59:37
你光是說4771就是好
00:59:43
這個4就是死
00:59:50
7就是亡
00:59:53
71就是無
00:59:56
他們日本人都顛倒讀
00:59:59
無死亡
01:00:00
像說我們吃飯他說
01:00:03
(日語)
01:00:04
變成飯吃
01:00:05
他們日本人話都倒著說
01:00:07
所以死亡無就是無死亡
01:00:11
說若來你這裡 入院說絕對成功
01:00:15
他說怎麼會 有那種電話號碼
01:00:19
他說你一點佣金給我
01:00:20
我馬上拿給你
01:00:23
佣金拿給他
01:00:24
這邊也拿禮數
01:00:26
那邊也拿禮數
01:00:27
兩隻電話交換過來
01:00:29
賺得油水很多的
01:00:31
日本文也很麻煩
01:00:33
不是沒有麻煩
01:00:35
對不對
01:00:37
所以才說有時寫這個字
01:00:41
譬如說中國字很矛盾
01:00:43
不是矛盾
01:00:44
那在用的場面不同
01:00:47
你要用四情 用六情 用七情
01:00:50
那都是看那個場合在說的
01:00:54
所以並不是說 什麼這樣就不同
01:00:58
不是不同
01:01:00
所以我們佛家說 因時因地因人說法
01:01:05
這個道理也在這裡
01:01:07
所以我們這個文法
01:01:10
道理我說要多讀一點
01:01:13
多看一點
01:01:14
裡面你會了解很多問題
01:01:17
有時說這我就聽過了
01:01:21
聽過有時你引證不一樣
01:01:25
他說奇怪 這我怎麼沒有聽到
01:01:27
不是沒有聽到
01:01:29
引證不同
01:01:32
有時突然聽也聽不懂
01:01:35
像現在這個行政院 的主計官李丁文先生說
01:01:41
我的錄影帶
01:01:42
一捲影帶 最少要看三次以上
01:01:46
第一次稍微看過
01:01:49
不太能體會
01:01:50
第二次 再看一次說稍微知道
01:01:53
第三次看一下 就知道是這樣子
01:01:57
有的說看一次就知道了
01:02:00
不是那麼容易
01:02:04
你們這些若時常 去我家裡的人就知道了
01:02:10
我若曾說一部經
01:02:13
雖然以前說過
01:02:16
我都再重寫
01:02:19
什麼原因重寫
01:02:21
一些像說聽得不爽的
01:02:26
將他換掉引證別的
01:02:28
有時說這個文 和這個本文比較沒有關連
01:02:34
將這個引證拿掉
01:02:35
再換別的
01:02:37
一直改一直換
01:02:38
一直改一直換
01:02:40
現在像這個林文保先生
01:02:43
這阿發這常去我家
01:02:45
你問他就知道了
01:02:46
光是六祖壇經我寫了五遍
01:02:49
是講五遍寫五遍
01:02:52
都再重寫
01:02:54
無論哪一部經我都再重寫
01:02:59
有的說那麼麻煩
01:03:00
就舊的拿出來說就好了
01:03:02
對不對
01:03:03
從舊書拿出來說就好了
01:03:05
為何要那麼麻煩再寫
01:03:08
這個就是要增加知識
01:03:10
叫做精進
01:03:12
你若常常用舊的一直說
01:03:15
你的頭腦 就只有停在那裡而已
01:03:18
對不對
01:03:19
要改進
01:03:22
所以現在我們這個六識 已經大概讓你知道
01:03:27
現在接下來 就是要來說第六識
01:03:31
現在你就注意喔
01:03:33
六識和第六識是不同的喔
01:03:38
六識就是說眼睛 耳朵
01:03:42
鼻子 嘴 身軀 我們的意
01:03:45
這叫做六識
01:03:47
六項
01:03:48
第六識是說一項而已
01:03:51
第六識就是說我們的意識
01:03:56
這個意識來主宰這前五識
01:04:01
你若沒有這第六識來說
01:04:04
你無法去主宰這前五識
01:04:07
所以現在就是要來說 這第六識的作用
01:04:11
來看佛學大辭典所說的
01:04:15
第六識 第六意識也
01:04:20
八識從眼識數之
01:04:24
眼耳鼻舌身意
01:04:28
意識位於第六
01:04:30
故謂之第六識
01:04:33
亦云第六意識
01:04:38
佛學大辭典 這樣跟我們說
01:04:41
說第六識 就是我們第六的意識
01:04:49
我們人有這個八識
01:04:54
一般若後天小乘法 都說到第六識而已
01:05:01
