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佛規諭錄 15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佛規諭錄 15
3043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18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為了要讓你們考證的關係
00:02:18
剛剛漏掉少一行
00:02:23
過去莊嚴劫千佛經
00:02:27
是大藏經 第十四冊三七二頁
00:02:37
詳細跟你說
00:02:39
你翻大藏經 要考證才有辦法
00:02:44
現在接下去要說賢劫
00:02:48
也會寫頁數讓你去翻
00:02:54
現在若寫好
00:02:56
從那邊先把它擦過來 把它寫在這邊
00:03:00
現在來看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00:03:10
爾時世尊即說諸佛名字
00:03:18
第一佛南無拘留孫佛
00:03:24
第二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00:03:32
第三佛南無迦葉佛
00:03:39
第四佛南無釋迦牟尼佛
00:03:46
第五佛南無彌勒佛
00:03:51
以上為賢劫中之前五佛
00:03:58
第一千佛南無樓至佛
00:04:06
一千佛竟
00:04:08
此賢劫中 諸佛出世名號如是
00:04:22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00:04:30
是大藏經 第十四冊四八三頁
00:04:38
之前這省略
00:04:44
祂說當時釋迦佛祖…
00:04:50
你就翻四八三頁下面格
00:04:57
大正藏
00:05:02
你若翻別本的藏經 我沒辦法
00:05:06
你若乾隆藏 文殊藏 或是卍字藏
00:05:11
那個頁數不同
00:05:14
現在跟你說幾頁 這是大正藏
00:05:19
我們這裡 之前我也有放一套
00:05:24
四八三頁下格 那個分三格的第九行
00:05:35
祂說到所有佛祖的名字
00:05:41
第一佛就是南無拘留孫佛
00:05:47
第二佛就是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00:05:53
第三佛就是南無迦葉佛
00:05:58
第四佛就是 南無釋迦牟尼佛
00:06:04
現在釋迦歸天了
00:06:09
現在第五佛 就是南無彌勒佛
00:06:14
就是我們一貫道說的
00:06:17
說現在彌勒 掌天盤就是這個
00:06:22
以上就是賢劫中的前五佛
00:06:29
後面還有九百九十五佛
00:06:36
這個中間略起來
00:06:38
最後第一千個佛
00:06:43
第一千佛就是南無樓至佛
00:06:48
一千佛到這裡完畢
00:06:51
這就是賢劫裡面 所有佛祖的出世
00:06:58
名號就是這樣子
00:07:01
所以六祖壇經才說
00:07:05
今賢劫
00:07:08
拘留孫佛
00:07:11
拘那含牟尼佛
00:07:14
迦葉佛
00:07:16
釋迦文佛
00:07:19
是為七佛
00:07:24
六祖壇經這樣說
00:07:28
說當今這元會的賢劫
00:07:35
拘留孫佛 拘那含牟尼佛
00:07:41
迦葉佛 釋迦文佛
00:07:47
文…牟尼 翻譯中國話叫做文
00:07:53
釋迦文佛 全部七個佛
00:07:59
這四個佛 再和前面三個佛
00:08:09
剛剛有說過
00:08:12
這個第九百九十八 南無毘婆尸佛
00:08:24
第九百九十九南無尸棄佛
00:08:30
第一千個就是南無毘舍佛
00:08:35
這樣合起來剛好七個佛
00:08:40
祂才說是為七佛
00:08:43
六祖壇經只有引這七佛
00:08:47
現在未來劫
00:08:51
未來劫就是下元會
00:08:54
再星宿劫還有一千個佛
00:09:01
所以說不完啦
00:09:05
今晚時間拖比較長
00:09:09
就是這七個佛要說完畢
00:09:13
你才會了解
00:09:17
這就是修菩薩行的經過
00:09:24
現在只有說到這裡為止
00:09:29
下期再引證
00:09:33
時間就超過了
00:09:37
現在話說得 有比較清楚一點
00:09:41
之前說得不流利
00:09:43
要忍耐聽啦
00:09:46
現在說到這裡
00:09:47
列位道親 大家晚安
00:09:53
我們這個佛規諭錄
00:09:57
引這個五乘法
00:10:01
五乘就是最下乘 下乘 中乘 上乘 最上乘
00:10:12
我們已經說到中乘法完畢
00:10:17
今晚對這個上乘法來討論
00:10:22
上乘法一名叫做大乘
00:10:28
就是修菩薩行 也可以說菩薩乘
00:10:34
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10:40
上乘 大乘之異名
00:10:4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0:51
說上乘
00:10:53
就是大乘另外一個名字
00:10:58
現在詳細看 大小二乘的條目
00:11:0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1:10
大小二乘
00:11:13
一曰大乘
00:11:16
大乘乃三乘中之菩薩乘
00:11:25
說大小二乘
00:11:31
一個就是大乘
00:11:34
這個略記
00:11:36
略記就是要說下乘的事情
00:11:41
大乘就是 三乘裡面的菩薩乘
00:11:49
現在再參考菩薩乘
00:12:0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2:03
菩薩乘
00:12:06
五乘之一
00:12:09
修六度之行
00:12:12
圓滿二利 而到佛果之乘教也
00:12:2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2:27
說菩薩乘是五乘之一
00:12:34
這個說三乘
00:12:35
這個說五乘
00:12:38
三乘是小乘 中乘 大乘
00:12:43
五乘是最下乘 下乘 中乘 上乘 最上乘
00:12:54
這是分為三個階段
00:12:58
這是分五個階段
00:13:02
這個菩薩乘 就是五乘其中的一個
00:13:09
修六度之行
00:13:13
六度就是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0:13:28
這六度要修得好
00:13:33
要圓滿二利
00:13:39
達到佛果的乘教
00:13:45
什麼叫做二利
00:13:5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13:54
二利
00:13:56
自利與利他也
00:14:00
上求菩提為自利
00:14:06
下化眾生為利他
00:14:11
小乘之行唯為自利
00:14:16
菩薩行乃兼利他
00:14:23
佛學大辭典說
