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頻道
專題3台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本會弘道課程類
易懂專題類
修真錄導讀系列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本會事務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關閉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弘道紀行
:::
首頁
略過字型切換,社群分享工具列
放大
列印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
IE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
Chrome、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佛規諭錄 07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佛規諭錄 07
2956
0
主講者:李瑞烈老師
上架日期:2017年05月18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跳過片頭曲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2:14
在座同修
00:02:16
大家晚安
00:02:18
我們現在翻第六頁
00:02:23
在最後第三行
00:02:26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02:29
皇以仁為旨
00:02:34
眾生豈無慈悲之念
00:02:39
說我們皇的心
00:02:42
祂抱著一片的仁心
00:02:46
難道我們眾生
00:02:48
難道沒有一點點 慈悲的念頭嗎
00:02:53
所以我們上期在談這個仁
00:02:56
這個仁你若看起來說 一般很簡單
00:03:00
事實是不簡單
00:03:03
這個仁 有三種的仁
00:03:08
第一就是我們一般 世俗倫理的仁
00:03:16
第二就是政治的仁政
00:03:20
第三就是真理 說到修養的仁
00:03:25
所以我們對於世俗
00:03:30
這個倫理的仁 我們已經講過了
00:03:33
談到這政治的仁政
00:03:36
所以今晚對這個仁政
00:03:39
再來引一個 大戴禮記裡面一句話
00:03:43
以仁得之
00:03:46
以仁守之
00:03:48
其量百世
00:03:51
以不仁得之
00:03:53
以仁守之
00:03:55
其量十世
00:03:57
以不仁得之
00:03:59
以不仁守之
00:04:01
必傾其世
00:04:05
我們這個大戴禮記 裡面這段文
00:04:12
這是古文
00:04:13
我們來看大戴禮記的註譯
00:04:18
裡面所解釋的
00:04:22
這一篇等於 就是解釋這一篇
00:04:27
以仁道得天下
00:04:30
又以仁道治理天下
00:04:34
帝位可傳百世
00:04:38
用不仁的手段取得天下
00:04:42
而用仁道來治理天下
00:04:46
帝位可傳十世
00:04:49
以不仁的手段取得天下
00:04:53
又用不仁道來治理天下
00:04:57
必定自身一代 就覆滅在其世
00:05:05
現在大戴禮記 的註譯裡面說
00:05:10
你用這個仁道 來得到這個天下
00:05:17
又再用這個仁道 來治理天下
00:05:22
他的帝位可以來傳一百世
00:05:27
我們古時候這個世
00:05:30
是三十年為一世
00:05:32
百世等於就是三千年
00:05:36
你想說以前堯舜讓位
00:05:44
他可以用這個仁道 來得天下
00:05:50
又再用仁道來治理天下
00:05:53
所以他的帝位 有辦法傳一百世
00:05:56
一百世就三千年
00:05:58
有的說
00:06:00
堯帝他就自己帝位 就沒有傳給子孫
00:06:06
舜帝也沒有傳給子孫
00:06:08
為什麼 說他的帝位會傳一百世
00:06:14
你想想堯帝 舜帝 到現在才二千多年
00:06:21
還沒有三千年
00:06:24
現在的人還在給他讚揚說
00:06:26
堯帝 舜帝是聖人
00:06:29
還在讚歎他們
00:06:31
等於他的帝位還在
00:06:34
可以說傳好幾百世
00:06:37
好幾千年
00:06:41
他說用不仁的手段 來取得這個天下
00:06:46
他現在用仁道來治理天下
00:06:50
帝位可以傳十世
00:06:52
十世差不多…
00:06:54
一世若說三十年
00:06:56
十世就三百年
00:06:59
像周武王
00:07:03
他就用不仁的手段 來取得天下
00:07:06
怎麼樣 臣伐君啊
00:07:09
對不對
00:07:10
他做臣的人 發動戰爭來取這個天下
00:07:14
那就不仁的手段
00:07:18
但是他這個武王啊
00:07:21
用著這個仁道來治理天下
00:07:24
所以他的帝位 可以傳你十世
00:07:28
有人說
00:07:30
人家難道不是說 周朝八百多年
00:07:35
你若說十世 才只有三百年而已
00:07:39
這樣難道會符合
00:07:41
會符合 不會符合 我們來研究
00:07:45
周朝分一個西周和東周
00:07:51
在這個西周
00:07:54
他才有這個 三百多年而已 西周
00:08:00
東周有五百多年
00:08:04
但是這東周啊
00:08:05
那當時就進入到 這個春秋戰國的時候
00:08:10
就亂糟糟了
00:08:12
所以真的太平的年代 才有三百年而已
00:08:18
現在是用一個譬喻 這樣來說
00:08:21
所以呢 周武王 他雖然來得到這個天下
00:08:27
不過他用不仁 的手段來得到
00:08:30
不過他用仁道來治理天下
00:08:33
他今天來伐紂王的目的 是要救百姓
00:08:39
並不是為了他的自私 要佔這個帝位
00:08:45
但是要用這個不仁的手段 來取這個天下
00:08:50
又再用著不仁的道 來治理天下
00:08:55
一定自身一代 就覆滅在這一世
00:09:01
就好比像說 秦始皇他霸天下
00:09:06
用那個不仁的手段 來取天下
00:09:10
之後他傳給子孫才一世半
00:09:16
所以秦始皇這個秦朝 才三十多年而已
00:09:22
就滅掉了
00:09:24
一世三十年 就當那個世就沒有了
00:09:28
沒辦法存在
00:09:29
所以這個古聖人在說的話
00:09:32
實在可以說沒到 他就先給你斷好了
00:09:36
斷說將來這天下 會長得什麼樣子
00:09:42
所以這就是描寫說
00:09:45
你今天一個政治家
00:09:48
一定你就要用這個仁道 來治理天下
00:09:52
你若沒有用這個仁道 來治理天下呢
00:09:55
他的天下撐不久的
00:09:59
我們另外對著這個仁政
00:10:02
再來看論語 雍也篇裡面一句話
00:10:07
子貢曰
00:10:09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
00:10:15
何如
00:10:16
可謂仁乎
00:10:19
子曰 夫仁者
00:10:23
己欲立而立人
00:10:26
己欲達而達人
00:10:28
能近取譬
00:10:31
可謂仁之方也已
00:10:35
現在這個寫略記是什麼
00:10:37
這雍也篇是很長
00:10:40
這是裡面的一章
00:10:42
所以現在是針對這章來說
00:10:46
但是這是古文 有的比較不瞭解
00:10:49
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祂的解釋
00:10:55
博施
00:10:56
猶佛家所謂無住布施也
00:11:01
子貢問
00:11:03
以無住心廣施於民
00:11:07
又能救濟患難之人民
00:11:11
執政能如此者
00:11:13
可稱為仁人否
00:11:17
故曰 如有博施於民
00:11:20
而能濟眾何如
00:11:23
可謂仁乎
00:11:26
立者 立業也
00:11:28
云達者
00:11:29
達官也
00:11:31
能近取譬者
00:11:35
以身譬人也
00:11:37
孔子答之曰
00:11:40
己欲立業
00:11:41
又欲達官
00:11:43
己之所欲而施之於人
00:11:47
選賢與能
00:11:49
天下為公
00:11:51
若能如此者
00:11:53
可謂仁之道也
00:11:55
故曰 夫仁者
00:11:59
己欲立而立人
00:12:01
己欲達而達人
00:12:04
能近取譬
00:12:06
可謂仁之方也已也
00:12:09
方者 道也
00:12:12
這裡面有四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0:12:16
注解第一 論語集解這樣說
00:12:21
正義曰
00:12:23
君德無私
00:12:25
能徧及也
00:12:27
故曰 博施
00:12:30
正義就是五經正義
00:12:34
這個五經正義裡面一句話
00:12:37
說君子的德行是沒有私心
00:12:42
你有辦法普遍很廣
00:12:45
所以才叫做博施
00:12:48
注解第二
00:12:50
最新增訂本辭海 裡面這樣說
00:12:54
立業 言創業也
00:12:57
立業等於就是創業
00:13:01