但是若要道理來說
01:05:02
說到八識
01:05:06
這個八識的中間
01:05:08
從眼睛來算起
01:05:12
這個眼睛 耳朵 鼻子 舌 身 意
01:05:16
意識剛好排在第六
01:05:20
所以才叫第六識
01:05:23
有時說叫第六意識
01:05:28
佛學大辭典又說
01:05:33
第六意識
01:05:35
亦名攀識 緣識
01:05:42
波浪識 人我識
01:05:45
煩惱障識 六識 意識
01:05:51
佛學大辭典說 第六意識的名字
01:05:54
有時經書裡面 在寫你要注意
01:05:58
有時寫攀識
01:06:00
有時寫緣識
01:06:02
有時寫波浪識
01:06:04
有時寫人我識
01:06:06
有時寫煩惱障識
01:06:09
有時寫六識
01:06:11
有時寫意識
01:06:14
所寫的這些 都是在屬於第六意識
01:06:17
這樣跟你說比較快
01:06:20
我們來看修真錄這個解釋
01:06:26
第六識 名曰意識
01:06:33
乃意根 對一切事物所生之識也
01:06:41
六祖壇經云
01:06:44
五八六七果因轉
01:06:48
是謂第六識為因
01:06:52
而前五識為果也
01:06:57
則此識專以了別
01:07:01
別一切事物 而指揮眼耳鼻舌身等五識
01:07:07
為其作業故也
01:07:11
修真錄說第六識
01:07:16
這個名字叫做意識
01:07:20
就是我們人的意根
01:07:24
來對於一切的事情
01:07:26
來所生出來的識
01:07:30
在六祖壇經裡面說一句話
01:07:34
五八六七果因轉
01:07:40
這樣我們就知道什麼
01:07:42
知道第六識就是因
01:07:45
前五識就是果
01:07:50
五就是前五識
01:07:54
八就是第八識
01:07:56
六就是第六識
01:07:58
七就是第七識
01:08:01
這個五八識可以說是果
01:08:05
六七是因
01:08:08
因為這個第六識
01:08:12
所生的因牽連到前五識
01:08:17
第七識的因會向上
01:08:22
進入這個第八識
01:08:24
現在這個說到 七識八識時就會說了
01:08:31
所以第六識就是因
01:08:34
前五識就是果
01:08:38
就是這個識
01:08:39
這個識就是指六識
01:08:40
這個第六識全部了別
01:08:44
了別就是了解分別
01:08:49
分別一切事物
01:08:51
來指揮這個眼耳 鼻舌身等五識會去作業
01:08:59
我說明白一點 譬如說意識的作用怎樣
01:09:03
譬如我眼睛
01:09:07
去看到一個女孩很美
01:09:12
現在這個我們人
01:09:15
這個眼睛他會來報告 我們第六識這個意
01:09:19
來報告他
01:09:21
若沒有這個第六識指揮
01:09:25
我們人就如如不動
01:09:27
你若轉去第七識來說
01:09:29
它就不理你了
01:09:31
但是現在這第六識不是咧
01:09:34
會來指揮這個前五識
01:09:38
再看詳細一點
01:09:41
這個意識指揮它
01:09:42
我們眼睛就看她了
01:09:44
這個女孩這麼美
01:09:46
現在這個意識 就又指揮什麼
01:09:48
指揮這個嘴
01:09:50
向她打聲招呼
01:09:52
喂 小姐
01:09:54
這意識就指揮了
01:09:57
打招呼之後
01:09:58
若比較野蠻的意識就說
01:10:01
喂 過去跟她握手
01:10:03
或是說過去摸她一下
01:10:05
這個身識就靠過去了
01:10:09
這個就是可說這個六識 是在指揮這個前五識
01:10:18
譬如說一個人在罵我
01:10:22
我聽到了
01:10:24
聽到他就來報告這個意識
01:10:26
第六識
01:10:27
說人家在罵你哩
01:10:30
現在這個意識就發出來了
01:10:33
就指揮這個嘴說
01:10:34
將他罵回來
01:10:36
就罵了
01:10:38
罵那邊現在罵上癮就說
01:10:40
動手打他啦
01:10:42
現在這個意識指揮他
01:10:44
手一伸就揍了
01:10:49
假使說我這個鼻子
01:10:53
聞到一個香味
01:10:55
他就來報告 報告這個意
01:10:59
這個意識就說
01:11:01
現在那個香是什麼東西
01:11:05
身體快點走過去
01:11:06
看是什麼東西在香
01:11:08
就走過去
