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謝銘恩分享人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道德經 12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道德經 12
7317
4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4月25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我們現在再看第二句
00:02:37
埏埴以為器
00:02:40
當其無有器之用
00:02:44
現在這句話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0:02:50
埏 陶人造器之型也
00:02:57
埴 黏土也
00:03:01
埏埴以為器者
00:03:05
陶人以型 調和黏土而為器也
00:03:10
器雖有形
00:03:13
器中虛無
00:03:15
始可盛物而為用
00:03:18
故曰 當其無有器之用
00:03:22
此又一喻也
00:03:25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03:28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03:32
埏埴 管子任法
00:03:35
猶埴之在埏也
00:03:40
則埏當是造瓦之型
00:03:49
這個埏埴
00:03:52
在這個管子任法篇裡面說
00:03:56
好比像這個埴在這個埏
00:04:02
若這樣這個埏 就是在造瓦之形
00:04:08
什麼叫做瓦
00:04:10
一般的人這個瓦當成瓦片
00:04:13
屋頂上的瓦片
00:04:14
事實上不是
00:04:17
我們辭海說瓦 土器已燒之總名
00:04:21
這個瓦就是土做器具 去燒成的陶瓷類
00:04:28
全部都叫做瓦
00:04:31
像大碗 盤子 碗 罐 以及水缸和瓦片
00:04:40
一切若用土燒成的東西 全都叫做瓦
00:04:47
型 辭海這樣說
00:04:51
型 鑄器之法也
00:04:54
以木為之曰模
00:04:57
以竹曰範
00:04:59
以土曰型
00:05:03
現在這個型 就是用器具做成的模子
00:05:08
若木頭做的叫做模
00:05:12
用竹子做的叫做範
00:05:15
用土做的叫做型
00:05:19
所以我們有時候說模範
00:05:22
模範就是模子
00:05:24
好的模範就是好的模子
00:05:26
壞的模範就是壞的模子
00:05:30
有時候說是模型
00:05:33
什麼模型
00:05:35
好比像你看我們要印粿
00:05:38
你若用那個紅龜的粿印
00:05:41
印下去就是紅龜的形狀
00:05:45
你若要印桃子
00:05:46
印下去就變桃形
00:05:48
所以模範模型 就是你若做好模範
00:05:53
就是好比像 做好的樣子給人看
00:05:57
模子若不好來說 印出來也是不好的
00:06:00
一定的啊
00:06:01
你好的模子印出來
00:06:04
那個東西也一定是好的
00:06:06
做人你若做好模範
00:06:09
學生學到的也變成好的啊
00:06:11
東西若好的模型
00:06:14
做出來的東西也一定好的
00:06:16
若亂七八糟的東西 做出來的
00:06:19
也一定是 亂七八糟的東西出來
00:06:21
這是一定的啊
00:06:23
說文注解說
00:06:25
以土曰型
00:06:26
以金曰鎔
00:06:28
以木曰模
00:06:30
以竹為範
00:06:32
四者一物
00:06:33
其材別也
00:06:35
製器之母型也
00:06:38
說若是用土 做的模子叫做型
00:06:43
用金器
00:06:44
像這個金銀銅鐵
00:06:47
這個金器做的模子叫做鎔
00:06:51
若用木頭做的模子叫做模
00:06:55
用竹子做的叫做範
00:06:58
這四種是同一個東西
00:07:02
是因為這個器材不一樣
00:07:05
一個用土做的
00:07:06
一個用竹子做的
00:07:08
一個用金器做的
00:07:09
一個用木頭做的
00:07:10
是那個材不一樣
00:07:13
材料不一樣 名字才不一樣
00:07:16
其實四種都是模子
00:07:19
這是製造器具的母型 母型就是模子
00:07:25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07:28
埴 音植 黏土也
00:07:32
埴這個音讀作植 就是黏土啦
00:07:37
一種土鬆鬆的不可以
00:07:41
一種土好比像麻糬黏黏的
00:07:44
那個黏土才能做器具
00:07:47
你若曾到鶯歌
00:07:50
看人家做陶土的器具 你就知道
00:07:55
這就要用黏土才能做的
00:07:59
所以呢 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08:04
埏 就是這個陶人
00:08:10
陶人就是來做陶的工人
00:08:16
埏就是這個做陶的工人 來造器的模子
00:08:22
這個埴就是黏土
00:08:26
埏埴以為器
00:08:29
就是這個做陶的工人
00:08:33
用那個模子 來調和這個黏土來做器具
00:08:40
這個器具雖然有型
00:08:44
不過器具的中間 一定要虛無
00:08:48
才能裝東西
00:08:51
像你無論碗也好 無論大碗也好
00:08:56
一定中間空的
00:08:58
像瓷器雖然不是土做的
00:09:01
不過瓷器來說裡面也要…
00:09:05
杯子裡面也要空的
00:09:09
器具中間 一定要虛無 要空
00:09:16
才可以裝東西而有作用
00:09:21
所以才說當其無有器之用
00:09:25
這又是一個比喻
00:09:28
所以呢 我們對這個比喻呢
00:09:32
裡面一共有三個
00:09:35
現在另外還有第三
00:09:37
現在看第三句
00:09:57
鑿戶牖以為室
00:10:01
當其無有室之用
00:10:05
這句話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個說明
00:10:09
鑿 開也
00:10:12
戶 居室之出入處也
00:10:15
牖穿壁以透光之所也
00:10:21
開其戶者
00:10:23
以通出入之用
00:10:26
開其牖者
00:10:28
以透日月之光
00:10:31
有戶有牖成之為室
00:10:36
故曰 鑿戶牖以為室也
00:10:40
室之戶牖皆虛無空間
00:10:44
有戶牖 始可出入透光而為用
00:10:49
故曰 當其無有室之用
00:10:53
此又一喻也
00:10:55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10:58
注解第一
00:11:00
凡穿物皆曰鑿
00:11:03
鑿 穿也
00:11:05
說無論什麼東西 若開洞這個都叫做鑿
00:11:13
鑿等於就是穿
00:11:15
康熙字典說鑿 開也
00:11:18
比如說我們拿一把鋤子
00:11:22
將地上 開一個洞也可以說鑿
00:11:24
牆壁打個洞也可以說鑿
00:11:27
鑿就是開的意思
00:11:30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11:33
戶 為居室出入之所
00:11:36
因謂凡出入處曰戶
00:11:40
這個戶是什麼
00:11:42
就是我們這個房子 要出去要進來的地方
00:11:48
所以假使若 出入的地方都叫做戶
00:11:52
因為這是時代的關係啦
00:11:55
若現在都說什麼
00:11:56
說是門啦
00:11:58
所以說門戶 門戶
00:12:01
怎麼樣叫做門戶
00:12:02
若單扇的門就是叫做戶
00:12:06
像這個房間門 這個一扇而已嘛
00:12:08
這個叫做戶
00:12:09
兩扇的門叫做門
00:12:12
我們周朝的時候 門都一扇而已
00:12:17
所以他才說戶
00:12:18
後來才改兩扇門才叫做門
00:12:23
門和戶是一樣的
00:12:25
門戶 門戶
00:12:27
有時候我們說 門戶要相當啦
00:12:31
你一扇門 我兩扇門就不一樣啊
00:12:37
所以這個戶就是 我們出入的地方
00:12:43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12:46
牖 蒼頡解詁
00:12:49
牖 旁窗也 所以助明也
00:12:53
牖在這個蒼頡解詁 這本書說
00:12:57
牖是牆壁旁邊的窗戶
00:13:01
就是要來助這個光
00:13:03
有窗戶裡面才會亮
00:13:08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鑿就是開
00:13:13
戶就是我們 家裡面在出入的地方
00:13:17
牖就是打這個牆壁 開洞做窗子
00:13:24
來要讓光線能進來的地方
00:13:29
我們開這個門
00:13:31
現在戶將它 說成門你聽得較清楚
00:13:33
要來開這個門 讓我們人可以出入用
00:13:38
來開這個窗戶
00:13:41
可以讓我們 這個日月的光線可以進來
00:13:46
所以一間房子 有門 有窗子
00:13:50
才能算為一個房子
00:13:51
所以才說 鑿戶牖以為室也
00:13:55
我們一間房子 出入的門和窗子
00:14:02
全都是虛無空間
00:14:05
你這個牆壁若填死來說
00:14:07
沒有那個窗子哪有用
00:14:10
這個門若塞住 沒辦法出入啊
00:14:14
所以這個戶和牖 都是虛無空間
00:14:19
有這個戶牖 你才有辦法出入
00:14:22
才有辦法讓光線進來
00:14:25
所以才說當其無有室之用
00:14:28
這又是一個比喻
00:14:31
現在裡面剛好三個比喻
00:14:34
一個是比喻 是比喻車輪那個孔
00:14:38
要穿那個軸心的那個洞
00:14:44
一個比喻
00:14:46
第二個比喻就是碗 大碗和盤子那個空間
00:14:51
現在第三就是要比喻 這個窗戶和出入門戶
00:14:57
那麼這三個比喻 是要來說我們人的修養
00:15:01
到底這三個比喻
00:15:03
是要怎麼樣 來描寫我們人的修養