注解第三 辭海這樣說
00:13:05
達官
00:13:06
禮檀弓 諸達官之長
00:13:11
注 受命於君者
00:13:13
名達於上
00:13:15
謂之達官
00:13:17
後世稱顯貴之官
00:13:20
曰達官
00:13:22
辭海說達官是什麼
00:13:25
在禮記檀弓篇
00:13:29
說諸達官之長
00:13:31
那個注解
00:13:33
說皇帝直接給他敕的
00:13:38
這個名可以達到最高
00:13:40
所以叫做達官
00:13:43
不過後世稱呼 真正高貴的官叫做達官
00:13:48
若要像說 現在做院長做部長
00:13:51
這就是可以說叫做達官
00:13:54
注解第四 辭海這樣說
00:13:57
方 道義也
00:14:00
論語雍也
00:14:02
可謂仁之方也已
00:14:04
注 方 道也
00:14:07
辭海說方就是道義
00:14:10
論語雍也篇說
00:14:12
可謂仁之方也已這句話
00:14:15
這個注解說方就是道
00:14:18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篇文
00:14:25
祂說博施等於就是 佛家所說的無住布施
00:14:32
子貢來問孔子
00:14:35
說用著這個無住的心
00:14:39
來廣大布施給百姓
00:14:42
又再有辦法 來救濟患難的人民
00:14:46
你若掌管政治若這樣你看
00:14:50
可以說稱呼是仁或是不是
00:14:54
所以才說如有博施於民
00:14:57
而能濟眾
00:14:59
何如
00:14:59
可謂仁乎
00:15:02
現在說立
00:15:03
立就是立業
00:15:05
現在說達就是達官
00:15:09
說能近取譬
00:15:12
就是以身譬人
00:15:14
用自己的身體來比較別人
00:15:18
孔子給他回答怎樣說
00:15:21
說你自己想要 來創立這個業 這個事業
00:15:29
又再想要做大官
00:15:33
你從自己所愛來推給別人
00:15:39
我就來選賢與能
00:15:43
天下為公無私心
00:15:46
沒有說你跟我
00:15:49
假如若這樣來做
00:15:52
可以說是仁的道理
00:15:56
所以才說夫仁者
00:15:58
己欲立而立人
00:16:00
己欲達而達人
00:16:02
能近取譬
00:16:04
可謂仁之方也已
00:16:06
方就是道
00:16:10
真正一個人要做到 這個境界很難啦
00:16:15
現在對方若做大官 想要把他拉下台
00:16:19
對方若比我較厲害 我想要把他壓倒
00:16:22
不可能說我想要的 我想要做部長
00:16:26
某某人就比我較能幹
00:16:28
我把他推上去
00:16:30
我就想要做院長
00:16:31
某某人的格 就比我較能幹
00:16:33
我想要把他推上去
00:16:35
你想有這個人嗎
00:16:38
有人說在我們中國 的歷史上有這個人嗎
00:16:42
有啊
00:16:44
你曾聽過一句說
00:16:45
管鮑之義
00:16:47
管仲跟鮑叔牙這個故事
00:16:52
這個管仲 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00:16:57
不過若說德行 是輸鮑叔牙輸得很多的
00:17:03
他是對於頭腦方面好
00:17:06
他的政治很好
00:17:10
不過若說德行來說啊
00:17:12
輸鮑叔牙很多
00:17:16
但是若要論他的人才 是管仲是很出名
00:17:23
若論人品是鮑叔牙
00:17:29
對於這個沒辦法寫的黑板
00:17:31
我簡單還有一點時間
00:17:33
來說一個就好比 他們兩個的經過
00:17:39
管仲當時年輕的時候啊
00:17:43
跟鮑叔牙兩個 可以交情很好的
00:17:49
鮑叔牙是有錢人
00:17:52
管仲是一個窮人
00:17:57
兩個做生意的時候
00:17:59
這個管仲呢 頭腦就投機取巧
00:18:02
若做生意若算帳
00:18:07
比如說今天賺十元
00:18:12
他把它拿六元起來 四元推給鮑叔牙
00:18:18
人家有的 旁邊的人看不下去
00:18:21
他說啊 你交到那個什麼朋友
00:18:24
賺錢是二一添作五
00:18:27
賺十元一人分五元
00:18:29
怎麼他六元把你拿走 拿四元給你
00:18:32
他說不是 因為我有錢
00:18:37
管仲沒有錢 他要養父母
00:18:42
所以他多拿一點 沒有算什麼
00:18:45
不用計較那個
00:18:49
之後去做官
00:18:53
戰爭的時候
00:18:56
現在喊一個進攻
00:18:59
管仲都縮在後面
00:19:01
鮑叔牙都擠在前面
00:19:04
現在一打贏要回來報功
00:19:07
管仲在前面 鮑叔牙就跟後面
00:19:11
功勞他領走
00:19:14
人家就看不下去說
00:19:15
你很笨你這樣
00:19:19
現在一喊要打仗
00:19:21
他縮在後面 推你到前面要給你死
00:19:25
一要領功而已 他就擠前面
00:19:28
你縮在後面 功勞都被他搶去
00:19:30
他說你不知道
00:19:32
我有錢啊 我吃飯有啊 對不對
00:19:37
我功勞那麼多要做什麼
00:19:40
管仲他就是沒有地位
00:19:43
而且上面父母年老
00:19:46
若戰爭他不能死
00:19:49
他若死來說 父母要靠什麼人
00:19:53
我死沒關係啊 我家裡有錢
00:19:56
子孫都能生活 妻子小孩能生活
00:20:01
我可以死 他不能死
00:20:03
所以他縮在後面公道的啊
00:20:06
若領功咧
00:20:07
因為我就有錢
00:20:09
我就不用做官 我就可以生活
00:20:11
他不是啊
00:20:13
他若沒有一點點功勞 給他來說
00:20:15
他沒有地位啊 他要怎麼辦
00:20:19
所以就推前面給他啊 這樣子
00:20:23
這種的朋友 你看你要哪裡找
00:20:26
所以才會說
00:20:28
管仲簡單一句話說
00:20:33
生我者父母
00:20:35
知我者鮑叔牙
00:20:37
生我這個身體是父母生我
00:20:40
不過知道我的人啊 就是鮑叔牙
00:20:44
他有一個很感嘆的話 這樣說
00:20:50
但是呢 在我們這個 史記裡面呢 有一句話
00:21:03
你若看這個 諸子集粹裡面有說
00:21:10
他說這個子貢
00:21:11
這些文不要再唸 再唸這些文就又拖時間
00:21:15
子貢來問孔子
00:21:18
說在齊國什麼人最賢
00:21:22
齊國的大賢 是什麼人 這樣說
00:21:25
孔子跟他說
00:21:27
齊國有一個鮑叔牙
00:21:30
子貢說來興旺齊國變成 一個強大的國家是管仲
00:21:39
老師你怎樣沒有稱讚管仲
00:21:41
怎麼去稱讚鮑叔牙這樣說
00:21:44
那當時孔子這樣說
00:21:48
說我曾聽過古聖賢說
00:21:55
可以薦賢的人才是賢人
00:22:00
若敗賢的人這個不是賢人
00:22:05
你看鮑叔牙推薦管仲 在這個齊國做宰相
00:22:14
我沒有聽過管仲 說去推薦一個賢人來做官
00:22:22
這樣到底什麼人才賢
00:22:27
因為當時 這個管仲和鮑叔牙啊
00:22:31
在齊國呢
00:22:33
那時候齊國的國王 有兩個兒子啊
00:22:37
有兩個兒子 王一死
00:22:40
兩個兒子就要爭這個王位
00:22:44
鮑叔牙輔佐一個王子
00:22:48
管仲輔佐一個王子
00:22:52
結果鮑叔牙啊
00:22:56
所把他輔佐這個王子成功
00:23:00
他那個兄弟死了
00:23:05
這現在都簡單說的
00:23:09
這個管仲呢
00:23:12
拿那個箭 射那個王子
00:23:15
結果射到這個頭髮下去
00:23:19
沒有射到 就這樣跑掉
00:23:24
那當時他這個 齊國的國王啊
00:23:29
說絕對要抓這個管仲 來碎屍萬段
00:23:35
他今天這麼大膽
00:23:37
敢想要傷害我這樣子
00:23:39
我若死國王就不用做了
00:23:42
結果後來 這個管仲被他捉去
00:23:47
去捉他之後啊
00:23:49
鮑叔牙就跟 這個齊國的國王說
00:23:55
說這個人你不能殺
00:23:59
他說為什麼不能殺
00:24:01
說你齊國要讓它興旺 或是不要讓它興旺
00:24:04
古代春秋時代 若做一個諸侯所有的霸王
00:24:12
霸王等於 就是統治這些諸侯
00:24:15
你若要稱霸來說
00:24:18
一定要鮑叔牙… 一定要管仲
00:24:22
他說你呢
00:24:24
說我啊 若要治理國家 我有辦法啦
00:24:27
那當時國王封 這個鮑叔牙做宰相
00:24:33
說若要治理齊國 我有辦法
00:24:36
若要霸天下我沒有辦法
00:24:39
霸天下一定你就要 用這個管仲這樣說
00:24:44
他說他大膽把我射箭
00:24:46
這種的冤仇 我沒有報怎麼可以
00:24:49
他說王你不要這樣說
00:24:52
說各扶其主啊
00:24:54
他為了他的主人 跟你敵對 對不對
00:24:58
一旦今天你登基做國王
00:25:03
你若假如把他重用
00:25:05
他才反過來 為你去跟別人對抗
00:25:11
那當時他這齊國的國王啊
00:25:16
說現在要給他封什麼官
00:25:19
他說封他做宰相啊
00:25:21
那麼你呢
00:25:23
他本來在做宰相 他說你呢
00:25:26
說我 我做他的部下
00:25:28
好比像說好啦
00:25:29
現在行政院長給他做 我做部長就好了
00:25:33
就這樣國王聽他的話
