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直播頻道
中道會
所有影集
影片專區
推薦影片
李師尊經典類
李師尊專題類
李師尊特輯類
修真法門
公告與宣傳類
講師課程類
個人專區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個人消息
群組專屬影片
網站導覽
最新訊息
會員登入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站內搜尋
a
A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頁面
使用搜尋功能。
Menu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會館位置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經典回顧
線上品道
修真錄
影音頻道
影片查詢
經書手稿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經書類
站內搜尋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常見問答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個人消息
瀏覽記錄
我的最愛
群組專屬影片
關於我們
本會介紹
簡介
組織
章程
會旗
會歌
更多
認識創辦人
弘道紀行
中研院訪問稿
媒體訪問稿
華誕精彩記錄
更多
弘道推廣
最新消息
更多
講演資訊
全國講演中心
上課日程表
更多
經典回顧
更多
線上品道
修真錄
更多
影音頻道
更多
影片查詢
更多
經書手稿
更多
出版品專區
出版品目錄
更多
經書類
更多
站內搜尋
更多
分享交流
生活花絮
更多
常見問答
更多
加入中道會LINE好友
更多
會員專區
個人資料
更多
個人消息
更多
瀏覽記錄
更多
我的最愛
更多
群組專屬影片
更多
線上品道
列印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JavaScript語法,但沒關係,這裡的JavaScript語法並不會影響到內容的陳述,
如需要選擇字級大小,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而IE7或Firefox 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列印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Ctrl+P)功能。
若要分享網頁,您可使用下列連結,再輸入您想要分享的資訊:
facebook
Google+
twitter
plurk
line
首頁
線上品道
影音頻道
牧牛圖頌01
展開影音選單
開啟所有影集
牧牛圖頌01
833
0
0
主講者:陳丁茂主講
上架日期:2021年03月18日 00:00
加入最愛
分享
重新整理
影片分享連結
Line
Facebook
複製連結
開始處
結束處
經文註釋 / 旁白
附件下載
00:00:36
在座各位師兄弟師姐妹
00:00:39
大家晚安大家好
00:00:43
我們現在從現在這課開始
00:00:47
就要來說牧牛圖頌
00:00:51
牧牛圖頌事實上說起來
00:00:55
是屬於佛家 禪宗其中的道理
00:01:03
雖然是說禪宗的道理
00:01:06
但是三教歸一宗
00:01:11
哪一教的道理
00:01:12
只要能讓我們明心能開悟
00:01:16
都是好的道理
00:01:21
因為牧牛圖頌 和儒家和道家
00:01:27
全都一樣
00:01:29
都是在說心法
00:01:33
學道是學我們的心
00:01:36
不是向外面
00:01:39
來形形色色的做
00:01:42
形形色色一昧的追求
00:01:46
追求是要追求我們的心
00:01:48
能讓我們的心 歸於清靜的一個地方
00:01:52
說止於至善
00:01:56
能用我們的心
00:01:57
純潔的心
00:02:01
發揮我們最大的仁德
00:02:06
仁
00:02:08
仁的心就是 佛家所說的慈悲
00:02:13
但是你說慈悲
00:02:14
只有說慈悲有用嗎
00:02:16
沒有用
00:02:19
嘴巴用說慈悲絕對沒有用
00:02:23
一定要去做
00:02:26
要做
00:02:28
道理要了解
00:02:30
叫做道
00:02:32
道有了解有深入
00:02:36
用著道的運用發揚給百姓
00:02:41
讓群眾能夠利益
00:02:45
就是什麼
00:02:46
就是德
00:02:49
德要去做
00:02:52
要去做著仁德這個大善
00:02:58
就是說能 用著慈和悲二樣去做
00:03:05
道理沒有研究
00:03:06
你怎麼能去做有德行
00:03:09
仁心要展露出來的 這個德行很困難
00:03:16
但是我們若 已經來研究道理之後
00:03:21
知道道的可貴
00:03:24
道的妙用
00:03:27
善用你一點點的這個德
00:03:30
這個道去做事情利益眾生
00:03:35
勸化人心種種等等
00:03:38
全都可以
00:03:40
這就是什麼
00:03:41
就是我們仁心
00:03:43
仁不是我們人的那字人
00:03:46
是仁愛的那字仁
00:03:49
就是仁德的顯化
00:03:51
所以對於 今天要來說牧牛圖
00:03:57
牧就是養
00:04:00
慈養
00:04:03
我們人若沒有一個養性
00:04:07
自己不能涵養自己
00:04:14
讓我們自己的內涵
00:04:17
我們的本性能養好
00:04:21
養性
00:04:24
養性之後 才能發揮你本性的顯露
00:04:31
所以說牧
00:04:33
牧這個牛
00:04:35
聽人世俗所說這個人
00:04:41
牛性
00:04:43
牛性大發
00:04:45
若在發脾氣
00:04:47
說牛性大發
00:04:49
都沒有溫柔的一面
00:04:52
沒有體貼的一面
00:04:54
沒有替別人想的一面
00:04:56
就是野牛
00:04:59
就是未來 調教馴伏的一隻野牛
00:05:04
這隻野牛不是沒辦法教
00:05:09
和我們一樣
00:05:13
每一個人 無論是善人惡人不管
00:05:18
一定有辦法調養他的性
00:05:24
只不過要用什麼方法
00:05:28
才能適合這個人
00:05:31
來調養讓他的心性能降伏
00:05:37
所以要來牧這隻牛
00:05:41