00:14:26
二利 第一自利 第二就是利他
00:14:34
上面要求證佛果
00:14:39
這就是自利
00:14:41
自利就是修養自己
00:14:46
下面就是 要化眾生就是利他
00:14:52
自己修得成功
00:14:56
將我們所修的法 再說給別人聽
00:15:02
小乘之行
00:15:06
現在說小乘就是修羅漢
00:15:12
若修羅漢只有自利
00:15:17
只有修自己而已
00:15:20
菩薩不是
00:15:22
菩薩就是 修自己再利益別人
00:15:31
這是佛學大辭典說的
00:15:38
接下去來看 佛光大辭典的說法
00:15:43
上乘 又作大乘
00:15:49
乘即交通工具之意
00:15:55
係指能將眾生 從煩惱之此岸
00:16:06
載至覺悟之 彼岸之教法而言
00:16:13
大乘乃自利利他 兩面兼顧之菩薩道
00:16:2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6:30
說上乘有時叫做大乘
00:16:37
乘是什麼
00:16:40
就是交通工具的意思
00:16:46
若古代的話就是 轎 馬車 船隻叫做乘
00:16:56
若要現在來說
00:16:59
說火車 巴士 計程車 轎車或是說船隻
00:17:10
這全都是交通的工具
00:17:15
乘等於就是說坐的意思
00:17:21
就是指現在若以道理來說
00:17:25
就是指說將眾生 大家都煩惱
00:17:30
在這個煩惱這邊岸
00:17:33
要把他載至 覺悟那邊岸的教法來說
00:17:47
大乘就是自利利他
00:17:53
自己修又兼叫別人修
00:18:00
兩面兼顧的菩薩道
00:18:06
什麼叫做菩薩道
00:18:10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8:15
菩薩道
00:18:17
菩薩之修行即修六度
00:18:23
圓滿自利利他
00:18:27
成就佛果之道
00:18:30
是故菩薩道乃成佛之正因
00:18:38
成佛乃菩薩道之結果也
00:18:43
故欲成佛必先行菩薩道
00:18:5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18:59
說菩薩道
00:19:02
就是菩薩的修行
00:19:07
就是修六度
00:19:10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0:19:18
圓滿了自利跟利他
00:19:23
自己修成功
00:19:26
要叫別人也修成功
00:19:30
祂才達成 最後成就佛果這個路
00:19:39
為了這樣菩薩道
00:19:43
就是成佛的原因
00:19:47
成佛就是菩薩道的結果
00:19:53
所以一個人想要做佛
00:19:57
一定要先實行菩薩道
00:20:03
現在我們來參考 菩薩乘的條目
00:20:09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0:20:16
菩薩乘
00:20:18
三乘之一
00:20:22
五乘之一
00:20:26
乘運載之意
00:20:31
以六度法門為乘
00:20:36
運載眾生總越三界之境
00:20:45
至無上之菩提 大般涅槃彼岸
00:20:53
如乘舶過海故稱菩薩乘
00:21:0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1:09
說菩薩乘 是三乘其中的一個
00:21:18
也是五乘其中的一個
00:21:24
什麼是三乘
00:21:27
什麼是五乘
00:21:30
等下再做一個注解
00:21:34
這個乘的意思
00:21:38
就是要運載的意思
00:21:42
用六度的法門叫做乘
00:21:49
六度已經說好幾次了
00:21:52
不用再說明
00:21:56
載著眾生超越三界
00:22:04
三界就是六道
00:22:08
天界就是正神 鬼神
00:22:15
人道就是人跟畜生
00:22:22
地獄道就是地獄跟餓鬼
00:22:26
這個境界
00:22:30
達到無上的大道 脫出生死那邊岸
00:22:38
好比像乘舶
00:22:41
舶就是海中的大船
00:22:44
坐一艘大船過海到那邊岸
00:22:52
所以才稱呼為菩薩乘
00:22:59
現在來注解三乘
00:23:0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3:09
三乘 即三種交通工具
00:23:19
比喻運載眾生度越生死 到涅槃彼岸之三種法門
00:23:33
就眾生根機之鈍中利
00:23:40
佛應之而說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等
00:23:51
三種教法
00:23:55
一 聲聞乘
00:23:58
二 緣覺乘
00:24:02
三 菩薩乘 又作大乘上乘
00:24:11
求無上菩提願度一切眾生
00:24:20
修六度萬行
00:24:23
以此六度為乘
00:24:29
說三乘就是 三種交通的工具
00:24:38
這個來比喻要運載眾生
00:24:46
要了脫生死到涅槃的 那個岸上的三種法門
00:24:58
看到眾生的根機
00:25:02
有的比較鈍
00:25:04
有的普通有的較聰明
00:25:11
佛祖應著 這三種才說到聲聞乘
00:25:20
聲聞乘就是羅漢
00:25:24
緣覺乘菩薩乘等
00:25:29
三種的教法
00:25:34
聲聞乘這個修法省略
00:25:41
之前有說過了
00:25:44
第二就是緣覺乘
00:25:48
這也簡略
00:25:52
第三就是菩薩乘
00:25:56
菩薩乘 有時作大乘或是上乘
00:26:03
就要求沒有更高的道
00:26:09
希望度一切眾生修六度
00:26:15
用這個六度作乘
00:26:20
這是三乘的法
00:26:25
聲聞乘就是下乘 小乘法
00:26:32
緣覺乘就是中乘法
00:26:37
菩薩乘就是大乘法
00:26:44
五乘呢
00:26:46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6:50
五乘 指道船車
00:26:57
即運載之義
00:27:01
為教化眾生而將之運載 至理想世界之五種法門
00:27:12
稱為五乘
00:27:18
一 佛乘
00:27:23
即以一乘實相之為乘
00:27:29
二 菩薩乘
00:27:33
即以六度萬行為乘
00:27:37
三 緣覺乘
00:27:40
即以十二因緣為乘
00:27:46
四 聲聞乘
00:27:49
即以四諦法為乘
00:27:54
五 下下乘
00:27:57
即以人天乘
00:28:02
以五戒十善為乘
00:28:06
出離四趣
00:28:14
現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28:18
五乘就是指道
00:28:26
或是要指船或是車
00:28:32
這個乘的解釋很多種
00:28:37
就是要運載的意思
00:28:43
就是教化眾生
00:28:47
將眾生運載到 他理想的世界五種的法門
00:28:55
稱為五乘
00:28:59
五乘的說法 說法很多種
00:29:07
因為佛教有十八大門戶