00:15:06
因為我們今晚 已經時間超過
00:15:10
說到這裡為止
00:15:12
等到下期 再來說明這個問題
00:15:17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15:23
我們現在翻第十一頁
00:15:29
第十一章
00:15:33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15:39
三十輻共一轂
00:15:44
當其無有車之用
00:15:48
埏填以為器
00:15:52
當其無有器之用
00:15:55
鑿戶牖以為室
00:15:58
當其無有室之用
00:16:01
上期就是說到這裡
00:16:04
今晚就是 將這些話總結論
00:16:09
也可以說是最後一句
00:16:12
故有之以為利
00:16:18
無之以為用
00:16:21
故就是說所以
00:16:24
所以有就是給我們人便利
00:16:28
這個無就是發揮它的作用
00:16:34
對於本文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16:39
車器室皆有形體
00:16:45
故曰有也
00:16:48
此有所以能利人
00:16:52
故曰有之以為利也
00:16:56
而車器室俱有空處
00:17:01
故曰無也
00:17:03
有雖有用
00:17:06
而實用在無之空處
00:17:09
故曰無之以為用也
00:17:12
世人但知有用之用
00:17:16
而不知無用之用
00:17:19
故兩者(有與無) 當合一不可異也
00:17:26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云
00:17:29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句
00:17:34
與本章義同
00:17:37
裡面這個異字 首先做說明
00:17:41
辭海這樣說
00:17:43
異 分也
00:17:45
異就是分
00:17:48
辭彙說異 分離
00:17:51
辭彙說異就是分離
00:17:54
國語辭典說異分開
00:17:57
心經的注解 說異作離字解
00:18:01
不異就是不離
00:18:05
那麼依這個辭海 辭彙 國語辭典等
00:18:10
分 分離 分開 和這個離意思都一樣
00:18:16
是文字不一樣 意思都一樣
00:18:21
等於異就是分開的意思
00:18:26
呂純陽祖師說車 器具 和我們這個房子
00:18:35
都是有形體的
00:18:38
所以才說有
00:18:42
這個有今天會利益世人
00:18:49
車也會利益世人
00:18:51
器具也會利益世人
00:18:53
你有這個房子 也會利益世人
00:18:56
所以才說有之以為利
00:19:00
但是這輛車 這個器具和這個房子
00:19:04
都有一個空處的地方
00:19:07
車就是車輪有空處
00:19:11
器就是無論碗 無論盤子
00:19:15
那個有空處 才有辦法裝東西
00:19:18
這個室就有窗戶 有那個門戶
00:19:22
才有可能出入 照到光
00:19:25
所以呢 因為有雖然有用
00:19:29
實在用在這個無的空處
00:19:33
所以才說無之以為用
00:19:37
世間人只知道有用的用
00:19:41
但是他不知道無用的用
00:19:46
所以我們兩種
00:19:47
兩種就是這個有和無
00:19:50
應該就要 合成一起 不能分開
00:19:55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樣說
00:19:58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00:20:02
色就是有
00:20:04
空就是無
00:20:06
等於呢 有不能跟空離開
00:20:10
空也不能跟有分開
00:20:14
這就是跟本句意思一樣
00:20:18
所以我們佛經和道經
00:20:22
雖然文詞不同 意思就是一樣了
00:20:28
所以我們對於 這個有和無
00:20:30
為什麼不能分開
00:20:32
我簡單引個例子
00:20:35
比如說無論什麼機器
00:20:38
機器是有形的東西
00:20:40
這就是有
00:20:42
但是這台機器若沒電 不能發生作用
00:20:48
但是電呢 電是無啊
00:20:52
你看不見啊
00:20:54
這個無 單獨也不能作用
00:20:57
有這個電 若沒有機器 你也不能發生作用
00:21:01
你冷氣機裝下去 若沒有電 也不會冷啊
00:21:06
像錄影機裝下去
00:21:08
它若沒有電來說 它沒辦法錄影啊
00:21:11
就是有和無不能分開的
00:21:16
比如說神明桌上 所供奉的那些神明佛祖
00:21:21
這是木偶
00:21:23
這是有 有形的東西
00:21:26
不過若沒有神靈 來附在木偶上
00:21:31
他就不會顯化 不會靈感啊 對不對
00:21:36
所以這個有 不靠這個無形來說
00:21:40
他不會活動啊
00:21:42
但是有這個神有這個佛 若沒那個神像來說
00:21:47
你沒辦法去求沒辦法去拜
00:21:50
你顯化 他也不知道啊
00:21:52
所以有和無 本來就要合一啊
00:21:56
比如說我們 這個身體是有啊
00:21:59
有形啊
00:22:01
但是你只是有形有用嗎
00:22:03
只是有形好比像植物人
00:22:05
不能動彈
00:22:07
就要我們人的靈魂
00:22:10
靈魂是根本看不到的東西
00:22:13
這是無形的啊
00:22:14
有這個靈魂才有辦法 來主宰這個有形的肉體
00:22:20
但是你單獨只有靈魂來說
00:22:23
沒有這個肉體 他也是不能作用啊
00:22:26
所以這個有和無 根本就不能分開的東西
00:22:32
所以我們道德經 才會來跟我們說這一句
00:22:37
有之以為利 無之以為用
00:22:41
這個道理在這裡
00:22:43
我們現在這個第十一章 就是到這裡完畢
00:22:47
現在接下來第十二章
00:23:08
五色令人目盲
00:23:15
五音令人耳聾
00:23:20
五味令人口爽
00:23:25
馳騁畋獵令人心狂
00:23:31
對於這句話
00:23:33
我們這個五色 五音 五味和這個馳騁畋獵
00:23:40
這個要有一個注解
00:23:42
你才能體會這句話的文
00:23:46
我們現在道德經這章
00:23:50
好比說再寫在黑板上 來注解較方便
00:23:56
我們現在對 道德經再唸一遍
00:24:02
五色令人目盲
00:24:07
五音令人耳聾
00:24:12
五味令人口爽
00:24:15
馳騁畋獵令人心狂
00:24:20
這裡面一共六個注解
00:24:23
我們來做個說明
00:24:26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24:30
五色青黃赤白黑
00:24:37
什麼叫做五色
00:24:39
就是青的 黃的
00:24:43
赤 赤就是紅色 紅的
00:24:46
白色的 黑色的
00:24:49
這叫做正色
00:24:53
由這五種色 才又分成很多色
00:24:59
呂純陽祖師說五色
00:25:03
青黃赤白黑
00:25:06
喻一切色塵
00:25:09
呂純陽祖師說
00:25:11
五色是青的 黃的 紅的 白的 黑的
00:25:15
這是一種比喻
00:25:16
比喻什麼 比喻我們一切色塵
00:25:21
在社會上 形形色色的東西
00:25:27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25:30
五音 亦名五聲
00:25:34
宮商角徵羽也
00:25:39
辭海說五音 有時候說是五聲
00:25:44
這是音樂的五音
00:25:47
就是宮商角徵…
00:25:51
現在這不能讀作「徵」
00:25:53
這是五音的一個音
00:25:57
叫做徵
00:25:59
和我們抵抗的抵同音
00:26:02
讀作徵 羽 這個剛好五個音這樣
00:26:08
呂純陽祖師說五音
00:26:11
宮商角徵羽
00:26:15
喻一切聲塵
00:26:18
呂純陽祖師說五音 就是宮商角徵羽
00:26:22
這是比喻一切聲塵
00:26:25
好話 壞話亂七八糟的話
00:26:28
所有的聲塵 來比喻這個五音
00:26:34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26:37
五味
00:26:38
辛酸鹹苦甘也
00:26:44
辭海說五味是什麼
00:26:46
就是辣
00:26:47
辛就是辣
00:26:50
酸鹹苦甜
00:26:54
甘就是甜啦
00:26:56
這個剛好五味
00:26:59
呂純陽祖師說五味
00:27:02
辛酸鹹苦甘
00:27:05
喻一切味塵也
00:27:07
呂純陽祖師說五味 就是辣酸鹹苦甘
00:27:13
是比喻一切的味塵
00:27:16
我們所有的氣味 不是只有這五樣而已
00:27:20
這個下面就會 再詳細注解
00:27:24
注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0:27:27
爽 傷也
00:27:29
老子五味令人口爽
00:27:32
辭海說這個爽 就是傷
00:27:36
所以我們俗語一句說 病由口入
00:27:42
病都從口裡進來
00:27:44
病從口進來就是傷啊
00:27:48
所以辭海說爽就是傷
00:27:51
所以祂才比喻這個 道德經說五味令人口爽
00:27:56
呂純陽祖師說
00:27:58
爽 喪失味覺也
00:28:01
呂純陽祖師說 爽就是失去味覺
00:28:05
對於這個氣味好比說 不能瞭解是什麼味道
00:28:13
注解第五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28:17
馳聘者
00:28:19
騎馬疾馳也
00:28:22
畋獵者
00:28:23
逐取禽獸也
00:28:25
引伸之曰
00:28:27
心意如馬
00:28:29
驅逐五欲 馳放不停也
00:28:33
在這個裡面 又二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0:28:37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28:40