這隻牛 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
00:05:44
還沒學道的之前
00:05:46
大家都一個比一個厲害
00:05:49
誰要向誰認輸
00:05:51
沒人要認輸
00:05:54
所以不認輸 就為名為利爭奪
00:05:59
為名為利爭奪
00:06:01
一定會訴訟會相告
00:06:06
會產生摩擦
00:06:08
之後就會相告
00:06:13
因為這個訴訟之後 就會有恩怨
00:06:18
所以我們的大聖人
00:06:20
我們的聖人一直教我們
00:06:23
不能爭訟
00:06:26
不能爭訟就是要怎麼樣
00:06:29
要能自視卑下
00:06:33
卑下別人都比我厲害
00:06:36
我都比別人還要遲鈍
00:06:39
就要當老二哲學
00:06:41
老三哲學
00:06:42
絕對不能當老大
00:06:44
當老大總是已經到極點
00:06:49
有一天你會滾下來
00:06:53
我們不要當老大
00:06:56
我們當老二總是可以吧
00:06:59
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能卑下
00:07:04
能向上
00:07:06
向上來學習
00:07:09
所以這個課
00:07:13
我自己本身 這課講了第三遍
00:07:18
但是這個課很不好講
00:07:22
因為每一課 在講的氛圍都不同
00:07:28
我們首先來看牧牛圖頌
00:07:33
到底這個頌
00:07:35
我們要怎麼解釋
00:07:37
來看辭源裡面 對於這個頌的一個解釋
00:07:43
來寫上黑板
00:07:45
我們來看牧牛圖頌
00:07:49
什麼叫做頌
00:07:51
辭源跟我們這樣說
00:07:54
一種贊揚功德的 文章或詩歌頌詞
00:08:03
辭源說這字頌的定義
00:08:07
就是一種贊揚功德
00:08:10
有這個功德
00:08:13
就像說我們母娘祂的功德
00:08:16
九天玄女 祂有很多很多的功德
00:08:20
我們來寫一個詩歌
00:08:23
詩也好詞也好
00:08:25
來贊揚這個功德
00:08:30
這個就叫做頌
00:08:32
文章或者詩歌
00:08:37
或是頌詞
00:08:38
這就叫做頌
00:08:41
就是要贊揚人家
00:08:45
頌古詩
00:08:48
一是有為而作
00:08:51
有一明確的題目
00:08:53
作為頌美的主題
00:08:56
透過獨特的見解
00:09:00
相題立意
00:09:02
明述其玄義徹見
00:09:06
說頌古詩
00:09:09
古就是以前
00:09:11
要來贊揚以前的這個詩詞
00:09:17
我們要講的 這是出在法藏系列
00:09:23
禪海妙珍裡面的一句話
00:09:26
第一是有為而作
00:09:31
有為而作就是我們人
00:09:33
我們的身體去做的
00:09:36
若無為是說我們的心
00:09:39
若有為是向外所作的事
00:09:44
有一種明確的題目
00:09:47
看什麼題目要做什麼
00:09:49
就像我們
00:09:50
若說這次為了什麼功益
00:09:53
要去哪一個地方
00:09:55
要去探訪
00:09:57
比如說高山族
00:10:01
屏東的什麼地方
00:10:03
我們有一個主題
00:10:05
有一個題目
00:10:06
我們約一約一起去
00:10:09
這樣就是 有一個明確的題目
00:10:13
要來作為頌美的主題
00:10:16
透過獨特的見解
00:10:19
不是一般凡夫說的見解
00:10:22
要深入要去了解
00:10:25
相題立意
00:10:28
明述其玄義徹見
00:10:31
玄就是奧妙
00:10:34
說透過特別的一個見解
00:10:39
來把這個題目跟它的立意
00:10:44
來表明出來
00:10:46
用著淺明明白的說明
00:10:51
其中玄妙和 玄義深徹的見解
00:11:01
這就是頌古詩
00:11:02
第二詩詞的意義
00:11:07
是用可感應可表顯的
00:11:10
以表達 不可感覺不可表顯的
00:11:15
是以形而下者
00:11:17
以明形而上者
00:11:21
而又不直言道破
00:11:23
卻託物以興
00:11:25
恍惚無迹
00:11:28
但又存不可測的道而論
00:11:32
這個文比較深
00:11:35
詩詞其中的含意 和它的意義是什麼
00:11:41
是說用一種可感應來表顯
00:11:45
以表達不可感應
00:11:48
感應就是你自己會知道
00:11:50
有感才有應
00:11:53
比如這樣說
00:11:54
最簡單的
00:11:57
電
00:12:00
曾被電電到的
00:12:02
大家都曾有過吧
00:12:04
電你有得看嗎
00:12:06
你沒得看
00:12:07
電有作用嗎
00:12:09
有作用啊
00:12:11
電燈就是事就是行
00:12:16
電燈就是形而下
00:12:19
這個形有形有色就是電燈
00:12:23
電是沒得看
00:12:25
電是你沒辦法能感覺的
00:12:30
但是它是可以能讓你感應
00:12:33
又能表顯的
00:12:35
什麼
00:12:36
你去摸到電會被電到
00:12:39
我被電電到咧
00:12:41
感應
00:12:42
自己感應
00:12:43
電到
00:12:45
但是這個電電到
00:12:46
你自己感應
00:12:48
所以它說表達不能感應
00:12:52
我說給你聽
00:12:55
你不知道 我被電到的那個感覺
00:12:58
不是這樣嗎
00:13:00
你就要自己被電了一下
00:13:01
你才知道被電到就是這樣
00:13:05
不能表顯的 就是用著形而下
00:13:10
就是色
00:13:12
就剛剛我們說的有為
00:13:14
有為就是做著事
00:13:17
有為就是後天
00:13:20
色就是形形色色
00:13:22
就是這個形
00:13:24
形還沒有形的之前
00:13:26
就是先天
00:13:28
有那個形下來
00:13:30
形而下就是後天
00:13:33
事 色
00:13:35
要來表明形而上
00:13:39
就是天道真理
00:13:41
就是空的
00:13:43
就是空
00:13:44
電有得看嗎
00:13:46
沒有啊
00:13:47
沒得看
00:13:49
愛 一樣啊
00:13:51
愛爸爸愛媽媽
00:13:53
各人的愛 各人的感覺有一樣嗎
00:13:58
我說我的愛給你們聽
00:14:01
你們也不能感受 我那個愛的感覺
00:14:07
就要你們自己去愛