00:25:38
把管仲赦免他的罪 封他做宰相
00:25:43
後來鮑叔牙官越做越小
00:25:46
怎樣越做越小
00:25:47
現在看到一個賢的 就把他推薦
00:25:50
譬如說我現在做部長
00:25:52
現在推薦一個人 給他做部長
00:25:55
你呢 我做局長就好
00:25:58
現在再推薦一個 要來做局長
00:26:01
你呢 說我啊 我做局員就好
00:26:04
官一直掉一直掉 一直掉 一直小
00:26:06
小到最後才來變黑卒
00:26:11
那種的人什麼人做得到
00:26:13
所以孔子會稱讚 鮑叔牙的賢就是在那裡
00:26:19
所以才會說 我曾聽過說鮑叔牙啊
00:26:25
沒有計較說仇人
00:26:27
也沒有計較說 他的思想跟我不同
00:26:33
他有辦法推薦賢的人
00:26:35
就好比這個在說 選賢與能
00:26:41
但是呢 管仲不是
00:26:43
管仲若看這個人比他厲害
00:26:45
就把他壓下去了
00:26:47
他不能讓他比他厲害
00:26:49
你若比我較厲害來說 我這個地位就沒有了
00:26:54
所以孔子說鮑叔牙 是一個仁人君子
00:26:59
但是管仲是一個政治家
00:27:02
但是他不能 稱呼一個仁的人
00:27:05
他是不仁的人這樣說
00:27:07
這是一個小故事 這樣跟你說
00:27:10
這個出去以後若有時間 這可以做專題
00:27:15
下去說頭跟尾 這個管仲 跟鮑叔牙一輩子的事情
00:27:20
可以來做一個專題來說
00:27:22
所以這個仁 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00:27:25
現在說這個仁越說越深
00:27:28
說到最後什麼叫做仁
00:27:30
孔子這樣說
00:27:33
說你有辦法 去找別人的好處
00:27:40
有辦法去選賢
00:27:43
自己覺得說 看人家不好的地方
00:27:47
說啊 我比別人更慘 我也比別人更壞
00:27:51
我就自責自己
00:27:53
這才是真正達到 仁的最高這樣說
00:27:57
這仁並不是 簡單說用嘴講的
00:28:01
才會當時孔子啊
00:28:08
你若去看這個 孟子篇裡面
00:28:15
就有一段記事 這個最後我們這裡都會說
00:28:23
他說這個仁 怎麼樣叫做仁
00:28:29
仁不是只有說我很厲害
00:28:33
我做人有那個愛心 這樣就是仁
00:28:38
不是這樣子
00:28:40
這個仁道呢 可以說有辦法去稱讚別人
00:28:45
自己責備自己
00:28:48
就好比像王善人說的
00:28:51
我們道德會王善人說
00:28:53
找人家的好處 認自己的不是
00:28:57
這才是真正的仁
00:29:00
你若吃飽要攻擊別人
00:29:03
自己稱讚自己
00:29:05
這叫做不仁
00:29:07
仁的功夫不是那麼簡單的
00:29:10
所以才會這個 子貢問孔子說
00:29:16
某人是仁嗎 某人是仁嗎
00:29:18
祂說若說 他的好處是很多啦
00:29:22
不過說到仁 我不知道
00:29:24
什麼叫做仁 我不知道
00:29:26
祂不敢說這個仁
00:29:28
才會人家稱讚說 孔子是仁人
00:29:31
祂說你若稱呼我聖人 說我是一個仁人的人
00:29:35
我不敢擔這樣說
00:29:38
仁達到最高
00:29:40
可以達到這個佛的心
00:29:43
這樣才可以說叫做仁
00:29:44
這個仁那個境界很多的
00:29:48
所以我們皇 來在說這個仁
00:29:53
祂是要說 讓我們說修養的仁
00:29:57
才會跟你說 眾生豈無慈悲之念
00:30:02
我們一般說仁 都說這慈叫做仁
00:30:06
博愛人眾
00:30:09
不過真正的仁 是這個佛的大慈悲
00:30:14
那悲願才是叫做真正的仁
00:30:18
我們現在這會慢慢去論
00:30:22
現在這政治的仁說了之後
00:30:24
就要來說我們人 這個最高峰的心境
00:30:31
說到真正這個真理的仁
00:30:35
但是老師並不是說 你要做到那個境界
00:30:40
是我們現在用這個 世俗的倫理的仁
00:30:44
跟政治的仁 跟真理的仁這三項
00:30:48
你把它結合之後
00:30:50
我哪一項做得到 你做那一項就好
00:30:52
是境界高低而已
00:30:55
你有達到佛的境界 你做佛啊
00:30:58
有到菩薩境界你做菩薩啊
00:31:01
你若有辦法做神的心境 你去做神啊
00:31:04
最好不要墜落三惡道就好
00:31:06
不然今晚時間已經到了
00:31:10
說到這裡為止
00:31:11
下文我們 等到下期來再來聊天
00:31:18
在座同修
00:31:20
大家晚安
00:31:23
我們現在來翻第六頁
00:31:31
最後第三行
00:31:34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31:37
皇以仁為旨
00:31:41
眾生豈無慈悲之念
00:31:46
說我們皇他的內心 抱懷著一片的仁心
00:31:52
難道我們這些的眾生
00:31:55
難道沒有一點點的 慈悲的念頭嗎
00:32:00
所以對於仁這個問題 跟這個慈悲這個問題
00:32:08
我們已經說兩期去了
00:32:11
這個仁實在是要分做三段
00:32:19
一個是一般 我們倫理上的仁
00:32:24
另外一個仁就是政治的仁
00:32:28
最後就是真理的仁
00:32:31
我們皇 是可以說眾生的老母
00:32:35
所以祂在談這個仁 不是一般的仁
00:32:39
是在談真理的仁
00:32:41
但是現在要給你 首先瞭解到
00:32:44
這個在社會這倫理上的仁
00:32:48
跟政治的仁講了之後
00:32:51
最後就是要談這真理的仁
00:32:55
所以今晚我們進一步來看 論語陽貨第十七篇裡面
00:33:03
孔子來回答子張一個問題
00:33:09
子張問仁於孔子
00:33:14
孔子曰
00:33:16
能行五者於天下
00:33:21
為仁矣
00:33:23
曰 請問之
00:33:26
曰 恭 寬 信 敏 惠
00:33:31
恭則不侮
00:33:34
寬則得眾
00:33:36
信則人任焉
00:33:40
敏則有功
00:33:42
惠則足以使人
00:33:47
對於孔子跟子張 這一段問答
00:33:53
這是文言 一般是較不瞭解
00:33:57
就這篇文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的注疏
00:34:03
子張執政
00:34:06
問仁於孔子
00:34:10
孔子曰
00:34:12
能行五者於天下
00:34:16
則可謂之為仁人矣
00:34:21
子張不明五者之義
00:34:26
故再問其詳
00:34:29
孔子答曰
00:34:32
恭 寬 信 敏 惠
00:34:36
則五者之目也
00:34:40
我能以恭待人
00:34:43
則人亦以恭待我
00:34:47
不敢輕侮執政之人
00:34:51
故曰 恭則不侮也
00:34:55
我能以寬待人
00:34:58
則得眾之心服
00:35:02
故曰 寬則得眾也
00:35:05
我能言而有信
00:35:08
則人皆信任我
00:35:12
故曰 信則人任焉也
00:35:17
敏 敏達也
00:35:19
功 成功也
00:35:22
作事敏達
00:35:24
則事多成功
00:35:26
故曰 敏則有功也
00:35:30
惠者 恩惠也
00:35:33
以惠待人
00:35:34
則人感恩圖報
00:35:37
忘其勞而易使
00:35:40
故曰 惠則足以使人也
00:35:45
能行此五者
00:35:47
可謂之仁人也
00:35:52
對於現在所說這一篇
00:35:56
等於就是要來 說明做一個執政的人
00:36:02
要怎樣去對待百姓
00:36:10
現在我們來看 呂純陽祖師這一篇文
00:36:17
子張是孔子一個大弟子
00:36:25
因為他去做官
00:36:28
做官他現在不會瞭解說
00:36:30
做官要怎樣做
00:36:34
才有辦法得到 這個百姓的信服
00:36:39
所以他才來問這個仁道 來請教孔子
00:36:44
孔子跟他說
00:36:47
說你若有辦法 行五項的條目
00:36:52
給這個天下的百姓
00:36:55
若這樣就是 算一個仁人的人
00:37:00
但是子張不會明白 這五項的意義
00:37:05
所以進一步 他才再跟祂問這個詳細
00:37:09
所以才說請問之這句話
00:37:13
孔子跟他回答
00:37:16
說恭 寬 信 敏 惠這五項
00:37:23
這五項就是 他要說這個條目
00:37:29
第一說我有辦法 用這個恭來待人
00:37:37
恭就是好比說對人很有禮
00:37:40
對人可以說 每樣不會去跟他找麻煩
00:37:45
若這樣呢 百姓一樣
00:37:50
他也會對著 做官的的人很客氣
00:37:54
他就不敢來 輕視 侮辱執政的人
00:38:00
若要現在現代來說
00:38:02
你若對著百姓 用那個恭來對待
00:38:08
百姓就不用怕他說 會對你示威抗議
00:38:12
整天在那裡吵來吵去
00:38:16
他說我們 一個掌管政治的人
00:38:19
你若有辦法寬來待人
00:38:23
寬就是肚量要放寬
00:38:26
做什麼都這樣 原諒百姓無知
00:38:30
不要這樣找他麻煩
00:38:33
若這樣來說呢
00:38:36
自自然然 百姓呢 他就會心服
00:38:42
他若會心服來說呢
00:38:45
眾人就會支持他
00:38:47
就會對他支持到底
00:38:50
所以才說叫做寬則得眾