從本義推及他義者
00:28:43
曰引伸
00:28:46
從本義
00:28:48
這個本義就是 指這個馳騁畋獵
00:28:52
這個就是本義
00:28:54
由這個本義現在要 推及為另外一個意義
00:28:59
就是指驅逐五欲
00:29:03
注解第二 雲笈七籤這樣說
00:29:09
道家謂耳欲聲
00:29:15
目欲色
00:29:17
鼻欲香
00:29:18
口欲味
00:29:20
身欲觸境
00:29:22
故名五欲
00:29:24
這個雲笈七籤 是我們道家的書
00:29:30
道家說就是耳朵要欲這個聲
00:29:36
眼睛欲這個色
00:29:38
鼻孔欲這個香
00:29:41
嘴巴欲這個味
00:29:43
身欲觸這個境
00:29:45
所以才叫做五欲
00:29:48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馳騁是什麼
00:29:51
就是騎這個馬 跑得很快
00:29:55
畋獵就是什麼
00:29:56
就是追逐禽獸 要捉這個禽獸
00:30:01
但是這是一種比喻
00:30:04
引伸我們的心意和馬一樣
00:30:09
來驅逐這個五欲
00:30:11
可以說馳放不停
00:30:15
注解第六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30:19
意念如馬
00:30:21
縱情驅逐五欲
00:30:23
意搖必動其心
00:30:29
心動則狂
00:30:30
故曰令人心狂也
00:30:33
呂純陽祖師說 我們的意念好比像一匹馬
00:30:38
所以有時候 我們說心猿意馬
00:30:41
我們的意念好比像一匹馬
00:30:44
放縱我們的情感
00:30:46
來驅逐這個五欲
00:30:49
一個人的意若搖
00:30:53
一定就會動我們的心
00:30:55
心若動就抓狂了
00:30:58
所以才說令人心狂
00:31:01
這個道理在那裡
00:31:04
現在這章
00:31:06
就是來比喻 一個人五欲的修養
00:31:15
但是呢 現在一口氣 沒辦法一次解釋下去
00:31:20
現在就要一句一句的… 拿一句一句解釋
00:31:24
首先來解釋 五色令人目盲這句話
00:31:29
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1:32
五色者
00:31:34
青黃赤白黑
00:31:38
以此五色相合
00:31:41
遂成五花八門之間色
00:31:45
喻一切色塵也
00:31:47
盲者 目無所見
00:31:52
喻不明事理也
00:31:55
盲目為色塵所惑
00:32:00
心亦隨目而亂
00:32:02
心亂而失正見
00:32:05
故曰五色令人目盲也
00:32:10
佛家恐人眼根為色塵所迷
00:32:15
故般若心經云
00:32:17
空中無色
00:32:19
又云無眼界
00:32:21
儒家曰
00:32:23
非禮勿視
00:32:24
又曰視而不見
00:32:27
以為座右銘
00:32:29
這裡面 有五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0:32:34
注解第一
00:32:36
俗謂變化多端曰五花八門
00:32:41
按五花即五行陣
00:32:43
八門即八門陣
00:32:46
皆變化莫測
00:32:48
故世有是喻
00:32:51
辭海說我們世俗 若變化多端
00:32:55
做事翻來覆去 叫做五花八門
00:33:00
按該個五花是五行陣
00:33:03
八門是八門陣
00:33:05
以前戰爭擺的陣勢的陣
00:33:11
這個陣呢 可以說變化莫測
00:33:14
有時候進這個陣裡 可以進去不能出來
00:33:19
所以世間人才用五花八門 來比喻變化多端
00:33:26
注解第二
00:33:28
古以青黃赤白黑為正色
00:33:33
二色相合為間色
00:33:36
如赤青間為紫
00:33:40
青黃間為綠
00:33:44
黃赤間為橙
00:33:46
紫綠橙對原色稱間色
00:33:50
再混合三色合一
00:33:53
亦將間色再混合間色
00:33:56
稱再間色
00:33:59
辭海說以前就是青黃 紅的白的黑的叫做正色
00:34:07
兩個色合起來叫間色
00:34:12
比如說你 紅的和青的合在一起
00:34:16
變成紫色
00:34:18
青的和黃的 合在一起變成綠色
00:34:22
黃的和紅的 合在一起變橙色
00:34:26
你若紫色綠色橙色 對這個原色
00:34:31
原色就是這個 青黃紅的白的黑的
00:34:36
對原色稱呼為間色
00:34:39
但是現在再混合
00:34:42
看是要三色合成一色
00:34:44
或是要將這個間色 再混成間色
00:34:48
這叫做再間色
00:34:51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34:54
因緣生之有為法為事
00:34:57
不生不滅之無為法為理
00:35:01
辭海說若是 因緣所生的有為法
00:35:05
這個叫做事
00:35:06
事就是後天啊
00:35:09
若是不生不滅的 無為法叫做理
00:35:12
理可以說是先天啊
00:35:16
注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0:35:19
惑 迷亂也
00:35:21
惑就是迷亂
00:35:22
注解第五 辭海這樣說
00:35:25
座右銘
00:35:27
書於座右以自警戒之詞也
00:35:31
辭海說座右銘是什麼
00:35:33
古時候寫一些字 放在我們座的右邊
00:35:41
來警戒我們做事情的文辭
00:35:46
叫做座右銘
00:35:49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個說明
00:35:54
說五色是什麼
00:35:56
五色就是青黃赤白黑
00:36:00
將這五個色來相合 就變成五花八門的間色
00:36:07
若說色不只一百種
00:36:10
什麼色都有
00:36:11
這個色摻那個色 摻較多摻較少
00:36:14
摻到後來就五花八門了
00:36:17
整個眼睛都花了
00:36:19
這就是來比喻一切的色塵
00:36:22
這個盲是什麼
00:36:25
剛才我讀作「盲」
00:36:27
但是我同宗老先生 跟我說這要一個押韻
00:36:31
讀作盲
00:36:32
因為我們中國的字 有時候讀多音的
00:36:37
有的大多數都讀作盲
00:36:39
但是讀作盲和後面的狂 種種這個有押韻
00:36:47
所以現在這個讀作盲
00:36:49
這個盲就是眼睛看不見
00:36:53
這是比喻 不明事理的意思
00:36:58
這個盲目就是 這個色塵來所迷惑
00:37:06
一個人都盲目 為色塵所迷惑
00:37:10
這樣看花花綠綠 到後來整個眼睛都花了
00:37:15
我們的心 也隨著眼睛亂了
00:37:22
我們的心一亂 就失去正見
00:37:27
所以才說五色令人目盲
00:37:32
我們佛家 怕人家眼根被色塵所迷
00:37:38
所以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才說空中無色
00:37:43
又一句話說無眼界
00:37:46
若我們儒家 說了一句非禮勿視
00:37:50
這是論語說的
00:37:53
另外一句話說視而不見
00:37:55
這是大學說的來做座右銘
00:37:59
所以儒家 佛家 道家你看這個文辭不同
00:38:05
但是含意都是一樣的
00:38:09
今晚時間 已經超過半個鐘頭了
00:38:12
下文呢 我們等到下期 再來詳細做個分解
00:38:20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38:25
我們現在翻十二頁
00:38:34
第十二章
00:38:38
我們現在開始
00:38:40
五色令人目盲
00:38:46
五音令人耳聾
00:38:51
五味令人口爽
00:38:55
馳騁畋獵令人心狂
00:39:01
對於本文
00:39:02
我們上期有引 這個五色令人目盲
00:39:11
我們現在今晚 就是要來引第二句
00:39:17
這個五音令人耳聾
00:39:21
對於本文我們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39:25
五音 亦名五聲
00:39:30
宮商角徵羽也
00:39:35
以此五音相合
00:39:39
遂成音之諧和
00:39:42
是喻一切聲塵也
00:39:46
聾 聽覺不靈也
00:39:49
喻人之愚昧也
00:39:52
言耳為聲塵所惑
00:39:56
心亦隨耳而亂
00:39:59
貪住於聲塵
00:40:02
善言不入耳
00:40:04
一味好聽淫聲濫調
00:40:08
而失真聞
00:40:09
故曰五音令人耳聾也
00:40:14
佛家恐人耳根為聲塵所迷
00:40:19
故般若心經云空中無聲
00:40:23
又云無耳界
00:40:25
儒家曰
00:40:27
非禮勿聽
00:40:28
又曰聽而不聞
00:40:31
以為座右銘
00:40:33
這裡這個諧和 首先做個說明
00:40:37
辭海這樣說
00:40:39
凡二或二以上之音
00:40:44
能使吾人快感現象
00:40:47
稱為音之諧和
00:40:50
辭海說假使 若說有兩個音
00:40:58
或是兩個音以上
00:41:02
可以讓我們人聽後 感到很快樂的現象
00:41:09
這稱呼叫做諧和
00:41:13
所以現在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41:17
祂說這個五音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五聲
00:41:23
就是宮商角徵羽
00:41:28
這五個音
00:41:31
互相來配合
00:41:34
就會變成一種音
00:41:37
讓我們聽到之後 感到很快樂的那種音調
00:41:41
這是一個比喻
00:41:44
比喻一切 所有的聲塵的意思
00:41:50
聾就是我們 耳朵的聽覺不靈活
00:41:55
這是比喻我們人的愚昧
00:41:58
好比說愚痴
00:42:00
就是說我們人的耳朵 被這個聲塵所迷惑
00:42:07
耳朵一迷惑之後
00:42:09
我們的心就隨著耳朵而亂
00:42:13
就貪著這個聲塵
00:42:16