00:29:12
十八門派
00:29:15
各門派說法不同
00:29:19
現在來取到 平常一般通用的五乘
00:29:28
第一就是佛乘
00:29:32
佛乘是用一乘實相
00:29:37
只有修心而已
00:29:41
心以外沒有道
00:29:45
當祂的乘法
00:29:49
第二就是菩薩乘
00:29:53
菩薩乘就用 六度的修行法當祂的乘
00:30:02
第三就是緣覺乘
00:30:06
就用十二因緣當他的乘
00:30:12
十二因緣就是說三世因果
00:30:19
第四就是聲聞乘
00:30:23
用四諦法
00:30:26
四諦法就是 苦集滅道當他的乘
00:30:35
佛乘就是最上乘
00:30:40
菩薩乘是上乘
00:30:43
緣覺乘是中乘
00:30:47
聲聞乘是下乘
00:30:51
另外一個下下乘
00:30:55
就是修做人或是做神
00:31:01
你今天要做人做神
00:31:05
就要修五戒或十善 當他的乘法
00:31:12
出離了四趣
00:31:16
我們六道說六趣
00:31:20
人天扣起來還有四樣
00:31:25
就要跳出 阿修羅 畜生 餓鬼 地獄
00:31:35
若修羅 畜生 餓鬼 地獄
00:31:39
不用修啦
00:31:42
你自己會去
00:31:44
你若做人跟做神
00:31:49
做人就要修人道
00:31:52
要做神就要修天道
00:31:57
做聲聞你就要修四諦
00:32:02
做緣覺就要修十二因緣
00:32:06
做菩薩就要修六度
00:32:10
做佛唯一要修心法
00:32:14
只有這樣而已
00:32:18
今晚說到這裡時間就到了
00:32:22
下文詳細…
00:32:25
下期再開講
00:32:27
列位師兄弟 大家晚安
00:32:33
這回這個佛規諭錄 引到五乘法
00:32:41
這個五乘法說到最上乘
00:32:47
這個菩薩乘
00:32:52
菩薩什麼叫做菩薩
00:32:56
我們現在來看 佛學大辭典的說明
00:33:02
菩薩 具名菩提薩埵
00:33:10
舊譯為大道心眾生
00:33:17
道眾生等
00:33:21
新譯曰 大覺有情 覺有情等
00:33:30
謂是求道之大心人
00:33:37
故曰 大道心眾生
00:33:42
求道求大覺之人
00:33:47
故曰 大覺有情
00:33:51
又薩埵者 勇猛之義
00:33:58
勇猛求菩提 故曰 菩提薩埵
00:34:07
又譯作開士 始士 高士 大士等義譯也
00:34:19
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
00:34:30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34:35
菩薩若要全部的名字
00:34:41
就要說菩提薩埵
00:34:46
簡單說菩提的菩
00:34:49
薩埵的薩
00:34:51
才說菩薩
00:34:55
若舊的翻譯 叫做大道心眾生
00:35:03
或是道眾生等
00:35:08
新的翻譯說大覺有情
00:35:14
覺有情等
00:35:19
怎麼都是菩薩 翻譯不一樣
00:35:28
我們要知道這個翻譯家
00:35:33
翻譯家他住不同的地方
00:35:38
他的地方的背景
00:35:43
他的思想不同
00:35:47
所以翻譯就不同了
00:35:53
比如說
00:35:56
我們說下雨
00:36:00
若遇到客家人過不了
00:36:04
他聽不懂
00:36:07
不然他說什麼 說落水
00:36:12
我們若說落水 聽了怪怪的
00:36:15
聽不懂
00:36:18
但是你若國語 就又不同了
00:36:24
國語說下雨 怎麼會這樣
00:36:29
就是話語不同
00:36:35
這個大道心眾生
00:36:40
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36:47
大覺有情就是 玄奘法師翻譯的
00:36:56
鳩摩羅什法師 是龜茲國的人
00:37:04
玄奘法師是我們中國人
00:37:11
各國不同 話語不同思想不同
00:37:19
所以翻譯就不同
00:37:24
所以大覺跟大道意思一樣
00:37:29
你若沒有大道 怎麼有大覺
00:37:34
有情跟眾生也一樣
00:37:40
有情是有那個情欲的意識
00:37:48
眾生是生物一切的生物
00:37:57
雖然不同 字寫不同 意思一樣
00:38:05
好比說觀世音
00:38:09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38:14
若玄奘法師 他翻譯為觀自在
00:38:23
你若般若波羅蜜心經 是玄奘法師翻譯的
00:38:31
所以第一句就說 觀自在菩薩
00:38:36
若普門品是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00:38:44
他就說觀世音菩薩
00:38:48
實在是一樣
00:38:52
觀自在跟觀世音一樣
00:38:58
祂說要求道
00:39:05
我們有大道心的眾生
00:39:13
跟這個大覺有情
00:39:18
祂的思想不同是什麼
00:39:22
祂說求道心很大想要做佛
00:39:32
所以才翻譯說 大道心的眾生
00:39:40
這是鳩摩羅什法師的想法
00:39:46
玄奘法說求道就要求大覺
00:39:53
我們佛就叫做大覺
00:39:56
你求道要求大覺
00:39:59
所以才翻譯為大覺有情
00:40:05
又再薩埵兩個字 是勇猛的意思
00:40:13
勇猛要求大道
00:40:16
所以才說菩提薩埵
00:40:21
菩提是大道
00:40:23
薩埵是眾生
00:40:28
菩薩有時翻譯為開士
00:40:35
始士 高士 大士
00:40:40
所以觀世音菩薩 有時叫觀音大士
00:40:46
大士也是菩薩 翻譯不同
00:40:54
若要白話說起來
00:40:58
就說要求佛果的大乘眾
00:41:04
要求佛果的人
00:41:09
再來說菩薩行
00:41:1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1:18
菩薩行 求自利利他
00:41:25
而圓滿佛果之 菩薩眾之大行也
00:41:34
即布施等之六度是
00:41:41
什麼叫做自利利他
00:41:4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0:41:51
自利利他
00:41:54
聲聞之行為自利
00:42:01
菩薩之行為自利利他
00:42:08
說若修行修聲聞的道行
00:42:18
叫做自利
00:42:23
自利就是我會成道就好了
00:42:30
若菩薩就不是
00:42:33
菩薩說我自己會成道
00:42:38
別人也要讓他成道
00:42:42
所以佛學大辭典才又說
00:42:47
二利 自利與利他
00:42:53
上求菩提為自利
00:42:59
下化眾生則為利他
00:43:06
小乘之行唯為自利
00:43:12
菩薩之行乃兼利他
00:43:20
他說有兩個利益
00:43:24
就是自己的利益 跟要給別人利益
00:43:32
上面在要求大道就是自利
00:43:38
你無論聲聞 菩薩
00:43:41
全都要求菩提
00:43:44
這是自利
00:43:48