00:14:10
被愛 愛人
00:14:13
才知道什麼叫做愛
00:14:17
有那個愛的東西嗎
00:14:19
沒有啊
00:14:21
就是要怎樣
00:14:22
要去做出來啊
00:14:24
你沒有去做出來
00:14:25
人家怎麼會知道你就是愛
00:14:27
這個表顯就是 形而上的理跑出來
00:14:34
愛
00:14:35
親情之愛
00:14:37
父母之愛
00:14:39
說恩愛
00:14:43
又而不直言道破
00:14:46
卻託物以興
00:14:49
說又不要直言向你說破
00:14:54
又用一個東西來跟你說
00:14:58
指色談空
00:15:01
指那個東西來說那個空理
00:15:06
說那個先天道理
00:15:08
但是又存在 不可測的道理來論
00:15:13
說這個比較聽不懂
00:15:16
我比喻一個例子
00:15:19
說一個徒弟來問祖師
00:15:25
師父啊
00:15:27
佛呢 佛在哪
00:15:29
我怎麼都沒有看到佛
00:15:31
他說佛就是大家都有
00:15:35
我怎麼沒有看到
00:15:38
他說你沒看到
00:15:41
不然你就騎一隻牛
00:15:44
你把牛牽回你家就是佛了
00:15:48
這樣知道意思嗎
00:15:51
你把那隻牛騎回到你家
00:15:54
就是佛了
00:15:55
你爬上牛的背上
00:15:59
把牠騎回家
00:16:01
你就是佛了
00:16:04
恍惚 託物
00:16:09
那隻牛就是你的佛
00:16:12
你自己的佛心
00:16:15
你有辦法和 你的佛心回到你家
00:16:19
你就變佛了
00:16:20
這樣他不跟你說
00:16:22
反而跟你說這樣講一堆
00:16:24
讓你這樣解釋自己去悟
00:16:28
所以很有趣
00:16:29
大家研究這個十牛圖
00:16:32
裡面有很多很多
00:16:33
有很有趣的 一些道理在裡面
00:16:38
我們再來看
00:16:39
看這個牧牛圖頌 公案的形成及拈說
00:16:46
來寫上黑板
00:16:49
我們來看牧牛圖頌
00:16:51
公案的形成及拈說
00:16:55
拈 手指取物
00:17:00
挑選之意
00:17:02
牧牛圖頌
00:17:03
收詩在二百三十首左右
00:17:08
牧牛圖序云
00:17:12
遺教經云
00:17:13
譬如牧牛執杖視之
00:17:17
不令縱逸犯人苗稼
00:17:22
則牧牛之說所自起也
00:17:26
牧牛乃以牧心
00:17:29
出自遺教經
00:17:31
經馬祖道一 門下諸人之提倡
00:17:37
於是成為公案
00:17:40
主要人物有石鞏
00:17:43
南泉普願
00:17:44
繼之者為 長慶懶安 百丈懷海
00:17:52
牧牛圖頌 公案的形成跟拈說
00:17:59
什麼叫做拈
00:18:01
拈就是用手指去拿
00:18:04
像我們打開一個東西
00:18:08
裡面有很多的 糖果或是餅乾
00:18:13
去拿
00:18:14
把它拿起來
00:18:16
說拿 拿起來
00:18:17
拈
00:18:19
就是用手指來取東西
00:18:23
說挑選你要選的這個意思
00:18:26
牧牛圖頌收詩 在二百三十首左右
00:18:33
怎樣二百三十首
00:18:35
牧牛圖頌
00:18:37
若是普明牧牛圖頌 是十隻牛而已
00:18:43
但是十隻牛其中
00:18:47
他選出後代的人
00:18:50
再把它和唱
00:18:55
全部有差不多二十個
00:18:59
所以二十個師兄弟
00:19:05
一個人都寫十首
00:19:07
每一隻牛都寫一首就十首
00:19:12
二十個就二百首
00:19:15
所以收詩 全部在二百三十首
00:19:19
收起來記錄
00:19:23
說牧牛圖的序文裡面
00:19:29
他引述到 遺教經一句話這樣說
00:19:33
譬如牧牛執杖視之
00:19:39
不令縱逸犯人苗稼
00:19:43
遺教經是釋迦佛祖所說的
00:19:47
說裡面釋迦佛祖說
00:19:51
我們學道就像養這隻牛
00:19:58
養這隻牛要注意這隻牛
00:20:03
一定要拿一根杖
00:20:07
就是拿那根藤條
00:20:10
要拿這根藤條
00:20:12
執杖視之要看牠的頭
00:20:15
要看牠走什麼腳步
00:20:18
我們學道就是這樣
00:20:22
要時時警戒
00:20:25
警戒我們自己的行為
00:20:28
警戒我們自己的說話
00:20:30
要執杖視之
00:20:33
不令縱逸
00:20:34
縱逸就是放蕩放逸
00:20:36
沒人管隨便牠
00:20:39
不能讓牠有這種放任
00:20:45
你若放任又不看顧牠
00:20:49
那這樣這隻野牛 一定會犯到別人的苗稼
00:20:53
什麼是苗稼
00:20:55
稼就是五穀
00:20:57
苗就是我們在說的粟苗
00:21:03
幼苗這樣的東西
00:21:06
會去吃到人家的這些東西
00:21:09
會去糟踏人家的這些東西
00:21:13
所以牧牛他的論說開始
00:21:17
就是從遺教經 釋迦佛祖說這些話開始
00:21:24
所以牧牛乃是以牧心
00:21:28
就是要來涵養
00:21:30
人說修身養性
00:21:33
養我們自己的性
00:21:35
修我們自己的心
00:21:37
出自遺教經
00:21:39
這個經不是這個經
00:21:42
二字是一樣
00:21:44
這個經是經過
00:21:47
經過馬祖道一
00:21:50
馬祖道一的門下
00:21:53
很多的大德來提倡寫出來
00:22:00
於是成為公案
00:22:03
主要的人物有石鞏
00:22:05
有南泉普願
00:22:08
後面繼之者有長慶懶安
00:22:13
長慶懶安 有的人會說長慶大安
00:22:17
別本書會寫長慶大安
00:22:21
長慶賴安 長慶大安同一個人
00:22:25
百丈懷海
00:22:27
這都是 馬祖道一門下得意的門徒
00:22:31
普明牧牛圖頌分為
00:22:39
一未牧
00:22:43
二初調
00:22:45
三受制
00:22:46
四廻首
00:22:48
五馴伏
00:22:50
六無礙
00:22:52
七任運
00:22:54
八相忘
00:22:56
九獨照
00:22:57
十雙泯
00:23:01
我們現在要說的
00:23:04
就是普明牧牛圖頌
00:23:08
就是有這十隻牛
00:23:12
第一隻就是未牧
00:23:14
我們把這個圖拿來看
00:23:18
有寫一個一未牧
00:23:21
整隻牛都黑的
00:23:24
又很凶惡又壞
00:23:28
還守在溪口溪谷