好的話聽不進去
00:42:19
一味要那個聽淫聲濫調
00:42:23
好比說聽一些不正當的話
00:42:26
就失去真正的聽覺
00:42:29
所以才說五音令人耳聾
00:42:34
因為我們佛家
00:42:37
怕我們人的耳根 被這個聲塵所迷住
00:42:42
所以我們佛家般若心經
00:42:48
才說了一句話空中無聲
00:42:51
在這個空的中間 沒有那個聲塵
00:42:55
又說無耳界
00:42:58
一個人學道這個耳朵 就聽到當成沒聽到
00:43:03
而且儒家孔子這樣說
00:43:07
非禮勿視
00:43:09
你若不合道義的話不要聽
00:43:13
這是在論語 顏淵篇裡面說的
00:43:17
又說聽而不聞
00:43:20
聽到當成沒聽到
00:43:22
這是在大學裡面所說的
00:43:26
就是無論是我們道家 或是我們佛家或是儒家
00:43:33
三家呢 將所有的道理 都讓我們人做座右銘
00:43:42
座右銘就是 好比警戒我們人要注意
00:43:48
這是第二句
00:43:51
但是這個第二句
00:43:52
來補充在這個 九皇真經裡面一句話
00:43:58
自人好情
00:44:02
多聞邪聲
00:44:05
聲以亂耳
00:44:09
這個裡面一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44:13
辭海這樣說
00:44:14
自 由也 從也
00:44:18
論語學而
00:44:20
有朋自遠方來
00:44:24
辭海說這個自字
00:44:26
等於可以 解釋成由 解釋成從
00:44:31
所以論語學而篇說 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
00:44:40
所以現在九皇真經說
00:44:43
由於我們人啊 很愛這個情感
00:44:49
很愛情調
00:44:52
大多數都愛聽什麼
00:44:56
聽這個不正當的話
00:45:00
但是這個聲 會亂我們的耳朵
00:45:04
所以呂純陽祖師才解釋
00:45:08
聖賢者 邪聲逆耳
00:45:12
愚癡者 邪聲悅耳也
00:45:16
自古至今
00:45:17
聖賢者少
00:45:19
愚癡者多
00:45:21
人皆好情
00:45:24
聞邪聲則樂
00:45:27
而邪聲能亂耳
00:45:29
久之耳神昏迷
00:45:33
雙耳雖在
00:45:35
善言不入
00:45:36
故經云
00:45:38
自人好情
00:45:40
多聞邪聲
00:45:41
聲以亂耳也
00:45:44
呂純陽祖師說聖人 賢人
00:45:51
若是聽到 這個不正當的話
00:45:55
都礙他的耳朵
00:45:57
現在說邪聲等於就是 說一些黃色的話就對了
00:46:04
但是愚痴的人 聽到這個黃色的話
00:46:07
感到很爽快
00:46:09
耳朵聽到感覺很好
00:46:13
我們從古時候到今日
00:46:16
聖人 賢人很少
00:46:19
若愚痴的人很多
00:46:22
我們人 都愛有這個情調
00:46:25
聽到這個黃色的聲音 感到很快樂
00:46:33
但是這個邪聲 會亂我們的耳
00:46:37
一久了之後 我們耳朵的神經就昏迷了
00:46:43
兩個耳朵雖然在啦
00:46:47
不過好的話聽不進去
00:46:50
所以九皇真經才說
00:46:54
自人好情 多聞邪聲 聲以亂耳這句話
00:47:01
這是我們現在 第十二章的第二句
00:47:06
五音令人耳聾
00:47:08
現在我們來看第三句
00:47:27
五味令人口爽
00:47:30
我們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一個說明
00:47:34
五味者
00:47:36
辛酸鹹苦甘也
00:47:41
以此五味相合
00:47:44
遂成種種佳味
00:47:47
喻一切味塵也
00:47:50
爽 喪失味覺也
00:47:54
喻人之失於味道也
00:47:59
言口為味塵所惑
00:48:04
心亦隨口而亂
00:48:08
口食佳肴珍味
00:48:11
味亂其心
00:48:13
貪圖口福而失五種真味
00:48:18
故曰五味令人口爽也
00:48:22
又貪圖口福
00:48:25
非惟造孽
00:48:27
病從口入而損傷身體
00:48:32
佛家恐人舌根為味塵所迷
00:48:36
故般若心經云
00:48:38
空中無味
00:48:40
又云無舌界
00:48:42
儒家曰 食而不知其味
00:48:46
以為座右銘
00:48:48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48:53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48:56
爽 傷也
00:48:58
老子云 五味令人口爽
00:49:02
辭海說爽就是傷害
00:49:05
老子說這個五味 會讓我們人傷害這個嘴巴
00:49:12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0:49:15
味覺
00:49:16
飲食時 味神經所起之感覺也
00:49:22
辭海說味覺是什麼
00:49:23
就是我們無論喝 無論吃
00:49:27
我們這個味的神經 會生出感覺
00:49:31
這個叫做味覺
00:49:33
注解第三 修真錄這樣說
00:49:36
云食而不知其味者
00:49:39
心處於無住
00:49:43
飲食雖知其味
00:49:46
而不起味之好惡
00:49:50
妄心之謂也
00:49:53
修真錄說
00:49:55
食而不知其味這句話
00:49:59
就是我們的心處於無住心
00:50:02
無論喝 無論吃
00:50:05
雖然我們知道味道
00:50:06
這是鹹這是甜的 我們知道味道
00:50:10
但是我們不會生出
00:50:12
這個味道 愛與討厭那個妄心
00:50:17
這東西我較喜歡 這東西我較不要這樣
00:50:21
不會生出 喜好與討厭的妄心
00:50:26
這個叫做食而不知其味
00:50:29
大學才這樣說
00:50:31
心不在焉
00:50:35
心處於無住
00:50:37
視而不見
00:50:39
聽而不聞
00:50:40
食而不知其味
00:50:42
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00:50:45
大學說心不在焉
00:50:49
為什麼心會不在
00:50:51
就是我們的心 已處於無住的心
00:50:55
心若無住就是不在啊
00:50:58
心不在焉
00:51:00
看到當成沒看到
00:51:02
聽到當成沒聽到
00:51:05
吃 我就沒有 那個好惡之心
00:51:08
這就是我們修身
00:51:11
是要糾正我們的心
00:51:13
這是大學說的
00:51:15
所以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0:51:19
五味是什麼
00:51:22
是辣 辛就是辣
00:51:25
酸鹹苦甜
00:51:29
甘就是甜啦
00:51:32
它用這個五種的味 來互相配合
00:51:38
變成種種的佳味
00:51:41
譬如說我鹽巴加一點啦
00:51:43
我酸醋加一點
00:51:45
不然辣椒 把它放一些下去
00:51:47
譬如這樣說
00:51:49
這五種的味道 互相配合之後
00:51:55
就變成種種很好的佳味
00:51:59
這是比喻什麼
00:52:01
比喻一切的味塵
00:52:03
爽就是喪失我們的味覺
00:52:07
這是比喻 我們人失去這個味覺
00:52:11
就是說我們的嘴巴 被這個味塵所迷惑
00:52:16
我們的心也隨嘴迷亂
00:52:20
嘴巴吃很好的東西
00:52:24
不過這個味 會亂我們的心
00:52:27
就會這個貪圖口福
00:52:29
就失去五種真正的味道
00:52:32
所以才說五味令人口爽
00:52:36
又一個人若貪圖口福之後
00:52:41
這不是只有會作孽
00:52:45
為什麼會作孽
00:52:46
什麼這個土雞肉 羌肉
00:52:48
不然什麼的這樣
00:52:50
說得難聽一點 無論什麼都要拿來吃
00:52:55
這個病從口裡進來
00:52:58
會損傷我們的身體
00:53:01
所以這個佛家 怕我們人這個舌根
00:53:07
我們嘴巴 就是說我們的舌根
00:53:09
這個舌根被味塵所迷
00:53:13
所以般若心經 才說空中無味
00:53:17
又般若心經說無舌界
00:53:22
若是我們儒家 說食而不知其味
00:53:27
無論是道家 佛家 儒家
00:53:31
都用這個道理 來警戒我們人類
00:53:37
這就是我們 現在道德經的第三句
00:53:42
但是後面還有一句
00:53:44
因為今晚沒時間
00:53:46
等到下期 最後一句來做個分解
00:53:52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0:53:57
我們現在翻第十二頁
00:54:05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54:14
五色令人目盲
00:54:21
五音令人耳聾
00:54:25
五味令人口爽
00:54:28
馳騁畋獵令人心狂
00:54:35
我們…這個剛好一句
00:54:39
但是上期
00:54:41
我們剛好 說到五味令人口爽
00:54:45
今晚就是這一句
00:54:48
馳騁畋獵令人心狂
00:54:51
有必要跟你說明一下
00:54:54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解釋
00:55:00
馳騁者
00:55:02
騎馬疾馳也
00:55:06
畋獵者
00:55:08
逐取禽獸也
00:55:10
引申之曰
00:55:13
心意如馬驅逐五欲
00:55:17
馳放不停也
00:55:20
意即如馬
00:55:22
縱情馳逐五欲
00:55:25
意搖必動其心
00:55:30
心動則狂
00:55:32
故曰馳騁畋獵令人心狂也
00:55:37
佛家恐人意根為法塵所迷
00:55:42
故般若心經云
00:55:45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00:55:48
儒家曰 非禮勿動
00:55:52
以為座右銘
00:55:54