01:11:10
走過去說
01:11:11
眼睛看那是什麼
01:11:13
這眼睛報告他說這是什麼
01:11:15
好吃的東西
01:11:17
手過去拿
01:11:18
將它塞進嘴裡
01:11:19
將它塞進進去
01:11:21
才命令嘴 這好吃或難吃
01:11:24
都這個意識在指揮
01:11:29
所以有時像說六賊
01:11:31
六個賊
01:11:34
這六個賊這意識就是賊王
01:11:38
因為你若轉識轉到好的去
01:11:40
就不會生賊
01:11:42
若轉到壞的去
01:11:45
這個眼睛就眼睛的賊
01:11:47
耳朵就耳朵的賊
01:11:49
嘴就嘴的賊
01:11:51
身體就身體的賊
01:11:54
鼻子就是鼻子的賊
01:11:56
這個意是賊王
01:11:58
這個賊王一命令
01:11:59
什麼壞事情都做出來
01:12:03
所以這個第六識就是因
01:12:05
因為你第六識 若沒有發令來說
01:12:09
這前五識他不會動
01:12:12
所以第六識若有毛病
01:12:15
人就變成什麼
01:12:17
變阿達阿達了
01:12:18
變白痴了
01:12:20
因為第六識不會指揮嘛
01:12:24
眼睛看到 一個女孩子很美
01:12:27
現在報告第六識說 女孩子很美
01:12:30
啊啊
01:12:32
雖然女孩子很美
01:12:34
第六識就不會指揮呀
01:12:35
不會指揮 這眼睛就不會看她了
01:12:38
他也不會說 過去向她打招呼
01:12:40
他也不會
01:12:42
所以意識不能喪失
01:12:45
一個人的意識若喪失之後
01:12:47
就變成什麼都不知道
01:12:51
像我們這個老人痴呆症 就是這個意識喪失
01:12:56
意識若喪失
01:12:58
人記憶就不見了
01:13:00
做什麼事情就不會發號令
01:13:04
像軍隊班長若沒有發號令
01:13:06
這些阿兵哥不能走一樣
01:13:10
所以前五識就是受這個 第六識的指揮的作業
01:13:16
才說 這個此識轉以了別
01:13:22
別一切事物 而指揮眼耳鼻舌身等五識
01:13:27
為其作業
01:13:30
所以這個意識是很重要的
01:13:33
一個人意識若喪失之後
01:13:37
我們人就可說殘缺一半了
01:13:41
所以意識若強的人
01:13:44
頭腦就比較好
01:13:48
我們今晚 說來到這裡時間問題
01:13:52
就暫且告一段落
01:13:54
對我們這個九識
01:13:59
現在才說到六識而已
01:14:01
要一一跟你說明
01:14:03
以後你才有辦法怎麼運用
01:14:06
我們人 不能一直停留在第六識
01:14:09
一定要轉去第七識
01:14:12
第七識轉之後 要轉去第八識
01:14:16
達到第九識成佛為止
01:14:19
今晚說到這裡
01:14:22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14:26
我們上期 談到這個前第五識
01:14:33
和這個第六識
01:14:37
因為我們修行的人啊
01:14:41
你要研究很多道理的中間
01:14:46
我們要先了解 我們這前五識
01:14:49
六識 七識 八識 九識
01:14:53
這個各識的作用
01:14:56
所以有時候 一個人會做善會做惡
01:15:03
有時會分別是非曲直
01:15:06
這都是全部都我們的
01:15:10
這個識中的裡面 的境界不同
01:15:15
分別不同
01:15:18
所以我們上期 談到第六識的中間
01:15:23
你現在要了解說這第六識
01:15:25
另外一個名叫做分別識
01:15:29
我們現在來 引上黑板來做個參考
01:15:35
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識
01:15:44
各緣色聲香味觸 等五種對境
01:15:52
然此五識
01:15:55
僅由單純的感覺作用 來攀緣外境
01:16:02
而不具有認識 分別對境之作用
01:16:08
第六意識始具有 認識分別現象界
01:16:13
所有事物之作用
01:16:16
故又稱分別事識
01:16:20
乃前五識共同所依據者
01:16:24
故又稱 意地
01:16:29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1:16:33
眼睛 耳朵 鼻子 舌 身體