00:23:32
野性十足
00:23:35
未牧
00:23:37
第二初調
00:23:39
你翻過去
00:23:41
就是第二隻初調
00:23:46
第二隻初調 牠的牛角有稍微反白了
00:23:53
比較不會傷害到人
00:23:56
比較不會相鬥
00:23:59
第三隻受制
00:24:03
第四隻廻首
00:24:05
第五這字要注意
00:24:08
這字有二種的讀音
00:24:11
一種叫馴
00:24:13
溫馴的馴
00:24:16
馴伏
00:24:18
另外一種的讀音就是這字
00:24:21
馴 馴伏
00:24:24
教養
00:24:25
要教導牠
00:24:27
就是教訓
00:24:30
馴 馴 二種的讀音
00:24:34
第六無礙
00:24:35
第六隻就是無礙
00:24:37
出入無礙純任自由
00:24:40
第七就是任運
00:24:43
任運這都到菩薩了
00:24:47
第八相忘
00:24:50
你的牛你的牛身
00:24:52
你的人身和你自己都忘了
00:24:56
不知道
00:24:57
不見了
00:24:59
第九獨照
00:25:00
剩什麼
00:25:02
剩太陽不然就是月亮
00:25:04
你自己都不見了
00:25:05
第十沒有了
00:25:07
皈空
00:25:09
不見了
00:25:11
所以說牧牛圖頌
00:25:14
有十隻黑牛
00:25:17
我們現在 就是要上這十隻黑牛
00:25:22
我們來看他的考證
00:25:25
牧牛圖頌 是一部講禪門心法的書
00:25:33
根據佛教遺教經
00:25:37
以牧牛喻治心
00:25:41
繪上十圖各題以詩
00:25:44
普明和尚首唱
00:25:46
諸家和韻
00:25:48
這部書編入 嘉興續藏第五十七函
00:25:54
中央圖書館所藏
00:25:59
說牧牛圖頌
00:26:01
是一部在講禪門的心法
00:26:06
其實說心法
00:26:07
有多二字禪門
00:26:09
是什麼
00:26:10
是在說佛教
00:26:12
不然說牧牛圖頌 是一部說心法的書一樣
00:26:18
因為裡面很多這個和韻
00:26:23
這個和韻
00:26:25
是道家修行人所題詩的
00:26:31
所題的
00:26:33
所以不是只有說裡面
00:26:34
只有說禪宗而已
00:26:38
他是根據 佛教的遺教經所說的
00:26:44
用牧牛來 比喻要治我們的心
00:26:49
就是前面不懂啊
00:26:53
不懂就是迷惘
00:26:55
迷惘要治心
00:26:57
對治(對症修正)
00:26:59
對治我們心的散亂
00:27:01
對治我們心的妄念
00:27:04
對治我們心的貪瞋癡種種
00:27:07
很多很多
00:27:09
這個一五一十慢慢
00:27:12
都會包含 在這十隻牛的當中所說
00:27:17
說凡夫要怎麼 能引進來這個道門
00:27:24
就是未牧
00:27:25
一整隻野牛都黑色的
00:27:28
還那麼兇
00:27:29
要怎麼讓他 初調來受制來教養
00:27:37
所以他就是用牧牛
00:27:41
來比喻要治我們的心
00:27:43
治你心的散亂
00:27:47
來繪上十隻牛
00:27:50
每一隻牛都題上詩句
00:27:54
普明和尚首唱
00:27:57
所以我們就是普明牧牛圖
00:28:01
他就是先寫這個頌詞
00:28:05
諸家就是以後的人看到說
00:28:08
這個詩的教導
00:28:10
和詩的涵養境界意境
00:28:13
非常的高
00:28:15
能讓人的心性開朗
00:28:18
能讓人心性能向上提升
00:28:22
所以就來和韻
00:28:24
和韻意思一樣
00:28:26
就是什麼
00:28:27
就是一首詩有四句
00:28:31
他最後的一字全都一樣
00:28:39
這樣叫做和
00:28:40
叫做和韻
00:28:42
這部書編入 嘉興續藏第五十七函其中
00:28:49
在我們中央圖書館所藏
00:28:53
外面要根據這些
00:28:56
提這些資料 要中央圖書館借
00:29:02
因為這個收藏不是很流行
00:29:06
不能做流行
00:29:08
今天就是 我們在說的一年當中
00:29:15
新的開始
00:29:17
就是什麼
00:29:18
就是今晚
00:29:22
怎麼說是今晚
00:29:24
因為就是要交冬至
00:29:28
一年的開始不是正月初一
00:29:33
一年的開始
00:29:35
就是交冬至
00:29:39
冬至叫做反復
00:29:42
就是地雷復
00:29:47
我們在說一年十二個月
00:29:51
一年的十二月 是天道的運轉
00:29:57
天道的運轉 就是從交冬至開始
00:30:05
你從冬至要開始
00:30:07
他就根據河圖
00:30:10
所以先天八卦
00:30:13
河圖還比先天八卦還要早
00:30:18
因為河圖就是 從伏羲統治天下的時候
00:30:25
從黃河來出這隻龍馬
00:30:33
說出這隻龍馬
00:30:34
牠就是背著河圖
00:30:39
說背
00:30:40
我們說背
00:30:43
跟抱陰陽就是說抱
00:30:48
若背就是在背後說揹東西
00:30:53
所以說這隻龍馬來出黃河
00:31:01
他來出黃河所揹的圖
00:31:04
就是北方為水
00:31:07
北方為水牠的數術
00:31:10
什麼是數術
00:31:12
數術就是 我們所說的一二三四
00:31:17
他的數的排列
00:31:20
就是從一開始
00:31:23
我們的數一定從一
00:31:26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00:31:31
十就為空
00:31:33
所以在北方水
00:31:36
他就是出一
00:31:40
所以才會說 冬至才是我們一年的開始
00:31:48
交冬至就是說 今晚就是冬至夜
00:31:54
冬至夜 為什麼會說睡不到天亮
00:31:58
就是說冬至夜
00:32:02
我們的地球是循著太陽繞
00:32:09
繞這個太陽 台灣就是在北半球
00:32:18
而今天就是這個太陽 跑到南半球最多的日子
00:32:28
所以今晚說 睡不到天亮的意思
00:32:32
就是說今晚的夜最長
00:32:36
若交冬至就是 新的一年的開始
00:32:42
至於說正月
00:32:44
為什麼會說正月三陽開泰
00:32:52
因為明天交冬至
00:32:57
就一陽來復
00:33:01
一陽來復這個卦 之後若有時間再來說
00:33:08
所以十一月就一陽來復
00:33:13
就是我們的 八卦最下爻來返陽
00:33:20