00:38:54
他說你做一個執政的人
00:38:56
說的話要有信用
00:38:59
不要說做一個執政者
00:39:02
若要現代來說的話
00:39:04
你快要選舉的時候
00:39:08
好聽的話說一大堆
00:39:11
這個支票開很多
00:39:13
到時候都沒有能力做
00:39:17
所以你若假如說的話 你若有辦法信用
00:39:23
若這樣百姓大家 就都會信任我們
00:39:26
你說的話一句他就一句
00:39:29
一雙就是一雙
00:39:31
所以才說叫做信則人任焉
00:39:36
你若有信 人家就會信任你
00:39:39
敏 就是要有 這個明白通達道理
00:39:46
功就是成功
00:39:49
你做事情若每樣 都會照這個道理去走
00:39:55
每樣呢 你都不會這樣
00:40:00
嘴巴說一種話 做的另外一種
00:40:04
你假如說的話 你有辦法去做
00:40:08
若這樣你做事情 每樣都會成功
00:40:12
比較說啊 我做一個地方官
00:40:14
我想要連任
00:40:16
這屆你做 下屆人家也會給你做
00:40:20
所以才說敏則有功
00:40:24
惠 惠就是恩惠
00:40:28
若百姓像那個貧苦的人
00:40:32
或是那個孤單老人
00:40:35
或是那個寡婦 孤兒
00:40:38
你用著這個恩惠去對待
00:40:42
若這樣受到你的恩惠的人
00:40:46
他會感恩就想要給你報答
00:40:50
假如若有什麼事情 他就不會覺得說
00:40:53
你要用他不會覺得說 很煩很疲勞
00:41:00
你要對這個百姓呢 對這個官呢
00:41:05
每樣都信任
00:41:06
你叫他做的工作 他每樣都肯做
00:41:10
就不會把你反對
00:41:12
所以才說惠則足以使人
00:41:16
你有辦法 來做這五樣做到
00:41:20
若這樣你就是 一個仁人君子
00:41:24
這是我們子張他做官 來請教孔子
00:41:29
孔子教他說 你要做官要怎麼做
00:41:33
這就是政治的仁
00:41:37
另外我們來看 大戴禮記一篇文
00:41:41
業功不伐
00:41:45
不敖無告
00:41:47
是顓孫師之行也
00:41:53
孔子言之曰
00:41:56
其不伐則猶可能也
00:42:01
其不弊百姓者則仁也
00:42:07
我們前面論論語那一章呢
00:42:12
就是子張來在問孔子
00:42:18
到底這個仁
00:42:21
要怎樣去做
00:42:25
但是孔子 把他教那些道理之後
00:42:30
子張他就做得到
00:42:32
所以呢 現在這個大戴禮記
00:42:35
來在讚揚著這個子張
00:42:41
業功不伐
00:42:43
伐就是炫耀
00:42:46
不伐就是不會炫耀 不會好比像誇口
00:42:51
說你今天政治有那個成績
00:42:54
做很好 但是你不會炫耀
00:42:59
不敖無告 他不會傲慢
00:43:04
好像說人不會這樣很神氣
00:43:08
不會去欺侮一些貧苦 沒有辦法申告的人
00:43:15
我們若貧苦人哦 要告人沒有辦法
00:43:19
告人就是要錢啊
00:43:22
但是呢 我們古代做官呢
00:43:26
古代的官 跟現在的官就較不同
00:43:29
現在做縣官 是只有弄縣政而已
00:43:33
古代若做一個縣官
00:43:36
他也要負責縣政 也要做司法
00:43:42
所以人家若是相告啦 或是好比說要定罪
00:43:46
也都縣官在定罪的啊
00:43:49
所以做一個縣官呢
00:43:51
可以說他的身分啊 跟現在就不同
00:43:56
古代做一個縣官
00:43:58
也要行政 也要判司
00:44:02
要再學這個五術
00:44:05
五術什麼山醫命卜相
00:44:09
山就是地理
00:44:13
醫就是做醫生
00:44:16
命就是會說排四柱看八字
00:44:21
卜相就會算命
00:44:24
就要學這個五術
00:44:26
所以你看古代若做縣官
00:44:29
不是只有做縣官而已
00:44:31
有時候就好比像做刑事
00:44:33
會出去查訪到民情
00:44:35
要去調查案件
00:44:38
所以有的假裝算命仙 裝做醫生啦
00:44:42
裝做地理師啦 慢慢去探訪
00:44:46
所以呢 他這個子張呢
00:44:49
他做人這個人啊 貧困沒有辦法相告
00:44:56
沒有相告有時候 冤枉讓人抓去關什麼
00:44:59
他不會說 這樣去把他欺負
00:45:01
看不起他
00:45:03
知道說這貧困人 沒有能力告人
00:45:06
他犯的法說不定 裡面有什麼冤枉
00:45:10
就好比像說做那偵探 或是做律師這樣子
00:45:15
反而替他這樣去辦 這個伸冤這樣子
00:45:20
這就是顓孫師的行為
00:45:25
因為子張姓顓孫 他的名叫做師
00:45:30
這師就是子張的名
00:45:33
子張是他孔子幫他取的
00:45:38
好比像一種 弟子的道號就對了
00:45:42
他的名就叫做師 姓顓孫
00:45:48
所以孔子一句話這樣說
00:45:53
說一個人若不自誇 這個是有可能
00:45:59
一般的人也做得到
00:46:04
但是他不會去傷害百姓
00:46:09
這就是子張的仁
00:46:13
他再窮的 再貧困的
00:46:16
有冤枉的他不會說
00:46:18
現在你有錢人 跟貧困人在互告
00:46:22
一定有錢人贏的
00:46:24
不過子張他不會這樣子
00:46:27
一定要調查到清楚
00:46:29
他現在就貧困人 就沒有能力…
00:46:33
要告 要告狀也要花錢啊
00:46:36
有的若再那個黑官來說
00:46:39
就要把他裝在口袋裡 貪污啊
00:46:42
有錢…說衙門八字開 沒錢你不用來
00:46:46
子張不會這樣
00:46:48
所以他就是孔子稱呼
00:46:50
這個子張啊 他有那個仁德這樣說
00:46:54
這就是政治的仁
00:46:58
所以我們世間人呢
00:47:01
開口閉口都是錢
00:47:05
都是利益
00:47:08
現在無論大官小官 無論是做官做百姓
00:47:13
眼睛睜開就是錢
00:47:16
人家一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00:47:19
所以不過在孟子呢
00:47:24
他就主張說
00:47:28
若談這個錢財啊 就沒有仁義了
00:47:36
所以才會說仁義莫交財 交財仁義絕
00:47:41
所以當今論語啦 大學 中庸很多人說
00:47:46
這孟子的道理 人家比較不愛說
00:47:51
為什麼較不愛說
00:47:52
因為孟子裡面 佔一半以上都說政治
00:47:58
都針對政治
00:48:00
他就都全部 要治這些貪官污吏
00:48:03
治這些一些貪污各個諸侯
00:48:08
現在若在孟子的學說 就要取一些像那盡心章
00:48:16
裡面一些就好比像 修養的道理以外
00:48:19
其他呢 孟子的學說 都比較不要說
00:48:24
總是老師啊 取一個孟子 來在見梁惠王這一段文
00:48:35
來做一個參考
00:48:37
做一個一國之君
00:48:42
做一個政治家
00:48:45
要怎樣做
00:48:47
所以現在我們 來看孟子這篇文
00:48:51
孟子見梁惠王
00:48:55
王曰 叟不遠千里而來
00:49:01
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00:49:06
孟子對曰
00:49:09
王何必曰利
00:49:13
亦有仁義而已矣
00:49:16
王曰 何以利吾國
00:49:21
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
00:49:25
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
00:49:30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00:49:35
萬乘之國
00:49:38
弒其君者
00:49:41
必千乘之家
00:49:44
千乘之國
00:49:46
弒其君者
00:49:48
必百乘之家
00:49:51
萬取千焉
00:49:53
千取百焉
00:49:56
未有仁義而後其君者
00:50:10
王亦曰 仁義而已矣
00:50:14
何必曰利
00:50:16
這個括弧是什麼
00:50:17
括弧等於就是注解
00:50:21
現在呢 這裡面 有另外六個注解先做說明
00:50:29
注解第一 孟子集解這樣說
00:50:33
叟 長老之稱
00:50:37
今尊稱老先生
00:50:41
孟子集解說叟 等於就是長老的尊稱
00:50:46
當今稱呼說 啊 老先生的意思
00:50:51
注解第二 孟子集解這樣說
00:50:55
仁是愛心
00:50:58
義是正義
00:51:00
仁義二字
00:51:02
是儒家以德治天下 之主要思想
00:51:07
即所謂仁政也
00:51:10
孟子集解說仁是一個愛心
00:51:14
義就是正義
00:51:17
仁義二字
00:51:19
就是我們儒家用著這個 道德治理天下主要的思想
00:51:26
等於就是仁政
00:51:29
注解第三 孟子集解這樣說
00:51:34
家 此非家庭之家
00:51:37
按 天子諸侯曰國
00:51:40
大夫之邑曰家
00:51:44
孟子集解說家是什麼
00:51:47
不是一般我們 在說的家庭的家
00:51:51
我們若古代皇帝跟諸侯 他在統治叫做國
00:51:58
若大夫所賜的地方叫做家
00:52:05
注解第四 孟子集解這樣說
00:52:09
交征