這裡面 兩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0:55:59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0:56:04
從本義推及他義者
00:56:08
曰引伸
00:56:10
從本義
00:56:12
什麼叫做本義
00:56:13
本義就是說 馳騁畋獵這就是本義
00:56:17
祂解釋說 馳騁叫做騎馬疾馳
00:56:22
畋獵就是逐取禽獸
00:56:25
這叫做本義
00:56:27
現在將這個本義 推到另外一個意義
00:56:32
這叫做引伸
00:56:34
他義是什麼
00:56:35
就是說心意如馬 驅逐五欲這個叫他義
00:56:40
好比說由這個字的本義
00:56:44
推到另外引證 做為道理的
00:56:49
這叫做引伸
00:56:51
注解第二 雲笈七籤裡面這樣說
00:56:57
道家謂耳欲聲
00:57:01
目欲色
00:57:03
鼻欲香
00:57:05
口欲味
00:57:07
身欲觸境
00:57:09
故名五欲
00:57:11
雲笈七籤說道家就是說
00:57:15
我們耳朵貪欲這個聲
00:57:19
眼睛貪欲這個色
00:57:22
鼻孔貪欲這個香
00:57:26
嘴巴貪欲這個味
00:57:28
身體貪欲這個觸境
00:57:31
所以才叫做五欲
00:57:34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0:57:38
什麼叫做馳騁
00:57:40
馳騁就是騎這個馬 跑得很快
00:57:45
畋獵就是來打獵
00:57:51
禽就是鳥類
00:57:54
獸就是野獸
00:57:56
好比說這個騎馬 跑得很快在打獵
00:58:00
這叫做馳騁畋獵
00:58:02
這是在講外面
00:58:05
但是現在說修養
00:58:07
就是引伸說我們人 的心意和一匹馬一樣
00:58:12
所以我們常說 心猿意馬這句話
00:58:16
我們的心意好比像一匹馬
00:58:19
來驅逐這個五欲
00:58:22
可以說一直追 一直追 追不停
00:58:27
我們的心意已經像馬
00:58:31
放縱我們的情 來驅逐這個五欲
00:58:37
一個人的意若搖 一定心就動了
00:58:43
心若動人就抓狂
00:58:47
所以才說 馳騁畋獵令人心狂
00:58:52
我們佛家 怕我們人的意根
00:58:57
被這個法塵來所迷
00:59:00
所以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
00:59:03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00:59:07
在孔子儒家也一樣
00:59:11
才說一句非禮勿動
00:59:15
不合道義沒禮貌的事情 你心不能動
00:59:22
這是論語顏淵篇 第十二裡面說的
00:59:27
由我們這個道家的理論
00:59:34
佛家的理論
00:59:36
儒家的理論全都一樣
00:59:39
做一個座右銘 在警戒我們人的修養
00:59:46
所以今天對這個十二章
00:59:49
五色令人目盲
00:59:52
五音令人耳聾
00:59:55
五味令人口爽
00:59:57
馳騁畋獵令人心狂
01:00:00
這句話在我們 這個莊子裡面
01:00:05
也一樣有意義的道理
01:00:08
現在引莊子 天地篇裡面所說
01:00:13
夫失性有五
01:00:19
一曰五色亂目
01:00:24
使目不明
01:00:27
二曰五聲亂耳
01:00:31
使耳不聰
01:00:34
三曰五臭薰鼻
01:00:42
困惾中顙
01:00:48
四曰五味濁口
01:00:51
使口厲爽
01:00:54
五曰趣舍滑心
01:00:57
使性飛揚
01:00:59
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01:01:04
這個裡面呢 一共有八個注解
01:01:12
我們一一來作說明
01:01:16
注解第一
01:01:18
現在我們來看這個辭海
01:01:22
五臭
01:01:24
莊子天地 五臭薰鼻
01:01:28
成玄英疏
01:01:30
五臭 謂羶薰香腥腐
01:01:37
注解第一 辭海說五臭是什麼
01:01:41
在莊子天地篇說五臭薰鼻
01:01:46
在這個成玄英疏 裡面說五臭是什麼
01:01:53
第一就是羶 羶味
01:01:56
我們羊羶… 像那個羊羶味感覺很羶
01:02:02
第二就是薰
01:02:06
薰的意思就是煙氣
01:02:09
我們燒火的煙氣
01:02:13
香就是香味
01:02:15
腥就是腥臭
01:02:18
魚的腥味
01:02:20
腐就是東西臭掉的臭味
01:02:23
這叫做五臭
01:02:26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02:30
困惾
01:02:32
謂氣臭薰鼻不通也
01:02:37
辭海說困惾是什麼
01:02:39
就是那個味道薰鼻 令人快要窒息這樣子
01:02:45
這叫做困惾
01:02:49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1:02:53
中顙 額也
01:02:56
中顙就是額頭
01:02:59
但是這個額字 多了一個寶蓋頭
01:03:05
以前寫這個字 現在現代字寫這個字
01:03:12
中顙就是額頭
01:03:15
鬢旁就對了
01:03:19
注解第四
01:03:23
辭海這樣說
01:03:24
濁 音濯 溷亂也
01:03:29
這個濁字 現在讀作濯
01:03:34
溷亂這個溷字是什麼
01:03:37
辭海溷 亂也
01:03:39
這個溷也是亂
01:03:41
濁等於亂糟糟的意思
01:03:45
注解第五 辭海這樣說
01:03:49
厲 病也
01:03:51
厲就是病
01:03:53
注解第六 辭海這樣說
01:03:56
爽 傷也
01:03:58
老子云 五味令人口爽
01:04:02
辭海說爽就是傷害
01:04:05
所以道德經 說五味令人口爽
01:04:10
呂純陽祖師說 爽 喪失味覺也
01:04:16
爽就是我們人這個氣味 味覺喪失了叫做爽
01:04:26
莊子的註解說
01:04:29
使口厲爽
01:04:31
病傷滋味也
01:04:34
莊子說使口厲爽
01:04:38
就是我們的病 來傷害我們的滋味
01:04:41
所以味道吃不出來
01:04:44
注解第七 辭海這樣說
01:04:46
趣舍
01:04:48
謂進退也
01:04:49
趣舍等於就是進退
01:04:53
但是莊子的註解說 趣舍是非好惡也
01:04:59
莊子的註解說趣舍 就是是非好惡
01:05:05
注解第八 辭海這樣說
01:05:08
滑 音骨 亂也
01:05:12
我們一般普通這個字 大多數都讀作「滑」
01:05:16
但是現在讀作骨
01:05:18
滑的意思就是亂
01:05:21
所以莊子 注解說滑心 亂心
01:05:25
滑作迷亂講
01:05:28
莊子的注解說 滑心就是亂心
01:05:32
滑作迷亂的意思
01:05:36
現在這個莊子的天地篇 這樣跟我們解釋
01:05:45
祂說今天
01:05:48
會來迷失我們 人的本性有五種
01:05:53
第一就是這個五色 會亂我們的眼睛
01:05:59
導致我們眼睛 好壞看不清楚
01:06:03
第二就是五聲
01:06:06
但是有時說是五音
01:06:08
會來亂我們的耳朵
01:06:10
導致耳朵是非聽不清楚
01:06:15
第三就是五臭 來薰我們的鼻子
01:06:20
導致整個頭 這樣一直抽痛
01:06:23
真的我們人 有的聞到臭味啦
01:06:26
聞到煙味 聞到那個羶味
01:06:29
一薰到之後整個頭都抽痛
01:06:33
第四就是五味 亂我們的嘴巴
01:06:39
導致我們的嘴巴 好吃難吃卻吃不出來
01:06:43
第五就是我們人 是非好壞會亂我們的心
01:06:55
導致我們的本性 可以說亂糟糟
01:07:00
這五種都是我們 修行的人最大的阻礙
01:07:07
這是莊子天地篇說這些話
01:07:11
和老子說的話 大約意思都一樣
01:07:15
是文章種種不一樣而已
01:07:19
現在再看下文
01:07:38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01:07:45
現在這句話再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07:50
金玉與董
01:07:56
古今富貴人家所珍藏
01:08:01
物希難得
01:08:04
故曰 難得之貨
01:08:07
行 行為也
01:08:09
妨 傷也 害也
01:08:13
傷人者謂之妨
01:08:16
害己者亦謂之妨
01:08:19
難得之貨人皆欲得
01:08:22
得之不善則傷人
01:08:26
而珍藏外露
01:08:28
身招災禍則害己
01:08:32
故曰 令人行妨也
01:08:36
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金子 玉或是一些骨董
01:08:48
董 就是骨董
01:08:52
我們現在看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08:57
音忽 古器也
01:09:01
董為骨董原字
01:09:04
詳骨董條
01:09:06
辭海說這個字 音讀作忽
01:09:10
是以前的器具
01:09:13
董就是骨董原來的字
01:09:17
骨董以前都寫董
01:09:22
詳細看這個骨董條
01:09:24
辭海說骨董
01:09:27
今亦稱古董
01:09:29
骨董但是當今 現代話說叫做古董
01:09:34
所以金子玉器和一些古董
01:09:39
從以前到今天
01:09:42
一些有錢人 一些有地位的人
01:09:46
大家都愛珍藏
01:09:49
都好比像寶貝
01:09:51
東西是少 又很難拿到
01:09:55
所以才說叫做難得之貨
01:09:58
行就是行為
01:10:02
妨可以解釋為傷
01:10:07
也可以解釋為害
01:10:10
若是傷別人叫做妨
01:10:13
害自己也叫做妨
01:10:16
所以辭海才這樣說
01:10:18
妨 傷也
01:10:20
老子令人行妨
01:10:23
妨第一個解釋為傷
01:10:26
所以老子才說令人行妨
01:10:30
但是辭海另外說妨 害也