若下面 要去感化眾生 要度眾生
00:43:54
這就是利他
00:43:58
小乘就指聲聞
00:44:01
他聲聞的行為
00:44:05
好比像自利
00:44:08
菩薩的行為
00:44:11
就兼顧利他
00:44:17
所以佛學大辭典才說
00:44:21
菩薩行就是 要求自利跟利他
00:44:30
而且要圓滿佛果的 菩薩眾的大行
00:44:38
就是布施等六度是
00:44:44
布施等六度就是
00:44:48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0:44:56
要修菩薩行 一定六度要圓滿
00:45:04
再來看一個 佛光大辭典的說明
00:45:11
菩薩道 菩薩之修行
00:45:17
即修六度圓滿自利利他
00:45:25
成就佛果之道也
00:45:29
菩薩道乃成佛之因
00:45:35
成佛乃菩薩道之結果
00:45:41
欲成佛必先行菩薩道
00:45:49
菩薩 菩提薩埵之略稱
00:45:56
意譯作道眾生 覺有情
00:46:04
大覺有情 道心眾生
00:46:09
意即求道 求大覺之人
00:46:14
求道之大心人
00:46:18
菩提 覺 智 道之意
00:46:25
薩埵 眾生有情之意
00:46:30
為十界之一
00:46:34
即指以智上求無上菩薩
00:46:41
以悲下化眾生
00:46:45
修諸波羅蜜行
00:46:51
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
00:46:58
亦即自利利他
00:47:01
二行圓滿
00:47:04
勇猛之心求菩提者
00:47:09
菩薩所修之行稱作菩薩行
00:47:17
以達佛果為目的之教
00:47:22
稱為菩薩乘
00:47:25
菩薩之經典稱菩薩藏
00:47:31
梵網經等 即述菩薩應持之菩薩戒
00:47:42
這裡面有注解首先做說明
00:47:49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7:56
波羅蜜 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
00:48:03
而至涅槃解脫之彼岸
00:48:08
意譯到彼岸 度無極度
00:48:16
通常指菩薩之修行而言
00:48:22
菩薩之大行能究竟一切
00:48:28
自行化他之事
00:48:31
乘此大行能生死之此岸
00:48:37
到達涅槃之彼岸
00:48:41
故稱為到彼岸
00:48:45
這個自行化他又一個註解
00:48:51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8:54
自行化他
00:48:57
自行與化他之並稱
00:49:02
指自己修行正法
00:49:07
並以該正法教化他人修行
00:49:12
又作自利利他
00:49:1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49:22
自行化他的意思
00:49:28
自行跟化他兩樣一起說
00:49:35
就是指自己修行正法
00:49:40
而且自己修好 將這個正法再教別人修行
00:49:48
有時候叫做自利利他
00:49:58
現在這個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0:50:06
說波羅蜜就是 在生死這個迷界
00:50:15
六道輪迴這邊岸
00:50:19
到涅槃解脫 了脫生死那邊岸
00:50:25
意思翻譯說到彼岸
00:50:31
有時說度無極 簡單說度
00:50:39
一般指菩薩的修行說的
00:50:45
菩薩的大修行
00:50:50
有辦法究竟一切
00:50:54
自己修要再化別人的事情
00:50:59
乘著這個大行
00:51:02
有辦法從六度這邊岸
00:51:11
到了脫生死那邊岸
00:51:15
所以才稱為到彼岸
00:51:19
這個六度說明很長
00:51:22
就這樣略起來
00:51:26
注解第二 梵網經有二卷
00:51:35
鳩摩羅什法師譯
00:51:38
收於大正藏二十四冊
00:51:43
說梵網經有上卷跟下卷
00:51:49
是鳩摩羅什翻譯的
00:51:54
這本經在大藏經裡面 第二十四冊的書
00:52:18
現在來看佛光大辭典
00:52:22
說菩薩道
00:52:25
就是菩薩在修行
00:52:30
修這個六度
00:52:32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智慧
00:52:40
要圓滿了自利利他
00:52:44
要成就佛果的道
00:52:49
菩薩道就是成佛的因
00:52:53
成佛就是修菩薩道的結果
00:52:59
你想要做佛
00:53:02
一定要修菩薩道
00:53:09
這個菩薩 全名叫做菩提薩埵
00:53:17
略稱就是 菩提的菩 薩埵的薩
00:53:22
兩個字合起來叫做菩薩
00:53:26
意思翻譯叫做道眾生
00:53:32
覺有情 大覺有情 道心眾生
00:53:38
意思是說 求道要求大覺的人
00:53:43
求道的大心人
00:53:47
這個我們剛剛 佛學辭典有說過了
00:53:51
這簡單說一下
00:53:54
菩提可以翻譯說覺
00:54:00
也可以翻譯智 也可以翻譯道
00:54:05
這有三種的翻譯法
00:54:09
薩埵翻譯叫做 眾生或是有情的意思
00:54:17
是十界的其中一個
00:54:22
十界從下面說起
00:54:25
地獄 餓鬼 畜生 再阿修羅 人跟神
00:54:47
這個叫做六道
00:55:00
他上求… 這十界其中的一個
00:55:06
就是指用智慧 上求沒有更高的道
00:55:15
用這個悲在要下化眾生
00:55:21
修著諸波羅蜜
00:55:26
諸波羅蜜就是六度
00:55:30
在未來 要成佛果的修行的人
00:55:37
也是自利利他 兩樣可以圓滿
00:55:45
要有勇敢的心 要求大道的人
00:55:52
菩薩所修的行為
00:55:58
稱作菩薩行
00:56:01
要達到佛果的目的的教
00:56:07
叫做菩薩乘
00:56:11
菩薩的經典叫做菩薩藏
00:56:17
這個梵網經等
00:56:21
說到菩薩 應該要受持的菩薩戒
00:56:29
所以菩薩戒若通常 一般的人聽比較不適合
00:56:38
為什麼菩薩戒 一般的人聽比較不適合
00:56:44
比如引一個例子
00:56:48
我們這些大多數 有的吃素食的很多
00:56:53
若菩薩戒 祂說吃肉沒關係
00:57:00
說吃肉沒關係你要注意哦
00:57:05
不是貪吃鬼要去吃
00:57:10
我們通常 吃素食是發出大慈心
00:57:22
大慈心呢 像說這個畜生也是活的
00:57:28
我不要吃你
00:57:32
菩薩行不是
00:57:36
菩薩行要吃肉 不是貪吃鬼要去吃
00:57:41
他說我吃你的肉 你的業我幫你擔
00:57:50
你們做得到嗎
00:57:54
這樣說你們 若聽不懂我說較白話
00:57:59
好比那個人欠我的錢
00:58:05
你們若大慈心說
00:58:08
不然我不要向你討
00:58:12
吃素就是這樣子
00:58:14
說我不要向你討
00:58:17
修菩薩行的人不是
00:58:21
說你欠我的錢 我不要向你討