00:52:11
征 取也
00:52:12
上取乎下
00:52:14
亦 下取乎上
00:52:16
故曰交征
00:52:19
孟子集解說交征是什麼
00:52:21
征就是要把他搶來
00:52:26
上面的人要搶下面的國
00:52:32
下面的官要把上面的官 把他扯後腿
00:52:38
這樣叫做交征
00:52:42
注解第五 辭海這樣說
00:52:45
乘 車也
00:52:47
謂一車四馬也
00:52:50
辭海說乘就是馬車
00:52:53
古代馬車 就是主要的交通器具
00:52:58
就是一輛車 四隻馬叫做乘
00:53:04
注解第六 孟子集解這樣說
00:53:07
弒 地位卑賤 殺地位尊上者
00:53:13
殺就是我們地位較下面的
00:53:19
比較說國家來說說做臣
00:53:24
若以我們百姓來說說老闆
00:53:30
若以倫理來說說孩子
00:53:35
你做臣的人來殺主人
00:53:42
做員工來殺老闆
00:53:45
做孩子來殺父母
00:53:48
這都叫做弒
00:53:51
現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一句話這樣說
00:53:59
孟子來見這梁惠王
00:54:05
梁惠王來對孟子這樣說
00:54:09
說老先生 你沒有棄嫌這麼遠
00:54:14
幾千里的路途來見我
00:54:18
你有什麼利益 要給我的國家
00:54:23
孟子來對梁惠王這樣說
00:54:28
說王
00:54:30
你何必來說這個利益
00:54:34
我今天來的目的是只有 仁義兩字而已
00:54:40
國王你說要怎麼樣 來利益我的國家
00:54:48
大夫說你要怎麼樣 來利益著我的地方
00:54:53
你做官做百姓的人
00:54:57
說要怎麼樣 來利益著我這個身
00:55:03
上面跟下面的人 互相來爭奪
00:55:09
上面要搶下面的東西
00:55:13
下面的人 要把上面的人扯後腿
00:55:17
若這樣國家很危險
00:55:20
大官快要吃小官
00:55:23
小官快要把大官扯後腿
00:55:25
這樣這國家就很危險
00:55:30
你一個天子 萬乘就是天子
00:55:34
有一萬輛的兵車的國家
00:55:38
等於就是指天子 皇帝
00:55:42
會來殺皇帝的人
00:55:46
就是這個千乘之家
00:55:48
就是這個皇帝 裡面這些的大官
00:55:52
古代若公卿就是指諸侯
00:55:57
因為這個諸侯呢
00:55:59
皇帝封他做諸侯之後
00:56:01
他現在這個諸侯 讓他們孩子去掌管
00:56:05
他本人才來朝廷 來那裡做大官
00:56:12
他說若千乘之國
00:56:15
這個諸侯的國家
00:56:17
會來殺他的主人的人啊
00:56:20
一定就是百乘之家
00:56:22
就是這諸侯的大夫
00:56:27
你想說萬乘的國家 要來取千乘的國家
00:56:34
千乘的國家快要來取 百乘的國家
00:56:38
大國要來奪取這個小國
00:56:43
這樣國家很危險的
00:56:47
他說我不曾聽過說 有守仁義的人
00:56:53
將他的主人 把甩在脖子後面
00:57:01
國王 我今天要給你說 是只有仁義兩個字
00:57:08
你何必跟我說利益
00:57:12
等於就說請國王 你跟我說仁義啦
00:57:16
施行著這個仁政
00:57:18
何必來說這利益要做什麼
00:57:22
所以我們世間人 若一講到利益來說
00:57:27
就會爭權奪利
00:57:30
所以呢
00:57:31
一個人若做一個政治家 若有這個仁政
00:57:37
地方就安定 國家就安定
00:57:42
你做大官的人要貪污 做小官的人要貪污
00:57:46
大官快要吃小官
00:57:48
小官快要把大官扯後腿
00:57:52
大都數現在都這樣啦
00:57:55
大官嘴巴開開啊
00:57:57
小官若沒有把他巴結 你不用想要升官啦
00:58:02
小官就想辦法 從這個大官想東想西
00:58:07
要把他拉下台 我可以接位
00:58:11
這樣國家很危險的
00:58:16
今天多說半個鐘頭
00:58:18
是為什麼
00:58:20
我們今晚最後一晚
00:58:23
今年度啦 今年今晚最後一課
00:58:27
在座同修
00:58:29
大家晚安
00:58:33
日子經過是非常快
00:58:37
因為這樣 一眨眼一年過去了
00:58:41
現在今天就算 民國九十五年度算頭一課
00:58:47
我們現在翻第六頁
00:58:54
最後第三行
00:58:58
不然我們現在開始
00:59:00
皇以仁為旨
00:59:05
眾生豈無慈悲之念
00:59:11
說皇祂的心懷 是一片的仁心
00:59:18
難道真的我們這些的眾生
00:59:21
都沒有一點點 慈悲的念頭嗎
00:59:27
所以我們道家所說這個仁
00:59:31
等於就是佛家說的慈悲
00:59:35
但是這個仁的範圍很廣
00:59:39
慈也可以說仁
00:59:42
悲也可以說仁
00:59:45
但是這個仁呢 分一般的仁…
00:59:50
就是可以說 是倫理上的仁
00:59:54
這就是慈
00:59:57
或是我們政治家 所說的政治的仁
01:00:01
這我們上期都有解釋過了
01:00:05
所以今晚開始
01:00:07
就是要來說到 這個大悲的仁
01:00:11
就是這真理的仁
01:00:14
所以我們現在再來看 修真錄這段文
01:00:19
仁有三類
01:00:24
一者世俗之倫理
01:00:29
二者政治之仁政
01:00:33
此皆佛家所謂之慈悲也
01:00:39
三者真理之仁德
01:00:42
則佛家所謂之大悲
01:00:47
此仁行之最難矣
01:00:52
故論語公冶長篇
01:00:56
孟武伯問子路及冉求
01:01:03
公西赤之仁道何如
01:01:08
而孔子皆答之不知其仁
01:01:13
可知大悲之仁難行也
01:01:18
於論語憲問篇
01:01:22
原憲曰克伐怨欲等
01:01:29
不行焉
01:01:32
可以為仁矣
01:01:34
而孔子答之曰
01:01:37
可以為難矣
01:01:39
仁則吾不知也
01:01:43
由此可見
01:01:45
佛家所謂大悲之仁
01:01:49
實非一般人所能行者
01:01:54
今引證此二篇文
01:01:57
作為參考
01:02:00
這裡面一個注解 我們首先做說明
01:02:06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2:09
大悲
01:02:11
救他人苦之心
01:02:15
謂之悲
01:02:18
佛菩薩之悲心廣大
01:02:22
故曰大悲
01:02:25
涅槃經十一曰
01:02:28
三世諸世尊
01:02:31
大悲為根本
01:02:34
若無大悲者
01:02:36
是則不名佛
01:02:41
佛學大辭典這樣說
01:02:45
說什麼叫做大悲
01:02:48
大悲就是 要救別人的苦這個心
01:02:53
這個把它叫做悲
01:02:57
要救別人的苦 才是悲而已
01:03:01
若佛祖跟菩薩 祂的悲心非常大
01:03:07
所以才叫做大悲
01:03:10
涅槃經第十一卷 裡面這樣說
01:03:15
說三世的諸世尊
01:03:19
他是大悲來做根本
01:03:23
假如若沒有大悲的人
01:03:26
他不可以名字叫做佛
01:03:30
一般的人這個大悲做不到
01:03:34
你無論修得再好 就是做一個慈而已
01:03:38
要達到悲若不是菩薩 佛 沒有辦法做
01:03:44
佛光大辭典這樣說
01:03:47
大悲 悲之意為拔苦
01:03:53
諸佛 菩薩 不忍十方諸眾生
01:03:58
受苦而欲拔濟之
01:04:02
其心稱大悲
01:04:06
乃佛菩薩為救度眾生 痛苦之悲愍心
01:04:14
佛光大辭典說大悲
01:04:17
若是悲的意思就是要拔苦
01:04:23
所有的佛祖菩薩 他就不忍心十方的眾生
01:04:30
來受到這個苦
01:04:33
想要幫他解救
01:04:35
他的心叫做大悲
01:04:40
這就是佛祖菩薩 為了要救度眾生
01:04:46
這個痛苦的悲愍的心
01:04:50
所以若說大悲 這是很難的難
01:04:56
我敢說 說當今 你無論修得再好
01:05:01
除非你就是佛菩薩的境界
01:05:04
若說大悲沒有一個做得到
01:05:09
若簡單說大悲若要 用一般來說是什麼
01:05:14
就是克已利人
01:05:17
現在的人若要說悲
01:05:21
差不多是說利人利己
01:05:26
若慈就是利己利人
01:05:34
什麼叫做利已利人
01:05:37
利己利人就是我有賺錢啊
01:05:40
我有賺錢我就…
01:05:42
譬如說我有一佰萬
01:05:45
我拿三 五萬去做善事
01:05:49
這樣算不錯了
01:05:50
這是慈而已
01:05:53
若是悲
01:05:56
這個說利人利己
01:06:02
跟利己利人是不同喔
01:06:05
利己就是我首先賺錢
01:06:08
我有賺錢做善事
01:06:10
這是首先利益自己 再利益別人
01:06:14
若利人利己不是
01:06:17
我沒有賺錢沒有關係
01:06:19
眾人較要緊
01:06:22
眾人若會生存
01:06:25
我若這樣能生活就好了
01:06:28
我沒有想要富有
01:06:32
這就是悲心
01:06:35
這種的人就很少了
01:06:37
哪一個有人說 我可以生活就好啦
01:06:41
我有辦法都去 讓別人來利益眾生
01:06:46
相信我敢說 世間人這是很少的
01:06:51
若要大悲那就不是了哦
01:06:54
大悲就是克己利人
01:06:58