上面五個爻都是陰的
00:33:24
十二月才是二陽
00:33:28
所以到正月說交正月初一
00:33:33
叫做三陽
00:33:34
說三陽開泰
00:33:36
過年就是三陽開泰
00:33:39
這就是說 今天剛好要來交冬至
00:33:44
順便簡單跟各位介紹一下
00:33:48
對於上期
00:33:50
我們說這字
00:33:56
那個文寫音年
00:33:59
這字有讀年
00:34:03
有讀年
00:34:06
這個音是國語的音
00:34:11
你若讀年
00:34:13
但是這個字是什麼
00:34:15
是指頭去拿東西
00:34:20
指頭拿東西
00:34:21
在我們的漢音要讀這字
00:34:27
讀廉
00:34:29
廉恥 廉
00:34:31
所以這個有一個差錯
00:34:38
所以做一個訂正
00:34:48
我們來說這個新的課
00:34:53
說牧牛
00:34:56
牧牛就是 一隻牛都還沒受調教
00:35:06
還沒受調教的當中
00:35:08
這隻牛什麼都不懂
00:35:12
這隻牛和我們學道 有相當必然的關係嗎
00:35:19
有
00:35:20
因為這隻未受教的牛
00:35:24
就是什麼
00:35:25
就是我們修行人的這個心
00:35:29
和我們的心一樣
00:35:33
還沒學道的之前
00:35:35
跟我們呢
00:35:38
說還沒學道你道理不懂
00:35:41
道理不懂 都在世俗來染紅塵
00:35:48
你來染紅塵之後
00:35:50
身體所黏的是什麼
00:35:53
是這個名利
00:35:56
名利就是我們在說的塵沙
00:36:01
妄念
00:36:03
就是這些東西
00:36:06
到我們知道說我要來學道
00:36:10
是為什麼你要來學道
00:36:13
因為我們一個人
00:36:15
我們的心是有那個發心
00:36:19
什麼叫做發心
00:36:22
發心就是以讀書我們說的
00:36:26
說老師在問小朋友
00:36:31
你的志願以後要做什麼
00:36:34
發心就是你的志願啊
00:36:37
說要再多一點
00:36:40
說較正式的
00:36:42
發心說發心要學道
00:36:46
就是你初發心
00:36:48
為什麼你要學道
00:36:51
所以這個初發心
00:36:53
學道之後
00:36:55
你就有辦法能保任
00:36:59
為什麼要保任
00:37:03
保任就是你要 怎麼應住這個初發心
00:37:06
不會讓它消失
00:37:09
所以你的初發心不會消失
00:37:12
無論你五年十年二十年
00:37:16
或者四十年五十年
00:37:19
你全都時常 要有這個初發的心
00:37:23
不然為什麼會退道
00:37:25
很多人學幾十年之後
00:37:27
我們看到的是什麼
00:37:31
是他退道
00:37:34
他就沒辦法保任
00:37:36
保持他的初發心
00:37:39
堅心要來向道
00:37:42
一定要來成就
00:37:44
你要來成就的當中
00:37:48
你這個初發心 就是我們所說的
00:37:50
不是只有心志
00:37:55
是要發誓
00:37:58
為什麼說發誓
00:38:00
發誓我要學道
00:38:02
我要來成道
00:38:05
所以你若是這樣的心
00:38:08
無論說你是在這個世俗
00:38:11
或者說我們 今天進入道門學道
00:38:15
你所受到的煩惱跟打擊
00:38:20
你這個心不會退轉
00:38:23
不然三二句話
00:38:24
道無罪啊
00:38:27
為了師兄弟師姐妹
00:38:30
三二句話
00:38:31
他就不要學道
00:38:33
道和你有什麼
00:38:35
道也不是說它會傷害你
00:38:40
它是無罪的
00:38:43
你不來學道是你的事情
00:38:45
就是你的心不夠堅定
00:38:50
所以為什麼 會說這個十牛圖
00:38:55
說這個十隻牛
00:38:58
十隻牛 他還沒學道就是像什麼
00:39:02
就像野性
00:39:05
他什麼都不懂
00:39:07
所以你不懂的當中
00:39:10
牠會胡亂走
00:39:11
胡亂闖
00:39:13
牠會停留
00:39:15
為什麼會停留
00:39:17
停留和我們沒有學道一樣
00:39:20
就是停留在 你的妄念妄想當中
00:39:25
貪名貪利
00:39:28
不是說名和利不好
00:39:32
這個不是這樣說
00:39:34
當然我們若是說
00:39:36
我正當來賺的錢
00:39:39
這個利益我正當的
00:39:42
我也沒有貪
00:39:44
我也沒有貪別人
00:39:45
是我正當
00:39:46
我有那個能力
00:39:48
你一天一萬
00:39:50
一天十萬你儘管去賺
00:39:53
因為這是正當的
00:39:54
你用著你正當的方法
00:39:57
我的功夫有達到那
00:39:59
我自然要去賺這些
00:40:02
這是什麼
00:40:03
這就不是貪
00:40:06
若貪就是用著不法
00:40:10
用著不法的來賺錢
00:40:13
這就叫做貪
00:40:14
要來貪這個名貪這個利
00:40:17
我們學道之後
00:40:19
我們把這個名利
00:40:22
看得很淡泊
00:40:25
所以說在 我們人的心的當中
00:40:30
要怎樣能應住
00:40:33
就像這隻牛
00:40:36
還沒來穿牛鼻的時候
00:40:38
牠就一直衝撞
00:40:41
到我們把牠穿牛鼻之後
00:40:43
才知道受制
00:40:47
之後要怎樣 進入學道的階段
00:40:53
這個文
00:40:55
是五燈會元說
00:40:59
這個懶安禪師跟誰
00:41:04
跟百丈懷海
00:41:07
百丈懷海是 馬祖道一的高徒
00:41:14
我們說馬祖道一
00:41:16
那就是我們所說 惠能六祖的徒孫
00:41:23
若要說是懷讓的徒弟馬祖
00:41:28
我們來看這個文
00:41:30
五燈會元這樣說
00:41:33
師即造百丈
00:41:38
禮而問曰
00:41:40
學人欲求識佛
00:41:43
何者即是
00:41:46
丈曰大似騎牛覓牛
00:41:52
師曰識得後如何
00:41:56
丈曰如人騎牛至家
00:42:02
師曰未審始終如何保任
00:42:08
丈曰如牧牛人執杖視之
00:42:13
不令犯人苗稼
00:42:18
師自茲領旨更不馳求
00:42:23
故安
00:42:25
在溈山修行三十年
00:42:28
以後接替溈山靈佑為方丈
00:42:36
五燈會元
00:42:39
這是禪宗的一本書
00:42:44
裡面都寫禪語