00:58:27
你若還有欠人我替你還
00:58:31
看誰做得到
00:58:34
他欠我的不討
00:58:37
他欠別人的還要替他還
00:58:41
他吃肉就是這樣子
00:58:45
吃你的肉擔你的業
00:58:50
通常素食家是說
00:58:52
我慈悲 我不要吃你的肉
00:59:00
這個心境不同
00:59:04
這你若梵網經 裡面說這個戒律
00:59:11
跟一般五戒 十戒 八戒 具足戒都不同
00:59:23
菩薩戒有三十六大戒
00:59:26
三十六個大戒
00:59:29
七十二個小戒
00:59:33
你們若要知道菩薩戒
00:59:36
你買梵網經來看就知道
00:59:40
若有大藏經的人
00:59:44
在第二十四冊去翻就有
00:59:53
今晚說到這裡時間就過了
00:59:57
到這裡暫且告一段落
00:59:59
列位師兄弟 大家晚安
01:00:07
這次說這個佛規諭錄
01:00:13
引到這個五乘法
01:00:17
這個五乘法呢
01:00:20
說到上乘法
01:00:23
這個上乘就是要做菩薩
01:00:29
也可以叫做菩薩乘
01:00:33
今晚來引修真錄說起
01:00:39
上乘者 五乘之一
01:00:46
五乘 一曰最上乘
01:00:52
二曰上乘 則菩薩乘也
01:01:01
三曰中乘
01:01:05
四曰下乘
01:01:08
以上為四聖之乘
01:01:15
五曰下下乘 是六道中之人天二乘也
01:01:26
又上乘為三乘之上位
01:01:33
三乘者 聲聞乘亦名小乘
01:01:41
乃佛家 四聖中之果位最小者
01:01:48
故名小乘
01:01:52
緣覺乘乃自修自悟
01:01:57
上可證佛果
01:02:01
下惟能修至聲聞之果
01:02:07
可上可下
01:02:10
其位居中
01:02:13
故亦名中乘
01:02:17
菩薩乘是大中小三乘之首
01:02:25
上求佛果下化眾生
01:02:31
修六度圓滿
01:02:35
何謂圓滿
01:02:37
以無住之心修六度
01:02:42
無一毫私欲之心
01:02:47
故名六度圓滿也
01:02:52
若以有住之心修六度
01:02:57
其心有欲
01:03:00
則墮落於欲界六道之中
01:03:05
永不能脫出生死輪迴矣
01:03:20
現在修真錄這樣說
01:03:24
說上乘是什麼
01:03:29
上乘就是五乘其中的一乘
01:03:36
五乘第一就是最上乘
01:03:43
最上乘就是佛
01:03:47
第二上乘就是菩薩乘
01:03:54
第三就是中乘
01:03:58
這就是緣覺乘
01:04:00
四就是下乘這是聲聞乘
01:04:06
以上就是 四聖的其中的果位
01:04:16
第五就是下下乘
01:04:20
是六道中修人道 或是修後天道的二乘
01:04:29
都是下下乘
01:04:33
又再上乘就是三乘最上位
01:04:41
三乘就是聲聞乘
01:04:45
另外叫做小乘
01:04:48
就是佛家 四聖中的果位最小
01:04:56
所以才叫做小乘
01:04:59
第二緣覺乘
01:05:02
就是自修自悟
01:05:06
上面可以修到佛果
01:05:11
下只有修到聲聞的果位
01:05:17
可以爬上去也可下去
01:05:22
那個位置在中間
01:05:25
所以另外一個名叫做中乘
01:05:30
若菩薩乘呢
01:05:33
是大乘 中乘 小乘 三乘的其中的首位
01:05:42
上求佛果下要化眾生
01:05:50
修這個六度圓滿
01:05:54
怎樣叫做圓滿
01:05:57
就是用無住的心修六度
01:06:02
連一點點私欲的心都沒有
01:06:08
所以才叫做六度圓滿
01:06:12
假使若用有住的心修六度
01:06:19
那個心有欲念
01:06:22
這樣就墮落 欲界六道的其中
01:06:29
永遠沒辦法 脫出生死的輪迴
01:06:34
假使說你修到天界
01:06:38
做神最後也是要輪迴
01:06:43
這是修真錄說的
01:06:47
對於菩薩乘
01:06:50
我們現在再看 修真錄詳細的解釋
01:06:56
菩薩 全稱菩提薩埵
01:07:03
將菩提之菩 薩埵之薩合稱為菩薩
01:07:15
鳩摩羅什 譯作道心眾生為舊譯
01:07:24
意即求大道之有心人
01:07:31
玄奘法師 譯作大覺有情為新譯
01:07:39
意即求大覺之人
01:07:44
梵語菩提可譯作覺亦者道
01:07:53
薩埵可譯為眾生亦者有情
01:08:01
菩薩修六度
01:08:04
即以般若上求佛道
01:08:09
以大悲下化眾生
01:08:15
即自利利他之大願 成就佛道之大修行者也
01:08:26
修菩薩乘之人 為願地菩薩
01:08:32
成菩薩果者為因地菩薩
01:08:37
成佛後
01:08:39
慈航普度之菩薩 為果地菩薩也
01:08:47
這裡面五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08:53
注解第一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8:58
鳩摩羅什
01:09:00
東晉龜茲國人
01:09:04
我國四大譯經家中之一
01:09:10
父母俱奉佛出家
01:09:14
素有德行
01:09:19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9:22
鳩摩羅什
01:09:25
是在公元三四四年 到四一三年間的人
01:09:35
是東晉龜茲國的人
01:09:41
是中國四大翻譯經 其中的一個
01:09:50
父母都信佛
01:09:53
父母都出家
01:09:56
平常很有德行
01:10:01
注解第二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0:06
玄奘 唐代高僧
01:10:10
俗姓陳名褘
01:10:15
世稱唐三藏
01:10:19
意謂其精於經律論三藏
01:10:25
熟知所有佛教聖典
01:10:29
為我國傑出之譯經家
01:10:36
注解第三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0:41
菩提 意譯覺道
01:10:46
廣義而言
01:10:48
乃斷絕世間煩惱 而成就涅槃之智慧
01:11:00
剛剛說佛光大辭典這是說
01:11:04
玄奘是公元六0二年 至六六四年
01:11:12
唐朝時候的高僧
01:11:16
俗姓姓陳名叫做褘
01:11:22
世間稱呼為唐三藏
01:11:26
意思就是說
01:11:28
他精於經律論三藏
01:11:40
經藏 律藏 論藏 他都很知道
01:11:45
所有佛教的聖典
01:11:48
他都熟讀
01:11:51
就是我們中國 非常有名翻譯經的人
01:12:02
菩提意思就是 翻譯為覺或是道
01:12:10
廣大說那個的意思說
01:12:15
就是說斷絕世間煩惱 來成就不生不滅的智慧
01:12:26
注解第四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2:31
薩埵 意譯眾生
01:12:36
又有譯作有情眾生一語
01:12:41
普通指迷界之有情
01:12:46
他說薩埵 意思翻譯叫做眾生
01:12:52
眾生是舊的翻譯