01:16:41
這些叫做前的五識
01:16:46
這前五識啊
01:16:48
每一識都緣著這個
01:16:51
色聲香味觸等 這個五種的對境
01:16:59
但是這個五識
01:17:03
只有由單純的感覺作用
01:17:07
來攀緣外境
01:17:10
但是他不具備 認識分別的對境作用
01:17:16
像眼睛看到一個東西
01:17:19
他知道有一個東西知道
01:17:22
像耳朵聽到一句話
01:17:24
他知道說這個聲音進來
01:17:26
知道說有這個聲音
01:17:29
但他這個眼睛不會 去分辨說這是美或醜
01:17:35
或是什麼樣
01:17:37
他無法去分別
01:17:40
耳朵雖然聽聲音進來
01:17:43
但是他不知道 這是好話還是壞話
01:17:46
對或不對
01:17:47
他無法去分別
01:17:50
所以現在你就要來 用這個第六意識
01:18:01
它才有具備認識 分別現象界
01:18:05
所有的事物的作用
01:18:09
這樣說起來你聽不懂
01:18:12
譬如我們的第六識 是我們的意識
01:18:16
一個人的意識若喪失了
01:18:20
就像個白痴
01:18:24
他雖然看到很美
01:18:26
見到人嘿嘿嘿
01:18:28
他也不知道這美是美
01:18:30
醜是醜
01:18:31
不知道
01:18:33
耳朵聽到話
01:18:34
人家在罵他
01:18:35
他也嘿嘿
01:18:37
吃飯好了嘿嘿
01:18:38
他也這樣
01:18:40
不會去分別
01:18:43
現在就靠這個第六意識
01:18:46
他才有具備 這認識分別的現象界
01:18:50
所有的事物作用
01:18:52
所以另外一個名字 叫做分別事識
01:18:57
就是這個前五識
01:19:01
共同要來依靠這個第六識
01:19:05
所以有時候 才稱呼叫做意地
01:19:09
所以一個人 你若沒有這個第六識來說
01:19:12
你只有前五識 是只有對五境以外
01:19:16
根本無法去分別是非曲直
01:19:20
美醜種種都沒辦法
01:19:25
修真錄這樣說
01:19:27
分別識即第六識也
01:19:31
第八識動
01:19:34
由第七識傳送
01:19:37
第六識能起分別
01:19:42
故名分別識
01:19:44
於五塵中 種種諸境而起分別也
01:19:50
修真錄說
01:19:51
分別識等於就是第六識
01:19:55
因為這個第八識一動
01:19:59
就由第七識轉來第六識
01:20:05
它就會生出分別的事情
01:20:09
所以這個名字叫做分別識
01:20:12
在這個五塵 色聲香味觸
01:20:17
這個五塵中
01:20:21
它種種所有這個境
01:20:25
它這個第六識 會生出這個分別出來
01:20:30
呂純陽祖師才說
01:20:34
第六識 第七識
01:20:37
同名意識
01:20:40
一上 一下
01:20:43
第六識為對一切事物 而分別起種種妄念也
01:20:49
第七識為對一切事物 而能斷惑證真
01:20:56
故第六識亦名分別事識也
01:21:02
呂純陽祖師說
01:21:04
我們的第六識和第七識
01:21:07
同一個名叫做意識
01:21:10
第六識也意識
01:21:12
第七識也是意識
01:21:15
但是這兩個意識的中間啊
01:21:18
一個是向上
01:21:20
一個是向下
01:21:24
第六識 它就是對一切的事情
01:21:28
來分別起了種種的妄念
01:21:33
若第七識是對一切的事物
01:21:36
有辦法來斷惑證真
01:21:40
他這個第七識就是說
01:21:43
這個不能做
01:21:45
這對的才要做
01:21:46
他有辦法去判斷
01:21:48
有辦法去斷惑證真
01:21:50
所以呢
01:21:51
第六識 另外一個名叫做分別識
01:21:55
他是分別這個俗事
01:21:58
第七識是向上的
01:22:02
對於這個第七識
01:22:04
我們現在進一步 就是要來解釋
01:22:08
現在我們 要來說這個第七識
01:22:11
看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1:22:15
七識 八識中之第七識也
01:22:22
名末那識
01:22:25
見末那識條
01:22:29
它這個七識
01:22:32
在我們這個 八識的裡面排第七個
01:22:38
另外一個名叫做末那識