00:42:46
就是要讓你參語
00:42:49
有的說參禪
00:42:51
說要怎麼參禪
00:42:53
這裡面有一個解釋
00:42:56
如果沒有這個解釋
00:42:58
你只有看這個文
00:42:59
你不知道裡面 他所說的心法的含意
00:43:05
師就是禪師懶安
00:43:11
禪師懶安即造
00:43:14
造就是拜訪造訪
00:43:17
我們有一句話拜訪
00:43:20
他來拜訪百丈懷海
00:43:23
也是禪師
00:43:26
他來拜訪百丈
00:43:32
禮而問曰
00:43:33
就是很好禮很有禮貌
00:43:37
懶安來問他
00:43:42
來問百丈
00:43:45
說後學
00:43:48
學人就是後學
00:43:51
想要來求 要怎麼來看到佛祖
00:43:57
是為什麼會看到佛祖
00:43:59
識啊
00:44:01
識就是我和你有認識
00:44:03
我和你認識就有見面
00:44:07
若以前就是說識
00:44:10
就是有見面而來了解
00:44:14
若要說較明白的
00:44:17
就是說後學想要來求佛
00:44:21
要怎樣才有辦法求佛
00:44:23
要怎樣找佛
00:44:26
要怎樣做
00:44:28
何者即是啊
00:44:30
我要怎麼做
00:44:32
百丈就跟他說
00:44:35
說大似騎牛覓
00:44:39
覓就是什麼
00:44:41
就是找啊
00:44:43
這字的意思就是找
00:44:46
尋找
00:44:47
找尋
00:44:49
說就像一個人 騎一隻牛還要來找牛
00:44:56
騎牛找牛是還好
00:45:01
怕什麼
00:45:02
怕騎馬找驢就糟了
00:45:05
會這樣嗎
00:45:06
很多
00:45:08
說騎一隻馬
00:45:11
再來找那隻驢子
00:45:14
你看這樣倒退走
00:45:16
事實上是這樣
00:45:19
說人人每個都有佛性
00:45:22
每個人都有佛性
00:45:24
四生六道皆有佛性
00:45:28
你沒有要自己向自己來求
00:45:34
要怎麼自己向自己求
00:45:36
你的佛性每個都有
00:45:40
是與生俱來就有
00:45:43
你要來投胎當人
00:45:45
天命就是命令
00:45:47
天就來命令你
00:45:50
說你去投胎當人
00:45:52
天命給你了
00:45:56
所以有的說 本性天性都一樣
00:46:02
都是佛性
00:46:04
自性都是自己就有了
00:46:07
為什麼會別人會成佛
00:46:11
我們不會成佛
00:46:13
你是佛我也是佛
00:46:16
因為大家都平等啊
00:46:18
你有佛性我也有佛性
00:46:20
就是什麼
00:46:22
就是黑雲把你遮住了
00:46:26
你沒辦法去 把它去掉這些黑雲
00:46:30
所以你就看 自己的佛性看不到
00:46:34
說人人都有佛性
00:46:37
不向自己內心來求佛
00:46:42
全都要向外面來找
00:46:46
就像什麼
00:46:48
像說你騎一隻牛 又要再來找一隻牛
00:46:52
你自己就有了
00:46:55
佛性在裡面
00:46:57
不是說向外去求佛
00:47:01
這是說心法要注意
00:47:04
和我們世俗是不同
00:47:06
學這個是先天道理
00:47:09
那後天呢
00:47:11
後天道理就不一樣
00:47:15
怎麼說不一樣
00:47:17
說我今天若不是要來學道
00:47:21
我沒有踏入這個聖地
00:47:24
我們這個道門
00:47:27
我也是要 來向外求看有沒有佛
00:47:32
要來找佛
00:47:35
這就是什麼
00:47:36
就是世俗的做法
00:47:39
世俗的人會這樣做
00:47:41
而我們知道
00:47:42
這樣是找不到佛
00:47:44
但是我們不能笑人
00:47:47
也不能去跟他說這些
00:47:49
你有辦法把他引進來道門
00:47:53
這樣才對
00:47:54
因為你跟他說
00:47:56
說你不能去外面亂找
00:47:59
外面沒有佛
00:48:01
你若要找佛 要向你的心裡自己找
00:48:04
聽不進去
00:48:06
這個要注意
00:48:07
這種事情要注意
00:48:12
師曰
00:48:14
識得後如何
00:48:18
百丈就說
00:48:20
說就像人 要騎這隻牛回到他家
00:48:32
懶安
00:48:32
這個懶安大安都同一個人
00:48:36
他就回答他
00:48:39
回答說我若知道之後
00:48:42
我要怎麼做
00:48:44
你跟我說的這些事情
00:48:46
我知道啊
00:48:49
你向我開示的我也知道
00:48:52
但是我要怎麼做
00:48:55
百丈就跟他說
00:48:58
說就像一個人
00:49:01
騎這隻牛回到家
00:49:04
騎馬回家比較簡單
00:49:08
若騎牛要回到家我看困難
00:49:13
牛會聽話嗎
00:49:16
會哦
00:49:17
牛要怎樣會聽話
00:49:19
要受教啊
00:49:23
要有一根杖
00:49:24
要有一根籐條
00:49:26
要有一條牛繩
00:49:29
有牛繩 這隻牛才有辦法幫你耕田
00:49:36
所以才要受教
00:49:38
要訓練牠
00:49:40
你才知道我這個犂要來犂
00:49:45
犂這個田
00:49:46
犂多深或是被歪掉了
00:49:50
那條牛繩頓一下
00:49:51
牠就知道
00:49:52
或是說把它移一下
00:49:56
這個牛繩有二種
00:49:57
一種是拉的一種是甩出去
00:50:01
這就是什麼
00:50:02
就是受制
00:50:05
就是你不能 走出去自己的規矩外面
00:50:11
規矩就是那條繩子
00:50:13
才是規矩
00:50:16
若了悟自己的自性之後
00:50:20
道不遠人
00:50:23
為什麼道不遠人
00:50:26
剛剛有說啊
00:50:27
說天道給你
00:50:31
說天來命令你來當人
00:50:33
命令你來當人
00:50:35
天就已經把自性給你
00:50:39
你自己的自性就帶來了
00:50:41
帶來當人了
00:50:43
所以說這個道
00:50:46
本來就在你的身上啊
00:50:50
天道就是 天命令你來當人了
00:50:52
本來就降在你的身上了
00:50:56
所以呢
00:50:58
這個道 就不會離開你的身體
00:51:02
另外一種的說法
00:51:05
什麼說法
00:51:07
說我來學道
00:51:09
才來了解道
00:51:11
天道
00:51:13