01:10:33
妨也可以解釋為害
01:10:36
所以呢 傷別人叫做妨
01:10:40
害自己也叫做妨
01:10:44
因為這難得之貨 這個骨董大家都喜愛
01:10:50
你若要得 若不正正當當得來
01:10:56
就會傷人
01:10:57
怎麼樣傷人
01:10:59
他家有古董 我要去偷拿
01:11:02
若反抗 就殺你 割你
01:11:05
你曾看過嗎
01:11:06
看過有的一種抄家滅族
01:11:09
為了要搶一個古董 全家人都殺光了
01:11:13
你若是看電視 或電影就知道
01:11:18
你假使今天要得 若不從善法得到
01:11:24
這就會傷人了
01:11:26
但是我們這個古董若放著
01:11:29
被外面的人洩露
01:11:32
這個露 露就是洩露
01:11:35
所以辭海才說
01:11:37
露 洩也
01:11:39
洩 漏也
01:11:40
露等於就是洩露
01:11:43
我們家裡 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01:11:47
有一些古董
01:11:48
外面若洩露出去
01:11:50
我們的身 就會招致災禍來害自己
01:11:54
導致有些 被人搶走被人劫走
01:11:57
被人殺 被人割
01:11:59
就是為了你這個骨董
01:12:02
所以才說令人行妨
01:12:06
那麼說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01:12:09
就是說今天 這個古董寶貝
01:12:13
真正難得的東西
01:12:17
會害人家做壞事
01:12:21
會害自己 來受災殃這樣子
01:12:25
這是老子所說的
01:12:29
我們今晚說來到這裡 時間已經超過了
01:12:33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1:12:38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12:43
我們現在翻第十二頁
01:12:52
第十二章
01:12:54
我們現在開始
01:13:01
五色令人目盲
01:13:06
五音令人耳聾
01:13:10
五味令人口爽
01:13:14
馳騁畋獵令人心狂
01:13:18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01:13:23
我們就是說到這裡為止
01:13:25
今晚最後一句
01:13:28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01:13:32
故去彼取此
01:13:36
對於本文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13:42
腹 內德也
01:13:45
目 代表六根之外欲也
01:13:49
惟言目而不言其他五根者
01:13:54
凡染塵逐境皆在於目
01:13:59
故目代表言之
01:14:03
如論語言四勿
01:14:06
以目視為先
01:14:09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言六根
01:14:14
以眼為首
01:14:16
本章亦如是
01:14:19
聖人深知物欲之為害
01:14:24
故教人但養內德
01:14:27
戒六根勿染六塵
01:14:30
而損內德
01:14:32
故曰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也
01:14:40
曰故去彼取此者
01:14:44
彼指六根
01:14:46
此指內德
01:14:48
言去彼為目
01:14:50
不為六塵染
01:14:52
取此為腹
01:14:54
而守內德也
01:14:56
這個裡面一共有三個注解
01:15:01
我們來首先做個說明
01:15:05
注解第一 道德經的第三章
01:15:09
實其腹
01:15:12
道德經第三章說實其腹
01:15:16
我們詳細 你參考第三章就知道
01:15:21
在這個實其腹 老子直解注解說
01:15:25
實 充實也
01:15:28
腹 內德也
01:15:30
言不爭虛名假利
01:15:32
以充實內德也
01:15:35
老子直解說實是充實
01:15:39
腹是我們的內德
01:15:42
就是說我們 不會去爭這個虛名假利
01:15:47
來充實我們的內德
01:15:51
注解第二 論語顏淵第十二
01:15:56
子曰非禮勿視
01:15:58
非禮勿聽
01:15:59
非禮勿言
01:16:00
非禮勿動
01:16:02
論語顏淵第十二
01:16:05
孔子說不合道義的不要看
01:16:10
不合道義的不要聽
01:16:12
不合道義的不要說
01:16:15
不合道義的不要做
01:16:17
在這四樣之中 這個眼睛所看的排前面
01:16:24
在注解第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
01:16:29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01:16:33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
01:16:36
無眼界乃至達到無意識界
01:16:40
它這個眼最先說
01:16:43
因為六根 是眼耳鼻舌身意
01:16:48
所以只有這個眼 做代表來在前面說
01:16:53
金剛經莊嚴淨土分 第十品這樣說
01:16:57
應如是生清淨心
01:17:01
不應住色生心
01:17:02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01:17:06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17:09
應該要照我所說的 你要生出清淨的心
01:17:14
不應該來住色而生心
01:17:17
色就是眼睛所看的
01:17:20
你也不應該 來住在耳朵聽聲音
01:17:25
鼻孔聞香
01:17:27
嘴巴嚐味道
01:17:29
身體接觸事情
01:17:32
你意來生出 這個一切的妄念
01:17:38
你應該要 無所住而生其心
01:17:42
金剛經單單 眼睛住色先說
01:17:48
其它五根就合在一起講
01:17:52
這樣我們就知道 眼睛是代表六根的
01:17:57
所以呂純陽祖師說 腹就是指我們的內德
01:18:03
你詳細看我們的 第三章就知道
01:18:08
若眼睛是代表六根的外欲
01:18:12
外面的欲念
01:18:15
因為我們人六根 才會生出這個欲
01:18:20
只有說眼睛不說其它五根
01:18:24
耳朵 鼻孔 舌頭 身體 意
01:18:28
為什麼不說這五根
01:18:31
因為染塵逐境 都是眼睛來做代表
01:18:38
好比像論語說這個四勿
01:18:42
就是眼睛做前面
01:18:45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說六根也是眼睛做前面
01:18:52
本章也是一樣
01:18:54
因為說本章也是一樣
01:18:56
就是第一句 說五色令人目盲
01:19:00
道德經這章的第一句
01:19:04
所以聖人 深深瞭解物欲的為害
01:19:10
所以才教人 要修養我們的內德
01:19:15
來改這個六根
01:19:17
不要被這個六塵 來損害我們的內德
01:19:22
所以才說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01:19:26
現在說故去彼取此這句話
01:19:31
彼就是指六根
01:19:33
此就是指內德
01:19:35
就是說你要去除這個 為眼睛不要被六塵染著
01:19:43
取此就是說 為我們腹守這內德
01:19:50
這就是我們 第十二章的結論
01:19:55
它前面說五色令人目盲
01:19:58
五音令人耳聾
01:20:00
五味令人口爽
01:20:01
這些話來結束 才說你要修這個內德
01:20:06
不要讓六根來染上六塵
01:20:11
現在接下來 就是要說第十三章
01:20:30
第十三章寵辱若驚
01:20:36
對於這個寵辱若驚
01:20:39
我們現在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20:43
寵辱若驚者
01:20:46
寵見愛於上也
01:20:49
辱受人欺侮也
01:20:52
心有所好惡
01:20:54
則不得其正
01:20:57
得失之念起
01:20:59
受寵則驚
01:21:01
受辱亦驚
01:21:03
驚 心不安貌
01:21:06
寵來則易驕
01:21:09
驕則心不安矣
01:21:13
辱來則易怒
01:21:16
怒則心不亦不安也
01:21:20
人能常清靜
01:21:23
寵辱不驚是上人也
01:21:26
寵辱不驚
01:21:27
猶佛家之無住心也
01:21:30
這裡面 三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1:21:34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21:37
寵辱不驚
01:21:39
言不以得失動心也
01:21:42
辭海說寵辱不驚
01:21:45
就是等於就是 心裡啊 沒有這個得失
01:21:49
無論得到 無論失去 心不會動
01:21:53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21:57
上人 謂上德之人也
01:22:00
上人就是上德的人
01:22:03
所以摩訶般若經這樣說
01:22:06
一心行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01:22:10
心不散亂是名上人
01:22:13
說我們一心 行這個無上的正等正覺
01:22:19
我們的心 若不散亂就是叫做上人
01:22:24
無所住心 我們再另外作專文說明
01:22:29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22:32
寵辱若驚這句話
01:22:36
寵就是上面的人 疼惜我們入心
01:22:42
人家說寵幸 寵幸
01:22:46
是好比說 上面的人疼惜我們
01:22:49