01:12:56
又再翻譯為有情
01:13:00
眾生這句話
01:13:03
通常是指我們迷界的有情
01:13:09
有情在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3:14
有情 梵語 音譯作薩埵
01:13:19
舊譯為眾生
01:13:23
有情即是眾生之異名
01:13:29
二者乃體一而名異
01:13:35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3:37
說有情若梵語的音 翻譯為薩埵
01:13:45
舊的翻譯叫做眾生
01:13:51
有情是新的翻譯
01:13:54
就是眾生另外一個名字
01:14:00
二者就是說眾生跟有情
01:14:04
它的本體是一
01:14:07
但是名字不一樣
01:14:10
同一個東西名字取不同
01:14:15
注解第五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14:20
慈航普度
01:14:23
佛菩薩以應世為苦海
01:14:30
故以慈悲救度眾生
01:14:35
出離生死海
01:14:37
猶如以舟航渡人
01:14:42
故稱慈航
01:14:48
慈航普度就是佛菩薩
01:14:52
佛菩薩 就是佛祖化為菩薩身
01:14:58
來應世間這個苦海
01:15:03
所以用慈悲來救度眾生
01:15:08
來脫離生死的苦海
01:15:14
好比像一艘船要來渡人
01:15:19
所以才說慈航
01:15:37
現在來看修真錄
01:15:41
菩薩
01:15:44
這個名字 全部稱呼為菩提薩埵
01:15:51
將菩提這個菩字
01:15:55
薩埵這個薩字 合起來稱呼為菩薩
01:16:03
菩提的菩 薩埵的薩
01:16:07
合起來叫做菩薩
01:16:11
鳩摩羅什法師 翻譯為道心眾生
01:16:18
這是舊的翻譯
01:16:22
意思就是說 求大道的有心的人
01:16:29
玄奘法師翻譯為大覺有情
01:16:36
這是新的翻譯
01:16:39
意思就是說求大覺的人
01:16:44
梵語若說菩提
01:16:48
可以翻譯為覺或是道
01:16:55
薩埵可以翻譯為 眾生或是有情
01:17:03
菩薩是修六度
01:17:07
用祂的妙智慧 上求佛道
01:17:14
用祂的大悲心 下化眾生
01:17:20
等於就是自利利他
01:17:23
自利就是要求佛道
01:17:27
利他就是要化眾生
01:17:31
這個大的願 成就佛道的大修行的人
01:17:39
修菩薩乘的人 就是叫做願地菩薩
01:17:47
若成菩薩果的人 叫做因地菩薩
01:17:53
成佛之後
01:17:55
再慈航普度化為菩薩身
01:18:00
叫做果地菩薩
01:18:04
菩薩分三種願地菩薩 因地菩薩 果地菩薩
01:18:13
說到這時間已經到了
01:18:17
暫且告一段落
01:18:20
下期再繼續下去解釋
01:18:27
列位師兄弟 大家好
01:18:34
現在翻十一頁
01:18:40
第二行後面第四字
01:18:50
不然現在開始
01:18:53
春歸何處
01:18:56
有志速奔自前途
01:19:03
哈哈止
01:19:07
這個是上期已經說完了
01:19:13
現在再簡單說一下
01:19:17
現在說春是四季排第一的
01:19:25
春夏秋冬
01:19:29
所以佛家來說 是最上乘的道理叫做春
01:19:39
才會一般若說上乘的道理
01:19:47
說春風沐浴
01:19:54
所以皇嘆世間人很難度
01:20:00
才說春歸何處
01:20:06
但是祂也勉勵眾生
01:20:11
趕快努力修行
01:20:15
所以才說有志速奔
01:20:21
但是要修行 有的修上乘有的修下乘
01:20:31
皇感嘆說 你自己走你的前途
01:20:39
你要修高修低由你去取
01:20:45
這個問題我們 從上期已經說下下乘
01:20:54
下乘 中乘 上乘
01:21:00
說到菩薩乘
01:21:03
今晚最後就要談這個佛乘
01:21:09
你若佛乘若做得到
01:21:13
將來要成佛這是沒問題的
01:21:21
佛光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01:21:29
現在首先來看佛學大辭典
01:21:37
最上乘 至極之教法也
01:21:48
法華經授記品曰
01:21:54
諸菩薩智慧堅固
01:22:01
了達三界求最上之乘
01:22:10
即圓乘也
01:22:1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2:23
說最上乘就是 我們學道最高的教法
01:22:36
所以法華經授記品 才這樣說
01:22:44
說所有的菩薩
01:22:49
我們修菩薩行的人很多
01:22:52
像你們在座的人 都可以說修菩薩行
01:23:00
若所有的菩薩
01:23:03
他這個智慧 非常的堅定在修
01:23:15
他了解三界
01:23:19
三界就是欲界
01:23:22
欲界是包含六道
01:23:26
色界是聲聞 菩薩所住的
01:23:32
無色界是佛所住的
01:23:39
他了解這個三界
01:23:44
要求最上的道理
01:23:50
說起來叫做圓乘
01:23:55
什麼叫做圓乘
01:23:58
再看佛學大辭典
01:24:03
圓乘 圓無缺之教法也
01:24:11
謂五乘中之佛乘
01:24:1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4:22
說圓乘是圓滿 沒有缺點的教法
01:24:31
就是在這五乘 的當中的佛乘
01:24:39
我們聲聞是自覺
01:24:43
菩薩是自覺覺他
01:24:46
這個佛就是覺行圓滿
01:24:50
要修佛 一點點缺點都不能
01:24:58
這個佛乘再一個註解
01:25:03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5:07
佛乘
01:25:09
說一切眾生 悉可成佛道之教法
01:25:19
謂之佛乘
01:25:23
此法說唯一成佛法
01:25:31
故又云一乘也
01:25:38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5:42
說佛乘就是說一切的眾生
01:25:51
什麼人都有辦法 成佛的道理的教法
01:25:59
這叫做佛乘
01:26:04
這個法只有說會成佛
01:26:12
沒有說別樣
01:26:15
你若學佛乘 一定會成佛這個法
01:26:23
另外的名叫做一乘
01:26:28
對一乘又再一個注疏
01:26:37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26:41
一佛乘
01:26:44
唯一成佛之教法
01:26:49
法華經方便品曰
01:26:55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佛乘
01:27:04
一佛乘就是 只有成佛的教法
01:27:11
沒有教別樣
01:27:14
所以法華經的 方便品才這樣說
01:27:20
說十方
01:27:22
十方就是東西 南北
01:27:29
東南 西南
01:27:32