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00:51:15
就是說我們的身體所做的
00:51:19
所做的日常生活
00:51:23
就是合乎規矩
00:51:27
合乎我們自己的人心
00:51:29
合乎公心公理
00:51:33
這就是道
00:51:35
所以道就 不會離開我們的身體
00:51:38
道若離開 我們的身體就不是道
00:51:43
所以說了悟自性之後
00:51:49
道就不會離開你
00:51:52
你若開悟
00:51:54
道就不會離開你了
00:51:56
你本身就有道
00:51:59
所以說 與道同歸道不離你的身
00:52:04
所以他就 有辦法騎這隻牛回到他家
00:52:09
要回到家不是那麼簡單
00:52:13
我們學道到現在
00:52:14
看我們師兄師姐
00:52:19
說不定你們的前世前前世
00:52:24
做得比較好
00:52:26
所以無數劫以來 到這時候的時數
00:52:29
說不定 我流浪到這時候的時數
00:52:33
比你們還要久
00:52:36
流浪到這時候的時數
00:52:38
我也還不能回去
00:52:41
說不定我們師兄師姐
00:52:43
大家流浪不像我這麼久
00:52:47
所以就是你有做了很多
00:52:51
知道前世前前世
00:52:54
說我們知道 來做了很多很多的善事
00:52:59
說心不惡而去做善事
00:53:03
去做一些功德
00:53:06
所以這世再來修比較好修
00:53:10
有的人不是
00:53:12
有的人這世說我就要去
00:53:15
這世修一修我就不要了
00:53:18
不要再來了
00:53:20
因為我知道啊
00:53:21
六道輪迴的辛苦
00:53:24
當人的辛苦
00:53:26
所以這世我就要修一修
00:53:30
我就要回去了
00:53:31
就要回去什麼
00:53:35
回去我們家啊
00:53:38
所以就說要回到我們家
00:53:43
所以我時常也在跟各位
00:53:48
大家都來切磋這個道理
00:53:54
鼓勵
00:53:56
說我們若知道
00:53:59
知道說我來自哪裡
00:54:02
我是從老母那下來的
00:54:06
我修一修我要回去老母那裡
00:54:09
我不要再下來了
00:54:10
不要再下來當人了
00:54:12
是不是這樣
00:54:14
回來
00:54:15
我就說我來自老祖那
00:54:18
我是從老祖那來的
00:54:20
我修一修 要回去無極老祖那
00:54:23
一樣啊
00:54:25
我若從師尊那來的
00:54:29
或是說我從 呂純陽祖師那來的
00:54:32
我修一修要回去那
00:54:34
都了脫生死
00:54:36
是不是這樣
00:54:38
所以若知道 我們就要回到我們的家
00:54:44
不能再流浪了
00:54:47
要回來
00:54:48
回家
00:54:51
所以道中有一本書
00:54:54
叫做還鄉直指
00:54:57
說要回去我們的故鄉
00:55:01
我們的故鄉 就是剛剛所說的
00:55:03
你來自來哪裡
00:55:05
你要知道回去
00:55:07
不能再修一修說 我不知道從哪裡來
00:55:09
要從哪裡回去
00:55:11
說還鄉直指
00:55:14
指說你的家在那
00:55:17
你要回去就要回到你的家
00:55:22
師曰未審始終如何保任
00:55:30
這個保任
00:55:31
就是剛剛所說的
00:55:34
說要怎麼 應住我們的初發心
00:55:41
初發的心
00:55:42
為什麼 大家都有這個初發心
00:55:45
今天能踏入我們的聖地
00:55:48
踏入我們的道門
00:55:50
來聽道理
00:55:52
就是你的初發心的顯露
00:55:55
說我今天就是要來聽道理
00:55:59
我要來了解道理
00:56:02
你來聽道理
00:56:04
你會趨向這個道理是什麼
00:56:08
是後面一定有一個動力
00:56:12
什麼動力
00:56:14
就是初發心嘛
00:56:16
不然有的從高雄
00:56:18
有的從屏東來
00:56:18
有的從嘉義來
00:56:21
你想想
00:56:22
我們一間小小的道場
00:56:25
要能有的從嘉義
00:56:28
有的到雲林到古坑
00:56:31
我們也有古坑的師兄弟
00:56:33
也有屏東的 師兄弟來這共同
00:56:37
就是什麼
00:56:38
雖然他的路途這麼遠
00:56:41
他怎麼會有那個動力
00:56:42
他有這個動力嗎
00:56:43
也要時間要花金錢
00:56:46
就是什麼
00:56:47
初發心
00:56:50
初發心要顯露
00:56:52
推動你 來向道的這條路來走
00:56:57
相當的就是要有金錢部份
00:57:04
你要花錢啊
00:57:06
你要坐車啊
00:57:08
你要吃飯啊
00:57:11
不止有金錢
00:57:13
也要花時間啊
00:57:15
一趟路來到這 再回去都要二個多鐘頭
00:57:20
他有辦法這樣做
00:57:22
就是他的初發心的顯露
00:57:24
應住初發心
00:57:26
不能讓他去退轉
00:57:28
所以他說要怎麼保任
00:57:31
說我不知道
00:57:33
審就是說我不知道
00:57:35
我從頭至尾 我是要怎麼保任
00:57:38
保任這個初發心
00:57:41
說悟道之後
00:57:44
不使悟境走失
00:57:48
我們若道知道
00:57:50
不能讓這個悟境走失了
00:57:53
不能讓他退轉
00:57:56
要很注意
00:57:57
學道要成就 不是時間的問題
00:58:03
是心的發動的問題
00:58:06
什麼意思
00:58:08
要成就
00:58:10
不是說這個人來學道
00:58:13
學三十年四十年
00:58:16
他就會成道
00:58:17
未必然
00:58:19
若沒有開悟
00:58:21
他永遠不會成道
00:58:24
但是後學後面來的呢
00:58:27
他來學五年學十年
00:58:29
人家開悟了
00:58:32
他開悟就會成就
00:58:35
所以不能
00:58:36
不能怎樣
00:58:37
看輕後學
00:58:40
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後學
00:58:43
後面來的一樣啊
00:58:46
後面來的 會比我們先成道哦
00:58:49
所以呢
00:58:50
我們不能看輕人家
00:58:52
雖然他是後面來的
00:58:54
年紀比較輕
00:58:56
我們要愛護他疼愛他