辱就是受人家欺侮
01:22:53
我們的心 若有這個好惡的心
01:22:58
你就沒辦法得到正心
01:23:02
你得到失去的念一起
01:23:07
上司疼惜我們我們也怕
01:23:10
怕什麼 怕又再失去
01:23:13
我們若受人的侮辱 不甘願心也害怕
01:23:19
這個怕就是 心不安那個形態
01:23:24
我們人若受人寵幸
01:23:28
容易會驕傲
01:23:31
人若驕傲 別人稍微說你一下
01:23:35
心裡就痛苦
01:23:37
所以心就不會安
01:23:40
若辱來呀 容易發脾氣
01:23:45
脾氣若起心也不會安
01:23:49
我們人你若有辦法 時常都達到清淨的心
01:23:55
不管你是受人寵幸
01:23:58
不管你是受人侮辱
01:24:00
我們心都不會驚慌
01:24:02
這是上人
01:24:05
寵辱不驚這句話 等於佛家所說的無住心
01:24:13
那麼現在 對於這個無住心
01:24:15
我們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1:24:20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1:24:24
為金剛般若經中之名句
01:24:29
又稱無住心
01:24:32
意即不論處於何境
01:24:36
此心皆能無所執著
01:24:39
而自生起清靜心
01:24:42
心若有所執著
01:24:45
猶如生根不動
01:24:48
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
01:24:52
故不論何處
01:24:54
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
01:24:57
才能隨時任運自在
01:25:03
對於這句話
01:25:06
裡面有一個 清淨心的注解
01:25:10
首先做說明
01:25:13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25:15
清淨心
01:25:17
遠離煩惱之無垢心
01:25:20
自性清靜之心
01:25:22
又金剛經
01:25:24
諸菩薩摩訶薩
01:25:26
應如是生清靜心
01:25:29
不應住色生心
01:25:31
不應住聲味觸法生心
01:25:35
即指無執著之心
01:25:39
佛光大辭典說 清淨心是什麼
01:25:43
就是來離開煩惱 這個不骯髒的心
01:25:49
就是我們自性 本來清淨的心
01:25:53
又金剛經裡面說 所有的菩薩大菩薩
01:25:59
應該要照我說的 要生出這個清淨心
01:26:04
不應該住這個色來生心
01:26:08
也不應該 住聲香味觸法來生心
01:26:13
這就是指什麼 指不執著的心
01:26:18
所以佛光大辭典才說
01:26:21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
01:26:25
就是金剛般若經
01:26:28
金剛般若經 我們簡單說金剛經
01:26:31
就是這個金剛經 裡面很出名的句子
01:26:36
又稱 簡單說是無住心
01:26:40
意思就是 無論處於什麼境遇
01:26:44
這個心都有辦法不執著
01:26:50
而且自然會生出清淨的心
01:26:55
你心若有所執著
01:26:58
就好比像樹生根 不能動彈
01:27:04
若這樣就沒辦法 有效來掌握一切
01:27:09
所以無論何處 心都沒有絲毫執著
01:27:14
這樣才有辦法 隨時…因時 因地 因人
01:27:21
都有辦法自然自在 都沒有那個拘束
01:27:26
所以呢 現在說寵辱若驚
01:27:31
就是說我們的心 達到無所住心
01:27:36
你誇讚儘管誇讚
01:27:38
你嫌棄儘管嫌棄
01:27:39
你罵儘管罵
01:27:42
我心就不會驚慌
01:27:44
這章就是可以說 達到無住的道理
01:27:48
今晚說來到這裡 時間的關係
01:27:51
就暫且告一段落
01:27:54
下文等到下期再來分解
01:27:57
在座同修 大家晚安
01:28:01
我們現在來翻十三頁
01:28:10
第十三章
01:28:13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1:28:20
寵辱若驚
01:28:26
我們上期剛好說第一句
01:28:30
今晚繼續第二句
01:28:33
貴大患若身
01:28:38
對這句話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28:43
貴大患若身者
01:28:48
貴 重也
01:28:51
患 憂也
01:28:53
身猶有我也
01:28:57
言看重有我
01:29:00
乃人之大患
01:29:03
人之情欲
01:29:06
皆有我而生
01:29:08
大患亦由有我而惹
01:29:13
故修道之士
01:29:16
待人接物以無我應之
01:29:19
則大患遠矣
01:29:23
這裡面六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29:27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29:30
重之曰貴
01:29:33
禮中庸 賤貨而貴德
01:29:39
辭海說重叫做貴
01:29:44
重就是注重
01:29:47
它來引禮記中庸篇
01:29:51
說修行的人啊 你看到錢財
01:29:56
這個貨就是等於指錢財
01:29:59
你要看輕這個錢財
01:30:02
這個賤等於就是輕
01:30:05
看輕這個錢財
01:30:08
你要注重這個道德
01:30:12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30:16
身 我也
01:30:18
這個身就是指我的意思
01:30:22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1:30:26
引動曰惹
01:30:29
這個惹就是引動
01:30:32
比如說 現在說這個…
01:30:41
大患亦由有我而惹
01:30:44
大患就是很大的憂患煩惱
01:30:49
我們為什麼會煩惱
01:30:51
就是有我來引動這個煩惱
01:30:55
所以這個惹就是引動
01:30:59
引動就是惹
01:31:02
注解第四 辭彙這樣說
01:31:05
待人接物
01:31:07
對人的交接或對事的處理
01:31:12
辭彙說待人接物
01:31:15
就是對人的交接
01:31:17
外交應酬和對事情的處理
01:31:22
叫做待人接物
01:31:24
注解第五 道教大辭典這樣說
01:31:28
無我 謂無己也
01:31:32
道教大辭典說 無我和無己意思一樣
01:31:36
沒有這個我的身體
01:31:39
所以才來引 這個關尹子裡面所說
01:31:44
惟無我無人
01:31:46
所以與天地冥
01:31:49
但是這個冥 不是黑天暗地的冥
01:31:54
這個冥是什麼
01:31:55
辭海說冥 指境界 窮高極深之意
01:32:01
辭海說冥是指我們的境界
01:32:05
就是我們的道 達到最高最深的意思
01:32:09
所以現在關尹子
01:32:11
這個關尹子 就是老子的徒弟
01:32:14
也是涵谷關這個尹喜
01:32:19
他說只有 這個無我無人的境界
01:32:24
就跟天地一樣這樣
01:32:28
注解第六 辭海這樣說
01:32:31
遠 離去也 疏也
01:32:34
現在這個字 不能讀作「遠」
01:32:37
「遠」就是很遠
01:32:38
現在讀作遠
01:32:40
遠就是離開了
01:32:42
也是疏遠的意思
01:32:45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32:49
說貴大患若身這句話
01:32:54
貴就是注重
01:32:57
患就是憂患
01:33:00
身等於就是指有這個我
01:33:05
就是說一個人 你看重有這個我的存在
01:33:12
這是我們人最大的煩惱
01:33:17
我們人的情欲
01:33:20
全都是有我而生的
01:33:23
有這個我才會 生出這個情欲
01:33:28
最大的煩惱 都是有這個我所引起的
01:33:35
所以我們若修道的人 你待人接物
01:33:40
都要用無我的精神來應
01:33:45
若這樣我們 所有的煩惱就離開了
01:33:50
因為沒有我的存在 就沒有這個煩惱
01:33:55
我們人會煩惱 就是注重這個我的關係
01:34:00
你假使若看輕這個我
01:34:03
這樣來說 你無論被人佔便宜
01:34:06
或是說有什麼不如意
01:34:08
你都不會罣礙啊
01:34:10
不會放在罣礙 就沒有煩惱
01:34:13
再接下去 現在第三句
01:34:34
何謂寵辱若驚
01:34:39
寵為下
01:34:43
對這句話
01:34:45
我們現在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34:49
何謂寵辱若驚
01:34:53
寵為下者
01:34:57
著者自問自答也
01:35:02
本段另本 亦有何謂寵辱若驚
01:35:11
寵為上 辱為下者
01:35:15
與此不同
01:35:17
而以寵為下為佳
01:35:21
何故惟言寵為下
01:35:24
不言辱為下耶
01:35:27
辱為下人人皆知
01:35:31
寵為下則鮮為人知
01:35:34
夫為人上者授寵於下
01:35:39
為人下者受寵於上
01:35:42
常常聞上之寵下
01:35:47
未聞下之寵上也
01:35:50
譬如佞幸之人
01:35:53
上之以為寵也
01:35:56
有物必賜之
01:35:59
非此不見其為寵
01:36:02
及賜必叩頭謝之
01:36:07
將以為寵
01:36:09
彼無受寵者
01:36:11
嚴嚴而立
01:36:14
似此情狀豈非下耶
01:36:18
故寵猶辱也
01:36:21
故曰謂寵辱若驚寵為下也
01:36:26
這裡面 三個注解首先做說明
01:36:29
注解第一 辭海這樣說
01:36:33
佞幸 以佞媚得幸也
01:36:38
辭海說佞幸是什麼
01:36:41
就是這樣巴結奉承
01:36:44
來得到人家的疼愛
01:36:48
國語辭典說得較白話
01:36:51
佞幸 以拍馬屁得寵
01:36:55