01:22:41
詳細看末那識這個條目
01:22:4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2:48
末那識 八識中第七識
01:22:53
以由第八識為所依
01:22:57
末那識譯為意
01:23:00
意有思量之義
01:23:05
然則第六識為意識
01:23:08
有何分別
01:23:11
彼為依此末那
01:23:14
即意而生之識
01:23:17
故曰意識
01:23:19
即依主釋
01:23:25
此末那即第七識
01:23:29
故云末那識
01:23:31
即意識
01:23:33
末那識稱意識
01:23:36
是持業識也
01:23:40
這裡面兩個注解先做說明
01:23:45
注解第一
01:23:46
佛光大辭這樣說
01:23:48
依主釋 梵語
01:23:53
如中國人一詞
01:23:57
前段中國
01:23:59
即限定後段人之表達範圍
01:24:04
又如眼識一詞
01:24:06
原指依於眼而生之識
01:24:10
即眼之識之意
01:24:12
是以眼為所依之體
01:24:16
而識為能依之法
01:24:20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01:24:22
依主釋這是梵語
01:24:27
因為這個英文 和翻釋的文很多
01:24:31
所以簡略起來
01:24:33
是只有說那個意思就好
01:24:38
像我們中國人這個詞
01:24:44
若是前段這個中國
01:24:48
這就是限定後段 這個人的表達範圍
01:24:56
譬如我們若住美國
01:24:59
上面若美國
01:25:00
這個人就要說美國人
01:25:03
若日本就要說日本人
01:25:06
所以前段就是中國
01:25:09
是限定後段 來所表達的範圍
01:25:13
又怎樣
01:25:15
像說這個眼識這句話
01:25:19
本來是依靠眼睛所生的識
01:25:24
等於就是眼之識的意思
01:25:27
若這樣這個眼睛
01:25:30
就是我們 這個識的所依的體
01:25:35
這個識就是 有辦法去依的法
01:25:41
因為這個識 若沒有這個眼
01:25:43
你就不能稱呼 這個叫做眼識
01:25:45
若耳朵就說耳識了
01:25:48
這叫做依主釋
01:25:52
依主釋啦
01:25:55
注解第二
01:25:5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5:59
持業識 梵語
01:26:02
如高山一詞
01:26:04
即很高之山之意
01:26:08
又極遠一詞
01:26:10
即非常遠之意
01:26:14
現在佛光大辭典說 持業識是什麼
01:26:18
譬如說高山這句話
01:26:22
等於就是說 很高的山的意思
01:26:27
又極遠這個詞
01:26:29
等於就是非常遠的意思
01:26:33
所以這個末那識
01:26:35
可以說是 意識的上面的超意識
01:26:39
這樣說比較快
01:26:42
現在佛學大辭典說
01:26:47
末那識是我們 八識裡面的第七識
01:26:54
用由我們的 第八識來所依靠
01:27:00
末那識來翻譯叫做意
01:27:05
這個意有思量之義
01:27:09
我們若第六識就是分別
01:27:13
這個第七識的意 就是思量的意思
01:27:18
就是這個第六識
01:27:22
它做意識
01:27:26
有什麼分別
01:27:29
因為這個第六識這個彼
01:27:32
彼就是指第六識
01:27:34
第六識就是依靠 這個末那的意來所生
01:27:39
所以才叫做意識
01:27:42
這就叫做依主釋
01:27:45
等於就是第六識是依靠 末那的意來所生的意
01:27:50
才說叫做意識
01:27:54
這個末那就是第七識
01:27:57
所以才叫做末那識
01:28:00
等於就是意識
01:28:02
這個末那識稱呼 叫做意識是持業識
01:28:07
像說他可說是末那識
01:28:12
他為什麼不說意識說末那
01:28:14
就是說意識的中的意識
01:28:18
可說是超意識那個意思
01:28:21
所以呢我們 第六識也是意識
01:28:24
第七識也是意識
01:28:26
是只有我們若普通 這個第六識是說叫意識
01:28:32
我們若末那就是超意識
01:28:36
這樣說比較快
01:28:39
我們今晚說來到這裡
01:28:42