我做乞丐也沒關係 眾人若能有錢就好
01:07:03
那就是克己利人
01:07:06
就好比像以前 這個叫做寒單
01:07:14
現在這個鹽水 若正月十五說要炸寒單
01:07:25
這個寒單爺呢
01:07:27
可以說大家說 叫做財神爺啦
01:07:30
怎麼樣財神爺
01:07:31
若遇到他哦 不用怕沒有錢啦
01:07:38
有一次天下飢荒 沒有得吃
01:07:45
寒單是一個很富有的人
01:07:50
他雙腳跪在光天之下
01:07:53
祝告天地
01:07:56
說天地眾神啊
01:07:58
你讓我寒單做乞丐
01:08:03
我所有的財產 都貢獻來救社會的人
01:08:10
一毛錢我都不要留
01:08:14
天上的神想說這個人發瘋
01:08:17
人家是要求賺錢 哪有說讓他做乞丐
01:08:20
要救天下的人
01:08:24
天神才化做我們人啊 來問他
01:08:29
說寒單啊
01:08:31
大家想要求賺錢 你怎麼說讓你做乞丐
01:08:34
你要救天下的人
01:08:36
他說你不知道 我很有錢沒有錯
01:08:40
不過我所有的財產 要來救這眾生啊 還不夠
01:08:47
假如若說天下眾生若有錢
01:08:51
讓我做乞丐沒有關係
01:08:53
一個人若一毛錢給我
01:08:56
天下的人一人 一毛錢給我我就有錢了
01:09:00
所以乾脆我難過做乞丐
01:09:02
要給眾生去快活
01:09:05
這就大悲了啦
01:09:06
看哪一個做得到隨便你說
01:09:09
佛菩薩的心就是這樣子
01:09:13
所以這個大悲的仁啊
01:09:15
不是那麼容易做的
01:09:18
所以我們現在 修真錄這段文怎樣說
01:09:24
說仁有三種啊
01:09:29
第一就是世俗的這個倫理
01:09:33
就是一般所說這個慈
01:09:37
或是說利己利人這個仁
01:09:43
第二就是政治的仁政
01:09:45
做一個政治家對百姓好
01:09:49
這我們上期已經有說過了
01:09:53
這個全都是佛家 在說的慈悲
01:09:58
第三就是真理的仁德
01:10:03
就是我們佛家所說的大悲
01:10:08
這個仁要做最困難的
01:10:12
所以在論語公冶長篇裡面
01:10:18
在魯國的大夫 孟武伯來問孔子
01:10:26
說這個子路 跟冉求 公西赤
01:10:33
這三個都是孔子的學生
01:10:36
都是很有仁德的人
01:10:41
到底這三個人 他的仁道怎麼樣
01:10:45
何如 就是一個疑問啦
01:10:48
說老師啊 你看這個 子路 冉求 公西赤
01:10:52
這三個人仁道怎麼樣
01:10:56
孔子都給他回答什麼
01:11:00
說不知其仁
01:11:02
這三個人 有仁沒有仁我不知道
01:11:06
他給他回答說不曉得啦
01:11:07
不知道
01:11:10
這樣你就知道說 這個大悲的仁是很難做
01:11:18
所以在論語的憲問篇 裡面原憲這樣說
01:11:27
說一個人若是有這個好勝
01:11:30
好比說做什麼 都要站第一名
01:11:37
都要贏人的那個心
01:11:41
跟自己誇讚 他厲害那個心
01:11:46
跟生氣怨恨心
01:11:49
跟貪欲的心
01:11:51
這四項假如若不要做
01:11:54
有辦法守這四項若不要做
01:11:57
你就不要誇耀啊
01:12:00
不要稱讚自己厲害
01:12:03
不要生氣 不要怨恨 不要貪欲
01:12:08
若這樣可以說 是仁或是不是
01:12:11
孔子這樣給他怎樣說
01:12:14
說你這四項若不要做 就很困難了
01:12:19
你若說仁 仁我不知道
01:12:22
孔子說仁不知道
01:12:24
到底這三個人
01:12:28
說這四項不要做有仁嗎
01:12:33
但是我不知道
01:12:35
他說他不知道
01:12:37
這樣你就看出來說 佛家所說的大悲的仁
01:12:43
不是一般人有辦法去做的
01:12:48
所以我們現在要來 引證這兩篇的文
01:12:53
現在這是簡略說的
01:12:56
這二篇的文 到底要怎樣解釋
01:12:59
我們現在來把它 引證寫上黑板
01:13:03
現在首先來看到這個
01:13:07
論語公冶長第五篇這句話
01:13:12
孟武伯問
01:13:15
子路仁乎
01:13:18
子曰 不知也
01:13:21
又問
01:13:23
子曰 由也 千乘之國
01:13:28
可使治其賦也
01:13:32
不知其仁也
01:13:36
求也何如
01:13:38
子曰 求也
01:13:41
千室之邑 百乘之家
01:13:46
可使為宰也
01:13:48
不知其仁也
01:13:52
赤也何如
01:13:54
子曰 赤也
01:13:57
束帶立於朝
01:14:00
可使與賓客言也
01:14:03
不知其仁也
01:14:07
這裡面有三個注解 要首先做一個說明
01:14:13
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14:16
魯國大夫孟武伯問
01:14:21
子路有仁道否
01:14:24
孔子嘗曰
01:14:26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01:14:32
仁道至大
01:14:34
孔子不輕以仁許人
01:14:38
故曰不知也
01:14:42
又問者
01:14:44
武伯以為孔子有隱
01:14:47
故再問也
01:14:50
千乘之國者
01:14:52
有千輛戰車之諸侯之國也
01:14:57
賦者 兵也
01:15:00
謂子路才勇
01:15:03
可使治大國兵賦
01:15:06
然仁則不知也
01:15:09
故曰由也千乘之國
01:15:12
可使治其賦也
01:15:14
不知其仁也
01:15:17
這個裡面還有兩個註解 首先做說明
01:15:23
註解第一 論語述而第七篇這樣說
01:15:28
子曰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01:15:34
抑不厭
01:15:38
誨人不倦
01:15:41
則可謂云爾已矣
01:15:44
公西華曰
01:15:47
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01:15:52
論語述而第七篇 孔子一句話這樣說
01:15:58
人家說我聖人
01:16:01
說我有仁德
01:16:03
這樣我不敢擔當
01:16:07
但是我是很努力 對這個仁跟聖人的道
01:16:14
我不討厭
01:16:17
我努力去學
01:16:19
教人 我教人不厭煩
01:16:22
我將我的道理再教人
01:16:26
若這樣我就敢說了
01:16:30
公西華就是孔子的學生 回答一句話說
01:16:35
只有老師你說這些的話
01:16:38
我們做徒弟的人 就做不到這樣說
01:16:43
註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16:47
賦 兵也
01:16:49
古者以田賦出兵
01:16:52
故謂兵賦
01:16:55
辭海說賦是什麼
01:16:57
賦等於就是阿兵哥
01:17:00
古代用那個田租來出兵
01:17:05
出兵就是說你一家 有五 六個兒子
01:17:10
有一個去當兵
01:17:12
當兵他家不用繳稅金
01:17:15
用當兵來抵當稅金
01:17:19
所以才叫做兵賦
01:17:21
賦就是指阿兵哥
01:17:24
所以才呂純陽祖師這樣說
01:17:29
說魯國一個大夫叫孟武伯
01:17:34
來問孔子
01:17:36
說子路有仁道嗎
01:17:41
孔子曾經一句話這樣說
01:17:43
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01:17:46
孔子說若說聖人 說仁德我就不敢當
01:17:52
你要知道這仁的道最大
01:17:56
孔子呢 他不輕易 用這個仁來稱呼人
01:18:02
所以才說不知也
01:18:04
說我不知道
01:18:08
現在說又問
01:18:11
就是這個孟武伯 他當作孔子有隱瞞
01:18:17
所以才說進一步再問一次
01:18:20
再問一次就是說 子路有仁道嗎
01:18:25
那當時… 現在說千乘之國是什麼
01:18:30
就有一千輛的戰車 的諸侯的國家
01:18:38
這個賦就是兵
01:18:41
就是說子路他很勇敢
01:18:46
可以讓他治大國的兵賦
01:18:49
若要現在說 可以讓他 做一個將軍
01:18:54
但是若說子路 有仁沒有仁我就不知道
01:18:59
所以才說由也 千乘
01:19:02
由就是子路的名
01:19:05
說若子路啊
01:19:07
可以說千乘的國家
01:19:10
可以來讓他掌管 這個阿兵哥
01:19:14
可以掌管一個軍隊
01:19:17
但是若子路有仁沒有仁 我就不知道
01:19:22
你就知道說這仁是 不是這麼簡單
01:19:25
我們普通 若說一般社會的仁
01:19:30
說慈這較容易
01:19:33
因為慈哦
01:19:35
不信的話
01:19:35
一個人你鋪橋造路 施捨棺木 救濟貧民
01:19:40
這也才一個慈而已
01:19:43
還沒辦法達到悲
01:19:46
所以你要達到大悲
01:19:48
這真理的仁 這不是那麼簡單做的
01:19:53
除非你就修菩薩行才來說
01:19:56
像我說的你有辦法達到 克己利人的境界
01:20:00
才有辦法說 你是一個大悲的人
01:20:03
才可以說 你是一個很有仁道的人
01:20:08
現在只有解釋這個子路
01:20:11