東北 西北
01:27:35
上下叫做十方
01:27:42
十方的佛祖 只有要學這個一佛乘
01:27:52
所以一佛乘 就是唯一成佛的道理
01:28:00
另外我們看佛光大辭典
01:28:06
一乘 即指佛乘
01:28:13
乘 載運之義
01:28:18
佛說一乘法
01:28:22
為令眾生依此修行
01:28:27
出離生死苦海
01:28:32
運至涅槃彼岸
01:28:36
佛之出世 因眾生根機不等
01:28:44
於是先說三乘之法
01:28:49
法華經載 於一乘分別說三
01:28:58
後至法華時
01:29:02
會三乘歸廣大之一乘法
01:29:11
佛光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01:29:17
說一乘就是指佛乘
01:29:24
乘就是跟我們人坐車坐船
01:29:31
要把我們載到目的地
01:29:36
佛祖說一乘法
01:29:40
就是叫眾生照我這樣修行
01:29:48
來脫出離開生死的苦海
01:29:55
把他載到涅槃
01:29:57
涅槃就是了脫生死那邊岸
01:30:03
佛祖出世
01:30:07
因為看眾生根機不一樣
01:30:14
有的較利根 有的較鈍根
01:30:19
就這樣先說三乘的法
01:30:26
法華經記載
01:30:29
一乘 把它分別說三乘
01:30:38
到最後這個道理 快要開花的時候
01:30:50
就這樣將三乘 把它歸在最大的一乘法
01:31:01
怎樣叫做一乘分別說三
01:31:06
我們再看佛光大辭典說明
01:31:13
佛乘
01:31:16
說一切眾生 悉可成佛之教法
01:31:26
稱謂佛乘
01:31:29
此法不分三乘五乘
01:31:39
而且說唯一成佛的方法
01:31:47
所以才叫做一乘
01:31:51
法華經方便品這樣說
01:31:56
說佛祖只有一乘佛的關係
01:32:04
對眾生來說法
01:32:11
佛乘另外一個名叫做圓乘
01:32:21
所以這個佛乘說起來 是唯一成佛的辦法
01:32:31
說三乘就是 為了眾生根機不同
01:32:37
所以才分為 大乘 中乘 下乘
01:32:45
對於圓乘 佛光大辭典又說
01:32:51
圓乘 謂圓滿無缺之教法
01:32:57
係佛陀就眾生根機之利鈍
01:33:02
所立之三種教法
01:33:07
其中佛乘因欲求無上菩提
01:33:17
普度一切眾生
01:33:20
修習萬行
01:33:24
終將達於覺行圓滿究竟
01:33:29
而與佛陀結合
01:33:32
故稱圓教
01:33:38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33:42
說圓乘 是圓滿 全都沒有缺點的教法
01:33:53
關係到佛祖就眾生的根機
01:34:00
較利較鈍所設三種的教法
01:34:09
其中這個佛乘
01:34:14
因為想要求最高的道理
01:34:22
要普度一切的眾生
01:34:27
要來修習萬行
01:34:30
萬行就是六度
01:34:33
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還有禪定 智慧
01:34:45
都要修到圓滿
01:34:49
最終就達到覺行圓滿
01:34:55
達到究竟的境界
01:35:00
跟佛祖就有辦法結合
01:35:05
所以才叫做圓教
01:35:10
所以我們這個教法分三種
01:35:14
漸教是慢慢學的
01:35:19
頓教就是直接說的
01:35:24
圓教是沒有缺點的
01:35:31
所以注解第二這樣說
01:35:35
佛光大辭典
01:35:39
一乘 三乘
01:35:42
乘為交通工具
01:35:46
此處指成佛之教法
01:35:51
佛教教義乃唯一之真理
01:35:58
以其能教化眾生悉皆成佛
01:36:05
所以才稱呼為一乘
01:36:09
三乘的教法
01:36:12
就是針對眾生 他的性情跟他的能力不同
01:36:22
才分別聲聞 緣覺 菩薩等
01:36:29
這三種不一樣的果報
01:36:36
一乘 又作佛乘 一佛乘
01:36:50
由於一乘為 大乘之最高教義
01:36:55
又法華經 乃說明一乘理法之妙典
01:37:04
故有一乘妙典之稱
01:37:08
其經文稱為一乘妙文
01:37:15
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四載
01:37:22
聲聞乘屬小乘 下乘
01:37:27
緣覺乘是屬中乘
01:37:32
菩薩乘是屬大乘
01:37:37
所以三乘的教法 就是叫做三乘教
01:37:49
我們佛教分一個 一乘法跟三乘法
01:37:57
這個乘的意思 就是交通工具
01:38:02
好比要坐車坐船
01:38:06
現在在這個地方
01:38:09
就是指要成佛的教法
01:38:14
佛教他的教義 就是唯一的真理
01:38:23
他有辦法 教化眾生全都成佛
01:38:30
所以才叫做一乘
01:38:34
若三乘的教法呢
01:38:37
三乘的教法 就是對眾生的性情
01:38:43
跟他的能力不一樣
01:38:47
才分為聲聞 緣覺 菩薩
01:38:56
所以才有 各三種不一樣的果報
01:39:03
你若修下乘就到聲聞果
01:39:07
修中乘就到緣覺果
01:39:11
修大乘就到菩薩果
01:39:16
一乘有時候 叫做佛乘一佛乘
01:39:27
你就要知道一乘 就是大乘最高的教義
01:39:35
又法華經說明 一乘的理法是奧妙的經典
01:39:45
所以才有一乘妙典之稱
01:39:50
這個經文稱為妙文
01:39:54
怎樣妙文
01:39:56
法華經文 若看起來好像很淺
01:40:02
實際道理解釋很深
01:40:06
才叫一乘妙文
01:40:10
根據大乘莊嚴經論 第四卷記載
01:40:19
聲聞乘屬於小乘也是下乘
01:40:27
緣覺乘是屬於中乘
01:40:31
菩薩乘是屬於大乘
01:40:35
所以三乘的教法 叫做三乘教
01:40:44
所以我們說當今說
01:40:47
金剛經最高的經典
01:40:51
金剛經 最高的境界到菩薩而已
01:40:57
法華經最高達到佛
01:41:02
若看經文
01:41:04
金剛經的經較深
01:41:08
法華經的經較淺
01:41:12
但是它淺中 有真正奧妙的道理
01:41:19
你若金剛經 說到無人 無我
01:41:26
法華經說到除我
01:41:31
說這個沒有我的存在
01:41:36
除我就是不顧我的身體
01:41:42
不顧我的財產
01:41:46
我不但財產都捨掉
01:41:51
連這個身體都丟掉
01:41:55
今天我出世在世間 是為了眾生不是為了我
01:42:05
所以要做佛是不簡單
01:42:09
現在的人 若修到菩薩就很厲害了
01:42:17
若說要了脫生死
01:42:20
有辦法當羅漢就不錯了
01:42:27
要升到佛就要很多折磨
01:42:35
今晚說到這裡 時間就到了
01:42:41
這個五乘法 也差不多到這結束
01:42:44
列位道親 大家晚安
01:42:50
現在我們來翻十一頁
01:43:01
從第五行
01:43:06
不然現在開始
01:43:09
尊師重道
01:43:14
為賢僚
01:43:18
對於本文我們來看 愚叟翁一個解釋