雖然是還有十分鐘多
01:28:45
不過現在說下段下去來說
01:28:49
就已經沒辦法 收束這個時間
01:28:52
所以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1:28:55
下文等下期再來分解
01:28:59
不然我們現在 來講我們的課
01:29:04
我們上期談這個六識
01:29:09
以及說到這個第九識 這個分段的說明
01:29:16
上期我們說到這個第七識
01:29:20
這個第七識 一名又叫末那識
01:29:24
但是現在今晚
01:29:26
又再進一步補充
01:29:28
對這個末那識
01:29:30
來看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1:29:34
末那為意
01:29:38
意為思量之義
01:29:42
了別第八識
01:29:44
思量我痴 我見 我慢 我愛
01:29:50
故名意識
01:29:53
此識為識體意
01:29:57
故名意識
01:30:01
前之第六識以此意為所依
01:30:06
故名意識
01:30:09
因為別二識
01:30:11
存梵名也
01:30:17
對這個佛學大辭典
01:30:20
裡面有四個注解先做說明
01:30:25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0:28
迷於無我之道理為 我痴
01:30:35
說迷在這個無我
01:30:37
迷在無我 就是說我死就完了
01:30:42
話若說就是 說沒有這個輪迴
01:30:46
沒有那個前世後世
01:30:49
沒有那個因果
01:30:51
不相信因果
01:30:53
就是說人死就沒了
01:30:55
這叫做迷於無我
01:30:57
你若迷在無我的道理
01:30:59
這叫做我痴
01:31:01
等於就是斷見
01:31:05
注解第二
01:31:0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1:08
指五蘊假和合之心身
01:31:14
視為常一之義
01:31:18
謂之我見
01:31:21
他現在說你指色受想行識
01:31:25
這個五蘊
01:31:27
這個假和合這個肉體
01:31:30
這個心身
01:31:32
將它看成永遠
01:31:35
就是說人永遠就是人
01:31:38
沒有這個大輪迴之說 那個意思
01:31:42
像說我人若死了
01:31:43
下輩子出世還是人
01:31:45
不會說去什麼六道輪迴
01:31:48
不相信六道輪迴這個道理
01:31:52
這叫做我見
01:31:54
等於就是常見
01:31:57
注解第三
01:31:5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2:01
我慢 恃我而自貢高
01:32:07
慢他也
01:32:09
我慢 就是靠我很厲害
01:32:13
我的道理最好
01:32:15
我的宗教最好
01:32:18
看不起他人
01:32:20
這個都叫做我慢
01:32:23
注解第四
01:32:24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2:27
我愛 於己妄執之我
01:32:30
深為愛著也
01:32:32
俗所謂自愛心
01:32:37
佛學大辭典說我愛是什麼
01:32:41
就在自己有一種妄執的我
01:32:47
像是對我…
01:32:50
深深愛著
01:32:53
這個愛並不是博愛的愛
01:32:58
這個愛就是像一般的人 說我愛名啦愛利啦
01:33:03
愛這個東西 愛那個東西的那個愛
01:33:06
貪愛的愛
01:33:09
就是世俗所說的自愛心
01:33:12
就是自私自利
01:33:15
現在佛學大辭典才說
01:33:20
它說末那叫做意
01:33:26
這個末那是梵文
01:33:30
翻成中國話就是意
01:33:34
這個意就是思量的意思
01:33:40
徹底來了解這個第八識
01:33:44
來思量我痴 我見 我慢 我愛
01:33:50
所以才叫做意識
01:33:54
這個第七識
01:33:55
此識
01:33:57
此識就是指第七識
01:34:00
就是這個識的體就是意
01:34:06
所以它的名字叫做意識
01:34:11
但是我們前面的第六識
01:34:15
是來依著這個第七識
01:34:19
現在此意就是指第七識