這個全文的解釋還沒說
01:20:14
但是我們 晚上的時間已經到
01:20:17
等到下文下期再說
01:20:21
在座同修
01:20:23
大家晚安
01:20:26
我們這次
01:20:29
來說到我們 佛規諭錄裡面引這個仁字
01:20:37
對這個仁
01:20:40
裡面要分一個 倫理的仁跟真理的仁
01:20:48
倫理的仁等於就是 我們佛家所說的慈
01:20:54
若真理的仁等於 就是我們佛家所說的悲
01:21:00
所以我們上期 來引證到論語公冶長
01:21:05
第五篇裡面 這個孟武伯來問孔子
01:21:12
對這個子路 冉求跟這個公西赤
01:21:19
三個人這個仁德
01:21:22
所以我們上期呢
01:21:25
只有解釋到 這個子路的項目
01:21:30
今晚在這個注解第二
01:21:35
這個孟武伯的仁
01:21:37
看到底呂純陽祖師 怎樣解釋
01:21:43
這個孔子 來答孟武伯這個問題
01:21:48
現在把它寫上黑板
01:21:50
孟武伯又問
01:21:56
冉求有仁道否
01:22:00
故曰 求也何如也
01:22:06
千室之邑
01:22:08
百乘之家者
01:22:11
謂有百輛戰車 之卿大夫之家也
01:22:19
家者 指卿大夫也
01:22:24
宰者 邑宰也
01:22:30
謂冉求多才能
01:22:33
善於理財
01:22:36
堪為千室百乘之邑宰
01:22:41
然仁則不知也
01:22:45
故曰求也
01:22:47
千室之邑
01:22:49
百乘之家
01:22:50
可使為宰也
01:22:53
不知其仁也
01:22:56
這裡面一個註解 首先做說明
01:23:01
孟子集解這樣說
01:23:03
國 謂諸侯之國
01:23:07
家 謂卿大夫之家
01:23:13
孟子集解說國是什麼
01:23:16
國就是指這個諸侯 在統治的地方叫做國
01:23:26
家就是指卿大夫的家
01:23:30
我們以前若一個國
01:23:35
裡面有這些的大官小官
01:23:38
官若最大就是卿
01:23:41
再來就是大夫
01:23:43
一般公務人員就是叫做士
01:23:48
你這個家就是 指這個卿大夫的家
01:23:54
辭海說天子 諸侯曰國
01:23:58
大夫之邑曰家
01:24:02
辭海說若是皇帝 諸侯在統治叫做國
01:24:09
若大夫 在統治的地方叫做家
01:24:17
現在呂純陽祖師 這樣跟我們說
01:24:23
孟武伯首先來在問子路
01:24:28
孔子跟他說 他不知道子路仁是怎麼樣
01:24:32
所以進一步又再來問
01:24:35
說這冉求到底 他有仁道或是沒有
01:24:40
所以才會說一句說 求也何如這句話
01:24:46
現在說千室之邑 百乘之家這句話
01:24:53
就是說有一百輛的戰車
01:24:58
這個大官的家
01:25:01
家等於就是 指這些的卿大夫
01:25:06
宰就是邑宰
01:25:08
就是地方的主宰
01:25:10
就好比像說 鄉鎮長那種的這樣子
01:25:16
就是說冉求他很有才能
01:25:19
很會理財
01:25:22
若有辦法掌管這個財政
01:25:25
可以做這個 千室 百乘的地方官
01:25:32
但是對著仁 孔子他說不知道
01:25:37
所以才說求也
01:25:39
千室之邑 百乘之家可使為宰也
01:25:45
不知其人也
01:25:48
所以孔子呢 這個仁沒有隨便
01:25:53
應允說有或是沒有
01:25:57
他說冉求我知道說 他若做官會掌管政治很好
01:26:03
但是到底他有仁沒有仁
01:26:06
我就不知道了啦
01:26:10
現在再進一步 看注解第三
01:26:13
這個孟武伯又再問 這個公西赤的仁
01:26:19
現在又再把它上黑板
01:26:22
現在看呂純陽祖師這段文
01:26:30
孟武伯又問
01:26:34
公西赤是否有仁道
01:26:39
故曰 赤也何如也
01:26:43
束帶者
01:26:45
古人平居則緩帶
01:26:50
遇有禮事則束帶整朝服也
01:26:56
云賓客者
01:26:58
鄰國之來賓也
01:27:01
謂公西赤有容儀
01:27:05
可使之為行人之官
01:27:10
然仁則不知也
01:27:13
故曰 赤也束帶立於朝
01:27:19
可使與賓客言也
01:27:22
不知其仁也
01:27:24
這裡面兩個註解 首先做說明
01:27:28
辭海這樣說
01:27:32
繫繚於要
01:27:33
所以整束其衣
01:27:37
故曰 束帶
01:27:40
古人無事則緩帶
01:27:43
有事則束帶
01:27:48
他說繫在下腰
01:27:53
這個字跟這個字這是古字
01:27:56
古字沒有這肉字邊
01:28:00
說繫在下腰
01:28:02
所以要來整齊 束這個衣服
01:28:07
以前那個衣服 就好像那個長衣
01:28:11
所以才叫做束帶
01:28:14
古代的人若閒閒沒事
01:28:19
這個腰帶就放鬆
01:28:22
因為腰帶若放鬆才會輕鬆
01:28:25
但是若有事情 這個腰帶要繫緊
01:28:30
來整齊這個衣服
01:28:33
就好像我們人 平常時褲帶把它放得鬆鬆
01:28:38
較不會這樣束住很難過
01:28:40
不過客人若來 走來走去
01:28:43
一件褲子 若掉下來要怎麼辦
01:28:45
應當褲帶要繫緊 這個一樣
01:28:50
註解第二 辭海這樣說
01:28:54
行人 官名
01:28:59
掌朝覲接待上朝之賓
01:29:05
及聘問之事
01:29:09
行人是什麼
01:29:10
是一個官的名
01:29:13
他掌理在接待 外國來的客人
01:29:18
也是我們去外國訪問 做外交官那個意思
01:29:25
叫做行人
01:29:26
行人不是在走路的人
01:29:28
是外交官就對了
01:29:31
現在呂純陽祖師說
01:29:36
孟武伯又進一步來問孔子
01:29:41
說這個公西赤 是不是有仁道
01:29:46
所以才說 赤也何如這句話
01:29:50
現在說束帶
01:29:53
古代平常時在家裡面 這個腰帶都放鬆
01:30:00
但是遇到 有要接待客人的時候
01:30:05
或是要上朝面君的時候
01:30:08
這個腰帶就要繫緊
01:30:11
來整理這個朝服
01:30:15
現在說賓客
01:30:18
就是這些鄰近國家的來賓
01:30:23
就是說這公西赤這個人啊
01:30:27
他的容儀很好
01:30:30
好比他平常時很有禮貌
01:30:34
所以可以來做一個外交官
01:30:38
但是對於他有仁沒有仁 這樣我就不知道
01:30:43
所以才說 赤也束帶立於朝
01:30:47
可使與賓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01:30:53
現在孔子對於 孟武伯跟他問
01:30:59
就他這些所有的學生 到底有仁沒有仁
01:31:05
孔子為什麼會跟他 回答不曉得 不知道
01:31:10
因為這個仁不是外觀 有辦法去看出來的
01:31:16
世間人有的人看起來 就好像很有仁慈的人
01:31:25
但是他是不仁的人
01:31:29
所以才會昔時賢文在說 須防仁不仁
01:31:35
看起來有仁 事實他都沒有仁
01:31:41
很多人有的 面前這樣笑瞇瞇
01:31:45
後面做壞事情 叫做笑裡藏刀
01:31:53
所以呢 真正說要看這個仁啊
01:31:56
不是那麼簡單的
01:31:58
所以孔子在論語第一篇 裡面才一句話這樣說
01:32:06
子曰 巧言令色
01:32:11
鮮矣仁
01:32:14
對於這句話我們來看 修真錄的解釋
01:32:20
好其言
01:32:22
善其色
01:32:25
致飾於外
01:32:28
務以悅人
01:32:30
其人鮮矣仁也
01:32:36
修真錄說
01:32:39
很會說話
01:32:43
臉色裝成這樣很好的
01:32:49
因為他裝飾這個外貌
01:32:54
讓人家看到會高興
01:32:58
若這種的人啊
01:33:01
就很少有仁德的人
01:33:05
才說巧言令色 鮮矣仁
01:33:11
在孟子盡心章裡面一句話
01:33:16
萬章曰
01:33:19
一鄉皆稱原人焉
01:33:24
無所住而不為原人
01:33:28
孔子以為德之賊
01:33:32
何哉
01:33:34
曰非之無舉也
01:33:39
刺之無刺也
01:33:42
同乎流俗
01:33:44
合乎污世
01:33:47
居之似忠信
01:33:50
行之似廉潔
01:33:53
眾皆悅之
01:33:55
自以為是
01:33:58
而不可入堯舜之道
01:34:04
故曰 德之賊也
01:34:07
孔子曰
01:34:09
惡似而非者
01:34:12
惡莠恐其亂苗也
01:34:17
惡鄉原恐其亂德也
01:34:21
這裡面兩個注解 首先做說明
01:34:26
注解第一
01:34:28
原人 原 通愿
01:34:33
孟子盡心章
01:34:36
一鄉皆稱原人焉
01:34:40
朱注 原 亦謹厚之稱
01:34:47
辭海說原人
01:34:50
這個字要讀作原
01:34:52
跟這個愿字意思一樣
01:34:54
不能讀作原
01:34:57
在孟子盡心章裡面說
01:35:02
一鄉皆稱原人
01:35:05
原人就是忠厚誠實的人
01:35:10
所以朱熹夫子的注解說
01:35:13
原就是可以做事情很謹慎 很忠厚的意思
01:35:22
注解第二
01:35:24
流俗
01:35:26
謂頹靡之俗
01:35:30
為眾所習者
01:35:33
孟子盡心章
01:35:35
同乎流俗
01:35:37
朱熹注
01:35:39
流俗者
01:35:40