00:59:01
所以說不能退轉
00:59:05
這有一段 很長很長的修持的時間
00:59:11
這就叫做保任
00:59:15
丈曰
00:59:17
百丈就再說了
00:59:21
說就像牧牛人
00:59:25
牧牛人跟牧牛不同
00:59:30
牧牛是一隻牛
00:59:32
黑牛啊
00:59:33
牧牛人是這個牧童
00:59:37
我們呢
00:59:38
心就是黑牛
00:59:40
我們這個軀殼就是牧牛人
00:59:46
就像這個牧牛人
00:59:49
說來執杖視之
00:59:51
執杖
00:59:53
就是拿這支杖
00:59:55
戒杖 戒律
00:59:57
這支杖來看牠
00:59:59
視就是看牠
01:00:02
執杖視之
01:00:05
看這隻牛
01:00:06
不令犯人苗稼
01:00:10
不能讓牠犯到別人
01:00:14
苗稼
01:00:15
若說苗和稼
01:00:18
這是農作物的一樣東西
01:00:22
說搭架
01:00:24
會爬藤的東西要搭架
01:00:26
但是在這 所說的苗稼要說善根
01:00:34
一樣啊
01:00:35
你五穀那個苗若起來
01:00:38
它是可以來養我們人
01:00:41
五穀養人
01:00:44
五穀還沒長大
01:00:48
你這隻黑牛 就去把人糟踏去吃
01:00:54
當作草吃
01:00:57
但是牠去吃這些東西
01:01:00
牠自己不知道犯錯了
01:01:03
牠不懂啊
01:01:05
牠不知道
01:01:06
所以這就要說善根
01:01:09
說就像這個牧牛孩子
01:01:13
執杖視之
01:01:16
我們那張圖
01:01:20
我們來看
01:01:22
執杖視之你看第二
01:01:25
翻過去第二
01:01:30
那個孩子呢
01:01:32
會拿一根杖 還有拿一條繩子
01:01:39
第一說未牧
01:01:43
還沒把牠穿牛鼻的時候
01:01:48
是一隻很兇很兇的野牛
01:01:55
說到這個牧牛孩子
01:01:58
執這根杖
01:01:59
戒杖來看牠
01:02:02
眼睛睜大來看牠
01:02:04
就是什麼
01:02:06
就是我們自己
01:02:09
我們自己要自己自審
01:02:11
就是這字審
01:02:15
要自己觀察自審
01:02:18
我自己今天所做的行為
01:02:22
有偏差嗎
01:02:24
有不對嗎
01:02:27
當下做錯當下說話 在無意中傷害到別人
01:02:35
我們不知道
01:02:37
但是我們到晚上的時候
01:02:39
已經忙完洗好澡了
01:02:43
我們若在那泡茶
01:02:45
靜靜的時候
01:02:46
要思考一下
01:02:47
我今天去講話
01:02:49
有去講錯嗎
01:02:51
有去傷害到人嗎
01:02:55
所以這就是自己提醒自己
01:02:58
說執杖視之
01:03:02
我們自己時常要提醒自己
01:03:06
說我們不能 有去傷害到別人的善根
01:03:14
說手執牧鞭看守著牛
01:03:21
比喻不受欲念的軀使
01:03:24
名利不貪
01:03:26
不犯過失而落入染塵
01:03:31
而犯殺善根
01:03:35
說這個手
01:03:37
就是我們自己
01:03:39
就是這個牧童手就執
01:03:42
執就是拿
01:03:44
說拿
01:03:47
手執跟手拿一樣意思
01:03:51
說拿著這根牧鞭
01:03:54
要看守著這頭牛
01:03:57
眼睛睜大看牠
01:03:59
就比喻說不受慾念的軀使
01:04:03
是要看我們自己的行為
01:04:06
名利不貪
01:04:08
我們不要去跟人家貪
01:04:10
說不犯過失而落入染塵
01:04:15
說紅塵染塵
01:04:18
染塵就會產生煩惱
01:04:23
染塵產生煩惱 就會跑出名和利
01:04:29
跑出名和利
01:04:31
若跑出這個貪
01:04:32
就會什麼
01:04:34
就會變成爭
01:04:39
爭奪
01:04:39
爭奪就會打官司
01:04:43
就會相告
01:04:45
因為你有爭奪
01:04:46
就是名利的奪
01:04:48
所以產生訴訟
01:04:52
說我們若名利我們都不貪
01:04:56
不犯過失而落入塵染
01:05:00
而犯殺善根
01:05:05
師自茲領旨更不馳求
01:05:11
說懶安就這樣 循求百丈的開示
01:05:18
用功修持
01:05:20
這有二字開示
01:05:24
開示的意思
01:05:28
是要境界很高的大德
01:05:31
有的說就要到佛的境界
01:05:38
到佛的境界 或是說我們公認大德的
01:05:42
善知識大德的境界
01:05:44
才可以說開示
01:05:48
所以我們在學道的當中
01:05:53
說師兄啊拜託你幫我開示
01:05:57
有的人不了解 開示二字的意義
01:06:02
他就靜靜的
01:06:04
若有了解的
01:06:06
我們要怎麼回答
01:06:09
我們要說開示我不敢當
01:06:12
我把我懂的說給你當參考
01:06:16
不能說人家說師兄啊
01:06:19
這個道理我不懂
01:06:21
你幫我開示一下
01:06:23
你就靜靜的
01:06:25
開示二字就要佛的境界
01:06:29
所以我們承擔不起
01:06:32
我們絕對不可以說
01:06:34
人家向我們說開示二字
01:06:38
我們都沒有回應
01:06:40
我們學道會知道
01:06:43
我們若知道
01:06:44
我們不需要開這個口
01:06:47
說師兄你幫我開示一下
01:06:50
我這個道理不懂 你幫我開示一下
01:06:53
我們也不需要這樣說
01:06:56
因為他若不知道
01:06:58
那這是未得稱得
01:07:04
二字開示 要特別特別的注意
01:07:08
要用得好
01:07:11
所以安就是懶安
01:07:14
在溈山修行三十年
01:07:17
為什麼修行三十年
01:07:20
他就是要保任啊
01:07:24
就要很久很久修持的時間
01:07:27
叫做保任
01:07:29
說在溈山修行三十年
01:07:33
以後就接替 溈山靈佑為方丈
01:07:37
就是掌門人
《陳丁茂主講》牧牛圖頌
1/1部影片
牧牛圖頌01
熱門影集
六祖法寶壇經
道德經
論語
易經
金剛經
十法界
中庸
七真史傳
頓悟入道要門論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了凡四訓
佛教宗派概論
1100316000917
c6789822-5a52-4d1a-a3a1-9bcd1eef650e
網站除錯報馬仔