01:34:24
前面的第六識 來依著第七識來所依
01:34:29
所以第六識也叫做意識
01:34:35
因為要來分別這個第六識
01:34:38
和第七識這字識
01:34:42
怕人會去分不清楚
01:34:46
第六識也意識
01:34:47
第七識也意識
01:34:49
怕人分不清楚
01:34:51
所以才來存著 這個梵名的末那識
01:34:57
所以呢
01:34:58
雖然這個末那是意識
01:35:01
怕和第六識弄混
01:35:04
所以他存這個梵文的字
01:35:08
第七識的意識叫做末那
01:35:11
這樣說比較快
01:35:13
現在若說末那
01:35:14
就是第七識的意識
01:35:17
這樣說比較快
01:35:20
另外看修真錄的說明
01:35:23
第七識
01:35:25
本名意識
01:35:28
此識以思量為自性
01:35:31
與第六識 以了別為自性者不同
01:35:36
第七識雖與第六識 同名為意識
01:35:42
而實有異
01:35:44
然第六識與第七識
01:35:47
有何分別耶
01:35:50
第六識為對一切事物
01:35:53
轉指揮前五識 之眼耳鼻舌身等
01:35:59
為其作業
01:36:01
第七識能斷惑證真
01:36:04
轉於第八識之心識
01:36:07
而得道果
01:36:09
故亦名曰媒識
01:36:13
法寶壇經云
01:36:15
五八六七果因轉
01:36:18
是謂第七識為之因
01:36:21
第八識為之果也
01:36:25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1:36:29
說第七識
01:36:32
本來它的名叫做意識
01:36:36
這個第七識 就是用思量來做自性
01:36:42
和第六識用了別 做自性不同
01:36:48
第七識是思量
01:36:51
第六識是了別
01:36:53
同樣是意識
01:36:55
不一樣
01:36:58
這個第七識
01:37:00
雖然和第六識 同樣一個名字叫做意識
01:37:05
實在是有分別
01:37:09
但是這個第六識和第七識
01:37:13
有什麼樣的分別啊
01:37:16
我們第六識 就是對一切的事物
01:37:22
轉來指揮前五識的 眼耳鼻舌身等為其作業
01:37:31
第六識是在指揮
01:37:35
譬如說眼睛你看啊
01:37:37
耳朵你聽啊
01:37:39
這樣
01:37:40
第六識就是在指揮前五識
01:37:45
為它的作業
01:37:48
第七識就不是了
01:37:50
第七識它有辦法
01:37:52
來斷這個迷惑 來證這個真理
01:37:56
來轉去第八識的心識
01:38:00
來得這個道果
01:38:04
第六識是向到下面
01:38:07
第七識是轉到上面去
01:38:12
所以呢
01:38:13
第七識 另外一個名叫做媒識
01:38:18
法寶壇經
01:38:20
法寶壇經就是六祖壇經
01:38:24
這個六祖壇經裡面這樣說
01:38:27
說五八六七果因轉
01:38:33
這樣我們就知道 第七識就是因
01:38:36
第八識就是果
01:38:40
五八就是果
01:38:42
六七就是因
01:38:45
因為六識轉到五識
01:38:47
六識的因轉去五識
01:38:50
第七識的因轉第八識
01:38:52
才說叫做五八六七果因轉
01:38:55
這個道理你要知道
01:38:59
我們第七識到這裡結束
01:39:01
接下來我們 來看這個第八識
01:39:05
來看這個 佛學大辭典這個解釋
01:39:10
第八識 即阿賴耶識也
01:39:18
譯之曰藏
01:39:21
以含藏一切諸法之種子
01:39:26
故是為有漏 無漏 一切有為法之根本
01:39:32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先做說明
01:39:37
注解第一
01:39:39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39:42
阿賴耶 心識名
01:39:47
八識中之第八
01:39:50
有情根本之心識
01:39:53
譯曰藏
01:39:55
含藏一切事物種子之義
01:40:00
佛學大辭典說
01:40:02
阿賴耶是我們心識的名字
01:40:08
我們在八識中間排在第八
01:40:14
就是我們的眾生
01:40:16
有情 有情就是眾生