風俗頹靡
01:35:42
如水之下流
01:35:45
辭海說流俗
01:35:49
就是真的敗壞的風俗
01:35:55
不過人人都愛
01:36:00
為什麼人人都愛
01:36:03
好的風俗人家比較不愛
01:36:05
壞的風俗人家比較愛
01:36:09
像我們宜蘭縣 某一個鄉村有一間廟
01:36:15
每年若廟若熱鬧 一定都要做脫衣舞
01:36:22
警察人家去檢舉 他沒有辦法取締
01:36:27
為什麼沒有能力取締
01:36:29
就裡面都全部 那些地方的要人
01:36:37
在那裡做領導人
01:36:40
警察若要去取締哦 用把你甩到旁邊去
01:36:44
連進去你就不能進去
01:36:48
那個人人愛啦
01:36:51
好比像有某一間廟平常時 都做那個敗壞道德的節目
01:36:58
後來有一次說改革而已
01:37:03
就好比像說 廟裡熱鬧不要演戲
01:37:10
不要出陣頭
01:37:13
叫一些學校學生 來那裡做一個自強活動
01:37:19
一些人就反對了
01:37:21
現在這個做什麼領導人
01:37:23
明年這樣的人 不能讓他做領導人
01:37:26
人家就反對了
01:37:28
所以壞風俗人家比較要 好風俗人家不要
01:37:34
在差不多十多年前
01:37:36
那當時我還有 出去外面寺廟
01:37:40
出去巡迴宣講的時候
01:37:44
去某一個村莊
01:37:47
第一天人滿多
01:37:49
第二天人也不少
01:37:52
第三天剩兩三個老人
01:37:55
剩下都沒有半人
01:37:57
說怎麼突然間 晚上怎麼都沒有人
01:38:00
沒人 你去隔壁竹圍看看
01:38:03
有的爬到屋頂上
01:38:05
隔壁竹圍是怎麼樣
01:38:09
康樂隊來 女孩都這樣幼齒的
01:38:14
每個也都很幼嫩嫩的
01:38:16
若到半夜都脫了
01:38:19
買命啊
01:38:21
你沒辦法的事情
01:38:23
壞風俗人家較愛 好的風俗人家不愛
01:38:31
所以孟子盡心章 說同乎流俗
01:38:37
朱熹夫子注解說 流俗就是風俗很壞
01:38:42
就好比像水下流
01:38:45
所以人家若做一些 壞風俗的事情說
01:38:48
你這個下流啦
01:38:50
就好像水流到下面去
01:38:54
所以現在 孟子盡心章這樣說
01:38:59
萬章是孟子的徒弟
01:39:04
這個萬章有一個疑問
01:39:09
他說一村莊裡的人
01:39:11
都稱呼這個人 是很忠厚很誠實的人
01:39:17
不論走到哪裡 人家就他說是善人
01:39:24
孔子為什麼說 他是道德的小偷
01:39:30
所以在論語裡面孔子說
01:39:33
鄉原德之賊也
01:39:35
鄉原是道德的小偷
01:39:38
到底這什麼原因
01:39:42
孟子這樣說
01:39:45
說非之無舉也
01:39:47
非就是非法
01:39:50
他做非法的事情 但是要把他舉證
01:39:56
要說他這個人做壞
01:39:59
但是沒有證據可以好說
01:40:02
為什麼他都掩蓋得很密
01:40:07
就好比像前好幾年前 在掃什麼活佛啦
01:40:12
什麼抓那個神棍啦
01:40:15
到最後也都沒有事情
01:40:17
怎樣沒有事情
01:40:18
因為他就掩蓋到密密的
01:40:21
他的信徒說 人家我們自己高興拿去的
01:40:24
你要死賴給他嗎
01:40:26
沒辦法的事情
01:40:29
說刺之無刺
01:40:31
怎樣刺之無刺
01:40:34
想要說他的罪過
01:40:37
沒有人要相信
01:40:41
他所做的事情 都是壞風俗
01:40:45
就好比像我剛剛說的
01:40:47
那個領導人
01:40:49
做那個壞風俗的事情 人家說他很好
01:40:53
真的 好的節目人家不要
01:40:59
他跟世間人一樣
01:41:03
都全做那個骯髒的事情
01:41:08
所以你根本你就看不出來
01:41:13
現在最近 電視新聞台也有做
01:41:18
這個報紙也有刊
01:41:20
有某一個地方 某一個學校的老師
01:41:26
他若在上課學生都很高興
01:41:30
聽到他要上課而已
01:41:32
這樣一間…
01:41:36
他那天在講課 坐到坐不下
01:41:41
連隔壁間的人 都要跑來聽
01:41:45
若那個較正經的老師來
01:41:48
有的打瞌睡 有的溜啦
01:41:51
不要讀
01:41:53
他是怎樣 電視就表演出來了
01:41:57
黑板一邊指 衣服穿到這樣
01:42:02
就好像舞女 或是歌星這樣子
01:42:05
一邊比屁股一邊扭 肩膀若搖
01:42:09
走過來 學生臉頰 把他摸一下 無所不至
01:42:14
女老師咧
01:42:16
學生鼓掌高興成這樣子
01:42:19
沒有辦法的
01:42:23
你若正正經經的 他不要
01:42:31
他說孔子他說道德的小偷
01:42:36
因為怎麼樣
01:42:37
他非法 沒辦法把他舉證啊
01:42:40
要說他不好的地方 你沒有辦法說啊
01:42:44
他跟世俗人一樣 亂七八糟啊
01:42:49
平常時看起來 像真的忠信的人
01:42:54
他在做的事情 好像很廉潔
01:42:58
眾人看到都高興
01:43:00
他自己說這樣我很厲害
01:43:06
因為他沒辦法 入在這個堯帝 舜帝
01:43:10
這個仁德的道
01:43:13
所以孔子才會感嘆說 道德的小偷
01:43:20
孔子感嘆再一句話這樣說
01:43:24
現在這讀作惡
01:43:26
惡就是討厭
01:43:29
說討厭好像實在 但是沒有實在
01:43:35
好像討厭什麼
01:43:37
討厭到那個稗草
01:43:40
那雜草會來亂這個稻苗
01:43:45
現在都有那個除草劑
01:43:46
若以前若在播種 一定要除草
01:43:50
草若沒有除 那個稗草若讓它長出來
01:43:55
跟稻苗看起很像 亂糟糟啦
01:44:00
所以討厭呢 它這個雜草這個稗草
01:44:05
會來亂這個稻苗
01:44:09
就是討厭這個鄉愿
01:44:13
表面上是好人 恐怕會來亂這個仁德
01:44:18
所以孔子才會說 道德的小偷
01:44:21
那個意思在那裡
01:44:24
由以上這個引證
01:44:27
我們就知道說這仁
01:44:29
是沒辦法用 這個外表看出來
01:44:34
世間有很多 這個假仁假義的人
01:44:42
現在從之前跟現在說的 這大多數都是說倫理的仁
01:44:51
倫理的仁呢
01:44:54
比較是佛家所說的慈字
01:45:00
這若讓你修得再好 也是到諸天而已
01:45:05
你一個人想要脫生死 要修菩薩道
01:45:08
一定要行這個悲
01:45:13
悲是什麼
01:45:14
悲就是我們佛家所說的悲
01:45:19
就是我們真理的仁
01:45:23
仁的角度很多
01:45:25
因為我們今晚沒有辦法 來談這個真理的仁
01:45:30
你真的要行菩薩道 這個仁要怎麼做
01:45:35
這個仁不是說 隨便有辦法做的
01:45:39
你若沒根基的人 只有聽到他就不要聽
01:45:44
做到那麼難過要做什麼
01:45:47
會享受就要享受啊
01:45:51
不過你沒有達到 這個真理的仁
01:45:55
你想要了脫生死難啦
01:45:58
你行菩薩道也難啦
01:46:00
不是宗教說
01:46:02
你來歸皈就會去西方
01:46:05
不然你現在來洗禮 就會去天堂
01:46:08
一指天堂就掛號
01:46:11
說是說啦
01:46:13
真正你若沒有 行這個大慈大悲
01:46:17
你真的要了脫生死
01:46:18
若會到達
01:46:20
我這顆頭顱再給你 剁去當椅子坐沒關係
01:46:25
仁不是那麼簡單
01:46:28
你難道現在 我們這個佛規諭錄
01:46:35
他說皇以仁為旨
01:46:38
眾生豈無慈悲之念這句話
01:46:42
所以這回 我會強調這個仁說
01:46:45
說這麼多的原因在那裡
01:46:48
因為仁義禮智信 仁是站第一的
01:46:52
你若沒有這個仁德來說
01:46:54
不用談什麼道
01:46:56
你若假如 若要假仁假義來說
01:47:01
做什麼善 行什麼道都沒有用啦
01:47:05
所以你若真的要了脫生死
01:47:07
將來你若想要 到皇的身邊
01:47:11
你一定這個仁字 要研究到徹底
01:47:16
你仁若沒有研究徹底來說
01:47:19
每個人說要 了脫生死 了脫生死
01:47:21
要怎樣脫這樣子
01:47:23
不是我剛才說的 那個亂七八糟的脫衣啊
01:47:28
想要脫這個世俗
01:47:31
不然我們今晚 只有說到這為止
佛規諭錄
7/26部影片
佛規諭錄 01
佛規諭錄 02
佛規諭錄 03
佛規諭錄 04
佛規諭錄 05
佛規諭錄 06
佛規諭錄 07
佛規諭錄 08
佛規諭錄 09
佛規諭錄 10
佛規諭錄 11
佛規諭錄 12
佛規諭錄 13
佛規諭錄 14
佛規諭錄 15
佛規諭錄 16
佛規諭錄 17
佛規諭錄 18
佛規諭錄 19
佛規諭錄 20
佛規諭錄 21
佛規諭錄 22
佛規諭錄 23
佛規諭錄 24
佛規諭錄 25
佛規諭錄 26
熱門影集
【短篇版】六祖法寶壇經
六祖法寶壇經
論語
佛教宗派概論
道德經
更新
每日懂一點_中庸之道
更新
道德經(舊版)
更新
還鄉直指(舊版)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金剛經
1060518000392
0d7c304d-6e19-4002-a5d1-0cdb7d927bea
網站除錯報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