國語辭典說佞幸是什麼
01:36:57
就是專門在拍馬屁 讓人家疼愛的
01:37:02
注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37:05
嚴嚴 有威重之貌
01:37:09
辭海說嚴嚴就是好比像 有威嚴隆重的形態
01:37:15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1:37:18
情狀 猶云情形
01:37:21
辭海說情狀 跟情形意思一樣
01:37:26
現在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37:30
說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這句話
01:37:37
著者 著者就是 著作這個道德經的人
01:37:42
所以著者等於指老子
01:37:46
這個老子自己問自己答
01:37:50
何謂寵辱若驚這是問
01:37:53
自己問
01:37:55
寵為下就是答
01:37:58
一問一答就對了
01:38:00
說本段有的課本 寫說何謂寵辱若驚
01:38:07
寵為上 辱為下
01:38:09
有的課本這樣寫
01:38:12
跟現在的課本不一樣
01:38:17
但是注解實在 是寵為下比較有意思
01:38:24
比較合理
01:38:26
是什麼原因 說寵為下 不說辱為下
01:38:34
辱也是為下啊
01:38:36
一個人被人侮辱
01:38:38
被上司罵 頭也是低低的
01:38:41
辱也是為下
01:38:43
不過辱為下 大家都知道
01:38:48
你不用說 大家也都知道辱為下
01:38:50
大家都知道
01:38:52
但是呢 寵為下 就很少人知道了
01:38:55
你說寵為下
01:38:57
一個人被人寵幸 是很低下的
01:39:01
大家感覺說 難道有這個道理嗎
01:39:04
應該受人寵幸 是很神氣才對
01:39:08
怎樣說被寵幸的人為下
01:39:12
祂說一個人 你假使若說人上
01:39:22
做上司的人 來寵幸下司的人
01:39:29
下司的人被上司寵幸
01:39:34
時常我們聽說 上司的人寵幸下司
01:39:43
你不曾聽說 下司的人寵幸上司
01:39:48
是說巴結 沒說寵幸
01:39:51
上面才可以說下面寵幸
01:39:53
沒有下面的人 說上面是寵幸
01:39:57
比如說一個巴結別人的人
01:40:02
上面就寵幸他
01:40:04
你巴結我 我就寵幸你
01:40:07
若有東西就會賜他
01:40:11
若有東西就說
01:40:12
我這個給你 這個給你這樣
01:40:16
若不這樣 你就看不出來有寵幸
01:40:20
若有東西 別人沒有的都給他
01:40:25
一個人若跟人家拿東西 一定要跟人說謝謝
01:40:30
謝謝啦 謝謝啦
01:40:32
若以前就不是
01:40:34
以前就要跪下去
01:40:36
要跪下跟人家接受
01:40:39
現在雖然是民主時候
01:40:40
你頭也要一直點啊
01:40:43
將以為寵
01:40:45
這樣就是寵
01:40:47
但是若不受寵的人
01:40:50
比如說我們這裡四五個哩
01:40:53
上司的人 只有說我這個給你
01:40:56
那個人向前說 謝謝啦 謝謝啦
01:40:59
剩下四五個站在旁邊
01:41:01
嚴嚴而立就是 你又沒東西給我
01:41:06
我不用跟你點頭哩
01:41:07
我也不用跟你說謝謝
01:41:10
說嚴嚴而立
01:41:11
若照這種情形來看
01:41:14
你看受寵的人 難道不是下嗎
01:41:17
這樣來比較
01:41:19
沒受寵的人站直直的
01:41:22
受寵的人頭一直點
01:41:24
若這樣來說 沒受寵的不低下
01:41:29
受寵的人反而居下去了
01:41:32
所以才說寵跟辱一樣
01:41:37
寵跟辱一樣
01:41:38
你被人寵幸來說
01:41:40
你在那裡一直那個… 好比一種…
01:41:42
別人都不用點頭我一直點
01:41:46
所以才說 寵辱若驚 寵為下
01:41:49
這個呂純陽祖師 這樣注解是很有趣的事情
01:41:54
所以我們這個道理
01:41:57
有時候有一種 讓我們想不到的含意
01:42:04
再接下來看下文
01:42:26
得之若驚
01:42:31
失之若驚
01:42:33
是謂寵辱若驚
01:42:36
對這句話再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說明
01:42:41
求寵為俗者常情
01:42:47
未得之時
01:42:49
患得之
01:42:50
既得之後
01:42:52
又患失之
01:42:54
寵為下
01:42:56
奉承主上
01:42:59
免不了驚心不定
01:43:02
然失寵尤驚
01:43:05
失寵遭人諷刺
01:43:09
如驚弓之鳥
01:43:13
驚恐不安
01:43:15
故曰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01:43:20
是謂寵辱若驚也
01:43:23
如能學老子之蓬累而行
01:43:26
孔子之用行舍藏
01:43:29
則無患得患失之憂患矣
01:43:34
這裡面三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43:38
辭海這樣說
01:43:40
驚弓之鳥
01:43:41
與傷弓之鳥同
01:43:44
參閱傷弓之鳥條
01:43:47
辭海說這個驚弓之鳥 跟這個傷弓之鳥一樣
01:43:53
現在詳細看這個 傷弓之鳥這個條目
01:43:57
辭海這樣說
01:43:59
傷弓之鳥
01:44:01
喻曾經禍患
01:44:03
遇事驚悸也
01:44:08
現在這個辭海這樣說
01:44:13
說傷弓之鳥是什麼
01:44:16
這是一種的比喻
01:44:18
比喻說一個人曾遇到禍患
01:44:23
現在遇到事情這樣
01:44:25
好比說被蛇咬到 現在看到草繩子就怕
01:44:30
這樣說較快
01:44:31
這個傷弓就是一隻小鳥 曾被箭射過受驚嚇
01:44:37
現在看到人家 拿一隻竹子就跑了
01:44:42
注解第二 史記老子傳這樣說
01:44:47
老子曰
01:44:49
君子得其時則駕
01:44:50
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01:44:54
史記老子傳說老子這樣說
01:44:58
若是君子的人 得到時機 我就走啊
01:45:02
若沒得到時機我就退
01:45:07
蓬累而行
01:45:08
這個蓬是沙漠的一種草
01:45:14
現在遇到風一吹
01:45:16
這個累就是像 轉陀螺一樣一直轉一直轉
01:45:20
轉到風停又掉下來
01:45:22
又在那裡繁殖
01:45:23
等於我們土話說 這家沒魚別家討
01:45:28
注解第三 論語述而第七篇
01:45:32
子謂顏淵曰
01:45:34
用之則行
01:45:35
舍之則藏
01:45:37
唯我與爾有是夫
01:45:40
論語述而第七篇
01:45:43
孔子對顏回這樣說
01:45:45
人家若要用我 我就走
01:45:48
人若不用我 我就躲起來
01:45:51
若這種功夫是只有 我和你才有辦法
01:45:54
所以老子和孔子 這兩句話意思一樣
01:45:59
所以呂純陽祖師才說
01:46:03
說一個人只要人家疼惜
01:46:07
這是世俗平常的事情
01:46:11
每個人也一樣啦
01:46:12
每個人都想要人家疼惜
01:46:15
若還沒得到的時候啊
01:46:18
就怕得不到
01:46:21
既然得到之後又怕什麼
01:46:25
又怕不見了
01:46:28
寵為下
01:46:30
就是我們對上司 這樣巴結奉迎
01:46:35
免不了有一種驚心不定
01:46:39
怎麼樣驚心不定
01:46:40
我這樣主人不知高不高興
01:46:44
我巴結他不曉得夠不夠
01:46:46
驚惶害怕
01:46:48
但是現在若失寵 主人不疼愛他的時候
01:46:54
更加害怕
01:46:55
這下要命了
01:46:57
我這樣一做得不好 現在主人就不要我了
01:47:03
現在一失寵 就被人恥笑
01:47:07
就好比像驚弓之鳥
01:47:11
一被人恥笑來說
01:47:13
主人不疼惜 又被外面的人恥笑
01:47:18
那樣心裡就七上八下了
01:47:21
就會驚恐不安
01:47:23
所以才說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01:47:27
是謂寵辱若驚也
01:47:29
得到若心裡也驚恐害怕
01:47:32
失去心裡也驚恐害怕
01:47:35
這樣就是寵辱若驚
01:47:38
寵幸也怕
01:47:39
被人侮辱也怕
01:47:42
我們假使若會學老子 蓬累而行這個道理
01:47:50
和學孔子 用行舍藏這個道理
01:47:54
若這樣呢 得到你就得到
01:47:57
失去就失去
01:47:58
來者同修 去者不留
01:47:59
來無歡喜 去無擔憂
01:48:02
若這樣煩惱要從哪裡來
01:48:05
一個人你就是 因為患得患失才會煩惱
01:48:09
你假使若說來就來去就去
01:48:12
你這樣哪有什麼 好煩惱 這樣子
01:48:15
我們今晚說來到這裡 時間的問題
01:48:18
就暫且告一段落
道德經
12/46部影片
道德經 1
道德經 2
道德經 3
道德經 4
道德經 5
道德經 6
道德經 7
道德經 8
道德經 9
道德經 10
道德經 11
道德經 12
道德經 13
道德經 14
道德經 15
道德經 16
道德經 17
道德經 18
道德經 19
道德經 20
道德經 21
道德經 22
道德經 23
道德經 24
道德經 25
道德經 26
道德經 27
道德經 28
道德經 29
道德經 30
道德經 31
道德經 32
道德經 33
道德經 34
道德經 35
道德經 36
道德經 37
道德經 38
道德經 39
道德經 40
道德經 41
道德經 42
道德經 43
道德經 44
道德經 45
道德經 4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425000142
4ae135bf-d191-4152-8426-d684845f51d9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