01:40:19
這個以前曾說過了
01:40:22
就是我們眾生根本的心識
01:40:26
翻譯成中國話就是叫做藏
01:40:31
因為第八識
01:40:33
來含藏了一切事物的種子 在裡面的關係
01:40:40
注解第二
01:40:43
有漏 漏者煩惱之異名
01:40:48
含有煩惱之事物
01:40:51
謂之有漏
01:40:54
佛學大辭典說
01:40:56
有漏
01:40:58
漏就是我們 這個煩惱的另外一個名
01:41:05
包含有煩惱的事情
01:41:07
都叫做有漏
01:41:10
注解第三
01:41:1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1:16
無漏 漏者煩惱之異名
01:41:21
漏泄之義
01:41:24
貪瞋等之煩惱
01:41:27
日夜由眼耳等六根門 漏泄流注而不止
01:41:34
謂之漏
01:41:35
又漏為漏落之義
01:41:39
煩惱能令人漏落於三惡道
01:41:45
謂之漏也
01:41:48
因之謂有煩惱之法
01:41:51
云有漏
01:41:53
離煩惱之法
01:41:55
云無漏
01:41:58
現在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2:01
說無漏
01:42:04
這個漏就是 煩惱的另外一個名
01:42:09
是漏泄的意思
01:42:11
漏泄就是流掉的意思
01:42:15
貪瞋等
01:42:18
貪瞋等就是指 貪瞋痴愛等這些煩惱
01:42:25
從早到晚
01:42:27
由眼耳等 六根門漏泄流注而不止
01:42:35
眼耳等是指什麼
01:42:38
指眼睛 耳朵 鼻子 嘴 身 意等
01:42:47
這六根的門來流掉
01:42:51
可以說一直流掉
01:42:53
這注是什麼
01:42:55
注就是水流得很急叫做注
01:42:58
這個煩惱一直流掉
01:43:01
這叫做流注
01:43:03
不會停止
01:43:05
這個叫做漏
01:43:08
又漏就是漏落的意思
01:43:13
因為這個煩惱 會讓我們人漏落在三惡道
01:43:19
從畜生 惡鬼 地獄下去
01:43:23
才叫做漏
01:43:26
所以因為這樣
01:43:27
這個有煩惱的法叫做有漏
01:43:32
離開煩惱的法叫做無漏
01:43:37
所以現在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43:43
說第八識
01:43:45
另外一個名叫做阿賴耶識
01:43:51
翻譯成中國話叫做藏
01:43:55
因為這個第八識 含藏一切諸法的種子
01:44:00
無論善 無論惡
01:44:02
一切的種子都在第八識
01:44:06
就是我們人有煩惱不煩惱
01:44:10
一切所為有為法的根本識
01:44:13
叫做第八識
01:44:17
我們今晚說來到這裡
01:44:21
這個時間的問題
01:44:24
對於詳細的解釋
01:44:27
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頓悟入道要門論
6/40部影片
頓悟入道要門論 1
頓悟入道要門論 2
頓悟入道要門論 3
頓悟入道要門論 4
頓悟入道要門論 5
頓悟入道要門論 6
頓悟入道要門論 7
頓悟入道要門論 8
頓悟入道要門論 9
頓悟入道要門論 10
頓悟入道要門論 11
頓悟入道要門論 12
頓悟入道要門論 13
頓悟入道要門論 14
頓悟入道要門論 15
頓悟入道要門論 16
頓悟入道要門論 17
頓悟入道要門論 18
頓悟入道要門論 19
頓悟入道要門論 20
頓悟入道要門論 21
頓悟入道要門論 22
頓悟入道要門論 23
頓悟入道要門論 24
頓悟入道要門論 25
頓悟入道要門論 26
頓悟入道要門論 27
頓悟入道要門論 28
頓悟入道要門論 30
頓悟入道要門論 29
頓悟入道要門論 31
頓悟入道要門論 32
頓悟入道要門論 33
頓悟入道要門論 34
頓悟入道要門論 35
頓悟入道要門論 36
頓悟入道要門論 37
頓悟入道要門論 38
頓悟入道要門論 39
頓悟入道要門論 40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27000176
88019458-df0d-49c3-b792-583c60f16a2d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