01:43:26
尊師重道者
01:43:30
尊敬老師 重視倫理道德之謂
01:43:39
人若無倫理道德 則如禽獸矣
01:43:46
今佛規諭錄所言之尊師
01:43:52
可解為尊重師尊之謂
01:43:59
賢僚者可指為賢明的道親
01:44:06
書中所言尊師重道
01:44:11
今作專題說明一下
01:44:19
愚叟翁說明
01:44:22
說尊師重道是什麼
01:44:27
就是尊敬老師 重視倫理道德的意思
01:44:36
我們人若沒有倫理道德
01:44:41
就好像畜生一樣
01:44:46
今天佛規諭錄所說的尊師
01:44:54
可解為尊重師尊的意思
01:45:02
賢僚可指為賢明的道親
01:45:09
我們書中所說的尊師重道
01:45:14
現在來做一個專題 說明一下
01:45:23
天下千千萬萬的師
01:45:32
當師是很容易
01:45:36
要當一個師很容易
01:45:40
但是做一個 要讓人尊敬的師就很難了
01:45:49
所以我們今天要專題說
01:45:57
首先來看到 禮記裡面所說的話
01:46:02
禮記學記篇
01:46:05
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01:46:13
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
01:46:21
禮記是禮經的一部分
01:46:29
我們五經的其中
01:46:34
詩經 書經 禮經 春秋
01:46:42
跟這個…
01:46:50
五經其中的一本
01:46:54
禮記最早是儀禮
01:47:02
這個儀禮 是周朝之前就有了
01:47:10
但是儀禮的文 普通人不會讀
01:47:17
它都古文道理很深奧
01:47:24
所以來到周朝
01:47:28
周文王的弟弟
01:47:34
周武王的弟弟
01:47:37
文王的兒子就叫做周公
01:47:43
周公才定禮
01:47:47
將儀禮修訂做一本周禮
01:47:59
來到漢朝
01:48:02
有一個姓戴
01:48:05
戴我們通常俗話說戴
01:48:11
這個戴德感覺周禮 都說朝廷的事情
01:48:21
沒有普及民間
01:48:25
所以這個戴德 再將周禮再修訂
01:48:34
摻入孔子說的禮教
01:48:40
才做一本禮記
01:48:44
但是可惜戴德 做禮記沒完成就死了
01:48:55
他有一個哥哥的兒子
01:48:58
算他的侄子叫做戴聖
01:49:04
他再將他叔叔 這本禮記再編輯
01:49:13
重編就對了
01:49:15
再把他重編
01:49:18
完成這本禮記
01:49:22
後來研究禮記的人
01:49:27
他叔叔那本書叫做禮記
01:49:32
他侄子這本也叫禮記
01:49:37
就分不清楚了
01:49:40
所以才會他叔叔 這本禮記叫做大戴禮
01:49:49
他侄子這本叫做小戴禮
01:49:57
後來的人乾脆說的簡單
01:50:04
就將大戴禮記 簡單叫做大戴禮
01:50:10
他侄子這個小戴禮記
01:50:14
乾脆才兩字禮記
01:50:18
這部禮記就是漢朝戴聖
01:50:24
戴德的侄子戴聖作的
01:50:29
這個禮記有很多篇
01:50:32
這是學記篇裡面說的
01:50:38
說有辦法博學 又品德好的老師
01:50:49
才可以稱呼為師
01:50:54
品德若不好的
01:50:56
不能尊重的老師
01:51:01
因為這樣
01:51:04
平常我們若要拜師
01:51:08
要選擇這個師不能不謹慎
01:51:16
所以很多人拜師之後
01:51:20
到最後反悔
01:51:22
後面說老師的壞話
01:51:25
我那個師父怎麼樣
01:51:27
我那個師父怎麼樣
01:51:29
這樣不對
01:51:32
你師再怎麼壞 別人可以批評
01:51:39
當徒弟的人不可以批評
01:51:44
外人沒有拜他為師
01:51:47
批評沒關係
01:51:49
你拜他為師 批評就不合理
01:51:55
你拜師的時候不會擇師
01:51:59
不會謹慎
01:52:04
好比以前黃帝
01:52:08
拜七十二個師父
01:52:12
後來聽到廣成子道德高深
01:52:21
要去拜廣成子為師
01:52:26
當時廣成子問黃帝
01:52:32
說你過去有拜師嗎
01:52:37
若普通人為了要拜師
01:52:39
沒有我以前不曾拜過
01:52:42
不是 黃帝坦白跟他說
01:52:47
說我拜七十二個師父
01:52:52
廣成子說 你拜七十二個師父
01:53:00
哪一個師父有德行
01:53:05
問黃帝說
01:53:06
你那麼多個師父 哪一個有德行
01:53:11
黃帝回一句話說師師有道
01:53:18
每個師父都很好
01:53:21
每個師父都有道德
01:53:25
廣成子就說 既然你師師有道
01:53:31
那你何必來拜我
01:53:35
祂就說
01:53:38
說弟子愚罔
01:53:40
我很笨 我師父是很厲害很有道德
01:53:48
我笨就學不好
01:53:52
我現在聽說 師父你的道德很好
01:54:01
你很會教
01:54:03
我想說多拜一個
01:54:06
多學一人這樣子
01:54:09
廣成子說你德行很好
01:54:13
拜七十二個師父
01:54:16
不敢批評七十二個 哪個厲害哪個愚笨
01:54:23
你自己謙虛說你愚笨
01:54:28
才真正的道傳給祂
01:54:33
廣成子傳什麼道
01:54:36
之後若有時間
01:54:39
我再講廣成子 傳那個真道給黃帝的經過
01:54:50
所以他說有辦法博學
01:54:55
有辦法品行好 之後才有辦法做師
01:55:02
因為這樣要拜師要選擇
01:55:08
選擇師父不能不謹慎
01:55:15
禮記學記篇又一句話
01:55:21
凡學之道
01:55:25
嚴師為難
01:55:29
師嚴然後道尊
01:55:36
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01:55:45
禮記說我們在要學道
01:55:51
要找一個品行好的師
01:55:56
這個嚴師 是尊嚴的嚴 不是打你罵你的嚴
01:56:05
有那個尊嚴的師
01:56:09
要找一個 有尊嚴品德好這很困難
01:56:17
師有那個尊嚴
01:56:23
之後這個道才會讓人尊重
01:56:29
道若尊重之後人民 才知道專心學這個道
01:56:43
這是禮記所說的
01:56:49
我們再來看一個 修真錄的解釋
佛規諭錄
15/26部影片
佛規諭錄 01
佛規諭錄 02
佛規諭錄 03
佛規諭錄 04
佛規諭錄 05
佛規諭錄 06
佛規諭錄 07
佛規諭錄 08
佛規諭錄 09
佛規諭錄 10
佛規諭錄 11
佛規諭錄 12
佛規諭錄 13
佛規諭錄 14
佛規諭錄 15
佛規諭錄 16
佛規諭錄 17
佛規諭錄 18
佛規諭錄 19
佛規諭錄 20
佛規諭錄 21
佛規諭錄 22
佛規諭錄 23
佛規諭錄 24
佛規諭錄 25
佛規諭錄 2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18000400
bf559e51-4a8d-4022-9758-05619400a552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